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2022年.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孙权劝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目录孙权劝学鉴赏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2孙权劝学鉴赏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 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 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 乃始就学” 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 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2、吕蒙 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 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 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 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 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 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 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
3、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 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 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 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 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 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 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 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
4、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 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 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 “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 “变”的结 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才略”的猛增。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 深厚。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进表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 念臣性识愚鲁
5、,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 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 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衰,系 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上起战国,不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流水乡人,世称流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 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 时,因反对王安石变,离开朝廷十五年,主编纂了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 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 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 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 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放、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 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 用力最多。刘
7、放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 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 光。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 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 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 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 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 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日”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 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
8、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 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 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 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 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 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 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 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 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 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