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学习体会三篇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学习体会三篇范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贯彻新职业教育法有感发言2022年4月20日通过了职业教育法修订案。这是职业 教育法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全面修订。职教法的 修订前后三次列入立法规划。此次,在各方面特别是立法机 关的关心、支持下,最终得以完成,可谓是来之不易,恰逢 其时。新法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发展,无疑会起到固根本、 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影响深远。本次新职教法主要体现四个特点:一是全面系统。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全面反映、体现了有关职业教育的 重大决策、改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尊重实践。将多年来改 实践中成熟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律,是修订工作的重要遵循。 修订中对标2019年的职业教改实施方案,将其中的可以 制
2、度化、法定化的规定和政策,转化为法律规定。如实施方 案提出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教育 这一重要论断,为修订提供了重要原则。三是问题导向。修 订工作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聚焦职业教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需要从法律制度上破解的焦点问题的工作思路。如何 界定职业教育内涵、定位,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适 应性等,贯穿了法律修订的全过程。四是着力创新。根据职 业教改发展的实践与突出问题,着力进行制度创新,以法律 规定规范和保障创新成果是修订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形成 了 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包括概念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 体制创新。本次颁布的新职业教育法,强化了的职业教育责任,
3、 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的 新阶段,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的治理模式并扩大了社会力量 的参与权责,首次用立法形式明确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 体作用,优化了双轨并行、协调发展的新型职普关系。我们 坚信,乘着新职业教育法全面实施的东风,我国的职业 教育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面建设现代 化新征程中大有作为。学习新职业教育法有感体会自1996年我国首部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 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 了一种时尚,一种必要的选择。但是,当人们面对职业教育 进行选择时,似乎之前的那种“送” “考”求学之路一一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主自觉
4、又自然而然”与“一切都尽在 掌握之上,意料之中”的状况一一被彻底打破了平衡。人们 常常会在选择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高中的问题上纠结不 休。普职比要达1比1,文化基础成绩好的上普通高中,差 的上职业高中,基于此,误解就产生了一一职业教育就是比 普通教育低一等级的教育,无论其初中文化基础课程学得如 何,也无论其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咋样,总是想方设法的送 去上普通高中读而不自主选择上职业高中读。选择上职业学 校成为了一部分人被逼迫无奈的选择?正因此,在普通群众 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就为职业教育贴上这样的标签一一 “因选择上职业学校而被贴上了 “弱” “差” “无所 学”“没前程”的标签“一一甭想升学考
5、大学了,学得点皮 毛技术技能早点就业找个工作混碗代吃算了。职业教育之路实在是走得艰难。职业学校形象被诋毁、 职业学校学生受到歧视,悲也。逝去时光无法找回,我从事 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年有余,其中的酸甜苦辣麻和不快与 不爽,不容我去过度悲伤与追溯。现如今职业教育法已 经修订重新颁布实施。着力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成为 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学习体会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 和改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在这个“双期叠加”的新阶段,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出台, 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6、影响深远。一是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法颁布的时代意义。新法对 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 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 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尽快盘活我国 多年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资源,早日做强做优特色 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及时培养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转型升 级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需的大量人才资 源供给,高质量完成“双减”任务,缓解万千家长们的焦虑。二是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全面推动XX新时代特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的
7、“三全育人”格局。做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做活思 政教育工作形式,做优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 文明,推动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 “1+X证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 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支持学校、企业、行业组 织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 条件建设标准。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 学等教学模式,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深化 三教改,坚持“岗课
8、赛证”综合育人,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 赛,提升育人质量。四是优化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供需信息对接平 台,主动适应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调整专业设置。 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机制,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 课程设计、应用、评价,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 度。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将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 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 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校企合作的线上精 品课程。五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持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 训,加强就业重点XX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创业培训。校企合 作共建面向行业的职工培训基地,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 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职 业教育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培训。六是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 合作,共同组建技术研究平台与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 新。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按照市场化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公 司,形成的科研成果归学校所有,产品归企业所有。大力提 升学校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能力,助推新型职业学校建设。 将成果转化成效作为学校评价、项目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重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