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2每周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周——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2每周一测.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九周一一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2每周一测一、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L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户赋”和“户刍”。户赋征收的物质形态是货币,户刍征收的 物质形态是实物,其物质形态虽然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说明,秦汉时期 ()A. 土地兼并盛行A. 土地兼并盛行C.小农经济确立B.建立较严密的户籍制度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 .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 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 法的推行()A.促进了人
2、口流动B.调整了租佃关系C.增加了政府编户D.稳固了均田制度3 .元朝的户籍册称为“青册”,登记人丁、事产等信息,其户口类型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 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 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这一做法有利于()A.缓和社会矛盾B.统一赋税标准C.强化社会控制D.提高生产力水平4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 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A.赋役由人户转向田地的开展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5 .
3、旧唐书食货志记载,“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 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A.中央监察制度的完善B.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C.政府户籍管理的放松D.社会救济工作的开展6 .东汉时,“父老”作为关注地方利益的重要社会力量,可以对各种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 的看法往往能够得到当政者的积极回应与采纳,如南顿父老向光武帝进言免除十年田租,光武帝 虽然没同意,但还是免除了两年的田租。由此可知,汉代()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地方豪强干政C.社会治理协调互动D.农民负担沉重7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
4、的建议,“应 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那么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8 .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 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 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B.统治者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D.专
5、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9 .如表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由此可知()A.政府救济B的在于防止贫困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元化局面实施者地位举措政府主体汉朝常平仓制度隋唐既重视官方储藏,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宗族辅助,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辅助,明清兴起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C.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优扶体系D.社会救济保障了民众日常生活10 .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 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 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
6、用。据此可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A.以教会为中心B.主耍特点是自治C.组织主要是村社D.以王权为中心11.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在思考法国财政困境时惊叹: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 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 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众。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B.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C.信贷金融关系的兴旺D.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12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北美乡镇的管理机构称乡镇议会,乡镇居民都有参加乡镇议会,共同决 定公共事务的权利与义务。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
7、人全权自主 决定。每一个乡镇都如同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自主自治。这表达了()A.人民主权的特征B.邦联体制的特点C.公共利益至上原那么D.基层治理完全自主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发动和整合,在乡村表达为党 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发动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 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培育基层社会组织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整合乡村政治资源.济贫税是英国政府为救济贫民而征收的税。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 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18311
8、832年又到达860万英镑。从18021803年到 18311832年,济贫税增长了 62%。导致英国济贫税增加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B.宪章运动的推动C.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D.工业革命的开展14 .下表是1961-1971年局部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比照情况。西方福利支出与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比照进一步扩大()A.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会缓和国家之间的矛盾瑞典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丹麦1: 1.371 : 1.281 : 1.411: 1.961: 2.021 : 2. 17C.会拉平社会贫富差距D.会促进经济的协调开展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题,共计55分。15
9、.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7分)材料一2002年,在湘西龙山里耶镇,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里耶秦简)。简犊1:当地深山里发现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 产果情况,录入官方档案。简牍2:记录12名戌卒,在老家欠了官府的罚金从数百钱到上万钱不等,官府连续发函到他 们屯戌的地方,在长达3年的不懈追讨,终因太穷而无法归还。简牍3:迁陵居民交纳蚕茧以充当户赋,“卅四年 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 斤八两”。摘编自里耶秦简:“复活”秦历史等材料二居延汉简显示,在西域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须“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吏 还要专门读史书,写文件
10、,练礼仪。汉代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春秋,慢慢将不 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米,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官吏的职责。(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9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8分)材料一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户律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从而在基层建立起严密的 居民组织。乡设三老,县设户曹,专门负责户籍的管理和人口的统计。户口登记的内容包括户 主、户内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土地、房屋、财产等情况,
11、并以此作为征发赋役的根据。凡 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否那么将被视为“亡命”,并受到严 惩。汉代国家户籍大致分三类:其一为一般居民,其二为宗室贵族,其三为下等居民,如商人阶 层。其中第一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编户齐民,是汉代户籍的主体。摘编自编户齐民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备材料二 由于商品经济的开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开展。由于 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 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 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成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
12、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 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功能。(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1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0分)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 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 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足(同“匹”),丧葬 嫁娶皆有补助。
13、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 个基本要素。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公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那么,1884年公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公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 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 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工程,此后瑞典开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 普遍保障和广泛
14、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摘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开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开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 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10分)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B解析:“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说明,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以户为单位的严密的户籍 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B项正确;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 僚手中,农民那么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题干并未反映相关信息,A项排除;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
15、 期就已经逐步确立,C项排除;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排 除。2 .答案:C.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将百姓按照不同的职业分为不同户口类型且不得变更、世代相袭,这有 利于加强元朝对社会的控制,应选C项。把全国人口按不同职业进行划分而不许变更的制度严重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会加剧社会矛盾,故排除A、D两项。在这一户籍制度下,不同职业的人承当 不同赋税,并不利于统一赋税标准,排除B项。3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黄册征税以人户为中心,册上登载各户人丁及财产状况, 鱼鳞图册那么以田地为主。这一转变表达出赋役由人户转向田地的开展趋势,应选A项;材料
16、说明 的是国家赋役制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排除B项;材料中政府关注 的重点由人户转向田地,排除C项;“根本解决”夸大了材料中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4 .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了基层社会的乡里制度,根据材料“村坊邻里,递相督察”可知,乡里制度下民 众相互监督,这表达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基层而非中央,排除A项; 基层乡里制度的存在不等于政府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救济无关,排 除D项。5 .答案:C解析:材料表达的是东汉时期统治者在社会治理方面注重倾听“父老”的意见,说明的是汉代社 会治理的协调互动,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危机无
17、关,“父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排除 A项;材料与地方豪强干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关农民负担,排除D项。应选C项。6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配合均田制改革,李冲首倡实行三长制等新的地方管理制 度,使得农民得以趁机摆脱豪强控制,因此他们多数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D项正确; AC两项都是北魏改革的客观影响,但都与农民拥护新制度关系不大,排除AC项;材料中只是强调 农民支持新制度,至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材料并未反映,实际上很多顽固守旧势力是反对 新制度的,排除B项。应选D项。7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基层社会中宗法纽带长期存在,所以古代统治者
18、更多地利 用乡绅管理基层,说明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对地方的治理,A项正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 议政权利,B项排除;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古代统治者通过加强基 层管理实现了长治久安,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项排除。8 .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实施者有政府、宗族和慈善组织及多种社会救济的举措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救 济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开展,B项正确;政府救济目的在于救灾防灾,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救济体 系而不是优扶体系,排除C项;社会救济只是暂时的,排除D项。应选B项。9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古希腊时期的村社自治到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主(或管家)
19、 管理庄园再到城市自治,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上具有自治的主要特点,B项正确;教会只是 中世纪基层治理的形式之一,并非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中心,A项排除;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组织 有村社、庄园、城市等,C项排除;中古时期西方城市治理以“王权”为中心与“城市享有不 同程度的自治”不符,D项排除。10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财政大臣惊叹英国在国家管理过程中将财政状况公布,从而拥有了强 大的信用,可见英国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方法得当,社会治理体系具有优势,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 现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A项排除;题干强调英国信贷金融关系兴旺的原因是政策的“公开性”, C项排除;题干与契约精神无关,
20、D项排除。11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根据材料“乡镇事务管理自主决定”可推知,人民 享有管理乡镇及个人事务的主权,这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邦联制是指国家构 成,假设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这与材料无关, 排除B项。公共利益至上原那么强调以公共利益为重,这和材料强调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 相反,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12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发动、整合社会力量,抑制不良社会势力 对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的前
21、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项正确;培育基层社会组织是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 内容,而非前提,B项排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前提,C项排除;整合乡村政治资源属于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而非前提,D项排除。13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从1802年到1832年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社会 贫富差距扩大,这使得英国的济贫税增加,应选D项。社会贫困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 展,A项没有指出根本原因,排除;英国宪章运动开始于1936年,B项排除;C项不是导致英国济 贫税增加的根本原因,排除。14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瑞典、联邦德国、法国、英
22、国等国家,福利支出增长速度超过 国民经济增速,这会导致福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A项 正确;福利支出属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与国际关系无关,B项排除;福利支出增速较快,说明社 会福利保障制度相对健全,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非“拉平”,C项排除;福利支出增速快,会减 少其他领域支出,不利于经济协调开展,D项排除。15 .答案:(1)职责:探明山川物产;追讨政府罚金;征收赋税。(2)特点:承袭秦制;注重地方官吏治理能力;管理与教化相结合;以儒家文化为指导;治理体 系完整。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教化百姓和稳定地方秩序;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文化交融;有 利于形成文化
23、共同体;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巩固。16 .答案:(1)功能:控制人口,征发赋役,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商品经济的开展;旧的赋税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逃户现象严重;当时土地兼并严 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收入锐减,被迫实行赋税改革。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提高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 并更盛行;古代赋税制度由“税人”到“税地”方向开展;以财产多少为依据,拓宽征税广度, 增加财政收入;相对公平合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开展;奠定了以后 税法基础。解析:(1)功能:根据材料”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了法治的轨道”“在 基层建立起
24、严密的居民组织”“并以此作为征发赋役的根据” “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 为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可得出控制人口,征发赋役,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根据材 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开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开展”可得出商品经 济的开展;根据材料“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 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可得出旧的赋税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 逃户现象严重;根据材料“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及所学两税法改 革的背景可得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收入锐减,被迫实行赋税改革。作 用:根据材
25、料“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 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可得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提 高了农民的法律地位;根据材料“国家成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及所学土地 租佃制的影响可得出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盛行;由所学两税法的历史影响可得出 古代赋税制度由“税人”到“税地”方向开展;以财产多少为依据,拓宽征税广度,增加财政收 入;相对公平合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开展;奠定了以后税法基础。 18.答案:(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购置田 产
26、所得为主要经济来源。成因: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2)背景: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 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 “制度性的义庄”和“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瞻给对象以居住在 苏州的族人为主”“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足”“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 田产”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考虑。(2)根据材料 二涉及的时间和空间,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这一历史时空的背景。第二小问, 比照材料一、二,从主导力量、手段、内容、对象、影响等角度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