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教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线索,进而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3、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4、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5、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在具体语境中积累文言词语。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感情变化的缘由。【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理解文中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一、安排两课时。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三、结合课
2、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教学过程】一、题解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课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303 年361 年),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书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甚至于其墨宝在后世也衍生出许多传奇,特别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让唐太宗都大动贪念,不但生前“玩之不觉为倦”,死后
3、都要殉葬在旁。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序 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是写在一本书或材料前,说明该书或材料的来历、写作意图、主要内容、编次体例。书序分为自序、他序等;赠序是表示对某人的推荐、赞贺、勉励的赠别文章。用于临别赠言。本文是_。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癸(gu)丑 修楔(x)流觞(shng)游目骋(chng)怀 趣(q)舍万殊 齐彭殇(shng)2学生齐读。
4、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洋溢着什么样的情?从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心境的语句。明确:乐-痛-悲 分析:乐而生痛,终了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那么,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四、局部解读 (一)文章第、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
5、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请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欢欣鼓舞的语调齐读这两节,共同感受作者的陶醉、畅快之情。(二)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文章第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
6、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 的感觉。(三)第三段中又因何而悲?悲 和 痛 一样吗?兴感之由,即上文所说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易逝的感慨。昔人说明这种感慨古人已经有过。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而在魏晋时代,许多士大夫接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认为活了800 岁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生命的长短没有区别,这显然是对生命的否定。可这种生活观在王羲之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鲜活的生命与黑暗的死亡又怎么能划等号呢?他悲 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
7、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他亦悲 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他的文章,犹如他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也会发出同样的悲叹,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生老病死客观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这里的悲 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四)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3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
8、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五、归纳总结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四种表达方式:记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殇-死生亦大矣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3、做资料上的练习。附:兰亭集序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
9、,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司徒(官名)谢安、司徒左西属谢万、右司马孙绰、佛家即色宗代表支遁、高士许
10、询及王羲之子侄凝之、涣之、元之、献之等四十一人(一说四十二人)。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县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水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选定这个地方举行盛会自然不是偶然的。与会人士临流嬉戏,兴致勃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余姚令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各罚酒三巨觥。王羲之、孙绰等二十六人当场赋诗,其中十一人各赋两篇,十五人各赋一篇,共计三十七篇,编写为兰亭集诗,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此外孙绰还写了兰亭集跋。王羲之书写其序,真迹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兰亭集序真迹用以殉葬。今传世所见者为摹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