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石壕吏》的教学设计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石壕吏》的教学设计模板(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的教学设计模板(5篇)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积存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句式、韵律等特点。 3、品读诗文,理解诗歌,体会奇妙构思及语言特点。(重点) 4、品析诗文,感受诗中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一、新课导入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依据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就“三吏”“三别”,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石壕村,倾听他痛心的嗟叹。 二、走近诗人,知晓背景 以填空题的形式提示学生答复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通过视
2、频的形式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轨迹,通过课本解释介绍知晓本诗的创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感知音韵 1、反复诵读,感知古体诗的音形韵律特点 学生自读,教师订正字音; 播放音频,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 学生再读,感知内容,读出节奏和韵味。 2、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看,明确杜甫创作的古体诗的特点。 字数敏捷,五言、二言、七言、九言句等; 句数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韵律多变,不究平仄。 四、理解诗意,明确构造 1、结合解释,师生共同梳理诗歌大意。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大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时间:晚上;地点:石壕村老妇人家中;主要人物:官吏、老妇人;大事:官吏捉
3、人。 3、请你结合译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诗歌中的故事。 开端:诗人日暮投宿,遇到官吏深夜捉人; 进展:老妇人开门哭诉,叙述家庭饱受战祸的现状; 结局:老妇人被抓走,诗人与老翁告辞。 五、分析构思,体悟主旨 1、请分别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 明确:差役怒(嗔怒,蛮横) 老妇苦(困难,悲苦) 2、老妇苦在何处? 明确:丧子之痛、家境困惑、年老应役。 3、有人读完这首诗歌说老妇人致词中的内容是它主动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明确:构思之巧藏问于答(寓问于答)。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冲突。赞扬老妇人自请应役的精神,含蓄揭露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 4、石壕
4、吏粗暴地叫卖了些什么?(结合老妇的答复,发挥想象,补充石壕吏的话) 5、投宿这样一个家庭,见了这样一件事情,听了这样一段话,“我”制止了吗?“我”说话了吗?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A、内疚、自责。B、纠结、冲突。 六、体悟情怀,总结升华 1、结合背景,明确诗人的情怀: 上忧国难,下怜百姓。 2、小结: 郭沫若先生称颂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以诗文为史,他颠沛流离却心系天下,真可谓诗中“圣杰”!愿杜甫精神长存,世间再无战乱!(再读诗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2、发挥想象,增加细节,将石壕吏改写成一则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八年级语文石
5、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存一些文言词语。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简单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简单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简单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与学设计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材料。 2、导语。 二、教学 1、读一读 (1)读背景材料。让学生先读解释,并看教材插图,了解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让学生圈点批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
6、理解的字词句子,学生沟通后,教师以课件展现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让其他同学做评价。 (4)教师范读。强调感情。结合详细诗句做朗读指导(停顿、语速、语调方面)。 (5)学生齐读。 (6)你读出了什么? 2、理一理 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学生读诗,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帮忙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夜捉人”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读后,你对诗歌及其诗人杜甫有什么话要说吗?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你如何认为? (3)题为石壕吏,为何不把差吏的话直接写出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争论中探究问题。 4、练一练
7、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能的话,让学生试背。 5、写一写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若有兴趣,也可改写成一幕短剧。(提示略) 三、结语 战乱将人民置于水深炽热之中。封建时代社会的动乱,政权的更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生活在和平年月,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以歌曲战斗不是问题做背景音乐,并以课件展现结语,以营造情景,引导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3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诗史”的表达和“融情入景、景随情移”的手法。并从中分析杜甫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诗歌风格的变化。并导入新课,提示学生找杜甫诗歌“诗
8、史”的地方。 二、分析文章的中心 1、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认真阅读了这首诗,那有同学能告知大家,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事?(参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明确:县吏夜晚抓人,老夫自愿服役。 2、为何抓人?抓何人?老妇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打仗抓人;抓壮年男子;“老妪力虽衰”(看图) 3、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 明确:特别的时代造成的,并介绍时代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
9、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学生复习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主要内容分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开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刚刚解释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明确:黄昏!在我们看来黄昏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芜等缘由,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这个兵祸连接的时代!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奔大盘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有一种示意性,大家可以想像n种可能,可以提问引
10、发学生的想象。 提问为何直接点出吏捉人,而不写征兵、点兵? 明确:照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在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更丰富。 第一,说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隐藏或者抵抗,无法捉到。 其次,其次,说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攻击。 这一句话点名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规的时代气氛,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进展的开端。 (2)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比照分析 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锋利冲突。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剧烈的对比;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颜色,有力地渲染
11、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概,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哀思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答复县吏的怒呼。 (3)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县吏便扑了进去,贼眼四处搜寻,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或许县吏不信任,还拿出信任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境况是够让人怜悯的,她很盼望以
12、此来博取县吏的怜悯,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莫非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呢!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忧的事情最终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由于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愿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我
13、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去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或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大事在这里也到达了高潮。 可让同学进展即兴表演,揣摩人物形象。 (4)明确这是古代诗歌“藏问于答”的手法,使内容更加的集中。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最为典型。 (5)最终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假如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说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有无限深情。试
14、想昨日黄昏投诉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照顾开头,涉及全部人物,写出了大事的结局和的感受 (6)此一家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收留杜甫对其有恩,为何杜甫不加以指责? 明确:杜甫一种冲突的心理表达,渴望早日平定叛军,唐王朝又急需补充兵力,所以没方法阻拦,大力赞扬了老妇人勇于担当苦难的精神。但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斗中人民的怜悯,也有对县吏委婉的批判。 作业:续写文章,留意有所侧重和“融情入景、景随情移”的手法运用。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理解积存文言
15、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比照、衬托手法以及“诗史”的特点。 2、力量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古代诗歌的分析的力量。 3、情感目标:学习百姓勇于担当的献身精神,熟悉吏治的关键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及“诗史”的表达 2、杜甫冲突心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延长拓展法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3分钟) 1、杜甫是唐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月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誉其诗“诗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头,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始终是狼烟
16、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殊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依据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就“三吏”“三别”,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石壕村,倾听他痛心的嗟叹。 (二)自读(10分钟) 1、自由大声诵读,借助音节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三男邺城戍死者长已矣惟有乳下孙 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如闻泣幽咽 2、自主质疑,探究学习。积存一字、一词、一句。 词义: 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 吏呼一何()怒听
17、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句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教师的积存: 戍戊、戌(点戍(sh)横戌(x)戊(w)中空) 一何多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苟且偷生 3、试着理一理故事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4、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诗中的一句来概括吗?“有吏夜捉人” 齐读,读出一点故事味 (三)朗读(10分钟) 1、读出情感。 杜甫“天明登前途”之时,百感交集,试着体会体会。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8、 怜悯苦难的百姓,痛恨凶狠的差役,无奈于腐朽的政治统治读出一种真挚的情感(忧国忧民)。 2、读出角色。 在杜甫的叙事中,凸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试着揣摩一下这二者的形象特点。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读出两人不同的口吻(官吏暴,老妇苦)。 3、读出起伏。 认真体会老妇的陈词的过程,体察百姓之苦。 丧子之苦、困惑之苦、应征之苦读出三层无奈的苦楚。 (四)品读(15分钟) 1、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洁,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情节进展的全过程,精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我却有一个怀疑,文中鲜少描写石壕吏,却为之起名为石壕吏。请你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出圈点批注,
19、谈谈你的发觉。 例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环境刻画“暮投”反映出乱世动乱,人心担心,天刚一落黑就不敢连续赶路。“村”字透露出兵慌马乱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寻小路,歇荒村。“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由此生发。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于照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正面刻画“夜”字,含义丰富。第一、说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隐藏或抵抗,无法“捉”到;其次、说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攻击。 2、小结,其实这首诗还有许多地方值得鉴赏的地方,语言的简省来源于“尺水兴波”的艺术构思。 藏答于问、明暗结合 语中有人、
20、事中有理字字情深、言简意深、 3、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重量。故,请我们以悲沉的语调,再一次朗读这首诗。留意“一何”“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独”的语音、语调的处理。 五、作业: 1、改写石壕吏为一篇记叙文。 2、背诵石壕吏 3、课外阅读“三吏”、“三别”。 六、课堂小结。 赞曰:少陵野老真性情,妙笔书尽安史乱。 有吏捉人在夜半,老翁逾走老妇看。 致辞娓娓辛酸泪,貌似绵绵却不然。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能借助解释及工具
21、书积存并理解诗中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在奇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怜悯以及对悍吏的责备。 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课文的根底上,把握诗意,体会诗人在奇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尝诗歌语言,联系经受,感知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忆旧知 1、读对联,猜诗人。以评价杜甫及其诗作的对联导入。 2、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并沟通有关杜甫的资料。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2、教师示范诵读,学生朗读。 3、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
22、内容,并补充介绍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三、品读诗歌,重点研读 1、思索:诗歌题目是石壕吏,可是诗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两句,主要篇幅却是在写老妇人的诉说,为什么? 提示:细读老妇人“致词”的十三句诗,想一想老妇人的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老妇人面对官吏怎样的逼问才有这番“致词”的? 争论沟通,想象并补充官吏的问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索:除老妇人的“致词”外,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结合关键语句进展分析。 四、再次诵读,感悟情感(完成表格,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熟读成诵,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2、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发挥想象,合理补充故事情节,留意对人物进展详细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适当加上环境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