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6148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1 .搜集“中外朝” “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2 .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学习过程知识点1 选官制度1 .察举制(1)创立:汉代。(2)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2 .九品中正制(1)创立:曹魏。(2)特点:初创时家世和 并重;西晋时主要看重(3)作用:逐渐成为维护土族特权的工具。3 .科举制(1)创立: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

2、中正制,同时把 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2)发展: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3)特点:自由报名,通过差额录取。(4)影响: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 质,加强了。知识点2 中枢政务机构.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1)形成以尚书为主的 决策机构,具体事务分由六曹职掌。1 2) 逐渐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尚书台改称,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3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一.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1)槐田发展

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慨仇I 的范围(2)职能: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m影响提高了,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知识点3 赋税制度.汉代:赋税有不同种类,出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1 .魏晋:实行租调制,按 征收粮食和绢帛。2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受U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3 .唐初:租庸调制,A赋税征收对象为2广59岁成年男子。(1)内谷(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的可以纳 代役,称为庸。(2)影响:规定了

4、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收入也有了保障。5,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 的建议,实行两税法。/由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山去每户按人丁和一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3)内合和一切杂税、杂役厂I一年分为 两次纳税。(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一 (4)影响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鼠叫农民的人身控制。自主检测.据史料记载:琅哪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

5、连三,甚至连 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C解析 由材料“出任高官”可知题干所说是选官制度而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甚至连白痴也可出 任高官”与科举制的评价标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表明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六世名德,海内冠冕”说明当官的依据是门第,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选官制度而不是中央集权,故D 项错误。1 .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 素质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

6、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 隋唐创立科举制,以才能为选官标准,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 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 .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兴奋的说:“天下英雄,入吾骰(9bu)中矣。”“天下英雄”主动入毅的制度保 障是()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 科举制允许自由报考,打破了土族垄断官位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选B项。3 .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

7、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答案D解析 钱穆提及科举制的选拔标准和原则,未提及对君主集权的作用,故A项错误:德行和学识成为科举的主要依 据,但并未体现出思想文化的控制,故B项错误;德行和学识只是官员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科举 制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故D项正确。4 . “他们因在口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 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中朝成员B.三省长官C.三公D.九卿答案A解析 根据“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 “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 “交给近臣掌握”等信息可知“他 们”

8、是汉武帝时期中朝成员,故A项正确。5 .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长官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 宰相。这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权,故B项正确。6 .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武周时迁于中书省,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 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据此可知()A.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7 .宋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发端于唐C.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D.三省体制下相权反弹威胁皇权答案C解

9、析 “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唐代中书门下的基本情况,不涉及与宋代中 书门下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 宰相”,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三省六部制设计初衷有所违背,相互牵制作用遭到削弱,故C项正确;根据所 学,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故D项错误。题组三赋税制度.对唐代租庸调制中“庸”的表述,正确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由女子代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 .代役这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A.B.C.D.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初实行租庸调制,

10、男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腐,故错误,正确;以 席代役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正确:说法错误。故选C。8 .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A. 土地兼并之风盛行B.均田制被破坏C.租庸调制无法维持D.封建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瓦解,从而使得租庸调制崩溃。租庸调 制崩溃导致财政收人减少,为了增加收入唐朝采取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9 .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A. 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D.

1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 两税法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主要按土地和资产的多少征税,开始改变了以人丁 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11.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 “世袭制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 相一致的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A.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立嫡以长不以贤”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答案D解析 A是九品中正制,B是察举制,C是世袭制,D是科举制。12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

12、署 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A.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B.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答案B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应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世代把持政权,墓志体现籍贯,与民族融合的问题无关,故 A项错误;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制,打击了士族门阀,故体现箝贯、郡望的较少,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官 绅墓葬跟平民无关,故D项错误。13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卜.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 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出当时()A.三省体制逐步形成B.决策权

13、、审议权分离C.制度变革提高效率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答案C解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决策权、审议权就已经分离,题干未提 及这一点,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机构变革,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故C项正确;题干的机构变革是对三 省六部制的优化,但没有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1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 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 “选拔人才的制度

14、”是指科举制,“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指三省六部制,故D正确。15 .便民图纂“上仓”图中有这样一首诗:“秋成先要纳官粮,好米将来送上仓。”说明在古代()A. “官粮”是农民唯一的租税负担B.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封建国家向每个农民征收地租D.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国家首先保证农民的生活答案C解析 封建社会的农民都要向国家交纳地租即土地税,题干材料即反映了这一事实,故C项正确。农民除交纳地租 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其他税,故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封建社会的事实。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

15、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 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 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须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到重才学。答案示例论题: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论述: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加以完善,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与政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朝吸取分封制的历史教训,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