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23878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4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宣武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台盼蓝和蔗糖溶液处理后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观察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时,低倍镜找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C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混匀后,滴加HCl 或 NaOH 溶液用于研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D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静置培养液再取样,计数时不宜统计所有压在方格界线上的菌体【答案】B【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

2、,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解离)。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

3、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 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详解】A、台盼蓝可以将死细胞染色,不能将活细胞染色,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台盼蓝和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如果是获得,并且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可以观察到蓝色范围变大,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A 错误;B、观察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时,低倍镜找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B 正确;C、研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先对酶和底物分别调节pH 后再混合,C 错误;D、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再取样,计数时压在线上的菌种,按照记

4、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需要考生识记实验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结果及结论。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都能够通过遗传逐代积累C生物的有害突变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

5、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 正确;B、自然选择的性状,如果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通过遗传逐代积累,B错误;C、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因此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D 正确。故选 B。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能特异性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某些基因可通过病毒的侵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6、细胞中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DNA 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 连接酶、运载体。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和运载体DNA,再用 DNA 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 分子。【详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的能力,即具有专一性,A 正确;B、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B正

7、确;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 错误;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 正确。故选 C。4下列有关人体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细胞只存在于胚胎发育期的个体中B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C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D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

8、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详解】人体成熟以后体内也存在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 错误;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类,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体现全能性的标志是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5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

9、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曲线、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 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充气口a 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 b 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图乙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详解】A、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

10、,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 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 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A 正确;B、果醋发酵时需要氧气,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3035,1518,C错误;D、果酒、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 正确。故选 C。6COVID-19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 mRNA 序列相同),含 m 个碱基。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该病毒的叙述,

11、不正确的是()A COVID-19几乎只感染肺部细胞是因为侵入细胞必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B一个 COVID-19的 RNA 分子复制出一个新COVID-19的 RNA 约需要 2m 个核苷酸C该病毒基因所控制合成最长多肽链的氨基酸数不超过m/3 D已被治愈的患者体内会永远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COVID-19病毒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其遗传物质基因组RNA 注入宿主细胞中,基因组 RNA 通过复制形成-RNA,-RNA 经过复制可形成多种长度的mRNA,进而翻译形成多种蛋白质。由于基因组 RNA 碱基序列和mRNA 相同,所以某种mRNA 还可以

12、作为遗传物质参与该病毒的合成。【详解】A、由图可知,病毒侵入细胞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由于 COVID-19的受体分布在肺部细胞上,故 COVID-19几乎只感染肺部细胞是因为侵入细胞时必需要与其膜上的特定的受体结合,A 正确;B、由图可知,一个COVID-19的 RNA 分子复制出一个新COVID-19的 RNA 需要先由+RNA 复制形成-RNA,然后再形成mRNA,由于 COVID-19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 mRNA 序列相同,所以上述经过两次 RNA 复制后可形成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单股正链RNA 中含有 m 个碱基,所以两次复制共需要约2m 个核苷酸,B正确;C

13、、由于 mRNA 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单股正链RNA 中含 m 个碱基,所以mRNA 中最多含m 个碱基,故该病毒基因所控制合成最长多肽链的氨基酸数不超过m/3,C正确;D、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抗体存在的时间较短,所以已被治愈的患者体内一段时间内可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 错误。故选 D。7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 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

14、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乙图所示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 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A 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丙中,A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15、,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时期和减 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详解】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赤道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错误;由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故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 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正确;乙图所示细胞中DNA 含量为 4N,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为2N,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确;乙图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一极的染

16、色体应为体细胞的一半。若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错误;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N,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最少为N,说明还可以发生减数分裂,故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正确;C组细胞染色体数为4N,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错误。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8

17、用体外实验方法可以合成核酸?已知新冠病毒2019nCoV 是一种新型RNA 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肺细胞,若要在体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该类病毒是否存在逆转录现象,则所需的材料组合是()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019 nCoV的 RNA 除去了 DNA 和 RNA的肺细胞裂解液 相应的逆转录酶A BCD【答案】A【解析】【分析】逆转录过程需要以RNA 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逆转录酶和ATP等条件。【详解】逆转录过程是由RNA 形成 DNA 的过程,需要以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正确;逆转录过程是由RNA 形成 DNA 的过程,不需要

18、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错误;逆转录过程需要以2019nCoV 的 RNA 为模板,正确;除去了 DNA 和 RNA 的肺细胞裂解液中含有ATP,可为逆转录过程提供能量,正确;由于宿主细胞不含逆转录酶,所以需要额外加入相应的逆转录酶,正确。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9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甲,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 叶片B插条制备时一定要需要剪去根系和幼芽,减少内源激素的影响C在实验I 中,对 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 叶生长抑制,对照组不作处理D实验 II

19、、III、IV 的结果表明,B 叶的生长与A 叶的关系是A 叶数量越多,B叶生长越慢【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分析图乙: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 叶片”,、和 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 叶”,结果 、三组中,A 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 B 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 叶片数量越少B 叶片生长越慢。【详解】A、由图乙可知,四组实验的对照组处理的叶片不完全

20、相同并且保留叶片的数量也不相同,实验自变量是处理的叶片及保留的叶片的数量,A 错误;B、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幼芽能产生生长素,除去根系和幼芽的目的是减少插条中内源激素的干扰,B 正确;C、由图实验I 结果表明,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因此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 叶会抑制B叶生长,对照组应不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A,但保留相同的叶片数量,C错误;D、实验、三组中,A 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 B 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 叶片数量越少,B 叶片生长越慢,D 错误。故选 B。10酶联免疫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酶与抗体结合(结合不改变抗体的免疫特性也不影响酶的活性)

21、;使用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而做出诊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颜色反应的深浅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的量呈正比B颜色反应的出现是由于酶标记抗体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的C一种酶标记抗体可以检测多种抗原D该检测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因此可以不用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

22、衣壳)。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所以抗原的数目越多,与抗体结合的数目越多,酶催化的反应越多,颜色越深,A 正确;B、颜色反应的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B 错误;C、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有特异性,所以一种酶标记抗体可以检测一种抗原,C错误;D、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关键

23、是根据题干的信息分析出酶联免疫方法的基本使用原理。1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B结构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C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结构 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结构 直接发生交换【答案】C【解析】【详解】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不在线粒体分解,A 错误;结构 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错误;结构 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

24、和遗传,C正确;结构 是高尔基体,其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是其膜结构不能与结构(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 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12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提取绿叶色素,研磨时加入70%的乙醇用于溶解色素B将甘蔗研磨液过滤后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D 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通过观察是否变蓝判断有无目的PCR产物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

25、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NA 鉴定等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溶解色素,A 错误;B、甘蔗含有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而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B 错误;C、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染色,再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C正确;D、DNA 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

26、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DNA,但不能证明是目的DNA,D 错误。故选 C。13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Na+/K+ATPase是钠钾 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B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C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 Na+/K+ATPase也存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

27、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 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易化扩散。【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形成微绒毛的意义是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利于高效地吸收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A 正确;B.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体现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Na+/K+ATPase是钠钾 ATP酶,具有催化功能,但该细胞膜上蛋白质未体现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葡萄糖通过Na+驱

28、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当从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需要排出Na+、吸收 K+,因此 Na+/K+ATPase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用于钠钾的运输,D 正确。14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6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小鼠皮肤细胞的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D猕猴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

29、传病(如21 三体综合征)。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 错误;B、小鼠皮肤细胞的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C正确;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故选 C。1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前期 配对的

30、两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开始长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详解】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这是判断同源染色体最准确的方法。故选 D。16下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时的一种情况,AD 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故属于基因重组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 种基因

31、型的精细胞CC1D2和 D1C2转录翻译产物可能发生改变D C1D2和 D1C2可能成为 C、D 的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详解】A、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含等位基因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会产生基因重组,分析图中交换的片段所含的基因不是对应的等位基因,而是非等位基因所在的片段,所以不是基因重组,A 错误;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 种基因的细胞,分别是ABCD、ABC1D2、ABC2D1,B 正确。C、由于 C、D 基因的部分片段交换,所以产生的新的C1D2和 D1C2基因在转录和翻译后,其产物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D、根据图示分析,C1D2与 C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而

32、D1C2与 D 在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所以它们可能成为染色体上的新等位基因,D 正确。故选 A。17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鸡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B探索淀粉酶最适pH,可以设置一系列梯度组分组对照,并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物镜:有螺纹,低倍物镜短,高倍物镜长;目镜:无螺纹,低倍目镜长,高倍目镜短。【详解】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3、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而鸡不是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有复杂的细胞器,A 错误;B、由于碘液可以和NaOH 反应,HCl 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其最适pH,B 错误;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C正确;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 错误。故选 C。18右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为甲状腺细胞,物质a 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为是下丘脑细胞B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 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C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 为抗利尿激素,则乙可为

34、肾小管细胞D若甲为浆细胞,物质a 为抗体,则乙可为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如果细胞甲是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物质a是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细胞,这是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如果细胞甲是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 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为抗利尿激素,其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 为抗体,则乙可为位于内环境中的病毒。【详解】A、若甲为甲状腺细胞,物质a 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为是下丘脑细胞,A 正确;B、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 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B 正确;C、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 为抗利尿

35、激素,则乙可为肾小管细胞,C正确;D、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能与细胞内的病毒结合,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题关键是对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描述的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理解,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9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所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B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生物膜几乎无差异C在检测通透性时,需向体系中加入ATP和 ATP水解酶D生物膜上有K+、Na+和 Cl-通道,且他们的通透性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36、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进行比较,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以甘油、CO2和 O2三者相比,得出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A 正确;B、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通过横坐标),生物膜几乎无差异(通过纵坐标),B 正确;C、由甘油、CO2、O2和 H2O 信息可知,此题测的是膜对被动运输的物质的通透性,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生物膜对K+、Na+和

37、 Cl-的通透性不同(纵坐标不同),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能列表进行比较,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重要手段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时,要把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防止细胞破裂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获得单克隆抗体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

38、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可促细胞融合,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

39、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 错误;B、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 错误;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D 正确。故选 D。21下列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用到染色剂和显微镜的实验是()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 BCD【答案】B【解析

40、】【分析】本题是高中教材实验中,实验工具和是否需要染色的考查,先回忆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详解】DNA 和 RNA 本身没有颜色,不容易观察,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正确;叶绿体本身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错误;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正确;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色素,不需要进行染色,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故选 B。22下列关于细胞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内DNA 和 RNA 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BmR

41、NA 和 tRNA 均为单链不含氢键CDNA 聚合酶可以与RNA 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D核酸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 DNA 与 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构成蛋

42、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详解】A、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环状的DNA,都可以进行复制和转录,所以DNA 和 RNA 的合成不一定都在细胞核里进行,A 错误;B、tRNA 为三叶草形状,部分区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含有氢键,B 错误;C、DNA 聚合酶与DNA 结合并催化DNA 的复制过程,RNA 聚合酶与DNA 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C 错误;D、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其多样性取决于核酸的多样性,D 正确。故选 D。23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

43、微生物,易于培养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

44、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详解】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 错误;B、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 错误。故选 C。2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不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研磨叶片时,应

45、加入SiO2 以防止色素被破坏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应选取样器取样法。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4、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详解】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46、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A 错误;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要选择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还原糖的试剂,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因为不论蔗糖是否被水解,实验前后的混合物都不可能遇碘液发生颜色变化,B 正确;C、研磨叶片时,加入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C错误;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D 错误。故选 B。2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

47、出的通道B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C能识别细胞外化学信号的是受体蛋白,能运输细胞内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NA 不会出细胞核,因

48、此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A 正确;B、高尔基体会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B 正确;C、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的受体都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C错误;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 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正常果形(B)对多棱果(b)

49、为显性,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三个番茄品种甲、乙、丙。请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甲、乙、丙三个品种通过杂交培育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的植株丁的过程为:_。此过程至少需要_年。(2)在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棵具有明显特性的变异株。要进步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是否属于_变异。若该变异株具有育种价值,要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植株,可根据变异类型及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突变基因逐渐_培育成新品种A;但若是显性突变,则该方法的缺点是_。为了规避该缺点

50、,可以采用育种方法 ,其中处理1 采用的核心手段是_。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该变异的幼苗,可采用育种方法,该育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答案】甲与乙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代与丙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收获种子,播种种子选育出表现型为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植株4 年可遗传纯合获得新品种所需的时间(或周期)长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方法 表示杂交育种,方法 表示单倍体育种,方法 是植物组织培养。【详解】(1)根据题意,能培育出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的植株。培育过程: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得到杂交一代(A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