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9篇).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9篇)推举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推举)一 本诗可分为四局部进展赏析: 第一局部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在送别宴上,诗人邀请商人妇弹琵琶。“浔阳江头夜送客”,首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大事,简洁精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秋夜送客萧条孤独之感。正由于孤独,所以诗人写“无管弦”、“醉不成欢”,为琵琶女的消失做了铺垫,之后,又用“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环境描述渲染气氛,使铺垫作用更加有力。就在大家想要音乐的时候,琵琶声消失了,“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两字,使人有千载难逢之感,声音一出,使得“仆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
2、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经过前应对琵琶女出场的一系列铺垫,已经让人对琵琶女的消失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而邀请琵琶女的时候,又消失了曲折,“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的时候还“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不能一睹为快。 其次局部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描述琵琶,女弹奏琵琶。琵琶女先“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诗人赞道“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情”字。 从“弦弦掩抑声声思”到“初为霓裳后六幺”,总写弹奏霓裳、六幺过程,其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述琵琶女弹奏的神态,“似诉终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写了琵琶女借乐抒情。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
3、用语言描述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摹写声音,“如急雨”用比方使声音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也是如此。之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使奇妙的声音,经过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完善地呈现了出来,让人应接不暇。紧之后旋律开头变“滑”后又转“涩”。“间关”声,简便流畅,这种声音似乎“莺语花底”,经过视觉形象的呈现进一步表现听觉形象的美丽。“幽咽”声,悲凄哽塞,这种声音就像是“泉流冰下”,经过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听觉形象的冷涩。之后声音“凝绝”、“声渐歇”,然后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传神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艺术境地。 声音似乎到此就完毕了,岂知“幽愁暗恨”在“声渐
4、歇”中分散了无穷力气,并最终如“银瓶乍破水浆迸”一般喷薄而出,又似乎“铁骑突出刀枪鸣”,此时,琴曲突然上升到高潮,曲声刚刚到高潮,随即琵琶女“曲终收拨留神画”,曲声戛然而止。听罢此曲让人回肠荡气。之后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述侧面衬托了曲声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宽阔空间。诗人用许多笔墨描述了曲声,不仅仅表达琵琶女的技艺超群,同时,音乐的千变万化也是琵琶女内心起伏回荡的表现,这就为下边写琵琶女的不幸遭受做了铺垫。 第三局部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的遭受。诗人省去了询问句,而是直接经过琵琶女的动作和表情描述过渡到自言身世,琵琶女“沉吟”神态,暗指被询
5、问,同时这也反映她内心冲突欲说还休。而“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描述,证明她意欲克制困难,倾诉身世。 从“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用凄哀的抒情笔调,如泣如诉地描述了琵琶女的不幸遭受,这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构成互补,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琵琶女形象。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极具代表性,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全部艺人们被人轻视污辱的命运。 第四局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呕哑嘲哳难为听”,写诗人表达对琵琶女的怜悯,并诉说了自我被贬之苦。诗人先写对琵琶女的怜悯,之后用“同是天际沦落人”,证明自我和琵琶女同病相怜,自然转到对自我坎坷经受的吐露。“终岁不闻丝竹声”与前面的“忽
6、闻水上琵琶声”相照应,示意自我内伤心苦无处倾诉。 第五部从“今夜闻君琵琶语”到最终,写诗人邀请琵琶女再弹一曲。“我”的诉说,反过来又激起了琵琶女的情感,所以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哀动人,“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这声音又进一步使诗人感动不已,以至热泪纵横,湿透青衫。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受,和被迫害的正直的学问分子的遭受,相互衬托,相互补充,浑然一体。乐曲和两人不幸遭受,回环反复地消失,交错在一齐,荡气回肠,余音袅袅。 推举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推举)二 一、导课:复习引入,留意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7、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本课目标:分析并观赏诗歌的音乐描写。 音乐被夸张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抱负。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音乐成为精神安慰:白居易琵琶行。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三、诵读其次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迫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其次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四、师生共同分
8、析、观赏: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方(找出比方句并分析各比方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方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悦耳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动听美丽) 幽咽泉流冰下难(消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扬)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梦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方性的。 附: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哽咽流莺
9、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动听悦耳 3、正面描摹与侧面衬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终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
10、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2)侧面衬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过渡:固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超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缘由?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终生不得志。 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
11、从中我们清楚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像的身世遭受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胜利的重要缘由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怪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公平地对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受作类比,是特别难能珍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净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
12、运用比方,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衬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尝感情 五、比拟阅读: 1、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威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 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静谧的环境被吵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
13、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行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方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好像还另有寄予。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方,且带感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响,从侧面衬托琴声的美丽悦耳。) 从侧面衬托琴声的美丽悦耳 简析: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超群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
14、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局部,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突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威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静谧的环境被吵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方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好像还另有寄
15、予。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拟直接、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响,从侧面衬托琴声的美丽悦耳。这种感情上的剧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2、刘鹗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头(唱)的情景: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其中又使用了比方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竭力形容唱腔
16、的奇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赛过一筹。 3、陈风同学永久的天使kangta: 像夏日的冷饮,凉爽得透人心底;像咖啡的香气,绕梁三日不绝;像浓浓的烈酒,嚣张狂野;像情人手中接过的牛奶,温馨严厉;像刚泡开的浓茶,沁人心脾。这,就是去年韩国超人气组合hot的主唱安七炫-kangta的嗓音。 六、作业: 1、通过互联网,课外阅读刘鄂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体会音乐描写。 2、听李娜青藏高原音乐,写一段文字,不少200字。 推举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推举)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序言内容 2、赏析诗歌,品尝诗句中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7、: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错的构造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 2难点:培育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力量 【教学设想】 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展思索。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彩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感伤,才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播放琵琶曲,让学生从琵琶声中感受琵琶音乐;播放诗歌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播放音图并茂的歌曲让学生仿照写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诗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倾听这段奇妙的琵琶曲。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
18、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遇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美不绝。伯牙非常赞叹,这样一位樵夫装扮的人,怎么会观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爱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雄伟的高山一样,像流淌的江水一样。伯牙赞叹不已。从今,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这便是闻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行求的。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受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
19、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闻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日,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简介 白居易,唐代闻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予的
20、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闻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怜悯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
21、,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解题。琵琶行(并序)原作琵琶引。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拟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四、诵读诗歌,并理解文中难懂字词(朗读诗歌时,要求借鉴配乐朗读,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意境) 五、整体把握。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受使
22、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闻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2、把握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受的怜悯,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3、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白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局部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其次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
23、其次、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4、分析构造:这首诗分为四大局部: 第一局部(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其次局部(“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状况,具体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局部(“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局部(“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的感慨:对琵琶女的怜悯,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六、赏析 1、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际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
24、程中来查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落天际”(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像的经受: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际、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2、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剧烈的愤懑,愁闷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宏大理想和抱负,长安城是他施展理想的地方,他被贬之后,外表
25、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理想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特别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蔽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剧烈的情感。 3、请大家想一下,假设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剧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剧烈的感伤情感。 其次课时 一、观赏这千古绝唱的
26、音乐描写。 (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青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获,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观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终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头,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凄惨的遭受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独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消
27、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受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非常低落,因而最终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殊入神。 其次局部是“欢快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悦耳动听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错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悦耳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
28、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清楚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动听的歌曲,美丽悦耳。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局部“深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慢慢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堵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参
29、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终一局部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毅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
30、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宏大理想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二、赏析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方(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31、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其次,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比照(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第四就是运专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终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消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方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详细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分音调音色的变化。 三、分析运用比方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明确:一连串精妙的比方,写出音乐的变
32、化,用这些详细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较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认真观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分,喧闹而不紊乱,简单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奇妙的比方,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头,仿佛从深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立刻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终以短促刚毅的音响终曲,如同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详细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精彩地完成了对主题的
33、表达。 四。分析主旨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唱女不幸遭受的怜悯,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苦痛,意义深刻。“天际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精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五、总结 正是由于有了一样的境遇,诗人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篇美丽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六、比拟阅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
34、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颜色,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大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怪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地,多用比方手法。 推举琵琶行课文教案及反思(推举)四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力量。提高学生音乐观赏的力量。 3
35、.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与喜爱。领悟情感里的人性美,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本诗非常精彩的音乐描写手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际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是xxx的一首诗,请大家一同品位一下!主旨是那一句? 明确:最终一联,不要为沦落的身世感到过度的哀痛,鼓舞人们要积极乐观的生活。 毕竟诗中是什么样的白居易,什么样的知己,什么样的琴声,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 二、文学常识 1.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
36、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出色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提倡者,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见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冲突,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怜悯。用辞锋利,主题鲜亮。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2.生平 入仕以前(772799)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明,5、6岁学作诗,9岁熟识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
37、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拟艰难。 初仕至遭贬(800815)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 (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 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快速改革。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
38、议未及采纳,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讨论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照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臣,连续上书论事,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
39、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本文写作背景)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见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其次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予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
40、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地、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头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剧烈的讽谕诗则比拟少见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恳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建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
41、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 白居易从58岁开头,定居洛阳。先后担当太子来宾、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旧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巡游胜地。 3.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
42、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三、重点字词句 1.视频朗读材料,疏通字音。 商贾g 舒适tin 贬谪zh 霓裳chng 六幺yo 荻花d 乍破zh 慢捻nin 幽咽y 裂开bng 嘈嘈co 间关jin 虾蟆hm 名属sh 教坊fng 红绡xio 钿头din 银篦b 呕哑嘲哳uyzhozh 2.古今异义词 明年:古:其次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由于:古:两个词,因此创作。 今:表缘由的连词。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颜色 老大:古:
43、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向前:古:从前、刚刚。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状 遂命酒 名动 商人重利轻离别 形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介词“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了解诗文的主要情节。) 1.诗前面的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的动机; (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情感基调。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表达了什么事? 明确:表达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江边送客,巧遇琵琶女之事。 3.全诗一共分为
44、五个自然段,给每段概括一个小题目。 明确:(1)江头送客 (2)琵琶传情 (3)追忆往昔 (4)同为沦落 (5)司马衫湿 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共同点为“同为天际沦落人”。 5.“沦落”的详细状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答复) 明确:一样点: 本是京城女 a.来自京都 去年辞帝京 誉满京都名艺人 b.精彩才能 天际沦落 才华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守空船 c.落泊失意 直言相谏遭贬谪 由于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受,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 五、合作探究 (三读文章,重点品析其次自然段) 1.全文写到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