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29937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轮专题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大单元整体建构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2022年12月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学习目标】 1.以“中西政治制度”为主题,建构思维导图,说出各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表现。2.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史实。3.交流分享疑惑,解读不同时期中西方制度的内涵,能举例说明中西方国家

2、制度的多样性。【体系建构】【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过关的问题,标注。(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政治制度有哪些?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血缘关系和政治制度密切结合,实行贵族政治;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有继承性、延续性。特别提醒:先秦时期政治一般不能用:君主专制、专制集权、皇权至上、高度集权、中央集权等词描述.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课本P3-4)和影响。影响:(1)积极: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大一统国家疆域,开创国家治理和结构的基本模式;经

3、济:有利于集人、物、财大规模生产活动,创造物质精神文明;民族文化:有利于文化和民族认同,推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2)消极:政治:人治传统,行政专断,派生官僚作风;特权阶层,暴政腐败;经济: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思想专制,压抑人性、创造力;阻碍民主政治和科技发展。3.两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本P4-6,要对每项制度的内涵、作用落实到位)、趋势或规律性认识。(教材帮P6知识点5)(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 作用:相权三分: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分工明确,有利

4、于提高办事效率。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减少决策失误。(2)中枢机构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变分权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

5、的主线。沿袭为主,变革为辅。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000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元代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元代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5.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原因及郡县制作用?(1)原因:经济:生

6、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由此诞生了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郡县制适应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政治:郡县制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中国一直以来存在“大一统 思想,郡县制下地方归属中央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统一向心力。历史: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形成地方割据,造成国家分裂动荡。个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郡县治理体系高度认同。(2)作用: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分配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

7、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二)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从课本P14-16梳理出)特别提醒:熟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的目的、内容(体现原则)、意义2.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课本P15历史纵横),认识国民党的“训政”实质?3.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有哪些?(详细记忆课本P16-17三个时期、制度建设的内容、意义)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课本P18-20)(三)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特点及背景?雅

8、典民主政治表现(机构及职责)?(课本P8)斯巴达寡头政治的表现(机构及职责)、特点?(包含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2.罗马共和国时期政体、机构职责?罗马帝国君主制形成标志、权利归属、本质?(课本P9)特别提醒:与罗马共和国相比,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元首集军事、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3.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异同?同: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都是公民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异: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共和制。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4.名词解释:法国的等

9、级君主制、英国的议会君主制、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大宪章的影响:积极: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局限: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并未改变农民的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5.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的历程(教材帮P12)、特点、英国国家机构的权力运行示意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国家象征,“统而不治”。议会: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首相:政府最高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必

10、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通过议会掌控立法权。内阁(政府)成员必须与首相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议会与内阁产生冲突时,要么内阁集体辞职,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6.美国总统共和制确立背景、标志;1787年宪法内容(课本P11)美国政体中的分权制衡(教材帮13图解历史)1787年宪法:联邦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3.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权力运行图、1875年宪法内容。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

11、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在政治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实际权力有限,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7.英美法政治体制比较。8.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完善法律,强调法治。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

12、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国家制度具有差异性与延续性。(四)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秦国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影响。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总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名词解释:宗主督护制:北魏前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五胡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统一北方后,为在汉族地区确立统治,实现“混戎合”的理想,于是承认这些宗族的既有利益为合法,并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变革,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宗主督护制对维护

13、地方治安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后期(孝文帝亲政):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易汉服、通婚姻);细化官品等级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创立,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3.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及对应的作用、影响、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执行中损害百姓利益过于急进,忽视客观规律;宋神宗动摇(后期)4.明朝

14、张居正改革背景、内容、影响。(1)背景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库府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2)措施 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吏治改革:加强中央权力,严明法纪赋税改革: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边防新政: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5.戊戌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1)背景: 甲午战败,危机加深;维新志士,变法图强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

15、变局”,爱国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危机加深,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康、梁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2)时间、人物: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8年6-9月先后发布变法诏令(3)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4)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旧式官僚体制)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5)结果:触犯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6)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7)局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制度变革不彻底(不除旧而言布新)6.清末新政背景、内容、影响(课本P24)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课本P25)8.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决策、内容、影响(课本P25-26)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