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一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某班教师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导致学生出现压力过大、厌学的现象。上述事实表明教育具有()。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2.【单项选择题】通过“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实验来发展教育理论,并著有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等作品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赞可夫C.皮亚杰D.格塞尔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主要是通过“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实验来发展教育理论的。故本题选B。苏联教育家
2、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提出了成熟势力说。3.【单项选择题】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并系统论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苏霍姆林斯基C.巴班斯基D.瓦根舍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
3、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故本题选B。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该书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巴班斯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4.【单项选择题】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的是()。A.卢梭B.杜威C.泰勒D.布鲁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将课程编制过程戈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故本题选C。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4、其教育代表作为爱弥儿。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卢梭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等。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教育过程。他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5.【单项选择题】赵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组织能力很强,老师任命他为组织委员,让他组织、安排各种班级活动。该老师的做法利用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
5、差异性等。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题干中,老师根据赵亮组织能力强的特点,任命他为组织委员,该做法利用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故本题选C。顺序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6、,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均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和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6.【单项选择题】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儿童决定论D.家庭决定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外铄论认为
7、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华生的论断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造成的,是外铄论的代表观点。故本题选B。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儿童决定论和家庭决定论为干扰选项。7.【单项选择题】教师在校内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属于()。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
8、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题干中,教师在校内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是以间接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B。8.【单项选择题】吴老师在讲圆的概念时,让学生观察自己在黑板上画圆,并结合课本讨论画圆时应注意的要素,进而掌握圆的概念。吴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学生()。A.激发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C.运用知识D.检查技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
9、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题干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形成对圆的清晰的表象,进而掌握圆的概念,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感知教材。故本题选B。9.【单项选择题】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基本环节是()。A.说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B.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内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C.备课、说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D.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五个基本环节。故本题选D
10、。10.【单项选择题】一个人由近及远离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来越小,但人们并不会认为人是在慢慢变小。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题干所述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故本题选D。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的特性。11.【
11、单项选择题】小红看见小龙帮助他人获得了“小雷锋”的称号,于是她也主动帮助别人。小红受到了()。A.替代强化B.定时强化C.直接强化D.自我强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班杜拉认为强化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观察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题干中,小红因观察到小龙帮助他人受到表扬,自己也去帮助他人,是受到了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个体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定时强化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给予强化。12.【单项选择题】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逐步养成专心听
12、讲的习惯。这属于()。A.经典性条件作用B.操作性条件作用C.观察学习D.连锁学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题干中,老师的表扬提高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故本题选B。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观察学习由班杜拉提出,是指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
13、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13.【单项选择题】小风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在校表现出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小风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主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对集体的归属感等。题干中,小风因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对其的关爱,因此他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故本题选D。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和延续种族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14.【单
14、项选择题】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学习的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属于()。A.具体迁移B.顺应性迁移C.一般迁移D.重组性迁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即将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的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题干所述属于一般迁移。故本题选C。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
15、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15.【单项选择题】强强在记忆湖南省轮廓图时,将其当成一个有尖鼻子的人头来记忆。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题干中,强强将新学习的湖南省轮廓图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尖鼻子的人头的形象联系起来,其运用的学习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选D。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
16、策略和调节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16.【单项选择题】某学生是典型的策略类游戏爱好者,特别擅长玩卡牌游戏、战舰游戏等。这说明他的优势智力为()智力。A.自我认识B.视觉一空间C.言语D.逻辑一数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逻辑一数学智力指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如迅速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证明、对观察到的现象形成假设并进行检验。这类智力水平高的个体,数学和自然科学通常是他们的强项,他们是典型的策略类游戏爱好者,擅长玩各种卡牌游戏、战舰游戏等。故本题选D。
17、自我认识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和写作及日常会话的能力。17.【单项选择题】小吴在学习中思维很活跃,每次遇到老师的课堂提问都能在第一时间举手回答,但是他的回答往往不是很全面,甚至有时候还是错误的。小吴的认知方式最有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卡根将认知方式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认知方式为沉思型的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认知方式为冲动型的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
18、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题干中,小吴回答问题的反应时间短,准确率低,其认知方式最有可能属于冲动型。故本题选D。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的个体倾向于以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个体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18.【单项选择题】期末考试前,老师让月
19、月认真备考,月月不想下苦功,想应付了事,可是又想得高分。这种冲突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中,月月对于考试持有两种相反的态度,这种冲突属于趋避冲突。故本题选C。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是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
20、地权衡利弊时产生的动机冲突。19.【单项选择题】小倩自私霸道,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班主任通过和她交谈,循循善诱,使小倩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向同学们道歉,从此她和同学们相处融洽。班主任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长善救失原则B.导向性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疏导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疏导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班主任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小倩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体现了疏导原则。故本题选D。20.【单项选择题】某中学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活动,邀请缉毒干警和学生家长共同参加。这一活动说明学校贯彻的德育原
21、则是()。A.疏导原则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学校邀请家长、缉毒干警一起参加活动体现了学校把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故本题选D。疏导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
22、中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1.【单项选择题】某班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精神欠佳,注意力难以集中,喜欢做小动作,也不愿与教师过多地交流。该班级的课堂气氛属于()。A.积极型B.消极型C.对抗型D.放任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以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为依据,可将课堂气氛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积极型课堂气氛、消极型课堂气氛、对抗型课堂气氛。其中,消极型课堂气氛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明显缺
23、陷的课堂气氛。它通常表现为教师以权威和智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学生作为一种被动的对象接受教师的教导;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精神欠佳,主要表现在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小动作或其他的事情;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害怕或者不愿与教师有过多的交流。故本题选B。积极型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气氛,主要表现为师生双方都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完成教学,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教学互动中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对抗型课堂气氛是一种失控的、混乱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驾驭、管理课堂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较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
24、厌学现象,在课堂上公然与教师发生对抗,其课堂气氛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D项,放任型属于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之一。22.【辨析题】教育方针即教育目的。我的回答: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方针不等同于教育目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的总体规格和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等内容。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同时,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
25、,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故题干说法错误。23.【辨析题】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我的回答: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24.【辨析题】成功的学习经验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失败的学习经验也一定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的回答: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来说,
26、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题干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25.【辨析题】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我的回答: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
27、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因此可以说该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26.【简答题】简述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的要求。我的回答:参考解析:课外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辅导的内容和进度,提高辅导的针对性。(2)要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要加强同伴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27.【简答题】简述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我的回答:参考解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8、)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社会适应良好。(5)生活平衡积极。(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心身特征一致(即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8.【简答题】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我的回答:参考解析: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8岁)。该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
29、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4)公正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应该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29.【简答题】简述德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我的回答:参考解析:德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4)德
30、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和逐步提高的过程。30.【材料分析题】材料: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多方面努力都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的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自己对提高数学成绩完全无能为力,并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就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了。问题:(1)请分析小亮的表现属于什么状态,并说明理由。(6分)(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12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
31、1)材料中小亮对于学习的表现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状态。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材料中,小亮经多次失败,将失败原因归结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即能力),感到自己无力改变,因而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2)如果我是小亮的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亮的学习动机。了解和满足小亮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我会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小亮目前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小亮自己的学习需要。重视立志教育,对小亮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2、我会通过立志教育,增强小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小亮自觉、勤奋地学习,打破心中唯分数论的思想,并通过讲座、组织活动等方式训练小亮的成就动机。帮助小亮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我会创造条件使小亮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为小亮树立成功的榜样,提高小亮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小亮努力才能成功的归因观。我会纠正小亮目前的归因倾向和错误的归因方式,引导小亮进行努力才能成功的积极归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归因体验。31.【材料分析题】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每做一件事,他
33、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班级不利,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材料进行分析。如果你遇到类似的
34、现象,你会怎么办?我的回答:参考解析:材料中的教师没有遵循德育的疏导原则,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所以德育效果不好。此外,教师利用了惩罚法对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进行了抑制,这种方法有效果,但不够深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形成。材料中,老师对该学生的行为处理过于简单和粗暴,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企图用“堵”的方法来阻止问题的出现。但事实上,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以致存在敌意。(2)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说服、榜样示范、陶冶心灵、表扬奖励与批评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谅老师的用心,体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体会全班学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