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4529289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一1 单选题(江南博哥)保罗朗格朗认为,“不管传统教育制度的成就速度有多快,规模有多大,现有的大中小学再也不能适应目前的紧张状况。教育工作将不得不延伸到离校年龄以后很长时期,以保证传播知识和进行个人及社会越来越需要的培养。”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1节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了解) 参考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保罗朗格朗是最早论述终身教育

2、的人。题干中保罗朗格朗的话,体现的是终身教育思想。2 单选题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杜威D.卢梭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第2节 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解) 参考解析: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

3、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给破坏了,他认为应高度尊重儿童。3 单选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这体现了教育在( )方面的作用。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C.促进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D.利于人口迁移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3节 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理解) 参考解析: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4、面: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有助于人口迁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近亲结婚和妇女孕期卫生的重视体现了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的作用。4 单选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3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理解) 参考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都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以下几点: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

5、舆论力量。5 单选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3节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理解) 参考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具有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功能。6 单选题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A.卢梭B.荀子C.斯宾塞D.

6、孔德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第6节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掌握) 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等。斯宾塞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其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为生活本位论。荀子、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7 单选题 “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3章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理解) 参考解析:循序渐进原

7、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盈科而后进”的意思是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洼,然后才能继续向前。比喻学习要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8 单选题 学校在期末时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3章 第7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了解) 参考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的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题干中,学校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9、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它包括各种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所在的考试,以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相对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的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判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9 单选题 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 )。A.定量评价B.相对性评价C.

10、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3章 第7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了解) 参考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将评价结果与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高中毕业会考属于绝对性评价。10 单选题 背课文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集中注意,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句子的衔接,反复试背。这种注意称作(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

11、定事物发生的注意。背课文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集中注意,这种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是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11 单选题 ( )认为,学生走进考场拿到试卷的一刻,往往发现有些知识自己明明知道,可一时就是想不起来,等做完后面的题目,前面的题就又能答出来了,这种遗忘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就能回忆起来。A.压抑说B.痕迹消退说C.干扰说D.提取失败说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

12、: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题干中,学生的遗忘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就能回忆起来,这种遗忘符合提取失败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痕迹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12 单选题 当驾驶员看到“事故易发路段”的交通警告标志时,会提高警惕,放慢车速前行。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6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 参考解析

13、: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作用机制。驾驶员看到“事故易发路段”的交通警告标志后提高警惕,放慢车速前行,这是以文字为信号系统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条件作用机制。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会,不学而能的,从遗传得来的反射活动。13 单选题 下列学习理论中,( )强调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14、经验。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6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 参考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指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题干所述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 单选题 王亮语文成绩不好,虽几经努力但并无成效,于是语文课上他不听讲,课下也不做语文作业。王亮的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习得性无助B.自我效能感C.期望效应D.超习俗水平

15、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7节 学习动机理论(理解) 参考解析: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王亮因为几经努力但成绩并没有提高,所以觉得语文成绩与自己的努力无关,自己也无能为力,因此就不听课、不写作业。他的心理现象属于习得性无助。15 单选题 学习迁移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原理,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通过活动能概括出其共同原理。持这种观点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8节 学习的迁移理论(理解) 参考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

16、了概括化理论。他认为先期学习获得的内容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两种学习当中。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仅仅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形式训练说认为人类的心理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官能,如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组成。这些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发挥作用。知识的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关系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1

17、6 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量变过程,( )是质变过程。A.图式B.顺应C.内化D.平衡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第1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 参考解析: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将会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17 单选题 李强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同学不一致时,也能坚持己见。其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第1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概述(掌握) 参考解析: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

18、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根据题干所述,李强的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认知方式为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认知方式为沉思型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

19、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18 单选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5章 第2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理解) 参考解析: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题干中的话体现了道德感。19 单选题 小明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他担心自己会因为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

20、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这种行为属于( )。A.恐惧症B.强迫症C.抑郁症D.焦虑症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6章 第1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熟悉) 参考解析:恐惧症是以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惧怕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如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题干中小明的行为属于恐惧症。2

21、0 单选题 张老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展示了当地历史、地理等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张老师采取的德育途径是( )。A.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班主任工作D.劳动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途径中的学科教学是指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文化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张老师在历史课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行为,正是采取了学科教学这一德育途径。21 单选题 在德育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对

22、行为规范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常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对此,教师应从( )着手展开德育工作。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品德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时,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身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

23、调节和支配作用,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题干中,学生因为对行为规范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常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说明这些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应从道德认识着手对其展开德育工作。22 简答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点:第3章 第1节 教学的任务(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及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

24、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基本技能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23 简答题过度学习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目的后的附加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即过度学习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并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使过度学习成为无效劳动。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24 简答题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动摇。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

25、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注意的动摇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的一种身体周期性节律的体现。所以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动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25 简答题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知识点:第4章 第7节 学习动机的分类(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即学习动机不需要外部的诱因来使行为指向目标,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

26、外。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因此,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26 简答题简述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知识点:第3章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理解) 参考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2)重视组

27、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27 简答题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知识点:第3章 第7节 教学评价的原则(了解) 参考解析: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最后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2)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从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整体性原则。教学评价应树立全面观点,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评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

28、 (4)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28 简答题简述考试焦虑症的含义及治疗方法。 知识点:第6章 第1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熟悉) 参考解析:(1)含义: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2)治疗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往

29、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29 简答题简述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途径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我国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30 简答题材料: 高三学生刘娜平时成绩很优秀,但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中,成绩大幅度下滑,从此她就开始惧怕考试。每当考试的前一晚,她就会失眠,失眠

30、后总觉得身体不适,慢慢发展到只要进入考场就会肚子疼,以至于无法参加考试,到医院检查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刘娜向心理辅导老师吴老师求助,并讲述了她考试焦虑的原因。刘娜从小到大一直是家中成绩最好的孩子,一直被视为榜样,她也特别希望能以良好的成绩回报父母。但事与愿违,她在中考等重要考试中均以失败告终。想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她担心“历史”重演。吴老师根据刘娜的情况,先让她平躺在床上,然后说:“想象一下,你来到大草原,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草地,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吴老师让刘娜分析哪些情境下会出现考试焦虑,并与她一起将这些焦虑情境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等级,然后一一实施干预

31、。最后吴老师告诉刘娜,导致考试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不要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慢慢地,刘娜的焦虑症状得到了缓解,也能够正常参加考试了。 问题: (1)试阐述什么是考试焦虑,并结合材料分析刘娜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12分) (2)针对刘娜遇到的问题,吴老师采用了哪些心理辅导方法?(6分) 知识点:第6章 第2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理解) 参考解析:(1)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刘娜产生焦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升

32、学的压力。材料中,刘娜正处于高三,马上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过大是她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 学生个人的好胜心理、学业的失败体验等。材料中,刘娜从小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她也很想用成绩回报父母,但是中考等重要考试失败的经验又让她很焦虑。 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如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做过高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遇到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等。材料中,刘娜由于考前失眠而过分关注身体的感觉,对之前的考试失败的经历过分自责,导致了考试焦虑。 (2)针对刘娜遇到的问题,吴老师采用了以下两种心理辅导方法。 第一种,放松训练法。它指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降低激活水平,改善机

33、体紊乱功能的心理辅导方法。放松训练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法、肌肉紧张、放松方法、呼吸放松方法、冥想放松、引导意象性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放松等。材料中,吴老师让刘娜躺在床上想象大草原的画面这属于放松训练中的冥想放松。 第二种,系统脱敏法。它主要用于缓解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将引起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的情境依次排序);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引起恐惧的原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34、材料中,吴老师让刘娜分析焦虑情绪出现的情境并将焦虑情境由轻到重排序,并一一干预实施,这属于系统脱敏法的使用。31 简答题材料: 顾老师班上有几个爱打篮球的学生和其他班的学生因为争夺篮球场地发生了冲突。在处理冲突时,顾老师想到,这几个学生最近在学业上也有些懈怠,比如总是迟到,上课爱说话,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顾老师想通过这一件事提升这几位同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于是顾老师让这几个男生组成班级纪律检查小组,负责监督班级学生的纪律。同时,让他们组织班级成员建立篮球队,代表班级参加篮球比赛。从此以后,这几个男生再也没有出现迟到、违纪的情况,而且班级的篮球队在学校也小有名气。 问题: 试分析材料

35、中顾老师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要求。(18分) 知识点:第7章 第5节 德育方法(掌握) 参考解析:顾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的方式主要包括练习、制度(通过遵守日常制度进行锻炼)、委托任务(通过完成一定任务进行锻炼)和组织活动等。材料中,顾老师让几个爱打篮球但学业有些懈怠的学生组成班级纪律检查小组,承担监督班级学生纪律的任务;并让他们建立篮球队代表班级参加活动,这些均属于实践锻炼法。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严格遵守。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品德思想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提升。 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督促并引导学生坚持实践锻炼,做到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