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优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优秀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优秀说课稿我是XX,这次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神 奇的纸。一、教材、学情与目标这个单元主要指向课程内容标准中“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这一主要概念。以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内容为基础, 让学生从对“物品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对“材料特性”的注意, 并为三四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此实现由“物 体”到“物质”概念发展的进阶。整个单元以“材料是具有特殊 性能的物质”为概念主线,以“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活动 主线,设置了 6课内容。本课以纸为载体,让学生横向考察一种材料性能的变化。教 材内容分四个板块。先是通过两个问题了解学生对普通纸特点的
2、 前概念和提出“让纸有更多神奇本领”的挑战性任务;然后通过 叠一叠、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多个方面发生了 神奇的变化。再通过两个问题研讨,形成关于材料性能改变及其 在生活中运用的初步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在普通纸上刷食用 油获得神奇的变化,拓展学生的思维,认识到有更多方法可以对 同一种材料进行改造。其中,聚焦环节提出的“我们能让它有更 神奇的本领吗? ”这个问题指向的是材料功能的增加,而功能增 加的前提是材料性能的改变和优化,这是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二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要形式,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对于普通纸的特点和作用,他 们已有基本的认识,也能
3、清楚地描述。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感知 对象的局部和全体性把握能力还较弱,要建构“加工和改造一张 纸会使其性能发生改变”这一科学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本 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我把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确定如下:第一,通过对普通纸的简单加工与改造,知道其在回弹力、 承重能力和隔热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认识到材料经过加工和 改造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 品;第二,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并用 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对瓦楞状纸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普通纸的加工、改造,并对 其功能进行对比测试第四
4、,在活动中主动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发展加工、 改造材料的兴趣。其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难 点是:认识到“材料形状的改变可以带来性能的改变二、教学思路基于以上的目标定位和学情分析,结合我多年研究提出的 “儿童的科学”教学主张,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立足儿童 立场,开展“理趣共生”的科学探究。即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 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这里 的“理”,指向的是事理、原理,是要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 取证据、发现规律,建构概念,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其本 质特点在于“求真”,强调的是“科学味”。这里的“趣”,指向 的是兴趣、乐趣,是
5、要以喜闻乐见、充满趣味的方法,让儿童在 富有活力的状态中积极学习,强调的是“儿童味”。根据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我设计了“提出问题一开展探索 一研讨拓展”三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将体现“理”与“趣” 的协同作用,即通过“寓理于趣” “以趣悟理”和“理趣共生”这三个策略,来把握科学概念建构的“生长点”“着力点”和“发 展点:三、教学过程设计下面我具体的阐述一下: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首先,我将会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示一张普通的白纸, 用两个问题“普通的纸有什么特点? ”“可以用这张纸做什么? ” 来引发学生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 后:我会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请一名学生用
6、力往前扔,看到纸 落在很近的地方后,我把刚才这张纸快速折成纸飞机,轻轻一扔, 纸飞机飞得很远。最后,边板书关键词边讲述:“一张普通纸用 了很大的力也飞不远,把它折成纸飞机后就飞得很远了,真神奇 啊” “除了让它飞得远,能否让它有更多神奇本领呢? ”引发学 生对纸的神奇本领的畅想,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寓理于趣”的策略。这里的“理”, 主要是指对本节课“问题链”的设计上:围绕核心问题“能否让 普通纸有更多神奇本领? ”,在本环节提出“普通纸是怎样的一 它有什么用一能变得更神奇吗” 3个主要问题,在后面环节再提 出“神奇在哪里一神奇的纸有什么用一其他材料也能变得神奇 吗?
7、”3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方向有序探索,从而建 构科学概念。这里的“趣”,主要体现在创设的情境方面,利用 熟悉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感兴趣,利用比赛情境让学生有激情、 有乐趣。在兴趣盎然中开启本节课的科学探索之旅。本环节打算 用时5分钟,以兴趣开路,以问题引导,找准科学概念建构的“生 长点环节二搭建支架,开展探索这个环节的教学打算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是组织学生交流 和明确改造纸的方法;第二是指导学生分组开展4个对比测试活 动;第三是教师演示,强化改造后的纸具有的“神奇本领二在第一部分中,我先让学生对前一环节中想到的改造纸的方 法进行交流,对学生说到的“折、卷”等方法进行板书后。创设 一个“普
8、通纸怕压”的情境,即把普通纸架在两本字典做成的桥 模型上,放一个钩码测试,当学生看到纸很快被压垮后,提问“可 以用什么办法让它能够承受住这个钩码呢”,并让每个学生自行 尝试想到的方法,一些学生会发现:折成瓦楞状的纸能承受一个 钩码,随即组织全体学生学习视频中的指导,让每个学生会折瓦 楞纸,明确接下来的活动是用“折”的方法。在第二部分中,我会创设充满挑战的“比试”场景,先指导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述瓦楞状纸与普通纸的不同特点。然 后组织学生进行预测:折叠后的纸可能会有哪些变化?紧接着 安排“按一按” “放一放”和“摸一摸”三个比较活动。这是本 节课的重点,教师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细致指导,
9、每次测试 后都要及时记录下来。第三部分,在学生汇报测试结果后,我将增加三个演示活动: 一是用鸡蛋测试回弹力,让学生看到:落在普通纸上的鸡蛋会碎, 落在瓦楞纸上的没有碎;二是用更多钩码和人的体重测试承重力: 在纸板箱上取一块瓦楞纸,可以承受很多钩码;用家用电器包装 盒的多层瓦楞纸组装成的“纸凳子”上面能坐小朋友;三是用测 温枪测试纸上的温度,让学生看到读数。这里,学生们会在“哇 一哇一”惊呼声中进一步感受到瓦楞状纸超强的神奇本领。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趣悟理”的策略,通过 “说、折、比”等系列活动,提供科学概念建构的“着力点: 这里的“趣”主要体现在“让纸变得更神奇”的任务驱动下,组
10、织学生开展有趣、连贯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感性经验。 这里的“理,主要是充分考虑学情,运用三类学习支架助力学 生探索:第一类是情境类支架。如在选用折瓦楞状纸之前,先呈 现“普通纸承载力差”的情境,给学生自行尝试的机会,在动手 动脑中优选操作方法。第二类是活动类支架。主要是有结构的材 料,学生用的是教材提示的几种,教师则在此基础上新增鸡蛋、 测温枪等材料,在对感官强烈冲击中提升“神奇指数”。第三类 是信息类支架。主要包括:指导操作的视频、引导观察的记录单、 帮助表达的词汇板贴等。以上学习支架,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在 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思维的逐步攀升。这个环节我将用时20分钟,达成教学目标中“科学
11、观念” 和“科学思维”的前一部分目标和“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的 目标,同时解决本课重点。环节三组织研讨,拓展延伸本环节打算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组织研讨,建构概念。主要研讨两个问题。第 一个:通过提问“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来帮助学生整合对瓦 楞状纸零散的认识,梳理概括出:采用“折”的方法,纸的形状 发生了变化,本领也发生了变化。第二个是关于瓦楞状纸的应用, 通过观察纸箱、纸杯套中的瓦楞状纸,引导学生分析物品运用了 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这个特性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 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第二部分是:拓展延伸,应用生活。首先,我会出示用普通 纸卷成的纸棒和涂
12、了感温粉做成的感温纸,让学生看到:纸棒上 可以挂多个钩码;感温纸遇热会变色。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折 一折、卷一卷、涂感温粉的方法都能让纸变得更神奇。”告诉学 生:“生活中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加工。这节课,我们就是用加工 的方法让普通纸变成了神奇的纸。”最后,布置“在纸上刷食用 油”和“寻找生活中哪些材料也是经过加工具有神奇本领的? ” 课后拓展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 富学生对纸、木头、铁等常见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理趣共生”的策略,把握概念建 构的“发展点二在“理”的层面,通过研讨、梳理、概括和归 纳,引导学生建立“材料加工”与“性能改
13、变”之间的关联,突 破本课难点,拓宽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趣”的层面,通 过加工方法的增加和创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 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大约用时15分钟。旨在让学生能感受到“活动是有 趣的,思维也是有趣的”,让“学科的理性”与“儿童的天性” 实现完美的融合。四、说课小结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与设计。我很希望我的 教学能够带领孩子们经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世界,为学生将来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 基础。为此,我努力在每节课中体现“儿童的科学”教学主张, “科学味”与“儿童味”并重,开展“理趣共生”的科学探索活 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老师们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