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方案和布局支配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制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友爱的读者,我为您预备了一些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请笑纳!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同学获得的学问更加巩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熟悉,观看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2、”的内容属于扩展同学数学思维的,只要同学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支配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留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同学对所学学问的熟悉。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同学从整体上把握乘法口诀,同时,留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娴熟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依据同学平常学习的状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方案,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实行小组合作、争论、沟通的方式,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
3、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学问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同学切实把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熟悉”、“观看物体”和“统计”等学问也是特别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赐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支配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同学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留意的是,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老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同学背,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洁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一说,渐渐培育他们学习的
4、自信念。对于详细计算,允许同学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同学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同学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洁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需让同学熟记。因此,教材支配了让同学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同学娴熟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留意全面,同时,要留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同学简单出现错误,应当多让同学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留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开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同学仔细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同学思索:依据图中描述的事情,
5、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当怎样做?可以采纳小组争论的方式。争论后,按小组汇报争论的结果,全班进行沟通。也可以先让同学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就可以了,不必根据肯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同学能够形成比较清楚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洁的估量。 教材支配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同学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同学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特别重要。
6、第5题培育同学的估量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老师要引导同学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熟悉。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同学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同学观看四周的事物,借助某一详细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又可以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量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同学独立操作,然后集体沟通。让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量的,沟通估量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同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同学从0刻度开头,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头),只要同学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
7、导同学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量和测量,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学问,要求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同学会在几何中发觉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同学观看四周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推断),使同学常常留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看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支配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看物体
8、,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看物体时,可以让同学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伴侣观看到的应当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同学从不同的方向观看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同学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晰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同学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终,在全班进行沟通,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教材一班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同学回顾本册所学学问,形成学问框架,感受数学学问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同
9、学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娴熟地把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同学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熟悉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学问。进展同学智力,培育同学的概括力量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力量。 教学预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学问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学问啊? 1.同学自主梳理,小组内沟通; 2.同学汇报,师生共同
10、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老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熟悉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熟悉图形分类与整理熟悉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沟通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同学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学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觉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学问真多啊!你对这些学问都已经完成把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学问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学问这么多,我们今日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同学简洁回顾对本学期所学学问,形成基本的学
11、问框架;并通过让同学谈学习体会,让同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老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熟悉: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伴侣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
12、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挨次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同学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假如从大到小排,应当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关心同学进一步的理解与把握所学学问。】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竞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
13、1)先让同学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同学汇报结果,同学相互检验是否正确。 (3)争论: 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同学发觉: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看、比较、争论、沟通,让同学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育同学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老师要留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
14、戒吃西瓜”,以激发同学练习的爱好。】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看表格,发觉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看比较 (1)再次观看,发觉规律: 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同学说出的发觉是对的,都应赐予确定与鼓舞。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同学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连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同学完成
15、后,要引导同学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同学完成后,可仿照这两个问题连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熟悉,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同学在经受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同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学问?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学问,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简单出错的,需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
16、己胜利的阅历拿来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同学的归纳概括的力量,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分析 同学在本册已经学会了在详细的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今日对于位置与方向的复习,进一步回顾了方向与位置。 二、说学情分析 同学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总结力量,并热衷于参与富有神奇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回顾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位置的方法。并总结依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出物体的详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探讨
17、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同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的力量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依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依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详细位置。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同学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回顾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2)逐层练习、准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18、也关心同学巩固了旧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同学(1)自主探究,合作沟通。(2)观看、比较、发觉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同学有所发觉,获得思维的进步与进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设置情景 1、投影出示台风照片。 同学们对这个例题有什么印象? 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同学沟通,引导同学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启发同学观看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沟通确定台风
19、中心详细位置的方法。 让同学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详细位置。 老师结合同学的汇报状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 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憧憬南偏30。) 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三)学问反馈,巩固延长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图略) (以警察局为观测点,找出三个犯罪分子的位置) 2、连连看 3、填空(找出物体的位置及方向和距离) 4、完成书上练习。 (四)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确
20、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班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深人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娴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娴熟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育同学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仔细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同学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仔细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同学深化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娴熟进行小数加减法
21、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育同学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敏捷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娴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需要坚固把握哪些知?(必需把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日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老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学问点。 请乐观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学问点?看谁想得多? 老师表扬发言乐观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
22、学问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学问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学问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启迪思维,用表扬鼓舞的语言激起同学的学习热忱、使同学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同学进行分组争论,尝试建立学问结构网络。 老师巡察指导。 2、汇报状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争论状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学问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学问的学问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分组争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学问进行回顾、整理,沟通后梳理成学问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争论构建状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
23、一个更加完善的学问网络图。这样使同学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同学同桌进行争论。并将争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沟通。 老师引导同学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殊留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需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需做到什么? 老师讲明:首先要仔细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
24、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同学回答后,让同学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沟通。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同学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看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同学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沟通。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假如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同
25、学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沟通。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因此让同学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同学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娴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留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舞同学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育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同学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同学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依据正确的运算定律
26、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依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沟通,让同学说出依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同学观看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供应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依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方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同学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详细的练习题复习学过
27、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同学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提高同学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老师下发作业纸,让同学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
28、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同学完成后,进行全班沟通。 老师依据同学检测的状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老师依据检测状况进行总结,使同学知道哪些学问已经把握,哪些学问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同学在学问、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挨次 四则混合运算仔细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安排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深人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娴熟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娴熟地进行整数、小
29、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1页总复习第1-5题,课堂练习第81页总复习第1-3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同学娴熟地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数的大小、数的组成和数位。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熟悉。 教具、学具预备:老师预备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人民币。同学预备一个数位表,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的数 (1)老师在黑板上板书44,让同学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和前面的5个数,同学每数一个数老师板书出来。在同学数到40时,老师要问一问:40前面
30、是哪个数?它比40大还是比40小?数完以后,老师可任指着44前面的一个数或后面的一个数,问问同学它们与44比,谁大谁小。之后,再换一下数如72仿照上面的方法复习数的挨次。 (2)做教科书总复习的第1题。 老师把第一题板书在黑板上如:,让同学说说空格里应填哪些数,为什么。然后让同学在教科书上把这道题填好。填完以后让同学说说这5个数谁最小,谁最大。然后让同学独立填写第1题右边空格里的数,填完后集体订正。 (3)做课堂练习第81页总复习的第1、2题。 第1题先请一名同学读一遍,再让同学想想63前面是哪5个数,然后再把它们填写在第1题的横线上。之后让同学顺着读一遍。 第2题,先让同学独立做,做完后再指
31、名一、两名同学(最好是前面出现错误较多的同学)回答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2.复习数的组成。 (1)做教科书总复习的第2题。 让同学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数位表 ,老师说一个数的组成,同学拿数字卡片摆数。如,老师说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2,十位上的数是4,同学在个位上摆2,十位上摆4,然后让同学读出这个数。这样练习几次后,再脱离数位表,老师说数的组成,同学摆数并读数。最终,让同学完成教科书上第2题。 (2)做教科书总复习的第3题。 老师写出一个两位数,让同学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练习几个数后,再让同学在教科书第61页填写第3题括号里的数。 3.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老师先板书出3
32、228,让同学推断它们的大小,指名二、三名同学说说谁大,为什么。(由于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 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3个十大于2个十,所以3228。)然后让同学完成教科书总复习的第4题。 课间活动。 二、复习元、角、分 1.复习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老师逐一出示预先预备好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给同学看,让他们说说各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复习人民币的简洁计算。 (1)复习元、角、分的十进关系。 老师拿出1元和1角的人民币,提问: 1元可以换多少个1角?(10个。) 1元等于多少角?(10角。)板书:1元=10角 老师又拿出1分的人民币,指着
33、1角币提问: 1角可以换多少个1分?(10个。) 1角等于多少分?(10分。)板书:1角=10分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问: 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那么谁知道1元等于多少分呢?同学回答后,老师板书:1元=100分。 (2)复习人民币的简洁换算。 老师拿出2角人民币,提问: 1角等于10分,2角等于多少分?板书:2角=20分 然后又拿出1角5分,提问: 1角5分等于多少分?板书:1角5分=15分 15分等于几角几分?板书: 15分=1角5分 最终,让同学做教科书总复习的第5题。 (3)复习人民币的简洁计算。 老师让同学翻到课堂练习第81页看第3题的图,告知同学图上画的是一个口琴和一个青年号,一个口琴7元,一个青年号27元8角,然后提问同学: 这两样东西,哪样贵,哪样廉价? 题中问的是什么? 要求口琴比青年号廉价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得多少?让同学在课堂练习上列式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让一名同学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