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试试卷(一)-【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考试试卷(一)-【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综合考试试卷(一)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很好的认识和把 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很好的认识和选择
2、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进 而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 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 国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 力量”。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 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 国力量。习近平深刻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 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 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他强调“对历史
3、文化特别是先人传 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 予以继承”,提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 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指使其“上前来”,颜斶也同样让大王“上前来”,即 使颜斶解释君王上前是礼贤下士的表现,齐宣王仍不认同。B.近臣认为齐宣王显贵无比,拥有广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仁义之士,万物皆 备,百姓皆来亲附;认为士人非常低贱,称呼士人为“匹夫二C.老子认为诸侯君王自称为孤、寡、不毂,大概是因为
4、他们懂得“贱一定 是贵”的道理,颜斶借此告诫齐宣王要礼贤下士,尊重士人。D.颜斶最终说服了齐宣王,宣王不但希望成为颜斶的学生,而且希望颜斶 跟自己交往,并承诺给他和家人丰厚的待遇,但被颜斶拒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4分)(2)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则成德扬名于后世也。(4分)14 .颜斶是如何拒绝齐宣王的笼络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菩萨蛮舟次青神【元】李齐贤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隔竹一灯明,随风百丈轻。夜深蓬底宿,暗浪
5、鸣琴筑。梦与白鸥盟,朝来莫漫惊。【注】这是李齐贤奉使川蜀途中所写的一首词。白鹤盟出自州子黄 帝“海上之人有好跨岛者,每旦之海上从鸭鸟游。”后人以与鹅鸟置餐表示毫无 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按照时间顺序,从“日落”写到“灯明”,然后写到“夜深”,再至 “朝来”,依次叙写。B. “轻”是“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船行,也表现了船上人心情的轻松愉 快。C.下片写晚上人睡的情景,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 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D.结尾写词人梦中与白鸥结盟,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要惊惧,借典抒发了词 人对隐逸生
6、活的向往。16 .“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这里写的“日落”景象,与白 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 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 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0(2) “阑干”一词多意,既有纵横交错的意思,亦可指栏杆。古诗文中,含 有“阑干”的句子有“,(3)“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荣等特点备受文人青睐,有时用以象征道 德情操之高洁,有时用以描绘自然景物之美好,有时用以寄托浪漫唯美之情 思如:,。三、语言文字运用(
7、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核能科学家王大中当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就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 设计建造者之一。当时中国 ,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且各 国都对反应堆的研究保密,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他们从零起步,,历 经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 王大中说。2021年,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 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核电技术要实现反应堆固有 安全。” 40多年前王大中就认定了发展方向,这也显示出他的 ,“他 的这种战略眼光有时候近乎神奇。”张
8、作义如此形容他的恩师。回首来路,王大中感慨,科研如登山,过程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 克服困难需要什么?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面向未来,86岁的他初心不变:“科 技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 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文化产业依托庞大的用户量及真实、实时的海量大数据。 分析技术,采取
9、合理的分析逻辑和算法,使得这种多方数据的分析更为精准,对 于市场的反应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的文化市场需求,并逐渐实现对市场趋势的准确 预测。大数据反映市场需求作为决策依据的典型是在影视产品的投资立项环节。大 数据时代,一部影视作品是否立项投资不再是依靠对市场的主观评价或者经验, 而是通过对市场、用户、作品内容和主创团队的 来做出决 定。这些数据都可以从海量的文化产业内容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中及时武取并且 有处分折。这大大降低了影视产品投资立项的育目性,降低了文化产业面临的巨 大市场风险。精准推送也极大地依赖于大数据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准确反映。当用户在互联 网上通过控索信息,点击网页测览商品成是资讯的时
10、候,这一切都已经被后台收 集记录下来,形成庞大的数据信息。用户已经成为大数据环境中的一个数据集合,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静态信息和行为信息精准地关注到每一个用户,了解用 户和特定群体的关联度,从而O21 .“某App”根据客户浏览记录和浏览内容,为客户精准推送信息,其推 送模式如下图。请根据上文信息,在图中序号处填出相应的词语。(3分)-4 反映)(网络)=( 心里联数据) )一化超热备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小说豆树青青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情
11、景:豆树靠自己能勉强生存,但寄生 在其根部的根瘤菌,在依靠豆树生长的同时,还为豆树传递养分,让豆树蓬勃生长。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1. C2. D3. B4. (4分)先对比关于“国风热”争论的两种观点,指出论辩的实质是如何 对待传统,以及传统对当代中国的价值。然后采用驳论法,提出文化自主性的 问题,进而论述传统文化复兴的内涵。5. (4分)在欧洲举办中国古典艺术或美术作品展览,是展示和提升文化软实 力的举措,本能体现古往今来中国的精神
12、和力量,但是这些展览并没有融合当时 中国的时代文化,体现不出时代精神和民旅精神的塑造,无法展现普通人身在其 中的美好生活方式,自然也就不能为外界欣赏并进而影响他们。6. B【解析】“有很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错,老原父亲临终时的嘱托说明他有 浓厚的老家情怀。7. B【解析】“得意于农村人没有眼光,他有好眼光”错,老原说这句话时的心 态是农村地多,找块地不难。8. 运用外貌描写。描写九奶穿中式棉袄、盘圆圆的发髻,面皮像松柏似的, 皱纹如括号般等,笔墨简约而传神,一个传统而硬实的农村老太天形象矗立于 画面中;运用侧面描写。九奶一辈子做接生婆、动员老原父亲修老宅、帮助 打理原家老宅等,都是通过老原之口
13、表现的,大量的讲述进一步丰富了九奶善 良能干的形象;运用细节描写。如九奶梦见了老原父亲去世,并且在说话时 “泪就嚼在眼窝里”,这一细节有力刻画了九奶真诚而通透的形象,感人至深。(每 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其他如“运用语言描写”等合理答案亦可)9. 人物众多:乡村有九奶、老原父亲、老原,还有爱土地的广大村民,他 们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共同构建了乡村的人情世界;故事丰富:乡村有接 生、排行、宅基地纷争等,全方面地展示了乡村丰富的日常生活;民俗多样: 乡村有认干亲、建房门势不能低、亡人归葬祖坟、村民帮忙打墓等民俗,这些 民俗有力培育了乡村的人文底蕴;情感丰沛:既有对九奶这样人物的赞美, 也有对
14、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有对乡土文化可能受到冲击的担忧。(每点2分,三 点即可)10. C【解析】原文标点为: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 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之。11. B【解析】“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意义相同,错。12. B【解析】“称呼士人为匹夫,错。原文的意思是“土人中那些境况好的 人,才被称作匹夫”。13. (1)由此看来,活君王的脑袋,竟然不如死去土人的坟墓。宣王听了, 沉默不高兴。【评分标准】4分。“由是”,由此;“生王”,活着的君王;“曾不若”, 竟然不如,连不如;垄”,坟墓。每点1分。(2)因此君王不要以屡次向他 人请教而感到羞耻,不要以向地
15、位低的人学习而感到羞愧,就能使道德完善并且 在后世扬名了。【评分标准】4分。“是以“,因此、所以;“亟”,屡次、多次;“羞” “愧”,意动用法,以为羞(对感到羞耻),以为愧(对感到羞 愧);“于后世也”,状语后置。每点1分。14. 表明心志。颜斶用璞玉自比,表明自己要保持士人本色。进言已毕。 颜斶进谏之言已尽,请求赐归。托词拒绝。颜斶借口帝王身边可供驱使的人很 多,无需用他。【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 高兴。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贪慕权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贪慕 权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
16、”宣王气得变了脸色,愤怒地说:“是君王尊贵,还 是士人尊贵? ”(颜斶)回答说:“当然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 道理吗? ”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离柳下季 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 齐王的头的,封他为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此看来,活君王的脑袋,竟然不如 死去士人的坟墓。”宣王听了,沉默不高兴。左右的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 的土地,天下的仁义之士都来投奔效力,;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的。齐王所 要的东西无不齐备,全国百姓没有不亲附的。现在士人中那些境况好的人,才被 称作匹夫,境况差的只能住在边远之地。士人真
17、是太低贱了。”颜斶回答说:“不 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天下共有万国。什么原因呢?是得力于以士为贵(重 用士人)呀。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仅有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 (难道)不是得士失土的策略(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国君在 高位,(却)没具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 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王不要 以屡次向他人请教而感到羞耻,不要以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感到羞愧,就能使道 德完善并且在后世扬名了。老子说:即使尊贵,一定以贱为根本;纵使位高, 一定以低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不毂,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
18、 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 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王,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 尊贵的。”齐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取其辱呀!到现在(我 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允许(我)做您的学生。再说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车 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华贵的服装。”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 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而是那璞 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土人生于边远之地,受到举荐就会得到俸禄, 这并不是不尊贵显达,
19、但他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损害。请允许我回乡,晚些吃 饭权当吃肉,安闲的行走权当乘车,没有罪过权当尊贵,清心寡欲保持节操自得 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我。(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 经很详尽了,君王您身边的人足够为你效劳。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让我安稳的 回到自己故乡的小屋吧。”于是(颜斶)拜了两拜就告辞离开了。颜斶是知足的, 保持了本真,终身没有受辱。15. C【解析】C项情感分析有误。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奉使川蜀途中所 作,联系上片“随风百丈轻”可知词人这次出行顺风顺水。夜深人静,词人宿于 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如有弹琴击筑的美妙音乐相伴入眠,是一种惬意,不 是悲凉凄冷
20、。16. 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 青山之形状;白词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虽为不同时间 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迷人的。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 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 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每点2分,共6分,能结合两首词答出景、情、手法即可酌情给分)17. (1)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 泪红阑干/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3)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桂影斑 驳,风移影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
21、脚斜飞湿寒兔;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8. 一穷二白攻坚克难一蹴而就远见卓识(每处1分,符合语 境即可)19. 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20. 比喻:把科研比作登山,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科研过程的艰难。设问: 先用“克服困难需要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的效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 某App用户(客户)精准推送(每处1分)22. 应用大数据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准推送(每处2分)23. 审题提示:材料写的是豆树与根瘤菌和谐共生的关系,二者借助彼此, 互相成
22、就。由此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国 家与国家之间等皆是如此。写作提示:写作时要由材料引出观点,扣住审题提示中“和谐共生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其实质就是实 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习近平同志要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讲清楚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 值理念、鲜明特色”,“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 主体”。(摘编自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9期)材料二:当下中国,伴随传统文化复兴而来的
23、“国风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 化现象。正因为流行,围绕“国风热”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呈现为两种不同观点 的角力:持正面意见的一方,认为国风之热,背后是令人热血澎湃的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认同感。当代国风,不再是“土味”或落后”的符号,而是一种传统元 素再创新的文化现象,也是一股已经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浪潮,其对于增强文 化自信乃至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持负面意见的一方,则 犹疑时下各种带着商业目的、注重外在形式的传统创新,并非真正的文化复兴。 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中国的时代方向在于继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而不是寻求复古。国风之辩的背后是传统之辩,而如何对待传统,是
24、现代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 传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文化传统依然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处于市场冲击和精神困境中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寻求各种形 式的传统文化,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传统。时至今日,如当代新儒家代表学 者杜维明所言,决定中国现实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根本价值的,仍然是在这片土地 上几千年来曾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文化及价值观。时下,传统文化的“国风热”正通过网络风靡全球,越来越被视为中国人走 向文化自信的一个象征。但也有人质疑:这种努力的结果,也无非是建立一种文 化优越感,却仍与真正的文化自主性有着相当的距离。事实上,真正的自信从来不靠激情的自我标榜,而是油然而生
25、。在此意义上, 传统文化复兴,更重要的是给审美一种新的可能,给优化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可能, 也给人性的自由表达和价值实现一种新的可能。基于这一认识,面向未来,我们 或许还需要一种“文化自然”理念,即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激活更多积极的文 化自发力量,汇聚成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文化消费品,从而更大 程度地形成中国文化的“自然风”,乃至“世界风”。最重要的也不是如何高调地 走出去影响别人,而是中国人自己首先形成一个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文化和伦理格局,普通人身在其中,都能自得其乐。唯有我们自己逐渐形成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稳定的美好生活方式,才有可能为外界所欣赏和学习,也才有可 能促使他
26、者自觉不自觉地用我们的生活方式来塑造世界。而这种“文化自然”的 真正生力,依然是无数普通人的鲜活创造,如学者李零曾强调的:“中国人在自 己的土地上,面对着有血有肉的中国生活,用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体验,写 中国自己的历史,这是最大优势。”(摘编自董筠传统为何异样红? “国风热”背后呈现出深层角力)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要以认识、把握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为 前提。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 益处。C.改革开放后,国人重寻传统文化来抵御市场冲击、走出精神困境,激活了 文化创新。D.
27、形成传统与现实融合的、稳定的美好生活方式,或可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并 塑造世界。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前者重在方法论指导,后者提出具体的实践图景。B.中国继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方向,与加强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不冲突。C.要谈“国风热”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价值,需审视它在审美、生活方式优化 等方面带来的新的可能。D.曾点“暮春之说”蕴含着对人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是中国文化“自然风” 的代表,至今让人回望。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在材料一中进行论述的一项是(3分)()A.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8
28、 .商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C.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9 .材料二运用什么方法来层层推进,提出观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10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 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国民政府在欧洲办展览的看 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家这个词乔叶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从主路上岔开,往右手边的山坡里蜿蜒而去。老原车速 更慢,用下 巴示意了一下,说:“顺着
29、这条路进去,就是咱原家坟。”这块地看着还挺新。我指着砂石路和主路之间的那片夹角空地,问:“平出来没多久吧?” “嗯,得有半年了。打算做停车场的。等将来村子红了,来的车 多了,就得停这儿。”老原 又感叹,还是乡下天大地大,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 我说可别瞎扯,这可是地,哪有那么随便,地在农村哪是值钱不值钱的事儿;农 村人活的就是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哪儿能离得开地,最能让人较真的也就是地。“回来啦”循着声,便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前方的一个石墩上坐着,手里握着一根拐杖, 戴着一顶 黑帽子,穿着一件黑底起红花的中式棉袄,脑后盘着一个圆圆的发髻。 暗黄的面皮,很瘦, 却像松柏似的,有一股子硬实在里头。
30、“哦回来啦!”老原也大声应,把车速放得很慢,快到老太太跟前时停下,半开车门喊道: “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他,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的,兜着点儿笑意,就那 么看着老原直待老原又问了她一遍,她方才摆了摆手,说, 一会儿回。老原方 才上车继续前行。问她是谁,老原说:“没听见我喊嘛,是九奶J“搁哪儿排的第九?”“张家J “那 么多儿子?几支一起排的,显得门户大J“那跟你们原家不沾啊。”“姓 上不沾,另有一路沾法。她是我父亲的干娘,顺下来,可不就是我的干奶奶? 这还不算沾?”“嗯,沾,很沾。多大年纪了?”“九十四五吧。“听老原介绍,早 年间,九奶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 接生婆,可以
31、说,现如今,周边村里五十岁 靠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她接生的。周边几个村 里,没有比她更老的人了。她 很年轻时就没了丈夫,一辈子没孩子,一直孤寡到现在。老原把车靠边儿停下,点了 一支烟说,论起来,这干奶奶比多少人的亲奶奶 都亲呢。要 不是她,原家早就在村里没了地方。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述起来就 是,从他记事时起,父亲 每次带他们回来上坟都不进村。他十八岁那年清明 节,跟着父亲回来上坟时,九奶在桥头候 住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九奶。那时她好像就已经是这么老了。九奶跷了跷脚尖,伸出 手去摸他的脸,被他 闪避了过去。然后,九奶对他父亲说:“福久,你得回来把房子修一修。都快塌 了。”“塌就塌了呗J“宅地
32、基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J“谁想要就给谁呗J“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J“不回来了。”“人家就会说,村里没原家了。原家没老家了 J“就叫他们说去J“你这些话,能叫坟里的先人听?”“坟里的先人,也不知道个啥,也听不见个啥J“那你还回来上啥坟哩J老原说,这句话父亲没接住。那天,九奶搭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给你占着地方,迟早等你回来。”我笑着说:“你说你家都放弃了的老宅,你干奶奶还拼命给你们占着,这地 是值钱还是 不值钱?”老原求饶道:“姑奶奶我错了还不行嘛J又叹口气道:“老 家的事还真是说不清。”“然后呢?你父亲就很快回村翻盖老宅了?”“没有。”他说,父亲还是没进村。 到底 也没进
33、村。可从那以后,他三不五时地就会念叨起九奶的话,像被下了蛊。 直到他五年后被 查出了晚期肺癌,住院后更像是中了魔,在病床上一遍两遍翻 来覆去地叮嘱老原,说他是不 中用了,等他死了,老原得回去盯着。老原是长 子,得在村里顶门立户。原家的房子不能倒,也不能比谁家的低一砖。咱不能 叫门势塌掉。不求比人强,也不能落人后。叫他们知道,咱 原家的人都一茬茬 长着,原家的香火没有断,原家的日子还长着呢。烟灰轻弹,不及落地便被风吹得没了影踪。父亲去世后,老原和两个弟弟送 父亲的骨灰 回去安葬。他说,也是在刚才那个地方,九奶就在那里等着。我 问:“九奶怎么知道的?” “九奶说,梦见了 J 九奶说这句话时,泪就嗡
34、在眼窝里。老原侧背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天,老原他们跟着九奶,捧着父亲 的骨灰先回了老宅,让村里人帮忙去打墓。老宅被打理 得干干净净,种着花, 种着菜,一看就是一直住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老原当时膝盖 一软, 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老原的脑子里第一次升腾出了老家的意识, 就认下了这个老家。重新上车,缓缓前行。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和报社的同事聊起老家,大家纷争 起该怎么定 义老家这个概念, 一个平日里爱写诗的编辑以读诗的口气吟诵道: “什么是老家?老家就是 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 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 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
35、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 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所谓的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啊。(有删改)1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往山坡里蜿蜒而去的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很自然地引出“原 家坟”,用笔简洁,且有深深的用意。12 老原父亲在临终时,嘱托“咱不能叫门势塌掉”“原家的香火没有断”, 说明老原父亲有很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C.送父亲骨灰归葬老家时,老原“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 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对老家的真正认可。D.小说结尾写“我”与同事定义“老家”,不仅交代了 “我”的身份,而且 具有
36、诗化的理 性色彩,深化了小说主旨。7.关于文中涉及“地”的文字,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农村,即便是夹角的空地,也能发挥作用,比如可做停车场接待来客。B.“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老原得意于农村人没有眼光,他有好眼光。C. 土地是农村人”最能较真的”,在村民心中,土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D.乡村的土地”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可见土地是乡民之“根北8 .九奶是“能立起来的形象”。小说是如何塑造九奶这个“能立起来的形象” 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9 .关于这部作品,乔叶曾说:“乡村蕴藏的其实是一部丰沛丰满的小说。”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7、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宣王不悦。斶对曰:“夫斶前 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届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 贵乎? 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J 王曰:“有说平? ”届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 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J 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仁义之士,皆来役处;东西 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
38、乃称匹夫, 下则鄙野,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 则?得贵士之力也。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 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则成德扬名于后世也。老子日:,虽贵,必 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毂,是其贱必本与?夫 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日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J宣 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 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J 颜斶辞去曰:“
39、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于鄙野, 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 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 矣,王之左右足以驱驰。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 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 慢骄奢/则凶从之B.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据慢骄奢/则凶从之C.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据慢骄奢/则凶从之D.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 慢骄奢/则凶从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户侯,食邑万户之公侯,到汉时指侯爵中最高的一层,后泛指高官贵 爵。B.鄙,边远之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意义相 同。C.南面,指面朝南,古代王侯见臣下皆面南而坐,常以此指帝王、诸侯之位。D.邑屋,古代行政区域单位,文中引申为乡里或乡里的房舍、村舍、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