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629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5 篇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1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一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 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2初步

2、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 1 秒和几秒。揭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秒针走 2 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 1 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 1 分=60 秒。课件演示秒针走动 1 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 秒,2 秒,3 秒?58 秒,59 秒,60 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 分=60 秒)你发现时、

4、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 时=60分,1 分=60 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 时 55 分 57 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 1 分钟、1 秒和几秒1 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学生闭眼感受 1 分钟。1 分钟能做哪些事?1 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1 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

5、 28 米;一秒钟,蜂鸟振翅 55 次;1 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 29.8 千米,从太阳接收 486 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 220 千米,宇宙空间里有 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 6 页第 2 题。2课本第 6 页第 1 题。3课本第 6 页第 3 题。4课本第 7 页第 7 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

6、清楚的吗?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

7、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 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2 时=()分(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 分b、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 4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

8、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 秒=1 分(10 个 1=1 个 10)60 分=1 时(10 个 10=1 个 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 2:(1)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b、4530=15,是 15 分钟。4、小结5

9、、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 5 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 分比 1 时少()分,1 时比 45 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 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

10、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3 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

11、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 5 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 56-58 页【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

12、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

1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复习三角形知识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反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

14、角,三个顶点。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策略说明:通过复习回顾已有的有关三角形知识并揭示课题。对于能够很好反馈出二年级所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生,老师应该予以肯定。】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1、拼搭三角形框架(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

15、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策略说明: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过程中,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会思考寻找一定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同时为三角形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奠定基础。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合理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分类比较,探究特征(1)分类比较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体现分类的需求)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预设:三角形可

16、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汇报交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特例分析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策略说明:在寻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复三角形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考的逻辑性,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究有特例“用两

17、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来完善学生的认知。】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1)认识三角形名称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把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类。(3)巩固复习:请同学们轮流将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学具篮,边放边说它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4)同桌互评:在整理学具的过程中,同桌已经知道按边来分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举手。【策略说明:通过整理学具巩固新知,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对新知掌握情况的及时评价。】归纳总结,完善分类(1)介绍等腰三

18、角形各部分名称人们形象地将等腰三角形两条长度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所夹的角叫顶角,一条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底角。观察:每个等腰三角形都有 2 条腰,1 条底。有 1 个顶角和2 个底角。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2)提问:你能在等边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吗?(等边三角形中有三组相等的边)反馈: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3)完善分类小结:由此看来,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练习巩固,内化知识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势表示。1、等腰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3、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四、

19、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本 p56-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知道什么?【策略说明:通过翻书阅读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求知的学习欲望。】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P7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

20、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 6 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

21、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1认识。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 2 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 2 份,再写 1 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

22、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

23、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一口气来说一说:2用手势来判一判: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2、通

24、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复习表内除法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视算。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92=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导入新课。出示课题:除法。二、新授二、新授1、教学 402。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2、教学 462。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明确:4 个十平

25、均分成 2 份,每份是2 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3、练习。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4、教学笔算 462。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明确:每人先分得 2 捆是 20 枝,再分得 3 枝,合起来是 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提问: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二个 4 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6 分别是怎样来的?三、练习做做第 1 题。说明 462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板书 2 46 说明竖式的写法,

26、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课堂小结讨论并指名回答。作业直接写得数。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先独立做前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完成后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 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 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 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 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

27、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第课时第 3838 页例页例 1 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

28、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

29、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 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 40 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第 2 2 课时例课时例 2 2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

30、: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 6 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

31、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 137 厘米,其他每格表示 1 厘米。)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 138 厘米以上,体重都在 32 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

32、差异分别是 1 厘米和 1 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 厘米或 2 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 10 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 10 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

33、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巩固练习:40 页 2、41 页 3、5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

34、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

35、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学生汇报预设:图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图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是三角形;(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

36、示法。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1.情境引入师:同学们订校服。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3.学画三角形的高。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4.巩固练习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

37、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游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牢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解决问题,应用三角形的特性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1.填空谁最棒。(1)由三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条高、()条底。(3)三角形具有()性。2.思维大比拼。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牢固些?为什么?五、总结

38、评价,回顾全课五、总结评价,回顾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一、复习口算练

39、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二、新授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4、完成试一试第 12 题。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第 2 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三、练习。三、练习。完成 P11 13 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第 2 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3 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学生看图,从图中获

40、得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算法。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学生互评,自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

41、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4、讨论算法20+20+20=6023=6,203=60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1、每箱草莓 40 个,8 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 根,小象每天吃60 根。大象每天要吃90 根。3 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 1 天吃吗?1 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

42、答。四、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有 3 捆树苗,每捆 20 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203=60棵答:一共有小树 60 棵。需要多少钱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9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一学期 P545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在观察、思考、和动手折的过程中,认识和找出对称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4、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

43、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数学审美情趣,领会数学美。5、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活动,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按对称轴将轴对称图形画完整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生活经验,引入新知:1、出示图片2、问:这些图形美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反馈:它们都是对称图形。追问:什么叫做对称?预设:1)左右相等。2)左右图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3、判断:上面的图形是不是从下面剪出的,为什么?反馈:第一组是,第二组不是,因为第二组图形左右不对称。总:生活中也有不少对称现象。4、想一想:我们学过

44、哪些图形也是对称的?生:反馈。找一找:打开袋子,找一找对称图形。学生反馈。预设 1:1、3、5、6、7、8预设 2:1、3、5、7、82)问: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吗?反馈:对折。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总:像这样对折后,左右两边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二、巩固新知,认识对称轴:1、拼一拼:用两个平行四边形平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反馈:2、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用方格纸判断)反馈:小火车并不是轴对称图形。松树和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问:你是如何用方格纸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生:对准图形的顶点判断。然后数方格。总结: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

45、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策略说明:通过“观察、分类、验证(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三、数对称轴,拓展思维1、找一找,数一数交流反馈。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反馈:图形的边越多,对称轴就越多。2、做一做: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的对称轴最多?【策略说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和谐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到轴对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七、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2

46、 条 4 条 0 条无数条 1 条画轴对称图形要点:先找对称轴,然后找对称点,再连线。【策略说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和谐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到轴对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七、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2 条 4 条 0 无数条 1 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10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

47、迁移类推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课时:9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 分钟教学内容:课本第 12 页。教学目标: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8、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教学准备:小棒,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口算练习。指名口算。63 82 93 55口答。46 里面有()个十()个一。95 里面有()个十()个一。84 里面有()个十()个一。73 里面有()个十()个一。二、探究新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2、教学口算。?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49、小组交流。?小棒可以演示。?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归纳:先把 4 捆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捆,即 20 枝,再把 6 枝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3 枝,合起来是 23 枝。板书:402=20 62=320+3=23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402 603 642 555505 804 844 3634、教学竖式计算。?教师结合 462 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思考:2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

50、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三、实际运用。1、完成第 2 页第 1 题。(注意区别与联系)2、完成第 2 题。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3、完成第 3 题和第 4 题。4、第 5 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11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