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692722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的课后反思(四篇)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一 琵琶女 诗人 月夜奏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详叙事) (略抒情) (叙事抒情融合)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 为君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 (叙事结尾)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孤独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奇妙的琵琶声使仆人客人一时忘掉哀痛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绽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

2、人的感受。最终,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完毕,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一样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穿插着描述与抒情,最终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顾的圆型构造,表达了一种构造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的情感后,请学生分析应当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谈论答复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其次段:“寻声”一

3、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恳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急、热闹,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局部语气中速,按少年欢快、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局部,“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恳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

4、读出下句。 【说明:“自主阅读”是“诵读明意,把握构造”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由于只有自主性的阅读,才能使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无须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首先将生字词预先写在黑板上。至于讲析内容的详略,则应视学生对“问题3”的答复而定,讲析应定位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起引导作用这一原则上。】 (一)、品尝奇妙的音乐描写,观赏语言的形象美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其次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其次段对音乐的描写特别胜利,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奇妙的呢? 、用丰富多彩的比方,形象地描写音乐的奇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

5、过文字领会到奇妙的音乐形象。诗人选用一般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这些奇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例如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悦耳。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动听,动听悦耳。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实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

6、出了琵琶女简单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3、全班集体朗读其次段。 【说明:观赏形象之美,品尝语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学生完成,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受和较强的语言表达力量。因此“品尝观赏”这一教学过程,须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诗人的人生体验,渐渐培育学生单独领悟的力量。】 (二)、课外拓展(预先印制好,下课时发给学生) 1、比拟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答复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

7、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清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宝,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赵翼欧北诗话) 、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当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对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答复。) 、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

8、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你认为是什么缘由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答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说明:学问的海洋是无穷的,必需培育学生游览学问海洋的力量。“课外拓展”设计的题目,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讨论性阅读。】 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二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悟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悟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

9、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表达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悟天际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美丽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顶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

10、,胡儿唱歌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旧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犹如今日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索。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

11、的悲凉身世,说明白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小序已经较清晰地叙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其次段江心倾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学生划出表达景物环境的句子,争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表达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

12、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楚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协作,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表达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充满着的离愁别绪,仿佛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悲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消失做好了预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展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表达女仆人公出场,是人们常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精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简单心

13、理活动,还示意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表达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叙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快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孤独形成对对比,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际沦落的无限哀痛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表达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

14、,特殊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构造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三 白居易自幼聪明,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白居易的近3000篇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就是我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呢? 教学目的 1、观赏诗中运用比方,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熟悉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把握用比方的手法描写声音的超群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

15、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的其次段。 教学难点 理解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宏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殊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欣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主见“文

16、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苦痛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奇“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抱负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

17、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其次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鸣自身天际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头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进行祭祀,召开宴会或进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

18、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敏捷,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屡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留意读音 铮(z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xn) 枫叶(fng) 瑟(s) 声声思(s) 捻(nin) 霓裳(nchng) 秋月白(b) 衣裳(chng) 红绡(xio) 钿头银蓖(din b) 谪居(zh) 整顿衣裳(chn

19、g) 还独倾(hun) 间关(ji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存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沟通以下词句意思) 明年(其次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由于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如何写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四 教学目的 1观赏诗中运用比方,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熟悉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

20、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学问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以下三个环节进展: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构造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尝领悟形象美。 最终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制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地。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21、来观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索: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育制造力必不行少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恳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其次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患病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构造 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

22、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依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布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请学生依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口头总结)。 提问:是什么缘由造成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诗人为什么流泪最多?(学生自由答复) 3、理清构造:表达大事必需脉络清晰,白居易是怎样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联系在一起的(启发学生理清叙事线索,分析诗章的圆型构造)?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琵琶女 月夜奏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 讲析

23、: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孤独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奇妙的琵琶声使仆人客人一时忘掉哀痛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绽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最终,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完毕,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一样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穿插着

24、描述与抒情,最终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顾的圆型构造,表达了一种构造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的情感后,请学生分析应当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谈论答复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其次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恳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急、热闹,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

25、叙身世局部语气中速,按少年欢快、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局部,“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恳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三)、品尝奇妙的音乐描写,观赏语言的形象美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其次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其次段对音乐的描写特别胜利,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奇妙的呢? 、用丰富多彩的比方,形象地描写音

26、乐的奇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会到奇妙的音乐形象。诗人选用一般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这些奇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例如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悦耳。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动听,动听悦耳。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实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

27、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简单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3、全班集体朗读其次段。 (四)、课外拓展(预先印制好,下课时发给学生) 1、比拟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答复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清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宝,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赵翼欧北诗话) 、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当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对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答复。) 、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你认为是什么缘由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答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