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1275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15 篇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动手操作,构建

2、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学生汇报预设:图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第 1页 共 43页曲了,不是线段;图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是三角形;(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

3、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师:同学们订校服。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 3.学画三角形的高。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

4、会画三角形的高吗?(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4.巩固练习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第 2页 共 43页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游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牢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3.解决问题,应用三角形的特性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填空谁最棒。(1)由三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条高、()条底。(3)三角形具有()性。2.思维大比拼。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牢固些?为什么?五、总结评价,回顾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

6、算理。教学重难点: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第 3页 共 43页法。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表内除法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视算。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92=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导入新课。出示课题:除法。二、新授 1、教学 402。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 462。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明确:4 个十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个十,也就是 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学生

7、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4、教学笔算 462。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明确:每人先分得 2 捆是 20 枝,再分得 3 枝,合起来是 23 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第 4页 共 43页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提问: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二个 4 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6 分别是怎样来的三、练习做做第 1 题。说明 462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板书 2 46 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课堂小结讨论并指名回答。作业直接写得

8、数。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先独立做前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 吨重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第 5页 共 43页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学具准备:重 100 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

9、张(或用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 克与 1 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1 千克=()克 3 千克=()克 1000 克=()千克 5000 克=()千克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一筐苹果约重 20()小兰体重约 25()一个鸡蛋约重 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 8()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0、。1、教学吨的认识。第 6页 共 43页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 5 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2)提问:那么 1 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 25 千克,10 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 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 25 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 40 个同学的体重约是 1000 千克,也是 1 吨.(板书:1 吨=1000 千克)(4)提问:每袋水泥重 50 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 1

11、吨一桶油重 100 千克,几桶油重 1 吨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教师小结:40 个同学的体重、20 袋水泥的重量以及 10 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 1 吨。(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 吨就是。的重量”。(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 1 吨的物品.(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3 吨=()千克 8000 千克=()吨 (2)师强调:因为 1 吨是 1000 千克,3 吨是 3 个 1000 千克,3 个 1000 千克就是 3000 千克,所以 3 吨=3000 千克.因为 1000 千克是 1 吨,8000

12、千克里有 8个 1000 千克,所以 8000 千克是 8 吨。(3)练习质疑 3 吨=千克 5000 千克=吨一只大象体重 6 吨,是千克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第 7页 共 43页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 吨=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 3031 页)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

13、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 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每捆杨树有 20 棵,图中有 3 捆杨树。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 500 棵。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第 8页 共 4

14、3页生:3 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 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 20 棵杨树,3 捆就是 3 个 20 相加,即20+20+20=60(棵)。生 2: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 个 20 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 3 个 2 是 6,可以推算出 3 个 20 是 60。师: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喜欢用乘法计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师:4 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5 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

15、予表扬和鼓励。师:园林工人运走了 3 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生 1:已知每车树苗是 500 棵,3 车就是 3 个 500 相加,500+500+500=1500(棵)。生 2:求 3 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 3 个 500 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根据 53=15,可以推算出 5003=1500(棵)。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30 页最下面式题)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

16、位数的口算乘法。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很多问题。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第 9页 共 43页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年级上册数学

17、教案 5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 1 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

18、课就学习这个问题。第 10页 共 43页 2、探究新知学习第 2 页例 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 4 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 3 页例 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19、0 在最左端,尺子上的 0 表示起点。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 1 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 3 页例 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 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教师提出要求:第 11页 共 43页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 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

20、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课后小结 a、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 1 厘米。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 1 厘米从刻度 0 到刻度 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

21、0 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 吨重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第 12页 共 43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 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 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 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 克)。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 2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

22、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

23、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学生汇自己的体重。第 13页 共 43页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 1 吨 (2)课件出示 1 袋 100 千克的大米。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 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 袋)提问:1 袋大米重100 千克,10 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 千克)板书:1000 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100 千克的大米需 8 个同学抬起来,那 1000 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 个)。说明 1000 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 1

24、吨的重量。师引导:每袋大米重 100 千克,10 袋大米重 1000 千克,就是 1 吨。即:1 吨=1000 千克。师补充板书:1 吨=1000 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 50 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 1 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 25 千克计算,40 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三、看书质疑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

25、西的总重恰好是 1 吨。3、想一想,填一填一条鲸鱼的重量是 6000 千克,是吨一辆卡车载质量 5 吨,也就是千克。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第 14页 共 43页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 56-58 页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 2 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

26、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7、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复习三角形知识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第 15页 共 43页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反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

28、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分类比较,探究特征(1)分类比较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体现分类的需求)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

29、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预设: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汇报交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第 16页 共 43页特例分析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1)认识三角形名称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

30、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把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类。(3)巩固复习:请同学们轮流将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学具篮,边放边说它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4)同桌互评:在整理学具的过程中,同桌已经知道按边来分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举手。归纳总结,完善分类(1)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人们形象地将等腰三角形两条长度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所夹的角叫顶角,一条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底角。观察:每个等腰三角形都有 2 条腰,1 条底。有 1 个顶角和 2 个底角。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

31、中的腰(2)提问:你能在等边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吗?(等边三角形中有三组相等的边)反馈: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3)完善分类小结:由此看来,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练习巩固,内化知识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势表示。第 17页 共 43页 1、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3、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本 p56-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知道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P7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

32、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今天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正方体

33、,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第 18页 共 43页(2)教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佳的角度观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4)小结:你观察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3、活动三:根据指令搭

34、出相应的立体图形。(1)李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马上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1)横着放 3 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示)你们搭的和李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师。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2)老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简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流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

35、“建筑师”推荐给老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1)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老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第 19页 共 43页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们试试看吧!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2)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注意:你们的问题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也

36、尽可能回答准确。互换轮流练习。三、巩固练习。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搭一搭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教学过程:(一)感知四边形的特

37、征 1认识四边形。(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第 20页 共 43页(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2判断四边形。(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 35页中的图形补充 4 个图形,用课件展示。)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

38、的四边形。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

39、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练习纸: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第 21页 共 43页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友情提示: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3反馈、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菱形、平行四边形、

40、梯形一类(没有直角)。(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五)画四边形(书第 36 页做一做 2)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 6 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

41、有什么不同。实物投影展示,讲评。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第 22页 共 43页(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六)拼四边形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信封里的四边形:交流、展示。还有不同拼法吗?(七)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

42、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三维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分(60 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 23页 共 43页(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

43、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 1 秒钟 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

44、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 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 1 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 走到数字

45、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 走到 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第 24页 共 43页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 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所以 1 分=60 秒。(三)练习:体验 1 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分钟的长短。2、师:1 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

46、体验 1 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补充: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小明跑 100 米要用 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 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第 25页 共 43页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47、(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 3 题)教学后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 1 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 1 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3、在对“面积”知识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2、师:今天

48、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面积。通过活动,感知面积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面师:如果老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因为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因为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指名说)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师归纳:我们刚才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表面第 26页 共 43页是有大小的。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师:物体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出示: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 2 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板书:平面图形的面)(2)反馈问题 1:这些图形的哪一部

49、分是它的面?(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部分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师:(电脑演示)涂色部分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问题 2:涂色的时候,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多?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少?你是怎么看的 (生:第一个涂色最多,第三个图形涂色最少。因为第一个图形的面比较大。)师:看来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出示:小胖家的房间平面图(2 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教师: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妈妈都想把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你

50、们知道小胖爷爷奶奶住哪一间吗?(引导学生猜测,推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决问题)教师:老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想请你们比一比,哪个房间的平面图最大?1、(信封里:2 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第 27页 共 43页(借用正方形的比较得出一个长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个不能直接比)(2)反馈教师:比出图形的大小了吗?(预设:比出长方形 A、B 都比正方形 C小。)你比的是图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小)怎么比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演示:重叠在一起)小结:我们通过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比较出了正方形 C 的面最大。所以爷爷奶奶住在正方形 C 的这个卧室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