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6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在注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品的同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
2、重难点。(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四)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五)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
3、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地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教师板书蝙蝠,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
4、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教师相应板书雷达,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牛马不相及的事物,今天,我们的课文却用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教师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抢读生字,全班齐读。3.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并说明每个
5、生字的音、形、旁。同桌互读,齐读。(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听者的要求:听他们读对了吗?学生读后请同学评议。2.听同学们读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把刚才同学们说的串连起来,自己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名说,并集体订正,课件显示出主要内容,全班齐读一遍。4.提问:科学家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三次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请你们这些小科学家以为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完成三次试验的表格,请选好记录员和汇报员,学生讨论填表。5.抽生汇报表格填写的内容,用课件集体订正。(四)精读课文,分析课文片段 1.同学们,蝙蝠夜间飞行的奥
6、秘是什么?课文在第几个自然段中描述?(第七自然)齐读第七自然段,教师用箭头图板书过程。2.那么雷达又是怎样运用于飞机的夜间飞行?课文在第几个自然段中描述?(第八自然)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用箭头图板书过程。3.学生根据两个箭头图自主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五)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播放课件飞机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是从动物身上的到的启示,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大家请看一看: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科学家受到
7、长颈鹿的启示,发明了一种仿照长颈鹿皮肤的飞行服“抗荷服”。科学家从鳄鱼的流泪中得到启示,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科学家从啄木鸟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了一种新型安全帽。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学生汇报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六)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
8、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七)作业布置:把本课生字写得匀称整洁。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6 蝙蝠和雷达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蝙蝠和雷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 14 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 13 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掌握提问的方法,养成思考、质疑的好习惯。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问,了解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蝙蝠探路的动画演示
9、;飞机雷达应用的动画演示。(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仿生学的例子。(学生)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 分钟)1.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板书课题。1.汇报搜集到的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齐读课题,解析课题。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交流汇报搜集到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 分钟)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提出不同问题。3.理解词语。(1)指名读词语。(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3)点拨词语的意思。4.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5.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读
10、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1)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了飞蛾、蚊子会怎样?(2)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3.交流汇报。(1)开火车读词语。(2)小组里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运用多种方法尝试理解“敏锐、横七竖八、探路、超声波”。4.交流每部分的内容,理清思路: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段(第 37 自然段):写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第三段(第 8 自然段):写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如寻找近义词理解“敏锐”,结合看图、联系上下
11、文理解“横七竖八”,做动作理解“探路”,查阅资料了解“超声波”。让学生在多样的方式中,理解词语。2.概括主要内容,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与同桌相互交流后完成填空。5.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汇报。(两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三、细读文本,加强训练(用时:15 分钟)1.组织学生默读前三个自然段,画出过渡句。2.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 3 自然段,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能避开障碍物的本领。3.请学生模拟体验。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个自然段。1.边读边画出过渡句:在漆黑的
12、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2.勾画重点词语,交流汇报:“灵巧”说明了蝙蝠飞行的特点。抓住“而且”“无论”“即使也”等词语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3.闭上眼,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说说感受。4.读出对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赞叹与佩服。在了解蝙蝠的飞行灵巧时,引 导 学 生 重 点 体 会“而且”“无 论”“即 使 也”这些词语的作用,同时,在朗读中要将这些词语重读。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0 分钟)1.组织学生自学要求会写的生字。2.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示范。4.组织练习、评议。5.布置作业。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口头
13、给生字组词。2.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哪些生字书写时有困难。3.观察教师示范,掌握书写要点。4.(1)练习书写生字。(2)同桌互相评议,提出合理建议。5.记录作业:(1)熟读课文。(2)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1.在认读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组词、选择填空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对于多音字“系”的掌握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2.在指导书写生字时,要引导学生将相同结构的字进行归类,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同时,将具有相同部件的生字进行对比,掌握书写要点。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 分钟)1.听写词语。雷达 即使 横
14、七竖八 证明 研究 驾驶员 2.过渡新课。1.完成听写内容,并且订正。2.齐读课题。集体订正时,关注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针对原因加以指导。二、细读文本,探究原因(用时:20 分钟)1.走进两百多年前科学家的实验。(1)自学提示:默读第 46自然段,尝试概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2)请一名学生做讲解员,介绍实验过程。2.组织学生自由读第 7 自然1.(1)默读第 46 自然段,小组交流实验情况。(2)复述介绍。2.默读第 7 自然段,练习提问。(1)什么是超声波?(2)蝙蝠是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的?(3)小组里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3.仔细观看动画,明确其中的过程。1.在理清科学家进行的实验时,可以
15、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来理清实验过程。2.在学生提问环节,教师要有所把控,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关键词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答。3.播放动画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4.组织阅读第 7 自然段。5.播放动画,演示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来导航。4.自由读第 7 自然段,了解雷达的作用。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汇报。5.观看动画演示,直观感受。句进行理解。三、学习方法,链接阅读(用时:10 分钟)1.课件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讨论提问的方法。2.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指导提问。3.组织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1.小组阅读问题清单,交流
16、提问的方法。2.独立阅读片段,练习提问,把自己的问题写到问题清单上。3.小组内交流提出的问题。4.挑选有新意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发现提问的方法时,教师适当引导,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如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从课文写法方面进行的提问,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四、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用时:5 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2.组织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小结。3.布置作业:推荐妙趣横生的仿生学。1.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启示。(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等。)2.畅谈本节课的收
17、获。3.产生阅读欲望。学生在谈本节课的收获时,教师可在提问的意义及提问的方法上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6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 6 课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蝙蝠和雷达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研究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二、过程与方法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
18、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次实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与蝙蝠探路的联系。难点 通过理解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横七竖八 证明 研究 驾驶 即使 启示 敏锐 揭开 2、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3、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
19、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和雷达。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造句 生做游戏 本节课通过复习 上 节 课 的 字词,然后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4、板书课题:6、蝙蝠和雷达 齐读课题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 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2)交流探讨: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出示第 1-2 自然段: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
20、一架飞机在夜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关注和思考。4、试着写一句设问句:暑假小敏去了哪里游玩呢?原来她是去了北京。5、指导朗读这一部分。(二)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第 3-7 自然段。(2)交流探讨:读完这一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提示:可以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3、出示小组问题清单:(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说明 同桌
21、合作学习 交流探讨 指名读 同桌交流 指名说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探讨 整理问题清单 指名说问题 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 个 细 致 的 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梳理的层次感知课文内容。第二个环节是拓展阅读,重点还是阅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第三个环 节 为 课 堂 练习,主要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复习回顾,加 深 学 生 的 印象。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2)课文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22、(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问的)(3)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4、出示第三自然段: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1)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即使今天下雨,我也要坚持上学。(2)最后一句这句话以问句提出质疑,使语气更加强烈,含有探其究竟的欲望。5、出示课文第 4-5 自然段: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
23、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说明 分析问题角度 指名读 了解关联词 理解表达效果 指名读 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了什么?完成表格。(2)课文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详略得当,让文中语言更加准确精炼,不拖泥带水。运用详略对比,强调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3)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什么?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6、出示
24、第七自然段: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1)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2)拓展: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20Hz-20000Hz),它
25、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 指名说 生了解写法 指名说 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终于”一次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终于”对应着“反复”,说明科学家解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经过了多次研究的,突出了科学家做研究的艰难和科学态度的严谨。7、指导朗读。(二)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第 8 自然段。(2)交流探讨:读完这一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
26、、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提示:可以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等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3、出示小组问题清单:(1)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2)科学家还从哪些动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现代化的设备?4、出示课文第 8 自然段: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1)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 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2)出示图解理解 指名
27、读 指名说 生了解超声波 集体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探讨 5、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鱼潜水艇 蜻蜓飞机 青蛙眼睛电子蛙眼 6、演一演: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呢?(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派代表上台表演。7、指导朗读这一部分。(六)写法借鉴 设疑法:设疑法多用在作者要着意说明的地方,先由作者提出问题,再进行解答。这篇课文在叙述中就用了设疑法:“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
28、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运用设疑法,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更容易把问题说明白,并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七)知识梳理 蝙蝠和雷达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发现问题:蝙蝠夜间飞行 研究问题:反复实验 不断研究 得出结论 受到启发:为飞机装上雷达 二、拓展阅读 整理问题清单 指名说问题 分析问题角度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根据图片理解 拓展 生试着想象交流 1、课件出示:人类的“老师”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
29、原理,终于在 1903 年发明了飞机。30 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
30、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 生了解写法 生梳理知识 自由读 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
31、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3、互相交流,说说(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除了本文列举了的例子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人类根据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根据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科学家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高效的冷光源。三、课堂练习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即使也 1、(即使)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能自由飞行。2、蝙蝠(无论)怎么飞,(都)不会和其他物体相撞。3、(因为)驾驶员能从荧光屏上清楚地看到前方的
32、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很安全。4、蝙蝠(不但)能在夜里安全飞行,(而且)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交流完成练习 生自主完成练习 5、蝙蝠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和嘴巴的配合。小组评议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2、寻找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模仿的动物的某些特点来发明的,找一找,和同学们分享。课堂小结 大自然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就能揭开更多的奥秘,从中获得启示,进行发明创造,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板书 6、蝙蝠和雷达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发现问
33、题:蝙蝠夜间飞行 研究问题:反复实验 不断研究 得出结论 受到启发:为飞机装上雷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 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2练习归纳段
34、落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
35、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2.讨论记字方法。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竖()即()得()起()坚()既()碍()超()塞()摹()辟()彰()赛()暮()避()障()(三)理解词语。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
36、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重复的情况。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和证明信。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四)造句练习。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例: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
37、对。(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六)作业。1写生字新词,造句。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二、讲读课文。(一)指名读第 1、2 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
38、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启示”,多媒体播放)4.那么第 1、2 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
39、飞行的奥秘?然后 4 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课文第四至第 6 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3 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40、,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让同学们 4 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第一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第二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第三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41、结果:同试验二。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7汇报填表情况。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三)指导朗读第 4、5 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42、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 6 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
43、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6.老师读第 6 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4 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
44、以说明。)8.看第 6 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11.指导朗读第 7 自然段。(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 1、第 2 自然段
45、;第二段:第 3 至第 6 自然段;第三段:第 7 自然段。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 3。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5.激发兴趣。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