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10篇)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这是202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帮助下进展首次太空授课后,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展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彰显中国科技自强独立。开启这堂特别的天地课堂,让国人感到傲慢与骄傲。目前,除了由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机构共同建立的国际空间站之外,另一个就是中国自主建筑的天宫系列空间站。信任中国空间站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开设“天宫课堂”彰显出中国科技独立自强精神,只要我们依靠自己的力气努力攻克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难题,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坚决
2、自信,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天宫课堂”激荡青少年的爱国激情。中国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群众特殊是广阔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年前的那一堂课,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赶航天幻想的种子,这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更是吸引了广阔青少年,激发出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问天试验舱介绍、毛细效应试验展现、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现象让广阔青少年在感知宇宙神秘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念与力气。 “天宫课堂”激发中国人的壮志豪情。“天宫课堂”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网广泛征集授课内容、互动提问和创意建议,择优
3、纳入“天宫课堂”筹划实施,过程分散人心。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学问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展科普教育,开展科普试验,解答广阔青少年提出的各种疑问,无疑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实行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当“太空教师”,为大家进展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阔青少年展现了四个好玩的科学试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现出问
4、天试验舱的一些奇妙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试验柜、生物技术试验柜和变重力试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展了上述试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试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究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荣,热闹而又美妙。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学问,同时也看到了地球外表和太空的漂亮景象,太空中游览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很多青少年的幻想。 这是“天空课堂”其次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将来,中国空间站会连续利
5、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舞青少们积极探究,弘扬宏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喜爱科学和探究将来的心连续期盼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喜爱科学的心。今日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好像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教师为我们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好玩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
6、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神秘。最终,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许多有关宇宙神秘的问题,我多么盼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喜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究宇宙神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究宇宙神秘,必需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 2023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试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航天
7、员还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终介绍了植物生长讨论工程,进展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展了互动沟通。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学问,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剧烈,特别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育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进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气。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喜爱科学开头。全部幻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天宫课堂给很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科学教育水平的
8、提高不行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进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 “天宫课堂”,一个曾经仅仅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和科幻小说中的名词,如今却成为了漂亮的现实。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进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地面课堂师生互动沟通;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其次课开讲;再到今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奇妙的课堂体验,进一步拉近了社会群众特殊是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使他们一度被引燃的探知航天神秘、学习航天学问的热忱持续高涨。 然而,每一次简洁而好玩的“天宫课堂”背后,都不是简洁的操作,
9、而是凝聚着诸多航天科研人员的才智和汗水。既要满意广阔师生的实际需求,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想了解的学问,又要结合空间站的设施条件,同时还要将课程环节设计得奇妙而好玩,经过如此专心地“备课”,这堂课着实令人布满期盼。 一堂“太空课”,何以如此牵动国人的心?就在于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的内容展现,而是其背后所彰显的宏大精神和带给国人的自信与力气。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幻想。从一次次的科学演示和叙述中,孩子们能切实感受到科学的微妙,并从中感慨航天科技的威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念、骄傲感也会油然而生。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抱负信念教育课。 从“嫦娥”探月
10、、“长五”飞天、“天问一号”胜利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游览星辰,中国的科技进展一日千里,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开拓创新、永攀顶峰的拼搏与进取。科技强国之路上,我们的接力棒不但要一代代传下去,而且要一代比一代更出彩。 科技梦与中国梦严密相连。青少年是祖国的盼望、民族的将来,理应高擎科技强国的接力棒,树立远大抱负,弘扬科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 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轨介绍展现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
11、”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讨论工程介绍。为广阔中国青少年展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这是世界上最大、讲台最高的课堂。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中国航天员们展现自己工作生活的场景,进展太空试验,6000多万学生和围观直播的”亿万观众仿佛置身宇宙时空。“天宫课堂”让国人亲眼见证中国航天进展的成就、科技独立自强的成果,也将点燃很多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幻想。 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试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群众特殊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喜爱航天事业具有特别优势。 “天宫课堂”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发了空前的爱国热忱。
12、这次太空授课活动,所传递出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科普意义,让人从中感悟到祖国的强大。旧中国积贫积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仆人,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从太空空间站中人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广阔青少年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把爱国情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追赶幻想,立志成才。 “天宫课堂”蕴含着科技自信的“中国密码”。国家强则科技强。科学技术表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建有空间站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广阔科技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技攻关,勇于创新,致力于走中国自主研发科技道路,打破了技术封锁和垄断,呈现了中国科技自信的一面,令世界侧目。使命在肩
13、,荣耀而又神圣,广阔科技工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让科技连续领跑世界,造福人类。 “天宫课堂”是一次生动的科普实践,蕴含着科学无止境的“中国密码”。眺望天空,追赶幻想。如今我们不仅实现了“嫦娥奔月”,还实现了火星探测。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与地面进展互动,普及科学学问,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试验、人体运动、液体外表张力等奇妙现象,并讲解了试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让青少年从中学到了许多科普学问,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受到兴奋与鼓舞,令人难忘。人们有理由信任,今后这样的科普学问会越来越多,中国对宇宙的探究永久无止境。 固然,我们也要看到,成为科技强国与重视科普密不行分,中国的科技在飞速进展,中国的
14、科普也应跟上步伐。假如日常科普能够像“太空课堂”一样新奇、好玩,更好地走近公众、引导公众,我们将培育出更多既仰视星空又脚踏实地的追梦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7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试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群众特殊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喜爱航天事业具有特别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筑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当“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实行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其次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阔
15、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连续实行天地互动方式进展,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现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讨论工程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展互动沟通,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学问,激发广阔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这一课之后,我学到了更多的好玩的科学学问,再一次被科学的魅力所震撼,同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傲慢。“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学习使我们强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猎取更多
16、的学问,才能理解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进展的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抱负和坚决信念的爱国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立者。 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让我们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事和高尚品行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8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对广阔青少年进展太空授课,中心播送电视总台将面对全球进展现场直播。 浩瀚宇宙布满未知,人类对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永攀科技顶峰的脚步从未停留。中国始终饱含对太空的探
17、究热忱,坚决科技创新的信念,浩瀚星河中的“天宫”为广阔青少年逐梦未知宇宙、提升科学素养、增进爱国共识供应了新的科普课堂。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立66年。66难奋进,66华秋实,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力更生的韧劲、锐意创新的闯劲,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坚决迈进“跟跑”“领跑”的新时代。放飞“嫦娥”,取回月壤,实现揽月幻想;远送“天问”,遥控“祝融”,实现探火幻想;托举“神舟”“天宫”“天舟”“天和”,逐步实现飞天梦、步天梦、驻天梦,中国航天的圆梦之笔跨越数亿公里,把“中国红”挥洒在星河之中,成为播种科学种子的最好教材。 青少年是祖国的盼望、民族的将来。青少年奇怪宇宙、崇尚科学、喜爱创新,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才
18、能活力迸发、后劲十足。正是基于此,“天宫课堂”成为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现了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讨论工程介绍。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展了实时互动沟通。在现场教学、天地互动中,青少年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太空的“奇妙之处”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心中种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 在实时沟通中,中小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祖国在航天领域的进展和成就,感悟航天事业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宏大精神
19、,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鼓励他们志存高远,喜爱祖国、建立祖国。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学问和文化,“天宫”将成为鼓励全国青少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课堂。 “宏大事业都始于幻想。幻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2023年,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在太空授课;如今,在“太空班”孩子心中播下的“航天种子”已经发芽开花,一批批新时代的航天人正不断涌现。现在,“天宫课堂”以更新、更高的创新平台为青少年普及科学学问,必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追光逐梦”的新种子,为国家航天事业进展培育更浩大的“后备军”,为国家经济社会进展营造更和谐的创新环
20、境。 “年少所爱,终将奔赴。”期盼“天宫课堂”串联起中国航天事业进展的坚决脚步,铺就好中国青少年奔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路,点燃爱祖国、爱科学的“星星之火”,照亮祖国富强兴盛的新征程。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9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头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试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新奇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喜爱航天、喜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翻开认知世界、追赶幻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奇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神秘等着人类去探究、去发觉。 通过天宫
21、课堂第三课授课,孩子们看到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一样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好玩现象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进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赶太空梦的详细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进展,人类探究太空的脚步不会停留。仰视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美而神奇的星空吸引了很多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才智和士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视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进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视星空,呼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索、探究,使宏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健
22、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由于生命和幻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气和意义。追赶幻想,既需要仰视星空的科学抱负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视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熟悉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熟悉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严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幻想放置于集体的幻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视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盼望。让更多学子仰视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究世界微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宽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丽。 天
23、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头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娴熟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学问,并用各种太空试验向世人展现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很多学生对神奇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学问,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代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芒洒向太空,让整个宇
24、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芒下。假如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翻开这本书的才智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就必需大力进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盼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宠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实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专心,鼓励培育我们将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