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5096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11文言句式Of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包括法: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 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不熟悉、不 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 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判断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题。苏子旦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韭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 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2、周衰,诸侯相并,齐、晋、 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 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节选自东坡志林卷五,有删改)参考译文:苏先生说:圣人不能创造时势,也不能违背时势。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不 违背时势罢了。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以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势。周朝衰 落,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的国土都到达方圆一千余里,他们的势力足够 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国君都称了王,做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终究没有分封诸 侯。世

3、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已经很久了,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1.掌握实词置、并、势(1)(2023新编,3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置:诸侯相并并:*其势足以建侯树屏势:答案:设置 吞并 势力(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句中,“罢侯置守”是君主想对诸侯做的 举措,“罢”和“置”是两个相对的词语,“罢”为罢免、废除,“置”应为设立、设置。 联想项脊轩志中“内外多置小门墙”可知,“置”为设置。句,“诸侯”是主语,“相” 是“互相”,作状语,“并”是谓语。联系作品的背景一一战国诸侯争霸,再联想过秦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人马

4、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带长狭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 语+者”的格式。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含甫也(勾践灭吴疆土之新辟者,移种

5、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 语+者”的格式。例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 梁惠王下)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铸以

6、为金人十二3、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 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毋、莫”等否认词表示。例如: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秋水)“莫己假设”应理解为“莫假设己”。2)、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

7、又羡慕什么呢?)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4)、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5)、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

8、6)、“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7)、“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慈父见背。(陈情表父“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8)、“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4、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 “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四种情况:1) .

9、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 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向、 在、把”。例如: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 .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形容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比、 同、跟”。例如:青而青于蓝。(劝学)长于臣。(鸿门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3) .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

10、以”可 解释为“用、拿、把二例如: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4) .还有一种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这种情况下,介词“乎”可解释为“在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风乎舞零。(论语先进)固定句式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17)题。或日: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日:游侠土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 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 *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骏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

11、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 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那么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 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 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假设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 之也。(节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参考译文:有的人说:徐君是古代游侠一样的人。魏禧说:游侠因为崇尚义气而使国家陷入动乱, 徐君因为崇尚义气而保护了百姓,这是他们的不同。盛世的时候,在上的官吏洁身自好、励 精图治,使在下的官吏获利;下级尽心尽职来为上级做事,上下都相处和谐,因而盗贼不能 兴起。等到国家衰败的时候,大

12、官们贪婪放纵,以武力来监督下属;小官们剥削百姓,既要 供养自己,又要供奉上司,小百姓就无人可以依靠了。正当这个时候,一千人的村庄中,一 百户人家的村落中,如果有豪门的大人物,崇尚义气看轻钱财,能帮助一方有急难的人,那 么穷苦百姓在受饥挨饿的时候有人帮助他们,在遇见战争和强盗时有人可以依靠,就不肯丧 失操守而仓促地成为盗贼。又有人敬畏这些人的威望,感怀他们的恩德,不敢胡作非为,不 忍心辜负他们。所以乡里有崇尚义气的人,足以弥补朝廷治理的缺乏,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 的过失,从而对老百姓有恩德。像徐君,大概跟这样的人差不多吧?唉!这篇文章不是只为 徐君写的啊。15 .掌握实词或、利(15)(2023新

13、编,2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或: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 利:答案:有的人 使受利(每题1 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句,由日可知“或”为名词,再联想 其常用义,可推知“或”的意思是“有的人”,句意是“有的人说:徐君是古代游侠一样的 人”。句,可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秦以利晋”,推知“利”是“使获利”的意 思,句意是“在上的官吏洁身自好、励精图治,使在下的官吏获利”。16 .掌握虚词其、乎(16)(2023新编,2分)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其正确的释义。其庶几于是者与其:词(他;大概)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乎:一词(啊;吗)答案:副 大概 助 啊

14、(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中包含固定句式,根据“其 与”的句式,可以判定“其”是副词,在这里表推测,可译为“大概”,句意是“大概跟这 样的人差不多吧”。句“嗟乎”表感叹语气,“乎”在这里作助词,可以译为“啊二17 .准确翻译固定句式(17)(2023新编,3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假设徐君者,其庶几丁是者与?答案:像徐君,大概跟这样的人差不多吧?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本句既是固定句式,又含有倒装结构,翻译时应先调整 语序,”其庶几于是者与”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于是者庶几与,调整语序后很容 易看出“其与”在这里是表推测的固定结构,译为

15、“大概吧。固定句式1分,倒装 结构1分,句意通顺1分。名师点睛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结构,那就是说一般搭配是固定的, 并且翻译也是固定的。所以在识别和翻译时就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 .牢记搭配。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 如上题第(1)小题,“死法孰与死敌”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与 比,哪一个更这种固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2 .灵活套用。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 候其意思是一样的。如上题第(2)小题“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和“虞

16、兮虞兮奈 假设何”中的“奈何”意思是一样的,都翻译成“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为什 么(为何)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灵活套用。3 .异中求同。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 样的,如“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考生平 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 .表判断语气。(1)常见的有“无以” “所以”或“者”也”等。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一荀子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一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一韩愈师说“所

17、以”相当于“是用来的”。亚父者,范增也。一一司马迁鸿门宴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一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一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意为“叫作”称作”认为”“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谓也J译:“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一一(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 的人。“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译: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

18、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呀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2 .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拟多,常见的有:(1)如何、假设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 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排)”。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 “如何(何如)、“假设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 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例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19、有莫愁。一一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 什么”。译: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一一战国策荆轲 刺秦王。“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译: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 么样?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一一司马迁鸿门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一一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奈何”相当于“怎么样”。(3) “何也”“何为”一夫作难而七庙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一一贾谊过秦论“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20、然也? ” 一一苏轼赤壁赋“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4) “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5) “奚(何)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 么)“何(奚、曷)力 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3 .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局部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 有:(1)“不亦乎”,语气比拟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

21、乐乎?译: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也是很愉悦吗?(2) “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一列子汤问译:这不算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3) “何为”奚(何)以为”可以翻译为“何必呢”“要干什么呢” 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一一司马迁鸿门宴译:现在人家正好比菜刀和砧板,我们那么好比是鱼肉,何必告辞呢?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一一班固苏武传“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我决起而飞,枪榆防而止,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22、?一一庄 周逍遥游“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4) “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句:夫晋,何厌之有?一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5) “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句: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一一韩愈师说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b其孰能讥之乎?一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乎”相当于“难道吗?翻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6) “安哉”,“安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呢” “怎么呢”。例句: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

23、一苏轼赤壁赋翻译:(曹操)本来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一司马迁陈涉世家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7) “独哉”,相当于“难道吗?例句:相如虽鸳,独畏廉将军哉?一一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相如虽然才能低,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8) “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9) “(而)况乎”,译为“何况呢? ”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10)

24、“安能” “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安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4 .表感叹语气。(1) “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一诗经氓“焉哉”相当于“吧二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一一欧阳修伶官传序翻译: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的悲惨啊!(2) “特(直或止)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5 ,表强调语气。“已矣”“而已” “而已矣

25、”“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二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一一庄周逍遥游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一韩愈师说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一一庄周逍遥游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一一寡人之于国也7 、表示揣测的语气(1) “得无乎”、“得毋乎”、“得非乎。翻译为“该不会吧”、“莫非 是吧”、莫不是吧”、恐怕是吧”。(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拟 委婉,且略带反间性。句末“乎”可“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日食饮得无衰乎?一一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一译: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 蟀的

26、地方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一译: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假设翁廉,假设辈得无苦贫乎?一一译: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2) “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一一“恐怕(只怕)吧”、“莫 不是吧”。(表示揣测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译: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求,无乃尔是过与?译: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那么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7、那么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3) “庶几与(乎)”可译为“或许吧”例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一一庄暴见孟子译:我们君王或许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典例I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 *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 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彭、英、卢,岂独高帝, 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节选自东坡志

28、林卷五,有删改)参考译文: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论理本来就应当这样,就像冬天穿 皮袄、夏天穿葛衣一样,这是与时令相适宜的,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这就 是所说的不违背时势,但学者和士大夫大多认为它不对。汉高帝想分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 为不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 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维,这难道只是汉高帝 做的事情吗?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 使然J1.(2023新编,4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始皇既并天下 既: (2

29、)理固当然固:(3)而学士大夫多非之非:(4)然卒王韩、彭、英、卢卒:答案:(1)已经(2)本来(3)认为不对(4)最终(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始皇”是主语,“并”是谓语,“既” 在这里是副词,表示事情完成的状态,译为“已经”。(2)句,可联系六国论中“理固宜 然”推知此处的“固”是“本来”的意思。(3)句,“学土大夫”是主语,“之”是代词作宾 语,“非”在这里应当是谓语。“非”本身有“不对”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译为“认为不对”。(4)句,“王”后加人名,“王”活用作动词“封王”,“卒”在这 里作状语,译为“最终”。2.(2023新编,2分

3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中“并吞八荒之心”,可推知此处“并”应是“吞并”的意思。句,联系语境,可知“其” 代指前面的“齐、晋、秦、楚”四国,“势”是“足以建侯树屏”的主语,联想六国论中“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可推知此处“势”应解释为“势力”。2 .掌握虚词所、也、其(2)(2023改编,3分)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其正确的释义。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所:词(放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地方)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也:词(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其势足以建侯树屏其:词(他们的;大概)答案:助 放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助 表判断语气 代 他们的(每题1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

31、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所”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 名词性短语,“所谓”意为“所说的”,“所”是助词。句,从“此所谓”和“者也”可 以看出此处是判断句。所以句尾的“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句的大意是“他们的势力 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其”在这里是代词,意思是“他们的”。3 .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准确翻译判断句(3)(2023改编,6分)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2分)答案: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2分)翻译:苏先生说:圣人不能创造时势,也不能违背时势。时势不是圣人所能

32、造就的,圣 人能不违背时势罢了。(4分)解析:此题考查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和准确翻译判断句。先看断句,“圣人之所能为”是 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时”作判断,“非”在两个名词之间,表否认判断。所以“时 非圣人之所能为也”是判断句,判断句前后必断开。另外日是对话标志词,其后断开。“圣人不能为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断开。每两处1分。再看翻译,要注意判断句“时 非圣人之所能为也”的翻译。首先将主语和谓语分别翻译,“时”译为“时势”,“圣人之所 能为”译为“圣人所能造就的。中间用“是”连接,加上句中的副词“非”,即得到“时势 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其他局部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失”译为“违背。“而已”译

33、为“罢 了”。判断句对生关键词每个1分。名师点睛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1 .名词性成分做谓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 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2 .“者,也”者”也”者也”的结构形式。如鸿门宴 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3 .“是”做主语。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非人之私智独见也也:*(2)所谓不失时者所谓: 答案:(1)助词,表判断语气(2)固定搭配,所说的(每题1分)解析:

34、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人之私智独见”是名词性词 组充当谓语,对被省略主语“此”作判断,所以句末“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句,“所 谓”是固定搭配,译为“所说的”。3.(2023改编,6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故柳宗元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2分)答案:故柳宗元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2分)翻译: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4分)解析:此题考查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和准确翻译判断句。先看断句,“封建非圣人意也” 是以“非”作为否认标志的判断句;“势也”,主语“封建”承前省略,也是判断句。判断 句其前后必断。另外,“日”是

35、对话标志词,其后要断开。每处1分。再看翻译,要注意判 断句应译出判断词“是”,同时要译出“非”的否认含义。另外,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意”译为“本意 “势”译为“时势”。判断句式每个1分,关键词每个1分。典例II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李充嗣)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日:“都城守御属于公, 畿辅那么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 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 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洞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 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

36、林文雷、颜如翔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 详河渠志。(节选自明史列传)参考译文:正德十二年,(李充嗣)改任应天各府巡抚。宁王朱宸濠造反,李充嗣对尚书乔宇说:“都 城的守卫防御交给您,京城附近地区的防卫那么由我来承当。”于是李充嗣亲自率领精兵一万 人,向西驻扎在采石矶。(李充嗣)派人进入安庆城中,命令指挥官杨锐等人固守。李充嗣在 军营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管粮饷的官吏供给粮饷,来欺骗反 贼。反贼果然疑虑畏惧。反叛平定后,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上报他的功劳。当时他已晋升户 部右侍郎,(皇上)于是亲自下诏书嘉许慰劳他。有人建议兴修苏、松水利,(朝廷)提拔李充嗣 为

37、工部尚书并兼管水利事务。不久,世宗继位,(世宗)派工部侍郎林文需、颜如翔协助他。(李 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经历六个月后完工。记载详见河渠志。1. (2023新编,3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 就: (2)未几,世宗嗣位未几: (3)六阅月而讫工阅:答案:(1)赴任(2)不久(3)经历,经过(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就” “进”后面接官职“户部右侍 郎”,可推知此处“就”是“赴任”的意思。(2)句,“未几”在这里表时间,是“不久”的 意思。代入句中,译为“不久,世宗继位”,符合语境。(3)句,“阅”的常见意思是“看”, 如陋室

38、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但代入原句,句意不通。根据语境,这句话的 意思应该是“经过六个月后完工”,故可推知“阅”在此处意为“经过”。也可联想现代汉 语常用词语“阅历”,推知此处“阅”是“经历,经过”的意思。2 .(2023新编,2分)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都城守御属于公于:(2)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 者: 答案:介词,给(2)代词,的人(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联系语境,这句话是李充嗣对 尚书乔宇说的,意思是让乔宇负责都城的守卫,自己负责京城周边的守卫,“属”在这里是 通假字,同“嘱 意为“托付”,因此,“于”在这里应译为“给”。(

39、2)句,可联系阿 房宫赋中“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两句都是“有者”的句式,可推知“者”是“ 的人”的意思,代入句中翻译,符合语境。3 .(2023改编,6分)用“尸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3分)答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3分)翻译:李充嗣在军营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管粮饷的官吏 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3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翻译和断句前要注意补全句中必要的省略成分。本 题中,句子被省略的主语是“李充嗣”,“传”是谓语,“檄”是宾语,“部内”是状语, 后面应断开。“声言”是谓

40、语,“京边兵十万旦夕至”是宾语,后面断开。“趣”是谓语, 宾语是被省略的“管粮饷的官吏”,“供饷”是补语,后面应断开。“以绐贼”是目的,前 面可断开。每处1分。翻译时,除了要补出省略成分之外,还应注意重点词语,“旦夕”译为 “马上,很快”;“趣”同趋二译为“催促”;“绐”译为“欺骗”。每点1分。典例HI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 者六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

41、牵者,喜相戏者,怒而跟啮者,秣者, 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瓶、盂、鳖、笠、筐、釜,饮 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选自韩愈画记,有删改)参考译文:混杂古今各种人、物的小画共一卷:骑着马立在那里的有五人,骑着马、穿着铠甲、握 着兵器立在那里的有十人,正在瞠水过河的一人,坐着脱去鞋袜光着脚的一人,因为冷烤火 的一人,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个人拄着手杖、背着东西,妇人和小孩坐在车中可以 看见的有六人。共描绘人物活动三十二项,画大小人物一百二十三个,没有形貌相同的。马,大的有九匹;在马当中,又有站在高处的,

42、处在低处的,正在走的,被牵着的,因 为高兴在一起嬉戏的,因为发怒相互踢咬的,正在吃草的,被人骑着的,在奔驰的,在跑着 的,驮着衣物的,驮着狐狸、兔子(等猎物)的。大小牛十一头,骆驼三头。驴的数目除同骆驼数目一样外,再加上一头。瓶、盂、伞、 笠、方筐、釜一类饮食、穿戴、使用的器物,和投壶、下棋用的器具,有二百五十一件。(画) 都委婉细致地画出了它们的妙处。1 . (2023新编,2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方涉者一人 涉: (2)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如:答案:(1)踵水过河(2)如同(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可联系氓中的“送子涉淇”,其 中“涉”是“渡

43、河、蹿水过河”的意思,将“涉”的意思代入“方涉者一人”中,句意为“正 在蹿水过河的一人“,语意通顺。故文中“涉”的意思为“蹿水过河”。(2)句由上文“橐驼 三头”可知,此处是对驴和橐驼数量的比拟说明,故而推断出“如”是“如同”的意思,句 意为“驴的数目除了同骆驼数目一样外,再加上一头2 .(2023新编,2分)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以:(2)而莫有同者焉 焉: *答案:(1)连词,和,与(2)语气词,无实义(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上文写了各种人的姿态,而“以” 前后又是表人物的名词“妇人”和“孺子”,所以“以”是

44、连词,表并列,意为“和,与”。 将此义项代入原句中,译为“妇人和小孩子坐在车中可以看见的有六人,符合语境。故句 中“以”为连词,“和,与”。(2)句,句意为“没有形貌相同的”,句子结构完整,可推断 出“焉”为句末语气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3 .(2023改编,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答案:牵牛的两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拄着手杖、背着东西,妇人和小孩子坐在车中可 以看见的有六人。(2)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答案:(在马当中有)正在吃草的,被人骑着的,在奔驰的,在跑着的,驮着衣物的,驮 着

45、狐狸、兔子(等猎物)的。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宾语前置句,“牛牵者”译为“牵牛的”, “驴驱者”译为“赶驴的”;杖,名词活用作动词,执杖;孺子,小孩;载,被车载着。每 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中,秣,指喂牲畜的饲料,这里活用作动词,吃饲料、吃草料; 骑,被动用法,意为被人骑着;骤,马疾步奔驰;走,跑。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随堂普查练151V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 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 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 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 不言。其论说始假设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节选自王充论衡自纪篇)参考译文: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游戏,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 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