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1秦朝为了防止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的措施是A统一六国B实行郡县制C由皇帝任免中央官吏D统一文字2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有成熟文字ABCD3墨子在其非乐篇中痛陈:“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竿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为此,墨子主张()A以农为本B无为而治C节用爱民D礼法并重4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
2、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A儒家的经典,是历代教育及选任人才的重要依据B全国各地普设孔庙,并由官方定期举办祭孔典礼C儒家思想集诸子百家大成,深获帝王爱好与提倡D通俗戏剧小说,将儒家忠孝节义观念普及于庶民5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对立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6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
3、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提供加强皇权的理论根据C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D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7从春秋开始古代逐渐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文化主要包括“义战”、“人和”的习武原则,“师出以律”的行武方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的侠客精神。“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据此可知,中国传统武德文化A与周礼制度完善相关B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C主要流行于军营之中D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8考古界把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这段时期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
4、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界划分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建筑技术的掌握与改进9观察下图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10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俗语中的姜太公在西周初年被分封在下图中的何处ABCD11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史书还有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的相关记载。”该学者意在说明A周天子至上地
5、位得以确保B周王室家天下统治的建立C分封制起了政治整合作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直接化12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A仁爱至上B人文关怀C强调民本D批判怀疑13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B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C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D秦朝统
6、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14如图所示为公元前186年西汉政府颁行的授田律文(部分)。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大夫五顷,不更四顷A土地兼并较为严重B土地私有制尚未确立C军功爵制已经废除D政府控制了大量土地15中国古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面纱。如图,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和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二者不仅“撞脸”,且均属仪仗用具。这反映了()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早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高超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
7、,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
8、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分别服务于“专制主义”和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具体主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战国时期列国长城分布图 图2秦长城示意图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战国秦朝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参考答案:1B2A3C4A5B6B7B8C9A10A11C12B13B14D15C16(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君主要以法治国,厉行赏罚。以民为本:孔子、孟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3)内部:夏商周时期丰厚的文化积累;外部:诸侯争霸;学术环境宽松;周王室衰微;私学兴起。17信息一:秦朝统一后,秦朝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信息二:秦朝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