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5780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法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一种文学样式。“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因此阅读散文要善于把握文章的个性特质。很多同学就是未能把握文章的个性特征而出现理解错误的。“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迈进,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这就是虚。”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散文多由“实”

2、到“虚”的,而开头的几种模式:(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时基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再如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卒章显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散文取材“小中见大”的特点,过渡句、段

3、的作用等等都应有所了解,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高考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并非漫天要价、不着边际,而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由于实际命题的需要,试题所选材料多是内蕴厚、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小说、戏剧等。虽说本应考查综合性很强的鉴赏评价能力,但由于高考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很难真正命制出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由发挥式的鉴赏评价题。因此命题基本上未超出理解分析的范畴,定位仍然在一个“懂”字上,考的是带一点鉴赏味道的理解。(一)强化两种意识:强化文本意识、强化整体阅读意识。反观当前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复习,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强

4、调课程的“开放”,强调“拓展”“延伸”,强调多元化,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鼓励学生“借题发挥”,如诸多所谓的优质课大赛就是这样;一种是兜售结论,教师讲解,学生听记。这两种做法都存在着对文本重视不够的弊端。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基础工程是培养理解能力。这里的“理解”,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学生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暴露出的要点不全、理解偏颇、归纳不准、套用术语毫无己见、胡乱发挥等失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学习与复习中未能做到扎扎实实地解读文本,准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揣摩、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与意旨,品味

5、和鉴赏文章语言与表达技巧。由于淡化或脱离文本,就必然导致“空对空”,在高考中解题只能是盲目瞎抓,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而命题的设计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文解文”;所以,一定要强化文本意识,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悟透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提高阅读效率和解题的准确性。尤其是散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注重自身感受,复现作者的情感。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文学作品是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中

6、,应首先从宏观上分清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来理清所读之文的物象特征。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文学作品,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之所以强调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是因为学生接受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前者为认识问题,即认识、了解把握语料;后者为解决问题,即借助认识把握、解决具体问题。没有前者,或前者做得不够好

7、,认识理解不到位,后者对具体题目的解答也难以准确到位。(二)加强四项训练:加强审题训练、加强筛选整合信息的训练、加强表达技巧模式化训练、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1)训练学生审读题目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觉对题目进行细察深思的意识,从中发现题干的隐含要求和角度暗示。经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角度,从而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减少无谓的失分。(2)加强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近几年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往往不是仅从原文就能找到贴切的答案,需要学生学会筛选,将重要的词语加以整合,需要对文本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加强表达技巧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修辞知识(比喻、拟人、排比、夸

8、张、反复等)、表达技巧(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以及人称的变化等)、布局谋篇的技巧(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以课本或训练材料为例子,牢记这些表达技巧的特征及其表达效果,形成模式化的答案,在具体的阅读中只需联系文本内容稍加处理,就能准确作答。如同是“拟人”修辞格,即使在不同的文章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都一样,(形象生动,充满感情)解答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即可。当然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能只套用术语。(4)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

9、。规范操作程序。从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的失误来看,一些考生可能面对整篇的文章不知从何入手,陷入“老虎吃天”的尴尬境地,情急之中只好随意作答。如果我们在备考时注重了现代文阅读程序的训练,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学生就不至于在考场上抓耳挠腮了。当然,每个人的阅读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应遵循的规律是:感知整体理清思路全面扫描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综合分析鉴赏评价。这几道基本的步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前一步未做好会直接影响到后一步,比如“信息的整合”必须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之上,“筛选”不当“整合”便有误。学生能规范操作,也就可避免一些失误。规范操作程序,还包括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程序

10、: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相对应的范围,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这样,可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失分。练好表述内功。产生表述不当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认识不明,理解不透或不正确;二是明于心,却难以“言传”或语言错误多。前者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训练学生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情感及其表现形式,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地整合相关的信息。后者要求我们平时多练语言功,训练学生针对问题把话说明白,根据要求把话说准确,纠正语病把话说顺畅,做到不苟简,无赘语。练好表述内功关键在于一个“练”字,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懒于思考,惰于动笔,是

11、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三)遵循三项备考原则 精讲多练,简单有效的原则。精心选择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材料,巧妙地引导学生有效地“练”。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备考复习过程中,许多同学甚至老师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现代文)丢在一边,认为高考与课本是根本脱钩的,认为此时再花力气用课本是浪费时间,高考文学作品肯定选择课外的,但笔者认为,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出题角度,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当然,在备考时还要精挑细选训练题,除了经典的高考题或有价值的模拟题外,课本上的鲜活的例子千万不能丢,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学习文学作品,一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阅读知

12、识的积累,备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视学生阅读应试技巧的训练。把曾经有过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用好课本中的鲜活例子,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观点,帮助学生熟记课本中的精彩语段,帮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明晰框架,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 12 篇)、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等8 篇)都是经典散文,充分利用好,将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储备,迁移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利用早读诵读散文名篇,强化语感。对语言表达题和写作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即使就文学作品阅读而言,只有学生肚子里装有各类现成的作品,在考场上才可能顺势迁

13、移,才可能发现与曾经学过或做过的哪一篇写法相似,答题时就有了相关经验做基础。方法点拨与自我感悟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点拨文中找答案的方法:定区域(研究解题要求,确认有效区间)、明方向(结合语境,捕捉有效信息)、写答案(筛选、提取、整合信息或根据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按字数要求整理答案)。点拨答案表述的原则:务必忠实于题干、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点拨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要多鼓励肯定学生,不要被参考答案吓倒,要明确参考答案的由来,寻找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距,给自己的答案评分或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在自省自悟中提高水平。答题误区: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

14、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2006 年浙江卷 19 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又如:(2006 年全

15、国卷 14 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正确答案是: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

16、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例如:(2006 年浙江高考卷第 18 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 分)正确答案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

17、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又如:(2006 年浙江卷第 19 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 2 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失 误 对 策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 模棱两可

18、,心中无底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苦练内功,打牢基础 模棱两可,心中无底 归纳不全,答案缺漏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例如:(2006 年浙江卷 20 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培根的绘画风格:杜飞的绘画风格:正确答案为:夸

19、张的;批判的;立体的。优雅的;歌颂的;平面的。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又如:(全国卷 17 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 分)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正确答案: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此题 6 分,显然答案 3 点,每点 2 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惟恐漏答,多多益善 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宋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