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良师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良师培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 伪睡以俟,则二狼何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 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2、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 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狼子野心【注释】口富室:有钱人家。口杂畜:混在一起饲养。口逸:逃跑。1.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如何)B.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野性) C.而顷刻两毙(一会儿)D.兽不足道(不值得说)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 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 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贤于材人远矣D.乃杀之而取其革蒙乃始就学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答案】LA 2. D 3.(1)其中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7 .语段【甲】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请分别概括。18 .【甲】文画线的句子和【乙】文都提到了“信”,但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 你说说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15.(1)同“悦、愉快;(2)竭尽自己的心力;(3)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从;(4)以为快乐。16.(1)别人
4、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7.学习方法:要按时温习;要“学”与“思”结合;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取长补短;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18.甲文的“信”指诚信, 侧重指人们与朋友相交时要讲诚信;乙文的“信是信任,指取信于民,侧重指如果国家 不能取信于民,就不能立足。启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信”都至关重要。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得到别人的信 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
5、现象。(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3)句意为: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4)句意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16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 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而,表转折,去卜愠,生气,恼怒;亦,也;君子,有才德的人;(2)笃,坚定;志,志向;切,恳切;仁,仁德。17 .本题考查对文章
6、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讲的是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讲的是学习方法;“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要“学”与“思”结合,是学习方 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 心向别人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 趣对学习很重要,要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是学习态度。1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阅读感悟。口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讲的是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侧重的是人与朋友
7、交往要讲诚信,“信”是诚信;乙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无信不立”强调的是一个 国家要生存,最主要的是要取得百姓的信任,也是讲“信”的问题,“信”是信任; 口围绕“诚信”“信任”来谈,意对即可。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 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 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
8、和元年正月 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 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日:“何不言日食之 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黄琬巧对).请用“尸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何不言日食之尔如月之初.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后诏问所食多少()(4)而深奇爱之() 2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2)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2 .结合文段,说说谢道据说大雪是什么样的,以及黄琬是如何描述日食后的样子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咏雪与黄琬巧对中,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了
9、什么启示? 【答案】19.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20. 急 如,及 召见 认为奇特21. (1)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日食的情况)。22.谢 道镉说大雪就像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黄琬说日食后的样子就像初升的弯月。23.主人公都机智过人,都善用比喻。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从多个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到学 习中就是要开放思维、开动脑筋,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10、语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说日食后剩下的太阳就像初升的月 亮呢?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20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若:如,及。(3)句意:太后召见问黄琼太阳被蚀掉多少。诏:召见。(4)句意:并且认为黄琬奇特(与众不同),因此非常喜爱他。奇:认为奇特。2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 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
11、释:(1)差,大体;拟,相比。(2)思,思考;对,回答;况,状况,情况。2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中的“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镉认为大雪就像风把柳絮吹 得满天飞舞;从【乙】文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可知,黄琬认为日食后的样子就像 初升的月亮。2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启示。咏雪中,谢道媪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把飞雪比成了柳絮,不仅写出了飞雪的洁白 和轻盈,而且具有动态感和美感,表现了谢道媪的聪明机智。黄琬巧对中,以“何不 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黄琬把日食后剩下的太阳比作初升的月亮,黄瑰七岁的时候就 能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祖父的难题,表现出黄碗的聪慧。故两篇
12、文章中的两位主人公的 形象共同点是:聪明机智、善用比喻。两人的表现告诉人们:人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对待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去 思考和分析。意对即可,答案不唯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 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3、涉:跋涉,这指渡过江河的意思。口遽(小):急忙、立刻。2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遽契其舟() 2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6 .通过阅读甲乙两篇文章,我们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24.到 说讲 这 用刀刻25. (1)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6.甲文: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 讹传讹”更要不得。乙文: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 化而灵活处理。【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
14、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等到。(2)句意: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道:讲述。(3)句意: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是:这。(4)句意:急忙用刀刻他的船。契:用刀刻。2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 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闻,名词,传闻;若此,像这样;闻,听。(2)求,找;若,像;此,这样;惑,愚蠢,糊涂。2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
15、 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佩带宝剑的人乘船过江时,剑掉入江中,他却不着急下水寻找, 而是在船上做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再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故事。故事告诉我 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 买一
16、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警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 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2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振奋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D.然贫家止有此器止:停止.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儿当知之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C.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杞人忧天)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将下面的句
17、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文言知识资补卡遑:口闲暇,空闲。口匆忙不安定的样子。口同“惶 恐惧。效:交出,献出。模仿,效法。效果。29 .结合加点词品读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并参照示例加以分 析。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 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答案】27. D 28. B 29.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或: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 做的事,我们贫穷
18、人家没有空闲效仿这种做法。30. “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 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要太爱惜书,要求儿子务实求知,表现孙枝蔚对儿子的谆谆教 诲和殷切期望。【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作答时,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A.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B.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C.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D.句意:然而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止:只有、仅仅。28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A.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之: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B.句意:宋国国君派人向
19、姓丁的人问明事情具体情况。之:代词,指“凿井得一人”的事 情情况,与例句中“之”相同。C.句意:(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之: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D.句意: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之:助词,的。29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作答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常见文学现象,同时注意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盖:位于句首,用于引发后文议论;所为:所做的事情;遑:闲暇,空闲;效:模仿, 效法。30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分析。句意为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过分的爱惜,一定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 读它。“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较为绝对,态度较为坚决,
20、突出强调了不要太过 爱惜书本,不要因为怕损毁书本就放置不理,突出了孙枝蔚对儿子可以务实读书的要求, 表现了其对儿子的深切教导与殷切期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1、! ”贼既至,谓巨伯日: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 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败:毁弃。31 .下面是阅读文本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与乙文中“子令吾去”中“子”的意思相同。B.成语“穿针引线”中“引”的本义为“拉”,成语意思为拉着线通过针眼,后比喻在中间 起联系拉拢作用。由此可类推,“下车引之”中“引”字也为此意。C.字典中的“期”有“
22、日期”“一段时间”“盼望”“约定”等意思,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 是“约定”的意思。D.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呻的“而”,应该是连词,表转折,“却,竟然”的意思,与“温 故而知新”中的“而”字用法不同。3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是()A.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B.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合C.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33 .简括文段中的陈元方与荀巨伯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两篇文段在为人处世方面带给了 我们什么启示?【答案】31. A
23、 32. C 33.你(们)让我离开,毁掉道义来获得生命,难道是我荀 巨伯做的事吗? 34. (1)陈兀方: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 不阿);荀巨伯:重情重义,舍生取义。(2)我们要做品德高尚的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3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有误,“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意思是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子:孩子(儿 子)。“子令吾去。意思是你却让我离开。子:你;.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 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
24、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 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 停顿。本句句意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 命。“友人有疾中“友人”作主语,“有”作谓语,“疾”作宾语,结构完整,应断开;“不忍 委之“,动宾短语,省略主语“我”,结构完整,应断开;“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宁以” 作谓语,“我身”作宾语,又作“代友人命”的主语,“代友人命”为动宾短语,结构完整, 应断开。据此可知正确断句为: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
25、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子,你;令,让;去,离开;败义,毁掉道义;岂,难道。32 .第一问,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甲文中元方面对“友人便怒曰时依然能对答如流, 说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种有理有据的话语,说明元方并不 惧怕友人的怒气,而且这个时候还能机智对答、语气平和,足见其机智善辩、懂得礼数; 从最后“元方入门不顾”,又可以看出面对友人的粗俗,元方展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 乙文中,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可看出荀巨伯看重视情;从“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 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以看出荀巨伯危难时刻对朋友不离不弃
26、;从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可以看出荀世伯面对危难和胡人威胁毫无畏 惧;“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可看出他重情重义、大义凛然,宁愿以 自己的性命代替友人,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综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第二问,考查感悟启示。甲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由“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 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乙文叙写荀巨伯大老远去探 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 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赞扬了荀巨伯
27、的重视友情、先 人后己、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告诉我们,要坚持道义,重视友情。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4.再就枕/将寐/犬又如 前/乃伪睡以俟5.狼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态度: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有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儿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介词,用/介词,表目的,来;B.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狼;C.介词,在/介词,比;D.都是副词,于是,就;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径
28、,径直;去,离开;犬,名词做状语,像狗一似的;于,在。(2)阳,表面上;而,表转折,去卜阴,暗地里。3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 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 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再次就 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就假睡来观察情况。“就枕将寐”是“有钱 人家”的先后动作,可在“就枕”“将寐”之间断开;“如前”是“犬”的行为,“伪睡以俟”又是 “有钱人家的行为,“乃”是表总结性的词语,之前可断开
29、;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再就 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4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描写对象特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需要分别找出文中对“狼” 的描写的句子,以及作者的议论,通过对描写狼的句子和作者的议论的分析。第一问,结合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汽乙文“稍长,亦颇驯”“则二狼 伺其未觉,将舐其喉”“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等语句,可以看出“狼” 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第二问,从文中的议论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是狡猾的但最终还是被屠 户杀死了,可以看出作者讥讽嘲笑狼的狡猾
30、,从“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 逸耳”,狼终究还是狼,人再怎么好好养,依旧改变不了其凶恶的本性,依旧居心狠毒, 习性难改。可以看出作者揭露狼的野心,秉性不改。5 .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有删减)【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
31、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 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 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口日:一天天地。口朴陋:粗俗鄙陋。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 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口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悲守穷庐/理屈词穷 B.意与日去/心灰意懒 C.非学无以广才/见多识广 D.非淡泊无以明志/光明磊落 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标3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32、德。(4)完成下面句子翻译。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5)【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 宜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 提出做事宜“B,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 的作者都认为C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6)【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 如何培养俭的习惯。【答案】口珀口加B(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
33、而飞驰,意志 随岁月而流逝。(5) 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6)从日常小事谈起,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侈,只要是衣服到处都是,出则车马随从 跟随,就快是奢侈了,因此要注意这些小事。【详解】(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夫君子之行”:的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拼音为“为”。丁淫慢则不能励精,的句意: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拼音为“yin”。(2)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依据句意或词语的意思理解辨析即可。A.“悲守穷庐”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穷,穷困。“理屈词穷”的意思是因理亏而无言以对。穷,穷尽。二者意思不相同。B.“意与日去”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34、。意,意志。“心灰意懒”的意思是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意,意志。二者意思相同。C.“非学无以广才”句意: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见多识广”的意思是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广,多。二者意思不相同。D.“非淡泊无以明志”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光明磊落”的意思是胸怀坦白,正大光明。明,光明。二者意思不相同。故选Bo(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结合语法等 进行断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 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另外,“夫是发语词,表示议论,一般用于句首; “君
35、子之行”是偏正短语,做句子的主语;“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是共同陈述君子“行” 的具体表现。故断句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口淫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贝IJ,就;励精,尽心,专心;险躁,冒险急躁; 治性,“治”同“冶、陶冶性情。治,修养。口年,年华;驰,飞驰;意,意志;去,离开。另外,“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能力。口空,依据“遂成枯落”的意思可知,该词语比喻过度懈怠、不宜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 失去活力的状态;口空,依
36、据“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的意思可知,应填写:平心静 气口空,依据【甲】文中的“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和【乙】文中的“初五夜, 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 佳,办事不能妥善”可知,两文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 事。(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延伸的能力。依据【甲】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从【乙】文中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 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可知,乙文作者主要谈的是,应从日常小事做起, 培养自己“俭”
37、的习惯。我们作答的时候,就应该从如何培养“俭”的习惯出发,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践谈谈如何做到“俭以养德”的。示例:当我们走出教室,要记得把电灯、电风扇的关上。当水龙头滴水时,我们要想到 先把它拧紧。当我们要扔一张废纸时,我们要意识到这是在浪费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 这样,我们就会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节俭的品德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38、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 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
39、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口去:距离。口跑:同“刨”,用足趴地。口奄奄:气 息微弱的样子。7.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暝,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 D. 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少时:(2) 一狼径去: (3)意暇甚:(4)乃舍此趋彼:9 .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0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为 什么?【答案】7.B 8. 一会儿 径直 从容悠闲 于是就9.(1)禽兽的诡诈手段 能有多
40、少啊?(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10.屠户主要靠勇,牧童主要靠谋。我赞同以谋取胜,因为它展示了人类有智慧。【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故:原来/,因此,所以;B.意:都是“神情,态度”;C.前:上前/前面;D.去:离开/距离;8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 “少时,一狼径去”的句意是: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少时:一会儿。(2) “一狼径去”的句意是:一只狼径直走开。径:径直。(3) “意暇甚”的句意是:神情很悠闲。暇:从容、悠闲。(4) “乃舍此趋彼”的句意是
41、: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乃:于是, 就。9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工 (1)句中的“之(的)、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视(看)、已(已经)、绝(断)”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0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 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抓住问题关键,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赞同
42、【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可从屠户面对恶狼,勇敢自卫,除恶务尽的角度等角度 来谈。若赞同【乙】文牧童的做法,可从牧童“善用计谋,展现智慧”的角度来谈。不过, 文中的狼并没有对牧童做什么,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也说明牧竖“杀狼” 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此题是开放题,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观于周庙,有鼓器焉。孔子问
43、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 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敬,中则正,有之乎? ”对日:“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散。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 有满而不覆者哉!”(选自韩诗外传)注鼓:倾斜。宥座:座位右边。“宥”同“右。右边。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哪里,怎么。口覆:倾倒。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C.孔子观于周庙(参观)D.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让)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学而时习之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其不善者而
44、改之 C.此盖为宥座之器D.有之乎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阐述的都有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B.孔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C.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启示我们要谦虚,不要自满。D.因为孔子好奇欹器的特点,于是“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口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答案】11. B 12. C 13. D 14.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的一种器具。”【解析】11.本题
45、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意思为:学习了知识,按时去温习它。其中“之”作代词,代指学习过的知识,译为“它,A.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之:代词,代指学习。正确;B.句意: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之:代词,代指不好的 缺点。正确;C.句意: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的一种器具。之:助词,译为的九 与例句不同, 错误;D.句意:是这样的吗?之:代词,代指前文的宥座器的特点。正确;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联系后文孔子的感叹:“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可知,让子路“取水试之
46、。是在 对包括子路在内的众弟子进行教育,告诉他们“满则覆,虚则鼓,中则正”的道理。让子 路亲手去试试,更是为了说明眼见为实,亲手验证过才更值得相信。选项中“因为孔子 好奇欹器的特点”表述错误;.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句重点词:思,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句重点词:对,回答;止匕这;盖,大概是。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7、(学 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日:“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 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节选自论语颜渊) 注释:政: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口足:使充足。兵:兵器、武器。这里指 军队、军备。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 *(3)学而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