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杜甫望岳)(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卖炭翁)(1) ,一览众山小。(2) ,山色空蒙雨亦奇。(3)山光悦鸟性,。(4)夜来城外一尺雪,o (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高尚思想的名句是:1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8题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山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
2、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1.(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2) “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 “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 是。2.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之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 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
3、义为 辅.结合短文能够得到正确选项为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总体内容来理解(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 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 会结合原文从文中找到依据。【答案】:(1)赠送;等到D(2) B(4)知恩图报二、现代文4.(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分析】:(1)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由第三段的“形成”,结合后面的四条要求,所以可以总结出 是可燃冰的“形成条件”:第四段由第一句总结而来。第五段考察的是说明方法,明确作比 较的效果。(2)考查信息提取。
4、从第六段的内容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三个方面。(3)考查段落的呼唤题。明确思路:不能换。后面加上分析5、6两段的内容,然后明确两 段内在的顺序,最后再看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4)考查基础知识,其实就是与文章的信息的核对,找出有差异的地方。A选项除了甲烷 还有水;B选项从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C选项少了一个“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所 以答案选Do【答案】:(1)形成条件;分布地区;作比较;作用是突出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巨大价值。(2)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可能引起海底地质灾害,导致海底生 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3)第段介绍可燃冰的储量和价值,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利,第段开头
5、用“然而” 一转,介绍现阶段开采可能造成的“弊”。文章是按照由利到弊的逻辑顺序安排的,所以这 两段不能调换。(3) D5.(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3题【分析】:(1)本题考查3500汉字书写,平常注意积累,注意书写正确即可,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可以找出答案,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对句意的理解句子的作用,结合上下文,可以很好的得 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学生需联系上下文,紧密结合上下文的内容。(5)开放型题型,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赚(2)小姑娘“不愿多收钱”是她按定价收钱,表现出小姑娘的纯朴与
6、自尊;小姑娘“收下 钱”是她得到柴宇的启发,明白知识、技术、时间都是无形的财富,付出可以有回报(3)步长天“弯下腰”、让衣着单薄的晓园“坐到火盆边”可见他是个细心体贴有爱心的 人;步长天让小池教晓园学剪简单的窗花为下文能不着痕迹地帮助小池作了铺垫。(4) B(5)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原文好。理由:和标题相照应,写“春雨”起到写“春雨”收 束,首尾呼应;结尾意犹未尽,给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间。三、综合运用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2-24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外古诗内容的理解,由题可知选C。(2)本题考查常识,这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课外知识。(3)本题是常识题,言之正确即可。【答案】:(DC
7、(2) A (3)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3.上述两篇作品中,面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3.(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念其至性,竞 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只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及弱冠,博通经史,文章诗赋无不尽览, 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亲戚邑人莫不称之。注刘殷:汉光禄大夫颓然:恭顺的样子。(1)解释文中的划线词竟以谷帛遗之遗:及弱冠 及:(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族内族外的
8、人都称赞他。B.族内族外的人没有不称赞他的。C.亲属和同乡人都称赞他。I).亲属和同乡人没有不称赞他的。(3)下列表述正确的项是()A.(刘殷)七岁丧父,服丧三年的时间里,从未见过牙齿。B.选文交代了刘殷的籍贯,年少时的经历和好品性。C.刘殷收了乡邻的东西从不感谢,可见他是爽直之人。D.刘殷遍读诗书,好学而有志向,但还是很穷。(4) ”时人念其至性” 一句写出了人们对他至孝的赞扬。“只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句则赞 扬了他的 好品质.二、现代文4.(-)阅读下文,完成第13T6题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一一可燃冰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 原因,大规模开采可
9、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 H,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 了希望。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 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 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 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 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 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10、。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r-北极圈内,例 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 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 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 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 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 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
11、油气 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 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 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 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牛.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但这样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 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 能源危机。(1 )文章第三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和 ,
12、第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O(2)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i)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露大量甲烷。(ii)(3)文章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题()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首大约280万亿到28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 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D.科学家预计,大的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5.(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3题春雨细无声上午卜一点钟的时候,
13、满天的晴光蓦地隐去,细细密密的春雨下了起来,远山近 树笼罩在一片乳白色的烟雾中。这个地方叫白关,驾车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今天是周六,步长天一家七时就出 发了。他们看了满山的红杜鹃,看了成片的绿秧苗,参观了养鸡场、豆腐作坊步长天一打 方向盘,小车朝不远处的一个农家小院驰去。“爸爸、妈妈,我今天的日记会写得很好,我相信。”晓园说。小车刚进院子停下,中年店主举着一把特制的大油纸伞跑过来。“欢迎光临,我 叫刘健。来,先坐在木炭火边烤烤火,喝喝茶。春寒料峭,别着了凉。什么时候开餐,只管 吩咐。”红旺旺的木炭火,步长天一家喝着热茶,周身立刻暖烘烘的。店主老刘安排好厨事,走过来和客人聊天。柴宁忽然惊叫一声:
14、“儿子不见了! ”老刘说:“放心。他在门外边看一个小 姑娘剪窗花、卖窗花哩。”“小姑娘? ”老刘说:“小姑娘才八岁,叫鱼小池,是邻居家的, 四岁时就跟着她娘学剪窗花。如今,她爹到外地打工去了,她娘忙田里忙家里,她爷爷、 奶奶总是病歪歪的。双休日,我这里客人多,就叫她来剪窗花、卖窗花,zhu6n钱补贴家用。” 柴宁对丈夫说:“我们去看看吧。”他们走出门,果然看见了坐在小板凳上正剪着窗花的鱼小池,蓄着两个小辫子, BIEI的脸,双眼又大又亮,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儿子蹲在旁边,看得正出神。小竹篮里放着 “双鱼戏水” “瓜果满架”等剪好的小窗花,花剪翻飞间,又有“喜鹊登枝” “杜鹃闹春” 等变魔术似地灿
15、然呈现于小姑娘掌上。柴宁说:“晓园,给你二十元钱,你让姐姐给你拿十个吧“”晓园接过钱,说: “姐姐,我买十个。”“谢谢弟弟。”她选了十个窗花交给晓园,再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 “弟弟,十个窗花十元,找还你十元。”晓园说:“不用找钱,一个窗花可以卖两元。” 小姑娘.认真地摇摇头,说:“一元一个,我不能多收钱的。步长天弯下腰,对小姑娘说:“我请你坐到火盆边去,教这个弟弟剪一种最简 单的窗花,好吗?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说:“可以.”大家一起坐到了木炭火边。小姑娘先教晓园怎么对称地折纸,再教他怎么开始第 一剪,尔后是第二剪、第三四十分钟后,晓园终于剪出了 “双鱼戏水”,高兴得手舞足 蹈。西长天掏出一张
16、二十元的钞票递给小姑娘,说:“你刚才教弟.弟剪窗花,这是 他应交的学费。”小姑娘推辞不肯收。柴宁说:“小池,你知道吗?知识和技术都很宝贵, 你还花费了时间,你应该收下。你很自尊,但交学费决不是施舍。”“我收下谢谢你们。玄时,饭菜端上了桌子。晓园说:“姐姐,跟我们一起用餐吧。小姑娘说:“谢 谢。我得回家去了,帮娘去洗菜、淘米哩。再见! ”国门外春雨还在下着。润物无声。(1)根据拼音写汉字:zhuan ()钱(2) 1、第段小姑娘“不愿多收钱”的原因是;2、第11段小姑娘“收下钱”的原因是。(3)第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i) ;(ii) o(4)对标题“春雨细无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
17、了故事发生在春日雨天。B. “春雨”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C.标题“春雨细无声” 一语双关,意蕴丰富。D. “春雨细无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5)联系全文说说,原文的结尾好,还是在原文上增加以下的这段文字作为结尾好?步长天说:“赶紧吃饭吧,吃完就回城去,儿子不是说要买一套漂亮的小西装吗? ” 晓园说:“我不要买小西装了,我要买剪刀和彩纸,我喜欢小蛆蛆教的剪纸。今天的日记, 我就写她了!”三、综合运用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2-24题材料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口。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正月初 一,乂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己形成了一些较为固
18、定的风俗习惯。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 祝来年大吉大利。材料2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在端牛节均有举行各种庆贺端午的节庆活动。 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划龙舟。食粽子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划龙舟在中国 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到国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成为国际比赛的一个项目。端午节期 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节日活动,又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材料3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中秋正值秋高气 爽的季节,是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 之意。
19、以下三句古诗与以上三个节日无关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竹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B.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干雷。(唐.张建封竞渡歌)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翎寒食)D.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2)中国的端午节已经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 午节成为中国(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节日。(3)请再写出一个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外的中国传统节日:写出纪念这一节日的民间活动两项:、。四、写作.题目:来,让我们一起闯关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答案】:1 .会当凌绝顶.水光激潮晴方好2 .谭影空人心.晓驾炭车碾冰辙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8题【答案】:1.(1)王维 醉翁(2)傍晚 昏暗2.B3.第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第二句,运用借 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3.(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9T2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杳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