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地教学设计4157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地教学设计41574.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 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在自主朗读古诗时 就要 求 学生读 准 字 音,教 师 在 指 名朗读 时要随 机正 音,重 点指 导“塞”“秦”“征”“还”“将”“教”“词”“催”“醉”的读
2、音。强调“秦”读前鼻音;“征”读后鼻音;多音字“还”在诗句中读 hun,意思是“归来,回来”;“将”也是多音字,在诗句中读 jing,指将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在这里是“令,使”的意思,读 jio。“塞、词、催、醉”四个字都是平舌音。本课要求会写的 10 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6 个,其中左窄右宽的是“征、词、催、项”,左右相等的是“醉、雄”。“塞、秦、催、雄”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还有一些生字笔画易错,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亦”下面部分是撇和竖钩,不要写成两竖。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秦”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3、,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催”右上的“山”稍扁。右下的“隹”,“亻”中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右半部分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左边的“酉”要写得瘦长,“卒”的下 2 半部分,竖要出头。“项”左边的“工”字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朗读指导 在朗读课文时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
4、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在”“不教胡马”,表达对边关巩固的期望。凉州词可以让学生想象着画面来朗读。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的时候,语调铿锵有力,要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意词句的轻重长短,抑扬顿挫。“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昂,表达诗人对项羽的赞赏,“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与谴责。阅读理解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书上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
5、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如添加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亦:也。鬼雄:鬼中的英雄”。这样学生就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了: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三首诗所描写的内容都离学生的认知世界较远,适当补充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有关人物的事迹。积累运用 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三首诗都背诵下来,其中出塞和夏日绝句要达到会默写的程度。还可以拓展积累一些别的边
6、塞诗,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搜集诗人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学生准备:查找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资料。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塞、秦、征”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3.能借助注释说出出塞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守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首诗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7、一段绵长不绝的情。我们生活在诗歌的国度,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出塞,共同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文学语言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板块二 讲解诗题,简介作者 1.讲解诗题。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体,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生活。塞,读 si,指的是一种用于防御的军事要地。另外“塞”字还有两个读音。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讲解。4 塞si塞外 边塞si塞车 酒塞s闭塞 阻塞 茅塞顿开 秦汉时期开始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玉门关、山海关等就是唐代
8、边疆地区的军事要塞。长城外就是塞外。“出塞”就是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在唐代,自唐太宗以来,边塞战事不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关征战诗歌,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即指边疆,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包括描写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这一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年轻的诗人王昌龄来到西域游历,看到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后人视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2.简介作者。(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王昌龄的了解。(2)教师 介绍:王昌龄(约 698约 757)
9、,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其代表作有从军行 出塞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等。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诗题,使学生知道“出塞”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边塞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简介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王昌龄诗歌的热情。板块三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指名读诗,随机正音。重点指导“秦”“征”“还”“将”“教”的读音。强调“秦”读前鼻音;“征”读后鼻音;多音字“还”在诗句中读 hun,意思是“归来,回来”;“将”也是多音字
10、,在诗句中读 jing,指将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在 5 这里作“令,使”的意思,读 jio。人未还hun 回、归hi 仍旧,依然 飞将jin 军衔名jin 带,领,扶助 不教jio 令、使jio 传授 2.朗读古诗,读好节奏。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这首诗我们要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按照“二二三”停顿的节奏来读。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教师范读,读准古诗的节奏。(2)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3)全班齐读。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通诗句,体
11、会诗歌的韵律美。板块四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活动 1 借助注释,粗通诗意 过渡: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是读诗的第一步,我们要想读出诗的感觉,读出诗的韵味,还要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轻声再读一遍古诗,参照书上注释,自己试着练习说说诗的意思。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6 (1)关:边关,关塞。(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3)还:回家。(4)但使:只要。(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6)胡马:指袭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活动 2
12、精读诗文,深入理解 1.教师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赴西域时写的,当时正处盛唐时期,唐朝在战争中屡屡取胜,百姓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不得团圆。一个无眠的夜晚,诗人登上城楼,看到边塞战士的辛苦,想到国家没有像李广将军那样厉害的将领,不禁发出感慨,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朗读这两句古诗,引导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明月照着边关,战士们在月下思念家乡。将士的年龄、容貌 当时战斗的马蹄声、弓箭声、喊杀声(2)“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否可以理解为秦朝的明月照耀
13、着汉朝的边关?(学生讨论)点拨:“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做互文,应该理解为:秦汉时候的明月,照耀着从秦汉时就矗立在此的边关。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修辞方法。7(3)这是什么样的边关?预设:寂寞、荒凉、冷清、孤独 这边关是城门紧闭的边关,这边关是随时面临敌人袭扰的边关,这边关是保卫
14、家乡妻儿免遭战火的边关(4)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5)当这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照在古老的边塞,照在边疆的将士身上,照在将士的家人身上时,他们望着月亮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教师
15、小结,答案。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6)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预设:不能。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万里长征人未还。(7)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将士们,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回家是千百万将士萦绕心头的梦啊!而边关的将士们在万里之外喋血
16、沙场,家中的父母、妻子、儿女也在时时挂牵他们,在同一轮明月下,我们可以想象到:白发苍苍 8 的父母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期盼着:“我们的儿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这里,我想问一下:“老人家,为何如此伤感呢?”同学们,你们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可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儿未还。守关将士家中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呼唤着:“我的丈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和我们团聚呢?”我再追问一句:“你为什么如此伤感呢?”同学们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预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17、长征人未还。好,谁再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夫未还。守关将士家中那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着:“爸爸,快回家吧!我们想你啦!”可是,对于他们而言,是万里长征谁未还呢?预设:万里长征父未还。(8)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不是。“秦时明月汉时关”说明从秦汉时期就有人镇守边关了,而诗人王昌龄是唐朝人,说明唐朝时期仍然有士兵镇守边关,经历了好几个朝代,所以应该是很多年了。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汉、三国、晋、南北朝、隋。这是将近千年的历史啊!几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
18、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引读)几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引读)(9)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的心情如何?预设:悲哀、愤怒、痛恨 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再来读这两句诗。9(10)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11)齐读古诗前两句,读出悲壮
19、与无奈之感。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过渡: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几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活着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预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1)介绍李广。资料链接:李广(?前 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
20、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进犯。(2)怎样理解这两句诗?预设: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进犯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3)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预设:渴求良将,渴望和平。国难思良将,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进犯汉朝的边疆,所以,诗人王昌龄在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这也是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这也是守关将士的亲人们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读)(4)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也有着
21、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敌人不敢度过阴山进犯唐朝边境。读到这里,你又想到了什么?1 0 预设: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设计意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让学生独立尝试理解诗意,并在小组内互相解决疑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在讲解中用语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有意识地想象补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并适时的引读、朗读,对学生理解诗意起到了推动作用。板块五 感悟诗情,朗读背诵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体会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2、吗?预设: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2.朗读全诗,读出情感。(1)指名朗读。(2)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将士和诗人王昌龄的情感和愿望呢?预设: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稍高亢,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渴望。(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3.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进入画面,熟读成诵。4.根据诗句意思背诵诗句。5.全班齐背这首诗。设计意图 在前面深入探究诗意的基础上总结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带着感情朗读全诗,进而熟读成诵。板块六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23、1.巩固生字。出示生字:塞、秦、征,让学生组成多个词语,通过组词巩固生字。2.指导书写:“塞”和“秦”,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长短的变化和间距相等,撇、捺舒展;“秦”下面“禾”的最后一笔写成点;“征”1 1 要写得左窄右宽。3.学生练习书写。4.抄写出塞,努力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所以教学中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整体布局,再关注笔画细节,使学生掌握书写要领,让学生逐步积累写好字的秘诀。板块七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同学们,和出塞一样有着
24、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出塞(其二)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把 出塞 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搜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积累本上。3.激励延伸:最后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向诗人致敬,向驻守边关的战士们致敬,向所有爱国志士致敬,(全班齐诵)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与诗词为伴,拥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设计意图 1 2 通过搜集边塞诗,学生对边塞诗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向爸爸、妈妈背诵出塞这首
25、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既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又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使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板书设计 出 塞 明月关 人未还 同情征人,渴望良将,热爱祖国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杰”,会写“词、催、醉”等 7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 夏日绝句,并能背诵这两首诗,会默写夏日绝句。3.能结合注释说出凉州词 夏日绝句这两首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能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2.你还搜集了哪些边塞诗,读或背给同学听。3.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
26、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复习背诵出塞及搜集到的其他边塞诗,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也是边塞诗,产生一种熟悉感。1 3 板块二 学习古诗凉州词 活动 1 解诗题,知诗人 1.生齐读课题。提问:通过预习,大家对“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2.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凉州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作者简介: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唐代
27、边塞诗人。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其诗载于全唐诗 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 凉州词。活动 2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同桌互读,相互正音。4.指名读诗,随机正音。注意:“词、催、醉”三个字都是平舌音。5.全班齐读这首诗。活动 3 探究诗意,感悟诗情 1.借助注释,粗通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补充注释:【卧】倒下。【沙场】战场。【君】古代用于第二人称的一种尊称。1 4 【莫】不要。【古
28、来】自古以来。(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2.深入探究,感悟诗情。(1)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那精致的酒杯盛满了醇香的美酒。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介绍夜光杯和琵琶。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琵琶:起源于秦汉,盛行于唐代,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国乐之瑰宝。引导朗读: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精致的酒杯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29、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将士们正要举杯痛饮时,却听到马上弹起急促的琵琶声,这急促的琵琶声是在催促什么呢?预设:快开怀畅饮。快奔赴战场。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指导朗读:这场酒宴真是隆重,有醉人的美酒,精致的酒杯,酒宴上人声鼎沸、大家互相敬酒劝酒,好不热闹,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要读出热烈的气氛。(学生练习朗读,读出韵味。)小结前两句诗的意思:精美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美酒,正想开怀畅饮的时候突然传来了琵琶的声音,催促将士们赶快出发。(2)赏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
30、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什么?(引读第三、四句)这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1 5 预设:我要是醉倒在战场上,请您不要嘲笑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能有几个人活着回到家乡呢?好一个“古来征战几人回”,大家再好好读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点拨: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沙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就像王昌龄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边关再也没有回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道出了将士们的心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深化了古诗的主题。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学生
31、齐读)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前仆后继,这又是为什么呢?预设:为了保卫国家安全,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驻守边关的战士拼死沙场,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悲壮豪迈之感。今朝有酒今朝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和视死如归的气概。感悟诗情: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王翰怎样的情怀?预设:憎恶战争、爱好和平,向往美好的生活。朗读全诗:可以让学生想象
32、着画面来朗读。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读时语调高亢,语速稍慢。活动 4 总结全诗,练习背诵 1.小结:凉州词一诗写出了边塞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常、频繁和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1 6 于是,王翰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壮丽的诗篇!2.背诵指导,补充诗句。凉州
33、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_,欲饮琵琶_。_君莫笑,_几人回?3.学生试背。4.同桌互背。5.全班齐背。设计意图 采用“解诗题,知诗人初读诗文,读通诗句探究诗意,感悟诗情总结全诗,练习背诵”的教学设计流程,通过范读、自读、互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板块三 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活动 1 解诗题,知诗人 1.导语:在出塞中,王昌龄迫切渴望出现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家卫国。而一位女诗人也希望在国破家亡之际有像项羽那样的英雄,敢作敢为,勇于担当。她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夏日绝句。(板书课题)2.解诗题。题解:“夏日
34、”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每句五字者称五绝;每句七字者称七绝。本首诗属于五绝。3.知诗人。(1)通过预习,你对诗人李清照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2)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1 7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代表作有声声慢 如梦令 一剪梅等。活动 2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35、1.古诗,教师范读。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朗读。(1)自由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畅,字正腔圆。(2)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指名读诗,随机正音。4.全班齐读这首诗。活动 3 探究诗意,感悟诗情 1.借助注释,粗通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补充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亦:也。鬼雄:鬼中的英雄。(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2.深入探究,感悟诗情。(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是哪两个词呢?预设:人杰、鬼雄。1 8 追问:这两个
36、词语是什么意思?哪些人可以被称为人杰?哪些人可以被称为鬼雄?预设:人杰就是人中的豪杰,是了不起的人物,是杰出的人,比如张良、韩信等都是人杰;鬼雄就是鬼中的英雄,比如项羽、关羽等。(2)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李清照为什么会这样赞颂他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介绍。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
37、处,最后从容自刎。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语向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拔山盖世:力能拔山,勇气举世无双。形容勇猛无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破釜沉舟: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还有一个成语叫“拔山扛鼎”,也是关于霸王项羽的成语故事,留待大家课后去了解。(3)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写作背景:生活在两宋之际的李
38、清照本来生活十分幸福,她和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以谈诗论词、收藏金石为乐。但是靖康之变后,金兵进犯中原,掳走徽、钦二帝,宋王朝被迫南逃,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身为建康知府的赵明诚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于是她对着浩浩荡荡的乌江流水,悲愤地吟诵道:“生当作 1 9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根据背景提示思考回答。预设: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决不屈膝投降。而当时宋朝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
39、且偷生,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诗人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借赞扬项羽来批判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4)现在你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吗?预设: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5)项羽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呢?预设:项羽宁死不屈,敢作敢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个悲剧英雄。(6)思考: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预设:不能。“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40、人杰鬼雄”之名。(7)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预设:社会背景: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宋朝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8)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3.朗读背诵。(1)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
41、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 2 0 青年。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朗读的时候,语调要铿锵有力,要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意词句的轻重长短,抑扬顿挫。“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扬,表达诗人对项羽的赞赏,“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与谴责。(2)学生试背。(3)同桌互背。(4)全班齐背。设计意图 古诗词“寄意、抒情”。教学古诗词,只有结合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
42、同身受。所以,在教学时,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项羽的生平事迹,再适当予以点拨和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和蕴含的情感,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出示本课生字,学生组词,通过组词巩固生字。2.指导书写:“催、雄”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亦”下面部分是撇和竖钩,不要写成两竖。“催”右上的“山”稍扁;右下的“隹”,“亻”中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右半部分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左边的“酉”要写得瘦长,“卒”的下半部分,竖要出头。“项”左边的“工”字末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3.学
43、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4.抄写夏日绝句,努力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设计意图 巩固识字效果,对部分难写字、易错字进行指导,提醒学生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板块五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2 1 在宋王朝这段屈辱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和李清照一样正气凛然的爱国诗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岳飞曾痛惜:“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绝望地呼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林升也辛辣地讽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些诗人都具有高度的爱国情怀,他们对国家深切忧虑,盼望早日收复中原,百姓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2.布置作业:(
44、1)背诵本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默写夏日绝句。(2)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诗句摘抄到积累本上。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酒、夜光杯 琵琶声、战马、将士 醉卧 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 人杰 死 鬼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古诗三首 用 时 58 分钟 活动古诗三首对比 诗题 表现手法 阅读感受 2 2 内容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活动建议 1.在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背诵古诗。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古诗三首 时间
45、建议 1015 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预习字词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A.ji B.xin C.c D.zhng 征()杰()项()词()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3.查字典,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jin B.jin 将军()将士()将来()4.解释下列字词。教:_ 但使:_ 沙场:_ 胡马:_ 内容感知 出塞中,“_,_”这两句诗描写了边关的历史悠久和出征将士们长期不能回家的状况;凉州词中,“_,_”这两句诗描写了将士们宴饮的场面;夏日绝句中引用了_的典故,2 3 “_,_”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英雄气魄”。资料搜集 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2.搜集其他边塞诗,并读一读。阅读质疑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什么感情?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