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0968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 30分,每小题2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1.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3.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70dB 变为30dB.说明音叉

2、振动的()音叉 手机A.频率变大 B.频率变小 C.振幅变大 D.振幅变小4.(2 分)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一磬。早在公元前5 世纪,考工记磬氏中 就 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 里 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5.(2分)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 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6

3、.(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 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A.露生成 B.雾产生 C.霜形成D.冰消融7.(2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需 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的原理是: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吸进机器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抛射到空中,水雾遇冷凝结成“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C.升华 D.凝华8.(2分)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

4、)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9.(2分)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10.(2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B.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C.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D.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11.(2分)

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太阳辐射红外线B.只有红色的物体能辐射红外线C.以下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D.黑色物体也能辐射红外线12.(2分)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13.(2分)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 因 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

6、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4.(2分)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的一组是()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用手敲桌面,一次重敲,一次轻敲,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A.B.C.D.15.(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

7、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A.B.C.D.二、填空作图题(共27分,每空格1分,每图2分)16.(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17.(2分)如图是“微鱼”超声波洗衣机,体积很小。该洗衣机没有洗衣筒,它利用内部的压电材料把电能转换成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清洗衣物,说 明 超 声 波 具 有,洗衣过程不会产生传统洗衣机烦人的隆隆声,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高/低)。1 8.(3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

8、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 (海水中声速是15 0 0 m/s)。超声波声呐(填“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o19.(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 霜 是 空 气 中 水 蒸 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2 0.(3分)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醛,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醛

9、会消失,这 是 现象:再推压活塞,注 射 器 内 壁 会,通过该实验,你 能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2 1.(3分)寒冬,戴 眼 镜 的 人 从 (选 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选 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 过 程 中 水 蒸 气 要 (选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 2.(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二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甲/乙)纸板,理由是。(2)在烧杯中倒入约8 0 的水,提高水的初温,

10、目的是。沸腾后持续加热并继续测温,会发现。(3)如图所示,水沸腾后,小明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小华继续加热并观察,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 _ _ _ _ _ _。2 3.(3 分)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甲乙(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三种色光以一定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2 4.(2分)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w-2 5.(

11、2分)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来表示出来。三、解答探究题(第 26题 4 分,第 27题 5 分,第 28题 7 分,第 29小题7 分,第 30小题10分,第 31题 4 分,第 32题 6 分,共 43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2 6.(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12、,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又一兴趣小组课外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小强等同学运用肥皂膜代替人耳的鼓膜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3)当喇叭发声时,观察到肥皂膜随着振动,从而联想到人耳之所以听到的声音是由于外 界 传 来 的 声 音 引 起 鼓 膜 的。(4)实验中小强发现当人说话的声音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就越厉害,甚至破裂。由此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人与声源的 有关。2 7.(5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甲所示。(1)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

13、音的音调 (变大/不变/变小),响度 (变大/不变/变小)。(2)抽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广口瓶,又会听到手机声音。(3)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说明空气能。(4)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会/不会/有可能)弹起。28.(7 分)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cq-D碎冰块甲(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 的示数,

14、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3)如图乙中,tit2 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物质需不断(吸收/放出)热量,且温度。(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 的示数,绘制出图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 A、B 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2 9.(7分)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z 5o图T 图 一2(1)实 验 器 材 应 按 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为使烧杯受热均匀,烧杯底部应垫 o(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 隔 I m i n 读取一次温度计

15、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但温度。(3)本次实验中,水在第 分钟开始沸腾。时间/m i n01234567891 01 11 2温度/8586889 09 29 49 69 89 89 89 89 89 8(4)小明和小华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 不同。3 0.(1 0 分)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课堂上,小明对老师关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的说法感到

16、怀疑,于是他决定在课后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实验器材:1 0 c m X 5 c m 的卡纸两张,小刀一把,白纸两张(1)探究光斑形状是否与小孔形状有关步 骤 1:用小刀在一张卡纸上均匀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小孔,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这些小孔的形状(至少三个形状),在刻这些小孔时,要”或“不需要”)大致相同。r-1I II L _ I图甲不 同 形 状 的 小 孔 尺 寸(选 填“需0 0 0图乙步 骤2:将其中的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当做,把带孔的卡纸置于白纸上方Im左右的位置,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步骤

17、3:比较 形状与小孔形状,若白纸上的光斑如乙图所示,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树 荫 下 的 太 阳 光 斑 形 状 与 小 孔 形 状 (选 填“有关”或“无关”)。(2)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方案一:在另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丙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 c 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丁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 更合理,理由是:。(

18、3)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3 1.(4分)如图是英国女学生埃米莉卡明丝发明的无电“冰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带有很多圆孔的木板或塑料板制成,内外两桶之间的空隙填充沙子、羊毛或泥土等材料。这 种“冰箱”无需电能,可以给住在热带贫困地区的居民在夏天保鲜食物。(1)这 种“冰箱”的工作原理是;(2)为使这种“冰箱”能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o内姆一桶盖1桶3 2.(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频率小于2 0 H 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发生地震时,有的动物会有异常反应,这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由于声音太小,

19、所以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很容易绕过大型障碍物继续传播,有些次声波可以绕地球3 圈,甚至到达月球。(1)文中有两句科学性错误的语言,请你抄录下来,并指出错误的理由。错误语句:;错误理由:o错误语句:;错误理由:。(2)如表是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当地震发生时,能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的动物是。A.蝙蝠B.海豚C.猫D.狗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Hz蝙蝠1000-120000海豚150-150000猫60-65000狗15-5000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

20、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1.(2分)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分析】音色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音色。【解答】解: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故A B错误,C正确。而频率是用来描述音调的,所以D也错误。故选:C【点评】这道题完美的将知识与生活结合,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个不错的题目。2.(2分)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

21、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分析】根据频率的大小,声音可以分为: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例如蝙蝠、海豚发出的都是超声波;轮船及潜艇上应用的“声呐”使用的也是超声波;超声波探伤仪发出的也是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性强的特点。可听声波:频率范围在20 20000Hz,属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次声波:频 率低于2 0 H z,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会伴随次声波的产生;同时具有高能量的人类活动例如核弹爆炸、火箭发射也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

22、点,次声波对人体往往有害。【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20000Hz,叫做可听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A.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A 错误。B.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 z,人耳无法听到,B 正确。C.声音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无关,C 错误。D.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都可以传播能量,D 错误。故选:Bo【点评】此类题目,考查内容一般有两方面:(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2)大体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超声波: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装置,来测定

23、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它能够成像,利用B 型超声波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次声波:许多自然灾害,例如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科学家可以根据它来预报这些自然灾害,在军事上也可用来侦查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3.(2 分)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7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音叉 手机国 口A.频率变大 B.频率变小 C.振幅变大 D.振幅变小【分析】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大。【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

24、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70dB变为30dB,表明响度变小了,则振幅变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4.(2 分)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 世纪,考工记磬氏中 就 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 里 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

25、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故选:Bo【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5.(2分)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 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琴头一F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

26、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弦乐器中,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解答】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 A 不合题意;B、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则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改变音调,故 B符合题意;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因两根弦的粗细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 C 不合题意;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 D 不合题意。故 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27、解答,尤其是知道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6.(2 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 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A.露生成 B.雾产生 C.霜形成 D.冰消融【分析】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过程,分析各选项的物态变化即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故 A 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尘埃小颗粒上,属于液化,故 B 错误;C、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

28、,故 C 正确;D、冰消融属于熔化,故 D 错误。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7.(2分)在2 0 2 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需 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的原理是: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吸进机器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抛射到空中,水雾遇冷凝结成“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造雪机吸入的是水,所以喷出的是雾化的小液滴,小液滴在遇冷后放热凝固就会形成“白雪”。故选:

29、B o【点评】本题的易错点是将自然界中雪的形成与人工制雪混为一谈,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先分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8.(2分)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解答】解: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不会通过红色玻璃

30、,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9.(2分)2 0 2 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 为 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响度和振幅有关。【解答】解: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频率高超过了可听范围,所以人听不到,由于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振幅很大

31、,所以响度很大。所以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响度的认识,属于基础题。10.(2 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B.它是小水滴,b 处较浓C.它是水蒸气,a 处较浓 D.它是水蒸气,b 处较浓【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解答】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所以a 处较浓。故选:A【点评】本

32、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液化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1.(2 分)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太阳辐射红外线B.只有红色的物体能辐射红外线C.以下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D.黑色物体也能辐射红外线【分析】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解答】解:不仅太阳(温度高的物体)能辐射红外线,以下的物体(温度低的物体)也能辐射红外线;不仅红色物体能辐射红外线,黑色的物体也能辐射红外线,故 ABC错误、D正确。故选:D o【点评】本题考查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很简单。12.(2 分)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

33、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分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吸热汽化,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选:A o【点评】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化。13.(2 分)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

34、的蒸发,原 因 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

35、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14.(2分)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的一组是()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用手敲桌面,一次重敲,一次轻敲,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A.B.C.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

36、止,发声也停止;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解答】解: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的振动,故符合题意;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符合题-*AE3 用手敲桌面,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两次声音的响度不同,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两次声音的音调不同,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15.(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

37、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A.B.C.D.【分析】(1)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2)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

38、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解答】解: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采用的是转换法;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采用的是模型法;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采用的是转换法;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研究方法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掌握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二、填空作图题(共 27分,每空格1 分,每图2 分)16.(2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

39、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音调(选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分析】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17.(2 分)如图是“微鱼”超声波洗衣机,体积很小。该洗衣机没有洗衣筒,它利用内部的压电材料把电能转换成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清洗衣物,说 明 超 声 波 具 有

40、 能 量,洗衣过程不会产生传统洗衣机烦人的隆隆声,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高(高/低)。【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 于 20H 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解答】解:利用超声波清洗衣物,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洗衣过程不会产生传统洗衣机烦人的隆隆声,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高。故答案为:能量;高。【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传递能量,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18.(3 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

41、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3000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o 超声波声呐 不能(填“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真 空 不 能 传 声。【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回答。【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 X 4 s=2 s;2根据v=且可知,该处的海深为:s=vt=1500m/sX2s=3000m;t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故答案为:300

42、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弄清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是解题的关键。19.(2 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放 出 热量。【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43、。【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20.(3 分)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醛,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醛会消失,这是 汽 化 现象:再推压活塞,注射器内壁会 出现液态乙,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利用降温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气体液化。【解答】解: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醛会消失,这是因为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醛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推压活塞,使气态乙醛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表明

44、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答案为:汽化;出现液态乙醛;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点评】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2 1.(3分)寒冬,戴眼镜的人从 寒 冷 的 室 外(选 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 温暖的室内(选 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中水蒸气要 放出(选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外温度很低,因此眼镜

45、片的温度也较低,当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便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眼镜模糊不清。此过程中水蒸气要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寒冷的室外;温暖的室内;放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明确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 2.(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二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甲(甲/乙)纸板,理 由 是 乙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在烧杯中倒入约8 0 的水,提高水的初温,目 的

46、 是 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沸腾后持续加热并继续测温,会 发 现 温 度 保 持 不 变。(3)如图所示,水沸腾后,小明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小华继续加热并观察,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触烧杯底部和侧壁,据此判断纸板小孔的合适位置;(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提高水的初温、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根据沸腾特点分析看到的现象;(3)比较两个装置,发现有个装置没有加热,而另一个装置继续加热,这是探究沸腾的条件:持续吸热。【解答】解:(1)乙同学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

47、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甲同学;(2)提高水的初温,从而缩短了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并继续测温,会发现温度保持不变;(3)甲同学移走酒精灯,水无法持续吸热,沸腾停止,而乙同学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持续吸热,能继续沸腾,因此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故答案为:(1)甲;乙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23.(3分)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甲 乙(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

48、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 色 散,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 不能(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蓝三种色光以一定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解答】解:(D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

49、;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故答案为:(1)色散;不能;(2)蓝。【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以及光的三原色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2 4.(2分)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连接人和他影子的顶端所形成的直线必定经过点光源。所以分别把小明和小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即点光源S的位置。【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沿直

50、线传播,将小明和小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光源的位置,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子形成原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25.(2 分)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来表示出来。【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小孩反射的光所能到达的范围就是能看到小孩的范围,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作出看到小孩的范围。【解答】解:由小孩的头部画出过窗户最上面的光线和最下面的光线,得到一个区域;再由小孩的脚部画出过窗户最上面的光线和最下面的光线,得到另一个区域两个区域相交的范围就是看到整个小孩的位置和范围;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应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