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579332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 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3 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 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 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532020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2020-08-20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发 布前 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绿色食品办公室、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黄宜荣、王红梅、张宪、束林华、王龙俊、郭文善、陈旭、张秋丽、单凌燕。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长江下游绿色食品小麦的产地环境、品种(或苗木)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2、及贮藏。本规程适用于上海、江苏(淮河以南)、浙江等长江下游麦区的绿色食品小麦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标准要求,生产基地远离水、气等污染物排放源,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灌排条件相对较好,土壤肥力中上等。4 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 选用春性、红皮、中熟或早熟小麦品种,品质类型与优势区域

3、相适应,沿江、沿海沙壤土地区以优质弱筋品种为主,其它地区可选择优质中筋品种或强筋品种,统一品种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对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梭条花叶病等抗性较好,耐穗发芽,穗粒结构协调,抗倒伏,综合丰产性较好。4.2品种选用 弱筋品种可选用宁麦13、扬麦13、扬麦15、扬麦22、扬麦24等,中筋品种可选用扬麦16、扬麦20、镇麦10号、苏麦188、扬麦25、镇麦12、苏麦11等,强筋品种可选用扬麦23、镇麦168、扬富麦101等。4.3种子处理4.3.1选用合格的商品良种可不经处理,自留种应适当精选处理,提高净度、纯度和发芽率。4.3.2播前药剂拌种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ml加300m

4、l水拌种或包衣20-25kg麦种或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ml加水180ml拌种(包衣)10kg麦种防治小麦黑穗病、纹枯病等;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ml对水180ml拌种(包衣)10kg麦种防治地下害虫、蚜虫等;对上述病虫混发区,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0ml对水180ml拌种或包衣10kg麦种;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ml对水200ml拌种或包衣10kg麦种。采用专用器械拌种(包衣),确保种衣剂(拌种剂)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现拌(包)现用,当日播完。5 整地、播种5.1 前茬田管 水稻收获前10天左右开沟排水,创造适播的土壤墒情条件。5.2 前茬秸秆处理 前茬收获后

5、及时粉碎秸秆,铺撒均匀,秸秆长度控制在10cm以内。采用耕翻或旋耕方式进行秸秆埋草还田,确保秸秆还田深度大于15cm,在土壤中分布均匀。5.3 机械整地 通过耕、旋、耙等方式整地,达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下实上松的要求。5.4 适期播种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播种适期10月25日11月5日,沿江两岸地区10月28日11月10日,江南及太湖周边地区11月515日。如前茬晚熟晚收或秋播期间连阴雨导致被迫推迟播种情况下,应通过适当措施晚中争早,并适当提高播种量,努力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5.5 适量播种 适期播种田块,播种量控制在810kg/亩,每推迟1 天增加0.5kg,最多不超过20kg/亩。同时,根

6、据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土壤地力和墒情等影响出苗成苗的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确保基本苗适宜。5.6 机械播种 根据土壤适播性能采取适宜的播种方式,土壤墒情适宜情况下采用机械条播,行距25cm左右、播种深度2-3cm;土壤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撒播、带状条播等方式播种,尽可能做到落籽均匀、深浅一致。在秸秆还田整地的基础上,可采用复式播种机一次性完施肥、旋耕、播种、盖籽、镇压、开沟等作业程序,节省用工和成本。5.7 沟系配套 播后及时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相通,确保排水通畅。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cm,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5m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m增开一条腰沟,沟宽

7、20cm,沟深3040cm;田头出水沟宽25cm,深4050cm。6 田间管理6.1灌溉长江下游小麦以防止雨水过多或地下水位过高而发生的渍害、湿害为主,遇干旱时可适当灌溉。播种出苗阶段遇到干旱,可在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或沟灌洇水促进出苗齐苗;防冬季干旱可在封冻前喷灌或沟灌烟水;拔节期干旱可结合拔节肥的施用喷灌或沟灌洇水。6.2施肥6.2.1施用原则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6.2.2 肥料运筹与施用在施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料或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减半施用化学肥料。施用的各类有机肥必须深翻入土20cm以上。秸秆全量还田时尽量采用配备切碎装置的大动力机械,有条件的配

8、合使用“三素酶”高的秸秆腐熟剂,确保秸秆“还得下,烂得快”。在淮北小麦产区土壤墒情不足或丘陵旱作区,对于有沼液资源的可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稀释浇灌或喷施。基肥:亩基施厩肥或堆肥45吨(或秸秆全量还田或半量还田,有条件的可配合施用经发酵腐熟的饼肥4050kg)+小麦配方肥3040kg(或缓控释肥2535kg),或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2吨+小麦配方肥3040kg(或缓控释肥2535kg);追肥:拔节期亩施用配方肥1520kg,或尿素10kg左右;孕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每亩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或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0ml兑水50kg叶面喷施,或应用磷酸二氢钾100g(150倍)或200g(75倍)

9、充分溶解后叶面喷施。根据长势长相和天气情况,在孕穗至灌浆期每隔710天酌情再行叶面喷施。6.3病虫草害防治6.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及“绿色防控”的植保理念,优先采用农业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病虫草害的可持续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6.3.2常见病虫草害 麦田常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梭条花叶病毒病、光腥黑穗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粘虫、麦蜘蛛等;常见杂草有: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罔草、硬草、野燕麦、早熟禾、棒头草,猪殃殃、繁缕、牛繁缕、大巢菜、婆婆纳、荠菜、藜等。6.3.

10、3防治措施6.3.3.1农业防治 种植抗(耐)病良种;秸秆粉碎、深耕灭茬,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基数;提高整地质量控草;田间沟渠畅通,避免渍害、降低湿度控病;适期适量播种,平衡施肥,控制无效分蘖和田间群体数量,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6.3.3.2物理防治黄板诱杀蚜虫:在有翅蚜迁入麦田初期,每亩插挂2030块黄板,黄板高度高于小麦2030cm,并定期更换,直至有翅蚜迁入结束后停止插挂黄板。理化诱杀粘虫。在粘虫成虫迁入期,草把诱集粘虫卵,每亩插稻草把2030把诱集成虫产卵,人工集中消灭草把上的卵块;或者灯光诱杀成虫,每2030亩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一盏,晚间开灯诱杀成虫;或每亩安装35个粘虫性诱杀装置,诱杀迁

11、入成虫。6.3.3.3生物防治选用生物农药。如防治纹枯病,亩用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43.856.3,或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井冈霉素+8亿个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200260ml,手动喷雾或高压担架机喷雾;防治白粉病,亩用1%蛇床子素水乳剂200ml,兑水3040kg手动、机动喷雾或兑水2030kg自走式喷秆喷雾机喷雾。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控制蚜虫。当麦田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每亩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卵500粒或幼虫400头,间隔10天连续释放23次。插花种植油菜,油菜是小麦天敌载体植物,油菜蚜虫不危害小麦,油菜蚜虫和油菜花粉是草蛉、食蚜蝇、异色瓢虫等天敌的轮换食物,从而涵养增殖天敌控制害虫。

12、控制菊酯类及有机磷类等广谱性农药使用,保护利用异色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6.3.3.4化学防治在施用生物农药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坚持达标防治,选用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按规定用量和安全间隔期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异丙隆或者异丙隆的复配剂,具体用量用法见附表。冬后早期补治杂草。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上升到8左右时化学除草。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可用炔草酯、异丙隆等;以猪殃殃、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可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等。具体用量用法见附表。拔节初期防治纹枯病。纹枯病病株率达10%左右时,药剂防治

13、。防治药种可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具体用量用法见附表。拔节孕穗期。根据情况防治锈病、白粉病。白粉病在拔节孕穗期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510%时防治,防治药种三唑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1%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10%时防治,防治药种氟环唑、丙环唑,具体用量用法见附表。抽穗扬花期。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打好以赤霉病为主攻对象、兼顾白粉病、蚜虫等病虫的“一喷三防”总体战。对小麦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适期防治”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0%左右),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静电喷雾器、机动弥雾机等施药;重发田块,第一次药后隔57天再防治一次。防治药种可用甲硫戊唑

14、醇等。对蚜虫,有蚜穗率达10%时或百株蚜量达80010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需开展防治,防治药种可用吡蚜酮、抗蚜威等,具体用量用法见附表。6.4其他管理措施如小麦分蘖至返青期长势偏旺群体偏大,可进行适度镇压,也可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60g兑水50kg叶面喷施,控旺促壮。冬春季节要做好清沟理墒,防止雨水较多产生渍害。7 收获小麦蜡熟期籽粒呈蜡质状红黄色、水分在18%以下时,抢晴天机械收获。收获后如籽粒水分高于12.5%,要通过暴晒、烘干等方式将水分降至12.5%以下,并通过风选、机选等方式除去灰尘、颖壳、秸秆、不饱满籽粒等杂质。8 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

15、或机械收集打捆后离田用于生物质能源发电等;农药、肥料包装袋等应统一回收并集中处理。9 运输储藏小麦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雨淋受潮和有害物质混入,做到分品种分产地收购、运输、储藏、销售。小麦储藏要严格控制籽粒水分在12.5%以下,禁止采用化学贮存法。高温密闭贮存: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曝晒小麦,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在麦温达到42以上,最好是5052,保持2小时,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6左右,密闭710天;粮温在40左右,密闭23周。达到目标后,可转为通风,防止持续高温下贮存影响品质。低温贮存: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降温,然后趁冷

16、密闭,对消灭越冬害虫,延缓外界高温影响,效果良好。自然缺氧贮存:对于新入库的当年产小麦,呼吸强度大,极有利于粮堆自然降氧。新小麦入库严格密闭,经过2030天的自然缺氧,氧气浓度可降到1.83.5,可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也可采取微生物辅助降氧或向麦堆中充二氧化碳、氮气等方法而达到气调的要求。10 生产档案管理建立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档案。明确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情况,记录保存三年以上。做到农产品生产可追溯。附录A(资料性附录)长江下游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使用方案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亩使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天)一年

17、生杂草播后苗前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200g土壤喷雾每季最多使用1次小麦返青期冬季杂草齐苗前50%异丙隆悬浮剂100200ml茎叶喷雾春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或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15%炔草酯微乳剂25-35毫升一年生阔叶杂草拔节期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悬浮剂5070ml每季最多使用1次小麦出苗后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6ml纹枯病发病初期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43.856.3g喷雾14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00260ml14锈病发病初期250g/L丙环唑乳油3036ml喷雾28发病初期12.5%氟环唑悬浮剂4860ml喷雾30白粉病发病初期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ml喷雾35拔节前期和中期20三唑酮乳油4345 ml14发病初期6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20g21赤霉病抽穗至齐穗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150g喷雾28发病前或初期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60g30小麦扬花初期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70 ml21蚜虫若虫始盛期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12g喷雾30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g14注:农药使用应以最新版本NY/T393的规定为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