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 月光曲 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
2、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内容 教学要点|课时 教学建议 21.文言文二则 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2 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文,自学为主
3、,教师指导为辅。22.月光曲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2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点是学习第 9 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着一段。2.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23*.京剧趣谈 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1 引导分析第一部分,自主练习读懂课文;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学 习第 二部分。¥口语交际 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1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书法作
4、品,引出话题。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指导。习作 写出作文 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1 根 据 题 目 先 思考:什么是拿手好戏,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怎样炼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做到详略得当。列出提纲,再写作文。语文园地 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1: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加深认识,增长新知。21.文言文二则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
5、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2)齐读课题。(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2初读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锺子期死,伯牙
6、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理解“复”“足”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语言。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呢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富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这
7、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读着这个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流水在古文里边特指江河。我们会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1)理解“善”和“志”,体味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2)聚焦“善哉”,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理解锺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
8、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2想象补充。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四、朗朗诵歌怀知音;1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它!2熟读成诵。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9、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几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2.学生欣赏,谈感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3.学生自学课文。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好:所宝:曝:拊掌:云:奴:婢:2.交流共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10、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写什么 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画的牛。;预设: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的牛 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拊掌大笑)一般人见了戴嵩画的牛会是什么表现(惊叹,夸赞戴嵩画得好。)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画错了。)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斗牛的力气用在
11、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样子(因为牧童经常观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样子。)你相信牧童的话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议论,引导学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话。)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有什么反应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处士没有生气,他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指导:我们要学习杜处士,遇到问题不要急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并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是作者从这件事
12、得到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1.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权威;要勤于观察;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五、作业超市。(自选三项完成)1.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2.你还知道与课文类似的事情吗写给大家看。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4.推荐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22.月光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2.学习掌握 9 个生
13、字,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教学重点: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难点: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教学准备:1.贝多芬的资料。2.奏鸣曲月光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俗话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古诗-静夜
14、思,你们能把它朗诵出来吗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 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学习新课 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95 页,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第一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
15、“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读书思考
1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2)】(3)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使用,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
17、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 自然段,然后回答。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讲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题 聊聊书法 课型、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搜集
18、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2.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教学 重点¥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情况。教学 难点 感受书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教具 准备 课件(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图片)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出示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课件 2】一组古代书法家作品图。2.教师谈话: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
19、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聊聊书法(板书)$学生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听老师讲书法艺术的魅力,会产生民族自豪感,快速进入到书法艺术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新课 教学()分钟/二、认识书法名家 1.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故事。2.谁知道王羲之,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
20、王”。)(王羲之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
21、竹扇马上就卖完了)。、3.谁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到讲台前来给大家说他一说。(板书:王羲之 柳公权)三、欣赏书法作品 1.出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课件 3、4】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的作品。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欣赏后的体会。(四、交流学习感受 1.你学习过书法吗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指名书法好的同学谈自己的学习感受。示例 1.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渡到隶书,引导学生说一说王羲之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因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说起书法不能不知道王羲之。(出示名家作品,让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
22、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而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示例 2.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
23、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板书: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五、畅谈学书益处 1.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好处。2.教师总结:(1)培养耐力和自信心%(2)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3)提高人的整体能力(4)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出示谈学习感受的示例,目的是让有些还没有练书法的同学从这个方面懂得一些练习书法的技巧,进一步喜欢书法,增进了解,提高鉴赏能力。(,课堂小结及拓
24、展延伸()分钟 六、总结交际要领 1.学生讨论,本次交际活动要注意什么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5】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3.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图片带到学校,和同学互相交流。板书 设计 聊聊书法 王羲之 柳公权 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几点来说明,也可以清楚地分开层次来说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深入交谈,让别人听懂自己了解的内容。二是聊一聊关于书法的话题,在交流中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一些传说或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感受书法作品的美;谈一谈学习书法的
25、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在教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对书法知识了解的不太多。整节课当中,对书法知识的指导过多,对交际的指导少了一些。课题 变我的拿手好戏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 重点 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教学 难点 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分钟 一、揭示课题 1.经常听有的同学说: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戏。还有的同学说,画画是我的拿手好戏。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拿手好戏。2.看看下面的十八般武艺中,有你的拿手好戏吗你的拿手好
26、戏是什么 3.今天,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件 1:课题】(板书:我的拿手好戏)二、审清课题 1.首先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我 拿手好戏 2.分析:文章要写“我”而不是别人;写“拿手好戏”,即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不熟悉或做不好的事。3.小结:文章要求写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三、弄清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 /自己的拿手好戏,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最深的体验。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学生应该有话要讲,写出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自己的拿手好戏,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写自己的一种本领。2.应该怎样选材。(1)同学
27、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2)确定了要写的“拿手好戏”怎样来选择具体的材料呢比如,“我”的拿手好戏是钓鱼,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别人看出钓鱼是我的拿手好戏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材料合适呢【课件 2】示例:我每次去钓鱼,总是钓很多。我经常钓到一些大鱼。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五斤多重的大鲤鱼。在一次钓鱼比赛中我获得了冠军。!我的鱼竿和钓钩比伙伴们的好。(3)请同学说出这些材料哪些最能符合这次作文(4)小结:选材时,要注意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3.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板书:精心选材)四、写作指导。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板书:按顺序写)2.思考讨论:我的拿手好戏选择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
28、料哪些要先写,哪些要后写(根据文章需要确定,要让读者能一眼就看明白记叙的事情,还要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读下去。)3.思考讨论:哪些内容要详细写,哪些内容要简略写呢(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细写,其他略写)(板书:详略得当)五、范文评析。#写好一篇文章,选材至关重要。指导学生选材,让学生在选材时能够动脑筋分析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意思,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1.【课件 3、4】出示例文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 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红彤彤的大灯笼不知不觉,新年已经来临,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着。我想:新年中,我也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便决定表演一下我的拿手好戏,做一盘
29、我的拿手好菜西红柿炒鸡蛋。我来到厨房,系好围裙,拿出刀和菜板放在桌子上,又拿出两个鸡蛋和三个大西红柿,然后把鸡蛋打在碗里。我很有把握地拿着鸡蛋往碗边磕去,“啪”地一声,我成功地把鸡蛋打在了碗里,我往碗里一看,呵,真像个“小太阳”!接着我又开始搅拌,我一会儿轻,一会儿重,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鸡蛋很快就搅拌好了。这时,我把西红柿洗干净放在了菜板上,又小心地拿起菜刀,真沉呀!但是,凭着我的经验,这一点算不了什么。我对着西红柿左一刀,右一刀,很快就切好了,啊,真棒!我真为我自己感到骄傲。接下来,我打着了火,往锅里倒进油,然后把鸡蛋放进去,翻了几下又把西红柿放进锅里,再放些酱油、盐、白糖、味精继续翻炒。
30、虽然锅里的油吱吱的响,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就这样,我的拿手好戏表演完毕西红柿炒鸡蛋做好了!望着这盘菜,我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还要甜!2.请各位同学朗读例文,同学们思考;例文的中心是什么,3.这中心能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写最拿手的事 4.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5.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6.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 7.小结:写具体,主要把经过(发展)写具体。、;!、出示例文,学生读后思考。目的要让学生学习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顺序,如何确定详略等写作文的基本方法,为这次习作做导 六、列出提纲 1.仔细阅读提纲示例。2.说一说这个提纲安排的合理吗 3.根据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列
31、出提纲。4.请各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把自己的材料的经过部分写具体些(主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神态这一些。)七、布置习作 按照你们所选的材料,所列的提纲,写一写你的拿手好戏。写完以后和同学交流。引。板书 设计,我的拿手好戏 精心选材 按顺序写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我的拿手好戏这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习作题目。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课本为学生出示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拿手好戏”,使学生明确了选材的范围。课本的写作提示和提纲可以给学生作文提供最为直接的指导,使学生觉得难度变小了。*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习作的难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然后每一步都是学生先思考讨论,汇报以后,教师根据情
32、况给予点拨指导。由于指导是到位的,所以学生写起来没有障碍,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效果较好。/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2.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3.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4.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教学 重点 1.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2.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教学 难点 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分钟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 1:课题】交流平
33、台 1.做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同学们有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2.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课堂笔记的。3.教师结合实际例子总结讲解。4.出示【课件 2】课堂笔记要记什么 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的或者需要查资料的内容。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5.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记的笔记有哪些,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记这些。(板书: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出示并讲解做课堂笔记的办法,使学生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并学习自觉在课堂上做笔记。教材把这些词语 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的词语。【课件 3】亮相 行当 压轴 捧场
34、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打圆场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2.指名读词语,教师纠正。3.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理解的词语和同学说一说。大家都不理解的可以查查字典。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每一小组汇报一行词语,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5.没有解释清楚的词语或大家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来讲明白。(板书:了解戏曲名词)二、学会把事情说清楚 1.仔细读题目中的要求,看看题目中要我们做什么。2.结合小台灯图画,独立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找出小台灯做错的地方。3.交流:制作者制作小灯泡是根据说明书上哪句话制作的,为什么做错了(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
35、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没讲清楚铅丝的另一端从乒乓球的哪一边插入,小灯泡要在灯罩内还是在灯罩外。4.思考:这句话怎样改才能让制作者看明白应该怎样做 5.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6.汇报,交流修改的情况。教师评价,指导。(板书:学习说明语言)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 选编进来,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更是为了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了解戏曲,感受中华戏曲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教师让学生对照图画读文字说明,先发现图画的错误,再找出文字说明不合理的地方,分析一下,错在哪儿,然后修改,这种方式对学生正确运用说明语言有很大的帮助。【课
36、件 4】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2.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3.小组交流: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先正确读出,然后说出成语的意思。5.教师纠正指导。(板书:积累艺术词语)板书 设计 做好课堂笔记 了解戏曲名词 学习说明语言 积累艺术词语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时,我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课堂笔记的,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平时的学习积累,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丰富了交际的内容,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想交际,也乐于交际。“词句段运用”部分有两项内容。第一部分是同学们相互交流一组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教学时注意适时地补充拓展戏曲知识,让学生理解艺术之美。第二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并学会自己去改正错误。“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正确读写、理解成语,不断地发现这些成语的妙处,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展示的特色平台,在这片园地里,学生不断参与探究、积累、创造,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