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上册《红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上册《红烛》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红烛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 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学问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心情,更表现了诗人 期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抱负;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无望和愤怒,更 表现了诗人炎热的爱国思乡之情;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 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颜色独树一 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共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教学目标】1 .了解诗中比方、拟人、象征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在诗歌的意象中 所制造的艺术效果。2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
2、。3、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在诗歌的意象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诗歌的抒情脉络【教学方法】诗歌诵读法、点拨法、争辩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七子之歌,引入作者大家对这首歌很生疏吧?这首歌是闻一多先生作词的。闻一多是伟 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很多人都在课堂上读过他那沾着鲜血写成的最终一 次演讲.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 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迫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 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裂开,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 亲被瓜分割占
3、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觉察,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 发表了有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二、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年11月24 0-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 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淹水县,中国现代宏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决的民 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月派代表诗人 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头在清华周刊上 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 年1月出版其次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三、红烛红烛,1922年,闻一多赴美
4、留学,先是认真作画,已经初有成就, 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孤独的异国生活和销魂的思乡之情, 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 诗集红烛经过郭沫假设、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 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 时青年学问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心情,更表现了诗人期望献身艺术报效祖 国的抱负,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望和愤怒,更表现了诗人的 炎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具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 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以浓烈的颜色,独树一帜,而 且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
5、了自己的独特共性, 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四、课堂探究,鉴赏文本(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说说你的初读感受。(二)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问题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明确: 灰与泪两层。2、3、4节“灰”5、6、7、8“泪”问题2: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明确: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美荧荧的红烛。“红”是热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抱负的人格的化身。在这 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6、,/可是 一般颜色? 诗人的心应当也这样的红,否那么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 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 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 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不 吐不快的神态。问题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 不是冲突?参考: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 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答复;说明白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 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贵重。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 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线。这正是与利己
7、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 种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究人生真谛 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冲突和获得的觉悟。问题4: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参考: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 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 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才智和才能放也绚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 烛的形象鼓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 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
8、职责,就在 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 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 出来。诗人爱国的热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问题5: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 “泪”的哪些内容?参考: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燃点时 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 红烛:“又何苦难过流泪? ”诗人怜悯、惊疑、思考。这里抒发的正是诗 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冲突、苦痛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 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 ”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 的存在。红烛“
9、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 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 线”。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 它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制造光明,它“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 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挽救祖国文明的奇特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止,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 是这样,你要制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 间,培出抚慰的花儿,结成欢快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 奉献。诗人托物言志,
10、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患病,那 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抚慰的花儿,结成欢快的果子!”问题6: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参考: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怜悯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舞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制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正、 不合理,为着“制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 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 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分散与 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德,只要制造光明
11、,个人的得 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表达。他宠爱祖国、宠爱 人民,毫不爱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宏大崇高的献身精神。小结:理清抒情脉络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 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诗的主体局部就是 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开放抒情的。最终一节归结至莫问收获,但问 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 也就说明白自己的人生宗旨。(三)赏表现手法问题5: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参考: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其次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第三问:既已
12、烧着,又何苦难过流泪?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赞美赞美,或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 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的流淌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 挫,形象鲜亮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 次 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动。有的问而不 答,不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 诗人向读者完全放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忱磅 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宠爱,为他那种献 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问题6: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 什么作用?明确:
13、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 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赐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 托。小结:承受拟人化、呼告、复沓的手法。(四)理解重要的句子:引导学生品尝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说明诗人注视 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 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 比掏字爽快率直。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线,你烧得不稳时,才焦急得流泪!参考:用
14、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制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 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 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 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焦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 制造光明,生怕不能为人世间制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参考: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别含义。加上引号,引 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4、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参考: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猛烈。改用逗号,语 气不强,感情颜色淡薄。5、才焦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15、参考:用叹号焦急的心情表达得很猛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猛烈的感情 颜色。(五)探究主旨我们从解读诗歌阅历来看,红烛你觉得用的什么表现手法?一一 托物言志像我们学过的爱莲说咏梅咏柳蝉等。所谓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 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提醒作品的主旨。也就是说“物”与“我”交融。问题设置: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像点或 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参考: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像点或相关处是:外表 上二者有一样的颜色一一“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 是具有奉献精神一一红烛燃烧
16、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 人期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义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 赤子之心,可以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苦痛和挣扎,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忱,从侧面抒发抒发诗人炽热 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完毕语: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一 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终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 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 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由于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 午而祭,那么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或许亦如 此吧。假设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那么使斗士不朽!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 命所发之爱国之光。五、作业.背诵这首诗。1 .课外阅读闻一多死水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