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比较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比较鉴赏.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 12 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
2、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
3、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 分)【答案】(1)C(2)A(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
4、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 C 错误。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
5、颜婢膝之人。C 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 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 D 错误。故选 B。(3)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
6、,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2.【2015 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
7、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 分)(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 分)答:【答案】(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
8、生的追求与热爱。【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要加强对学过课文,尤其是名篇的记忆、背诵和默写。二、考点精讲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
9、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一)形象异同比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沁园春梅 吴渊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一点微酸。松竹交
10、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注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卓:建立。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同:坚贞、高洁、孤独。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方法指津】诗歌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11、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
12、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二)词语比较鉴赏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
13、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方法指津】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
14、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无 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本诗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侧面描写与内心独白相结合:首联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颔联巧用典故,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表现女主人公自己的爱
15、情遭遇。颈联运用两个比喻,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尾联运用内心独白,直接表明自己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和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诗经氓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身世遭遇为线索,生动地描写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现其可贵的思想品德。【方法指津】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
16、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四)内容、情感异同比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西湖 苏辙注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注 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颍昌,自号颍滨遗老。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
17、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方法指津】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18、。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三、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 分)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
19、和激动心情。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这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6 分)【答案】(1)选 D【解析】D 项,尾联是诗人想象的景象,想象第二天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答案】(2)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2 分)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1 分)李诗则通过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1 分)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先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1 分)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
20、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1 分)【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两首诗歌写作手法的异同,具体可以从人物的情态、景与情的关系以及诗人的情感等角度入手。如两首诗都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白诗描写了“看”的场面,李诗描写了“惊初见”“语罢暮天钟”等场面;不同方面,可以分析白诗的以景衬情和李诗的想象等。2.【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
21、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答案】(1)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2、2)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解析】明”,与三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身体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变过。(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注解“曹翰(923-992)
23、,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3.【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
24、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被贬到远处。(1)下列对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逸情致。B颔联由实转虚,展开联想,并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官舍之中竹子的品格。C颈联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D尾联设想今后即使仕途坎坷,但今冬犹能在雪里看竹,可堪慰藉。(2)这两首诗在手法上是相同的,而“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请对这“异”与“同”进行简要分析。(6 分)【答案】(1)A【解析】(“闲情逸致”有误,“萧萧”和“闲官”两词表现的是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
25、,使诗人感到凄凉。)(3 分)【答案】(2)(6 分)示例 1:(1)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顽强、执着的品质。前两句塑造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写竹子在恶劣环境中战胜困难,刚强勇敢的形象。(2)王诗写出竹子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坚贞不渝的品格。颔联用讨论反衬竹的形象,写竹的清高孤傲;颈联写竹陪伴诗人抚琴对弈,雅趣不俗。示例 2:(1)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郑诗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3)王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也表露诗人
26、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之情。示例:3: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不同之处(1)郑诗主要写出了竹子的刚毅,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情操 (2)王诗写出了竹子的耐寒有节,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不平与自我宽解。【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手法以及意象的内涵。4.【贵州省贵阳市四校 2020 届高三 1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行朝:迁徒不定的朝廷。(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承
27、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之说。B颔联融情于景,境界开阔,情感悲壮。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沉郁悲抑之情难以排遣。C颈联含蓄蕴藉。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欲问行朝近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2)后人评价本诗颔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答案】(1)C 【解析】含蓄
28、蕴藉错,颈联用客泪愁惊等词鲜明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答案】(2)两首诗都运用了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手法。(2 分)周诗颔联前一句写视觉(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听觉(动景),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2 分,写景分析 1 分,效果 1 分)李诗颔联前一句从听觉描写,在深秋死寂中满城响起角声;后一句从视觉描写,晚霞映照战场,胭脂般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渲染出战 地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2 分,写景分析 1 分,效果 1 分)【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两首诗歌艺术手法的相似
29、点,主要要抓住“同”的一点来言之成理。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目。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B刘诗首联描写氛围,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江水自然流淌,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C刘诗基本上采用了直陈
30、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送别的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D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答案】B 【解析】刘诗首句描写氛围,第二句是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2)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答案】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两首诗歌同一意象的不同点来分析,结合诗句,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