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现状与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现状与途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现状与途径摘要:大学生是最有活力、创造力,最具前沿思想的群体。他们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包含着重要的、可资借鉴学习的教育思想、方法和原则,有助于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本文在优秀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才是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 育有效途径。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现状;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1 .有利于开展民族理想和信念教育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2、和信念。民 族的独立、繁荣和复兴始终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鲜明主题。学习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敬畏,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光大和弘 扬。培养大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其理想信念的培养,要为他们补补钙,而最 好的钙就是民族精神,它能激发年轻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 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学习, 从而更好地将人生理想和国家事业平衡和融合起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 / / o2 .有利于实现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爰国主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 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的兴盛也体现了我国软实力的增强。 爱国主义要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基础上,加强民
3、族团结,汇聚民族凝聚力,面 向世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它可以使广大青年真正理解 党的最新理论创新,在知识与实践统一的基础上努力工作把爰国主义运 用到对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去。作为爰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爱国热情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是中华儿女共 同的价值观,也是一种促使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道德规范。3 .有利于夯实立德树人工作2020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了 顽强精神和不屈品质。各高校也大力宣传抗击疫情中的模范人物和优秀 事迹,在大学思政课程中融入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系统地进行立德树人 教育。同时,各高校还通过丰富的学术
4、活动,不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 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1 .缺乏主动性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大量的外来文化正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大 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受到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一方面 要不断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元素,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进一 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传 播交流的主动性还比较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不能令人满意,高校 当中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宣传学习活动还比较欠缺,没有形成将其融入 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当今,大学生比较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基
5、 本知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孔孟之道,更不用说如董仲舒等人的思 想和生平了。2 .重视程度低现阶段,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还不够,因此也 不太重视。在教育实践工作中,许多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被科技化和机械化 课程所取代。在这样的环境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很难渗透到大学生教 育中去。为此,高校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 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做好学 生的榜样,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3 .大学生本身道德素质偏低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环境是极其丰富的,精神环境虽然纷繁但实质上 比较贫乏。一方面,优渥
6、的物质生活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信仰。由于现在 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娇宠,没有受到过挫折教育;而在校园 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其他因素关注较少,因此学生社会责任 感严重缺失。受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对崇高、美丽、善良等价值的追求,忽视了集体荣誉感 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只盲目追求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有效途径L打造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新格局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是可怕的,为此,在进行高校教育时要 深化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进一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文 化教育,将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放在重要
7、位置。增设劳动教育课程,并将 之设为必修课,引导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增强其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 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 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工作, 促进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2 ,利用学科优势发扬传统文化育人的新特色(1)提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弘扬中华文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而失去传统,文化就会停滞不前,就会 丧失生命力。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几千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可以同化、融合并凝聚外来文化,使自己的根基越来越厚实,内容越来越 丰富。然而,随着全球依口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外思想文化和价
8、值观的涌 入,对国内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和碰撞,导致一些人认为外国文化就是进 步的,本土文化则是落后的,甚至有人把对传统文化的反抗视为一种时尚。 这也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一些传 统文化课程,但覆盖面并不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增 加中国传统文化类的课程是当务之急。(2)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改革,就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实效性,建立 并维护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并将其作为德 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宣传。在教材编制上也要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9、 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全面提 升学生的综合修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笃学尚行,优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Q)政府加强对各种社会网络媒体的管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涉入互联网领 域,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网络普及率更高,用户数量更多,互联网已经全 面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占领了思想高地,因此,必须帮 助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及高远的理想信念。 为此,一要通过网络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植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可以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全新解读,并 与当下的热
10、点文化进行有效结合,确保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入脑入心。二 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其宣传作用,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3D技术就是很好的工具,利用这种技术还原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物精神,帮助大学生在欣赏娱乐的同时,潜 移默化地学到具体的知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深入学习。三 是维护网站安全,打造绿色网教环境。利用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提高学 生对网络信息的认知,提升其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四是宣传优秀少数民 族文化,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作品,实现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2)举办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历史文 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也包含着大量的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内容丰 富、形式新颖的传统节日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加深其对中 华文化的理解。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领 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二是通过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琴棋书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