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三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三篇_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阅历的教师写得简单些,而新教师写得具体些。小编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植株的生长 其次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观看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沟通,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进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看。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现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试验的结果
2、,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试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看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现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试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试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看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现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沟通测量的结果。争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消失差异的缘由?如何处理?(2)假如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相互沟通,解答怀疑。 方案二:各小组以试验报告的形式,汇报沟通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展分
3、析争论,各组之间进展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育皿的玻璃,观看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看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看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看根尖的4局部。 方案三:观看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看,记录观看的结果。在此根底上观看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看根尖的构造挂图,区分根尖的4局部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看的提纲,引导学
4、生试验观看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看动态展现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展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详细化并认真观看,最终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看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构造示意图,并进展描述。 方案四:先观看动态展现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局部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看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构造及相应的枝条图。供应叶芽的构造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局部。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5、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病症: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看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育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看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看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展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看课本插图,进展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篇二:种子的萌发 其次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阅历及试验观看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比试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
6、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掌握试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试验中设置对比试验的训练及试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育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阅历,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展描述,相互沟通,在此根底上提出问题并确
7、定问题。 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供应的资料,结合生活阅历,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相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和充分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索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看教师的试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舞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展分析、排解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阅历储藏,进展大胆假设。 3.制定规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规划,在小组内争论并修订规划。明确
8、操作步骤,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展沟通,进一步修订、完善试验探究规划。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规划。明确操作步骤和留意事项,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试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争论,推出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试验设计思路。 4.试验探究 以试验小组为单位,课下试验探究,定时观看,仔细记录
9、种子萌发的状况。 提出留意事项,催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赐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试验的现象和结果。 方案二:观看录像,相互沟通说出试验探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看,并进展描述。 6表达和沟通: 方案一:各小组沟通探究的过程,并进展分析、争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展评比。评出: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看、报告奖等 7本探究试验胜利的关键 进一步领悟“掌握变量”和设置“对比试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索争论:设置对比组试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
10、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依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试验操作,课下观看记录。 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沟通,课下进展试验操作及观看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试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试验的过程,展现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试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 沟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试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贮存丰富的养分,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及种子的构造,联系生活实际,组间沟通,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
11、观看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局部切除的种子萌发状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大胆猜想、表达和沟通,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看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相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缘由。 提示、指导学生进展针对性的观看、分析比照不怜悯况下种子萌发的状况,相互沟通,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试验观看,自学看书,小组之间沟通,描述萌发的过程,相互补充。 方案二:观看动态展现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 篇三:种子植物 第一章其次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构造
1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看的方法识别种子的构造。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看的方法识别种子的构造。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预备 教师:观看种子的构造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构造挂图、玉米种子构造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种子 菜豆种子的构造; 玉米种子的构造; 菜豆、玉米种子构造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试验,通过观看和争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构造。 方案
13、二:对比教师出示的菜豆种子构造挂图、玉米种子构造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争论沟通知道两种种子构造。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看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就争论提纲,试验小组争论、比拟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看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试验小组就争论提纲争论、比拟得、出结论。 出示争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看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
14、看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启发下思索争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看“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教师启发下思索争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索,争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看书上的图以及教师补充的图片,熟悉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看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根底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争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看“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
15、AI课件,小组争论,得出答案。 出示争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小编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依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根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缘由。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讨论国家
16、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答复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现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日本四周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拟 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第
17、一顶峰在哪里? 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缺乏)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展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教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现材料,日本2023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23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许多,为什么消失这种状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
18、位于36N四周,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完成表格 比照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缘由是什么? (五)风采展现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展展现。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拟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稳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把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
19、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现“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根本的读图方法,观看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推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熟悉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绽开竞赛抢答,增加组内的合作意识,活泼气氛。 3、学生查图争论答复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依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凹凸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现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
2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看区分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看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打算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答复: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熟悉亚洲气候简单
21、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简单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简单多样的缘由。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假如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假如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简单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
22、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安排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简单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简单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问,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熟悉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
23、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简单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熟悉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把握熟悉大洲的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常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争论答复。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顶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绚烂的文化,有美丽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忆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23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日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超群,活泼于整个地中海。频
25、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需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熟悉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晰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争论答复: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局部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最北
26、:81N;最南:11S; 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四周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拟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熟悉区域,首先要熟悉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
27、,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规律进展的关键时期,规律力量尚不够强,但思想活泼,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承受学问上往往带有深厚的感*彩,乐于接触好玩的感性学问,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现,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印象。小编预备了以下教案,盼望对你有帮忙! 篇一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局部。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资源 人口这一主线,说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
28、域地理奠定了根底。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问根底及认知力量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问技能目标: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 把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展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需自觉掌握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
29、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难的缘由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简单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纳相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依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纳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
30、教学方法,合作争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现直观教学法。我采纳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讨论证明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学问的主动再构建。学问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想,鼓舞大胆猜想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学问体系。二是依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学问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简单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忙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冲突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
31、,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需“授之于渔“,培育学生独立猎取学问的力量,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制造多种时机和条件,让学生参加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把握比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学问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舞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猎取学问,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寻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猎取学问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学问构
32、造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构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构造。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争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纳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讲解: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芒绚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闲逛;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 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
33、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 - 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局部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展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1. 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 2. 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 (ge) 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3. 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熟悉,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猎取学问,在地图中消化理解学问。 印度人口这一局部内容我采纳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
34、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力量。 1. 从 1951 年到 2023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 10 年的增长速度 .3.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争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争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难威逼,我用多媒体展现印度的水旱灾难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熟悉自然灾难的无情,激发怜悯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对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难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分析。 这局部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争论答复以下问题:1 .
35、对比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 . 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 比拟分析 1 月、 7 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 38 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难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这样学问点明确,条理清楚,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最终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局部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绿色革命 “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 “ 是次重点,而且简单理解,我实行给学生供应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
36、因素这局部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纳结合动画比照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现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观看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比照的方式进展归纳总结。这样可使学问更加系统化,培育了学生规律推理力量。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构造上有相像之处,这局部内容我采纳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自学力量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力量,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察学生的记忆力量和对根底学问的把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察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稳固本节内容,考察学生把握状况,反应教学效果
37、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根底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当仅仅为学问的简洁排列,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 你学了什么? 2. 你的体验是什么? 3. 你把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忆学问,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学问条理更加清楚,层次更加清楚,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学问的把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终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
38、极参加。 篇二 大家好,我是赵玉倩,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局部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熟悉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供应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缘由。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
39、理特征,培育学生的读图、析图的力量。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缘由。 C、初步把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缘由。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规律进展的关键时期,规律力量尚不够强,但思想活泼,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承受学问上往往带有深厚的感*彩,乐于接触好玩的感性学问,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
40、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现,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及本节课教材特点,依据教学根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预备实行以下教学方法进展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识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 B比拟分析法,通过对比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41、,学习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学问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展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力量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识,因此可以鼓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索、争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加积极思索的这一过程,以培育自我的学习探究力量。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学问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觉、分析四周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学问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其次语言,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识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
42、动、迷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开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日我们用观看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看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 以小组分组争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展比拟,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展现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索“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拟活泼,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争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储藏,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表达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表达与北京进展比照,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