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2616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7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同一种群经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该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 BT 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C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 的基因频率为0.5 D 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甲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乙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1、初始时刻,A 的基因频率是0.5,a 的基因频率也是0.5。2、T 时刻甲种群

2、中A 的频率为0.8,a 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 的频率为0.2,a 的频率为0.8。【详解】A、分析两幅图可知,初始时刻,A的基因频率是0.5,a 的基因频率也是0.5,但不能推断出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全部是Aa,A 错误;B、由图可知,T时刻甲种群中A 的频率为0.8,a 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 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由于存在着选择,所以不能准确计算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所以二者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B 正确;C、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 T 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 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C错误;D、T 时刻甲、乙种群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D 错

3、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 染

4、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 观察【详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 错误;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3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非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 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腺癌细胞水分减少,代谢活动减弱B该特殊的

5、非编码RNA 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 种终产物C非编码蛋白质的RNA 是由 DNA 转录而来的D非编码蛋白质的RNA 不能翻译合成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2、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3、紧扣题干信息“非编码 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答题。【详解】A、水分减少,代谢活动减弱是衰老细胞的特点,而不是癌变的特点,A 错误;B、该特殊的非编码RNA 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 种终产物,包括4 种碱基、1 种核糖和1 种磷酸,B 正确;C、RNA

6、都是由 DNA 转录而来的,C正确;D、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 是不能翻译合成蛋白质的,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a1a4的浓度不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1 2 3 4 5 2,4-D 溶液浓度0 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 24 3 8 38 13 A 2,4-D 既能促进生根又能抑制生根B2,4-D 溶液浓度最高的是组别5

7、 对应的 a4C2,4-D 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a3之间D 2,4-D 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以2,4-D 溶液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从生根数可知,a1、a2、a3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从生根数可知,a1、a2、a3 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 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正确;B、与第 1

8、组相比可知,a1、a2、a3浓度的 2,4-D 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a4浓度的 2,4-D 抑制生根,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原理,组别5 对应的 a42,4-D 溶液浓度最高,B正确;C、据表格数据可知,a2与 a3促进生根的作用相同,故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 a3之间,C正确;D、2,4-D 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D 错误。故选 D。5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在 100煮沸 5-6 分钟属

9、于灭菌方法,可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C在灭菌后倒平板前,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以调节培养基的pH 值D高压蒸汽灭菌,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才能打开盖子【答案】A【解析】【分析】消毒是能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详解】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获得纯净的培养物,A 正确;B、在 100煮沸 5-6 分钟属于煮沸消毒法,可杀死微

10、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B 错误;C、在灭菌前,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以调节培养基的pH 值,B 错误;D、高压蒸汽灭菌,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才能打开排气阀,拧松螺栓,打开盖子,D 错误。故选 A。6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 或 a 基因控制合成蓝色色素,B或 b 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不含色素表现为白花,含有两种色素表现为紫花。现有某蓝花雌株和红花雄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l: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蓝色色素和红色色素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 种C若 F1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白花植株

11、中,雄株占12 D若 F1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占3/16【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蓝花(A bb)雌株与一红花(aaB)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一种性别只出现一种性状,可判断亲本为显性雄和隐性雌杂交。故 B/b 位于 X染色体上,如果 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 aaXBY,F1基因型为 AaXBXb:AaXbY=1: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蓝色色素和红色色素分别由A 和 B基因控制,母本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父本红花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A

12、正确;B、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和 aaXBY共 3 种,B 正确;C、若 F1的雌株(AaXBXb)和雄株(AaXbY)杂交,子代白花植株(aaXbXb和 aaXbY)中雄株占1/2,C正确;D、若 F1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占(3/4)(1/2)=3/8,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7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XXX与 OY(无 X 染色体)为胚胎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 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摩尔根的同事完成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1/2 000 的概率

13、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若用XA和 Xa表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红眼雄果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致使例外出现B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例外出现CF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Y D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O【答案】A【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中雌果蝇应该为红眼XAXa,雄果蝇应该为白眼XaY。出现的白眼雌蝇应该为XaXaY,不育的红眼雄蝇应该为XAO。【详解】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F1出现的白眼雌蝇为XaXaY,是异常卵细胞(XaXa)和正常精子(Y)结

14、合的结果。不育的红眼雄蝇为XAO,是异常卵细胞(O)和正常精子(XA)结合的结果;因此,A 错误,B、C、D 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异常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Y和 XAO,进而分析出是母本减数分裂异常所致。8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细胞正在发生DNA 的复制,此前有RNA 聚合酶、DNA 解旋酶等物质的合成B 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C 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D 中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15、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 错误;B、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 错误;C、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 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

16、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D、中每个细胞的核DNA 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

17、失。9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定向运输至腺垂体B 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C 是腺垂体,只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D 是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 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表示腺垂体、表示神经垂体。【详解】A、据图分析,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可以定向的作用于腺垂体,A 错误;B、据图分析,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B正确;C、是腺

18、垂体,可以接受下丘脑、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等的调节,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是由 腺垂体分泌的,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知道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还需明确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0下列关于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糖元、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淀粉、糖元、纤维素都能水解为麦芽糖C淀粉、糖元、纤维素中葡萄糖的连接方式相同D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单链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多糖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多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

19、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元动物细胞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详解】A、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A 正确;B、淀粉、糖元、纤维素都能水解为葡萄糖,B 错误;C、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是三者中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都有所不同,C错误;D、淀粉、糖元、纤维素都不是单链,D 错误。故选 A。11用 PCR技术将 DNA 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设计了引物、,其连接部位如图所示,x 为某限制酶识别序列。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 片段是右图中的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利用 PCR技术将 DNA 分子中的 A1片段进行扩增,当引物与母链通

20、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子链延伸的方向总是从5端到 3 端,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 均错误,D 正确。12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C方便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技术还有发展空间。【详解】A、固定化酶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不溶

21、于水又有酶活性,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A 正确;B、在固定化的过程中,与其它介质的接触可能使酶的活性有所损失,B正确;C、固定化酶便于和产物分离,方便重复利用,C 正确;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固定化酶的量有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彻底,与反应程度有关,D 错误。故选 D。13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I)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

22、误的是()A HIF-1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B细胞合成EPO时,tRNA 与 m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催化EPO基因转录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缺氧时,HIF-I 与 ARNT结合,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EPO的生成,使红细胞数量增加,以运输更多氧气;当氧气充足时,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详解】A、HIF-1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其本质为蛋白质,降解后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A 正确;B、由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翻译过程中tRNA 携带氨基酸与mRNA 上密

23、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C、由题干可知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并非催化,C 错误;D、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细胞缺氧,HIF-I 与 ARNT结合,生成更多EPO,促进红细胞生成,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人体缺氧时HIF-1的调节机制,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获取题干信息和读图能力。14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

24、】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 错误;B、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B 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提出“

25、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熟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的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5下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 1 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 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成体干细胞经过过程形成浆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过程和 过程C效应 T 细胞经过 过程使细胞1 和细胞 2 凋亡,属于细胞免疫D细胞 2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答案】A【解析

26、】【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由于“细胞 1 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过程表示细胞的衰老;由于“细胞 2 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说明过程 表示细胞癌变;过程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阶段。【详解】A、成体干细胞经过过程形成浆细胞等的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而已经分化的细胞必需要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够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 错误;B、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过程中,只有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 正确;C、效应 T 细胞经过IV 过程使细胞1 和细胞 2 凋亡,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D、细胞 2 为癌细胞,与正常

27、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D 正确。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以及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能够根据题干和题图信息确定图中细胞的类型以及各个数字表示的生理变化。16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DNA 可以使全部R型菌转化为S型菌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未搅拌马上离心则噬菌体可能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若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则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少数带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

28、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增强。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

29、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 错误;B、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DNA 只能使少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故未搅拌则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中,C正确;D、若噬菌体侵染32P 标记的细菌,利用细菌中含32P的原料合成

30、子代DNA,则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带有放射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7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 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 处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 点左右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是S型曲线的示意图,A 点时种群数量

31、达到K/2,B点达到 K值,BC段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乙图在T 时刻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为K/2。【详解】A、T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2,A 错误;B、因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防治害虫时要将害虫数量控制在K/2 以前,B错误;C、捕鱼时应该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A 点)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的目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和数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K 值和 K/2 的含义。18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元

32、素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只分布在拟核中C评价食品中构成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配制婴儿奶粉应重点关注的必需氨基酸有9 种D多糖、蛋白质、核苷酸均为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详解】A、组成细胞的20 多种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

33、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 错误;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 错误;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 种,婴儿体内必需氨基酸有 9 种,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婴儿奶粉中需要添加9 种必需氨基酸,C正确;D、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为小分子,D 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B细胞核通过mRNA 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控制C胰

34、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

35、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3、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故许多细胞器都是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A正确;B、大多数mRNA 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从而对细胞进行稳定性调控,B正确;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类的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形成一定的

36、空间结构,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成熟后分泌出细胞,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考查,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和细胞骨架等知识。20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D若对甲神经元施

37、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根据分析回答。【详解】A、图示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A 正确;B、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会增大,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导致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B 正确;C、若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神经元,C 正确;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阻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 错误。

38、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和图文转化的能力。2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水解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没有选择性D线粒体外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是由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详解】A、叶绿体的类

39、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存在着催化ATP合成的酶,A 错误;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B 正确;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如RNA 可以通过,而DNA 不可以,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此线粒体内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D 错误。故选 B。22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 表示,且A+对 A 为显性。研究人员做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亲本子代1 灰红色(甲)蓝色(乙)2 灰红色 1 蓝色 1 巧克力色2 蓝色(丙)蓝色(丁)3 蓝色:1 巧克力色下列有关分析错

40、误的是A A+、A、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A 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A+W 或 ZA+ZaC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 个染色体组,40 条染色体D让实验2 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答案】C【解析】【分析】鸟的性别决方式是ZW 型,其中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详解】A、该种鸟羽毛颜色的遗传受位于Z 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A、a 控制,A+、A、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正确;B、分析实验2 亲本都是蓝色子代中出现了巧克力色,说明

41、巧克力对于蓝色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 亲本是灰红色和蓝色,子代中灰红色占2/4,说明灰红色针对蓝色是显性,根据题干中A+对 A 为显性,说明A+控制的是灰红色,A 控制的是蓝色,a 控制的是巧克力色。亲本甲是灰红色,后代出现了蓝色和巧克力色,所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ZA+W 或 ZA+Za,而乙基因型是ZAZa或 ZAW,B 正确;C、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鸟有40 条染色体,所以最多时有80 条,4 个染色体组,C 错误;D、组 2 中亲本是ZAZa和 ZAW,子代中的蓝色雄鸟有1/2ZAZA,1/2ZAZa,蓝色雌鸟是ZAW,随机交配后,后代中雌鸟蓝色和巧克力色

42、为31,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及表格数据判断各种表现型的相应的基因型在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23下表为对某家庭各成员的四种基因进行检测的结果,“”表示含有该基因,没有“”的表示不含该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被检测基因编号母亲父亲女儿儿子 号 号 号 号A若 号基因为A 基因,则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 B 号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 号基因和 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 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B 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答案】D【解析】【分析】号:若检

43、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XAXa、XaY,或者 Aa()、aa()Aa()、Aa()。号:若检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X、XYA XX、XYA,或者 aa()、Aa()aa()、Aa()。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 染色体上都可以,但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号:若检测基因标为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XAXa、XaY,或者 Aa()、aa()Aa()、aa()。【详解】A、若 号基因为A 基因,父亲不含该基因,因此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A 正确;B、由于只有父亲和儿子有相关基因,号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不可能为于 X 染

44、色体,B 正确;C、若 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号基因位于X 染色体,号基因和 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若 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B 基因,则表中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XbYXBXb、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XbY)的概率为1/4,D 错误。故选 D。24下列与生物学实验或调查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斐林试剂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硫酸铜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再换高倍镜C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答案】C【解析】【分析】1、

45、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蓝色棕色 砖红色。2、由于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明显易于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前后自身对照。【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将斐林试剂甲液NaOH 与斐林试剂乙液CuSO4需混合使用,与还原糖反应的是Cu(OH)2,不需要提供碱性环境,A 错误;B、在观察植

46、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由于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因此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B错误;C、由于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明显易于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D 错误。故选 C。25下列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

47、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A 1 项B2 项C3 项D4 项【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催化性,错误;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

48、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正确;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正确;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错误;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正确;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CO2,因此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正确。错误。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新型冠状病毒(COVID 19)感染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依靠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人体黏膜后进入人体内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1)COVID 19 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49、_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通过病毒RNA 的复制和翻译进行繁殖。(2)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大量繁殖时,免疫系统中的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进而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_可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_细胞消化。(3)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隔离患者属于其中的_环节。【答案】受体效应 T 抗体吞噬控制传染源【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

50、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病毒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COVID 19 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进行繁殖。(2)免疫系统中的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抗体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3)患者为传染源,隔离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