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484625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写一份不错的教案,从而得到学生们的欣赏。无忧文档小编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忙。 小学数学教案1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根底上进展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根底上进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根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复原。乘法又是加法的进展,是求一样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复原,它是减法的进展,

2、是求一样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一样。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学问构造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加学问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留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娴熟把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展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 3培育学生仔细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表达学

3、问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预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日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展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

4、借1) 为什么强调一样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消失: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 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分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看发觉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

5、道,并快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很多个) 展现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应。) 小学数学教案2 一、复习预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假如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局部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

6、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试验。 反应: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重合。 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平移。 思索: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看: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

7、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索: (1)比拟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拟梯形的高与拼成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练习十三第9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稳固笔算减法的法则,能够正确地、比拟娴熟地计算,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熟悉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能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今日我们根据减法的法则来练习

8、减法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第9题 2、完成第11题。做之前让学生观看每组中两个算式中相应的特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拟大小的。 3、笔算:练习十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问:这三道题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4、小结:笔算减法要按减法的法则计算。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减。 5、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5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依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

9、十三第10题剩下的三题,第12题前面两题。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看操作活动中,探究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从详细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预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仿照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沟通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舞学生仔细倾听、清晰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

10、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沟通,鼓舞孩子仔细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索: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稳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

11、(2)观看情境图,沟通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怜悯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展全班沟通。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登记来。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根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

12、4 10+8 7+5 二、新课 1出例如4。屏幕显示:活泼得意的小兔在草地上做嬉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争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加争论。教师巡察,准时和学生交换看法,赐予点拨。 3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方: 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假如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

13、兔分成两局部?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局部。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状况,确定学生探究的解决方法,同时特殊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局部,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局部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分析,查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相互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

14、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沟通、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晰、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索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仔细观看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查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索,也可以两三人争论解决方法。 (3)沟通。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比方: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依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熟悉。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

15、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索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准时订正。若消失把10-3算成10+3的状况,特殊要强调:做题时要仔细看题,认真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把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预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

16、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一般计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现沟通。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特别清晰,

17、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3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终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由于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假如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由于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5

18、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一般计算器贵100多元,刚刚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毕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终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分? 学生1:我发觉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

19、最终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许多相像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留意些什么呢? 学生1:一样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遗忘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也不会忘了。 (3)教师:假如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

20、前一位退“1”。 三、稳固深化 (出例如2)教师:看看表中告知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比,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准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59页“试一试” 2第59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

2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熟悉分数,进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结合详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留意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师:你预备怎么拿呢? 生1:我预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预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

22、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觉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沟通一下。 学生小组沟通,再全班反应。 生:我们熟悉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知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

23、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详细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熟悉?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稳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索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索过程。 四、思索题。 放学后独立

24、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2、 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具预备】 课件。 【学具预备】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学问去解决。 二、 根底练习 1、 P31练习二和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2、 第2题 解方程,选择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

25、起探讨解题的方法。 3、 练习二第3题 (1) 10月份比9月份节省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 需要知道什么量? 4、 练习二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 5、 练习二第5题 (1) 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三、 提高练习。 1、(自主学习天地) 请学生完成才智树的题。 再分题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2、课本练习二第11题 (1) 先让学生看统计表 (2) 分小组争论完成题目 (3) 指名小组代表解答。 3、P33思索题 师:要想知道哪个超市

26、买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别到甲、乙超市买5瓶油的价格,再进展比拟。 甲:124=48(元) 买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价格就可以买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拟: 4851 所以选择去甲超市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比拟,再选择去哪个超市合算。 4、练习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学问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孵化率的学问,从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个超市合算,就必需先进展比拟,让学生把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

27、习,使学生把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挨次,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仔细审题,标准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把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预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 (1)242424224241*(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

28、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挨次。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挨次,教师用框线图表示挨次。 (2)集体校对,说明留意点。 2、教学例1。 (1)把预备题 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

29、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预备题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拟例2与预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挨次。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相互沟通,并独立进展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舞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稳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当算x。 (3)100(80+48024)8其次步应当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终一步应当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仔细对4个小题进展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缘由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殊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晰,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