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4).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4)一、选择题1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质点”运用了()A比值定义法B理想实验法C建立模型法D控制变量法2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C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D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3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匀质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匀质球B,则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B对A的压力大小为RrmgRC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
2、小为rmgR4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 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c 对 b 的支持力减小Bc 对 b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D地面对c 的摩擦力增大5物块 A、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 2m,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的原长为122II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FII6质量为 M 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图所示,则()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加D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7如图所示,物体 A、B 放在物体C 上,水平力 F 水平向左作用于A 上,使 A、B、C 一起在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物体 A 受到三个力作用B物体 C 受
4、到六个力作用C物体 C 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D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8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 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Bc 对 b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Cb 对 a 的支持力是由于a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Da对 b 的压力就是a物体的重力9如图所示,已知Mm,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质量,物体M和m恰好做匀速运动,若将M 与 m 互换,M、m 与桌面的动摩因数相同,则()A绳子中张力增大B物体 M 与 m 仍做匀速运动C物体 M 与 m 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M-m)g/MD物体 M 与 m 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5、(M+m)g/M10如图所示,MON 是固定的光滑绝缘直角杆,MO 沿水平方向,NO 沿竖直方向,A、B为两个套在此杆上的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用一指向竖直杆的力F作用在 A 球,使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 球沿水平方向向右缓慢拉动一小段距离后,A、B 两小球可以重新平衡则后一种平衡状态与前一种平衡状态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 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大,A 球对 MO 杆的压力变大BA、B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小,A 球对 MO 杆的压力变小CA、B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小,A 球对 MO 杆的压力不变DA、B 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大,A球对 MO 杆的压力不变11 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
6、的是()A演示微小形变时,运用了放大法B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模型法C将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D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用F-L 图象下梯形的面积代表功,运用了微元法12 如图,质量均为m 的两个铁块a、b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者用张紧的轻质橡皮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系统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用水平外力将a向左由 P缓慢移至M 处,b未动;撤掉外力后仍都能保持静止,对a、b进行分析,正确的有()A铁块 a在 P、M 两点位置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都等于b 受的摩擦力大小B两者对桌面的压力一定都变大Cb 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一直增大D天花板对定滑轮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13 如图所
7、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 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 与 B 间及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 A 与 B 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 B 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AFB2FC3FD4F14 在物理学习中,概念、模型、方法需要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点电荷均为理想化模型B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为等效替代关系C位移、速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强度、功均为矢量D电场强度、速度、密度等概念的引入均利用了比值定义法15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
8、,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C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极限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16 如图,有 A、B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并排放在倾角为30 的固定斜面上,B 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计一切摩擦,则A、B之间的作用力与竖直挡板对B 的作用力
9、之比为()A32 B33 C34 D3617 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 和 M 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相对静止,m、M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则()A若 m、M 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10,20B若 m、M 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10,20C若 m、M 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10,20D若 m、M 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10,2018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当 t 取不同的值时,v 都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B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C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
10、体运动规律D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加速度a就是采用比值定义的19 小华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A建立“点电荷”的概念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20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
11、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 At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适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问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理想实验法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1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
12、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个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A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B在计算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若电荷量分布对计算影响很小,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C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如果把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两个力的合力D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22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的英国的
13、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电荷量保持不变)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785 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C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14、比23 定滑轮连接两个质量分别为Am、Bm的小球 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两球静止时,OA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O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滑轮的重力.则()A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为Am:2cosBm:1B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为ABmmC定滑轮受到细绳的合力等于ABmmgD两个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关系为OAOBTT24 如图所示,物体B 叠放在物体A 上,A、B 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C 匀速下滑,则()AA、B 间没有静摩擦力BA 受到 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CA 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
15、n D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tan 25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 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A仍匀速滑下B匀加速滑下C可能静止D一定静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 解析:C【解析】【分析】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
16、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详解】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化模型,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知识,对于这些基本知识,注意平时的记忆与积累,同时加强练习,以加深对其的理解.2C 解析:C【解析】【分析】先对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墙对A 的压力;根据A 与墙间的压力情况,判断有无摩擦力;即可分析A 的受力情况;再对AB 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分析C 对 B 有无摩擦力,再分析B 的受力情况.【详解】A、B、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地面光滑,对C
17、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墙对A 没有压力,因而也没有摩擦力故A、B 错误C、对 A: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 正确D、先对 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上:墙对A 没有压力,则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C 对 B没有摩擦力再对B 分析:受到重力、A 的压力和摩擦力、C 的支持力,共四个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灵活研究对象的能力,分析受力时,还要抓住没有弹力,就没有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3B 解析:B【解析】A、把 AB 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得整体受重力和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即是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故地面对整体没有摩擦
18、力,即A对地面没有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 错误;B、C、D、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 件,有cosmgF,tanTmg,其中cosRRr,22tanRrRR,故得RFmgRr,22RrRTmgR,;故B 正确,C、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4B 解析:B【解析】【分析】b 受到 c的摩擦力不一定为零,与两物体的重力、斜面的倾角有关。对bc 整体研究,由平衡条件分析水平面对c
19、 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详解】A 项:c对 b 的支持力为:cosbm g,所以不变,故A 错误;B 项:设 a、b的重力分别为Ga、Gb若 Ga=Gbsin,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为零;若GaGbsin,b 受到 c的摩擦力不为零。若GaGbsin,b受到 c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B正确;C 项:以 bc 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水平面对 c 的摩擦力f=Tcos=Gacos,方向水平向左在 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则摩擦力在减小。故应选:B。【点睛】本题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研究两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及B 所受的摩擦力,要根据B 所受的拉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20、大小关系,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D 解析:D【解析】【分析】先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分别对A 和 B 为研究对象,求得弹簧的原长根据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关系,分析弹簧的形变量关系;由胡克定律求得劲度系数【详解】ACD、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相等,而且加速度大小为:3Fam设弹簧的原长为0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第一种情况:对A:10k llma第二种情况:对B:022k llma联立解得:12023lll,12Fkll,故 D 正确B、第一种情况弹簧的形变量为:101213lllll,第二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为:1021
21、223lllll,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不相等,B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结合研究6C 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整体法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当 F增大后,FN增大,只有C 正确;故选C。考点:牛顿第二定律。7B 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分别对A、B、C进行受力分析,注意B与 C之间没有摩擦力。【详解】A、以 A为研究对象,A受重力,C对 A的支持力,水平力F,因为所受合外力为0,故 C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故A受四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以 C为研究对象,C受重力,地面对C的支持力
22、,A对 C的压力,B对 C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A对 C有向左的摩擦力,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在F 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为0,故知地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C受六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C、对物体B来说,因其所受合外力为0,故 B,C间没有摩擦力,即物体C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故C、D错误。故选:B8B 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平衡条件,依据相互作用力的内容,及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并依据摩擦力产生条件,即可求解;【详解】A、以三块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则石块c 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无法判断c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否为零,故A 错误;B
23、、选取 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则石块c 对 b 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块c对 b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B 正确;C、根据弹力产生条件可知:b 对 a的支持力是由于b 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故选项C 错误;D、a对 b 的压力属于弹力性质,施力物体是a,a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即这两个力的性质不同,施力物体也不同,故不同用“就是”二字来形容,但是二者的大小是相等的,故选项D错误。【点睛】该题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注意 c 对 b 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9C 解析:C【解析】【详解】当物体 M和 m恰好做匀速运动,
24、M水平方向受到绳子的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对M:Mg=T;对 m:T=mg,所以动摩因数=若 M与 m互换,对M:Mg-T=Ma对 m:T-mg=ma解得:a=绳子中的张力T=mg+ma=mg+m=mg,所以绳子中的张力不变,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C 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以AB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知,整体受重力,OM 杆的支持力,水平拉力,和ON 杆上的弹力,整体竖直方向平衡,OM 杆的支持力等于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A 球对 OM 杆的压力不变;分析B球的受力如图:竖直方向有cosFmg,移动以后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余弦值变大,库仑力F力将变小,C正确,ABD
25、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整体法和隔离法11C 解析:C【解析】演示微小形变时,为了便于观察,运用了放大法,故A 说法正确;将带电体看成点电荷,运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 说法正确;t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分析方法,故C说法错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用F-l图象下梯形的面积代表功,运用了微元法,故D 说法正确所以C 正确,ABD 错误12C 解析:C【解析】A、把物块a和 b 看做一整体分析,撤去外力F 时水平方向应满足45abfTsinfTsin,其中是拉 a的橡皮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显然由于逐渐增大,所以物块a、b 受到的摩擦力不总相等,故A 错误;B、根据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可得
26、有aNTcosMg及45bNTcosmg可知,由于橡皮筋拉力增大,所以压力应减小,故B 错误;C、对 b分析,由于橡皮条的拉力不断增加,故b 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一直增大,故C正确;D、光滑的定滑轮受橡皮条的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故天花板对定滑轮作用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上,故D 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受力分析,灵活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注意“缓慢”的含义是动态平衡,特别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13D 解析:D【解析】【分析】拉 A时,根据 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B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判断B是否滑动,根据 A 与 B 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表示F 的大小;隔离对A 分析求出
27、整体的临界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拉力的大小然后比较即可【详解】设 A与 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AB=mg,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地=(m+m)g=2 mg,当作用力在A上且 AB之间的摩擦力最大时,B的加速度为零,此时F=mg;当作用力在B上且 AB之间的摩擦力最大时,A的加速度达到最大,此时:fAB=m?aA,此时:aA=gA的加速度与B的加速度相等,所以对AB:F-fB 地=2maA,F=fB地+2maA=4mg=4F,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 D14C 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物理学中的质点、点电荷等均为理想化模型,A选项不合题意,故
28、A错误;B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方法,建立“合力与分力”、“平均速度”、“合运动与分运动”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B 选项不合题意,故B 错误;C位移、速度、磁感应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电流强度虽然有方向但是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因此是标量;C 选项符合题意,故C 正确;D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电场强度等等,D 选项不合题意,故D 错误。故选 C。15A 解析:A【解析】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量有质量和力,涉及多
29、个变量,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A 正确;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B错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关系,所以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C 错误;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D 错误16C 解析:C【解析】对A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 之间的作用力等于A 球的重力沿着斜面的分量,为:F1=mgsin30;B 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F2,方向与挡板垂直,把A、B 看作一个整体,即:F2=2mgtan30;故1234FF;故选:C。点睛:先对A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30、B对A的支持力;再将A、B球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竖直挡板对B 的作用力。17D 解析:D【解析】A、M、N 一起匀加速下滑,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 受到三个力,M 对m 的支持力,m 的重力,M 对 m 摩擦力,所以一定有10,故 A 错误;BCD、M、N 一起匀速下滑,合力都为零,对m:根据平衡条件知,M 对 m 的支持力等于m 的重力,M 对 m 没有摩擦力,故可能10,也可能1=0;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斜面对M 有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20;故 BC错误,D 正确;故选 D。18C 解析:C【解析】【详解】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当 t 趋近于 0 时,v
31、 都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选项A错误;B.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但是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的,选项B错误。C.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故C 正确;D.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不是采用比值定义的。故D 错误。19B 解析:B【解析】【详解】A、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采用的理想化的方法,故A错误;B、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它们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故B正确;C.瞬时速度是把很短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近似的认为是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的方法,故 C错误;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的时候,是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得到其他
32、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是采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故A错误故选 B20D 解析:D【解析】【详解】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是模型法,故A 错误;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 t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错误;C、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
33、与学习21D 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此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在计算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若电荷量分布对计算影响很小,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此方法为模型法;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如果把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两个力的合力,此方法为等效法;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此方法为微元法;故选项D 正确考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22C 解析:C【解析】【详解】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34、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故 A正确;B、普里斯特利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故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故B 正确;C、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定性的比较了电荷的变化,并没有精确测量两点电荷的电荷量;故C 错误;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D正确;错误的故选C。【点睛】金属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金属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只有叠加后电场为零时,电荷才不会移动;明确库仑实验的原理。23A 解析:A【解析】【详解】分别对 AB 两球分析,运
35、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sin2ATm g,sinBTm g,所以Am:sin2Bm:sin2cos:1,故 A 正确,B 错误;以AB 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cosABFmmg,可见ABFmmg,故 C 错误;两个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关系为OAOBTT,故 D 错误所以A 正确,BCD 错误24C 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对B 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 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 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A、对 B受力分析可知,B 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 B 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
36、A 对 B 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受到 B 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 A 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故 C 正确;D、由于 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 错误;故选C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点评:在求摩擦力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进行分析;但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但是要注意物体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求出25B 解析:B【解析】【详解】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过程中,受到重力、两棍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mgsin-2f1=0;将两棍间的距离稍减小后,两棍支持力的合力不变,夹角减小,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减小,滑动摩擦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2f2=ma,由于摩擦力变小,故加速度变大;可知圆筒将匀加速滑动;故选B。【点睛】本题中关键是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变化,也就是讨论正压力的变化,运用到推论: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夹角增大时,其合力减小,分析两棍支持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