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6031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8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50mg 可溶性淀粉需溶于100ml 热水中,搅拌均匀待用B 淀粉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固定化后可永久重复使用C实验中两次用10 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的目的一样D亲和层析洗脱液加指示剂呈红色,表明淀粉已水解成麦芽糖【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

2、偶联法,教材实验中用的是吸附法。【详解】A、可溶性淀粉溶液的制备,取50mg 可溶性淀粉溶于100mL 热水中,搅拌均匀,A 正确;B、酶固定化后可以重复使用,但不能永久使用,B错误;C、第一次使用10 倍柱蒸馏水洗涤是为了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第二次是为了洗去残留的反应物和产物,目的不一样,C错误;D、亲和层析洗脱液加指示剂呈红色,说明淀粉水解成糊精,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牢固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是解题的关键。2 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 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

3、 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中的RNA 能够催化染色体DNA 的合成B促进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C细胞凋亡与染色体DNA 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人体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也含端粒酶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 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 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解】A、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即能催化染

4、色体DNA的合成,A 错误;B、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使得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则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使得癌细胞衰老,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B错误;C、端粒学说认为人体细胞衰老的原因是染色体DNA 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C错误;D、根据题干分析,人体生殖系细胞和其他细胞含端粒酶基因,但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生殖系细胞中表达,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及意义,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识图的能力,难度不大。3下列是应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的几种研究,其中错误的是()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

5、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B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进行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途径C给予某人131I 通过测定甲状腺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D将某噬箘体的DNA 和蛋白质分别用32P 和35S标记进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学研究中,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等方面。【详解】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即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

6、体 细胞膜,A 正确;B、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途径是14CO214C3(14CH2O),B 正确;C、I 是合成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给予某人131I,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标记 DNA、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观察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 D。4真核细胞中的mi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 分子,它能识别靶mRNA 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所有m

7、iRNA 的核苷酸序列都相同BmiRNA 中的碱基类型决定此RNA 是单链结构CmiRNA 通过阻止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D miRNA 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i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不同的内源基因编码的miRNA 是不同的,A 错误;B.miRNA 中的碱基比例决定其只能是单链结构,B 错误;C.miRNA 与 mRNA 结合,通过阻止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miRNA 影响了翻译过程,说明其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D 正确。故选 D。5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转化 R

8、型菌的机理为:特殊生长状态的R 型菌分泌细胞壁自溶素(专一性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对细菌其他成分无破坏作用)破坏部分细胞壁,暴露出内部的细胞膜,少量S型细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被解旋成两条单链DNA,其中一条进入R 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一条在细菌外被分解为核苷酸。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菌和 R 型菌两种类型的细菌后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型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从培养液中提取,并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题干中转化过程只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合成,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变化CR型菌转变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菌

9、主要来源于R 型菌的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1、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 DNA 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随着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 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 酶和 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 与R 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R型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成分不同,故R型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从培养液中提取,不可

10、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 错误;B、题干中的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被解旋成两条单链 DNA,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合成,其中一条进入R 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一条在细菌外被分解为核苷酸,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变化,B 错误;C、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过程中,S型菌的 DNA 进入 R型活菌,这种可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由于转化过程中R 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概率低,故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菌主要来源于S型菌的增殖,D 错误。故选 C。6图示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只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1、)A基因 A/a 与基因 D/d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行自由组合B如果产生ABd 精子,一定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C基因 D/d 的分开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检测基因D/d 分子结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所示:图中共有4 对等位基因,其中 A/a 与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a 与 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 与 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A/a 与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会发生自由组合,A 错误;B、如果产生ABd 精子,可能

12、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B错误;C、基因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 正确;D、基因 D/d 分子结构中碱基的种类相同,D 错误。故选 C。7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 的雄性动物一个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4 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4 个染色体组B该动物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1、2、4 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 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将无法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

13、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分析图像可知,该细胞内染色体平分成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一极均含有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含有2 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内含有2 对共 4 条染色体,在其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会出现4 个染色体组,其次级精母细胞内可能含有1 个(前期和中期)或2 各染色体组(后期),B 正确;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的基因型为

14、AAaaBBbb,C错误;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可正常分裂,但由于纺锤体无法形成,故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D 错误。故选 B。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及融合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融合即细胞杂交,指由2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1 个细胞的现象B一个脾细胞和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C滋养层细胞可对细胞克隆起到支持生长的作用D“多莉”克隆过程中,营养限制性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最终有利于重组细胞中核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的启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细胞融合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可以在基因型相

15、同或不同的细胞间进行,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细胞间的融合就是细胞杂交。由于细胞杂交中染色体容易丢失,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也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血清(胎牛血清最好)、以滋养细胞(如经射线照射本身失去增殖力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支持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刺激、使用CO2培养箱、调节pH 等。【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一般为两个细胞的融合,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细胞间的融合就是细胞杂交,A 错误;B、抗体生成细胞和瘤细胞

16、的融合叫做杂交瘤技术,据此可知,一个经过免疫的脾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B 错误;C、滋养细胞可对细胞克隆起到支持生长的作用,不是滋养层细胞支持生长,C错误;D、多莉”克隆过程中,营养限制性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最终有利于重组细胞中核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的启动,D 正确。故选 D。9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不会发生的是()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减慢B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急促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

17、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加快,A 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B 不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肾上腺素增加后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C 不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 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有关遗传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新物

18、种B常规育种都需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C花药离体培养法需要用适宜的激素处理才能获得单倍体幼苗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 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

19、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抗病植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详解】A、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但仍属于同一物种,A 错误;B、杂交育种不都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如所需优良品种为隐性性状,一旦该性状出现后选出即可,B错误;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需要用适宜的植物激素处理才能诱导花药脱分化、再分化过程,进而获得单倍体幼苗,C

20、正确;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如处理材料为Aa,则 AAaa仍为杂合子,D 错误。故选 C。11取小鼠(2n=40)的 1 个精原细胞,诱导其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 4 个精子,取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至早期胚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10 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的DNA 均被3H 标记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有10 条染色体被3H 标记,10 条未被标记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

21、个子细胞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10 条【答案】C【解析】【分析】该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后,每个DNA 均为1H3H 的杂合链,故产生的每个精子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20 个四分体,A 错误;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20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故每个DNA 均含3H,B 错误;C、受精卵中来自精子的20 条染色体上的DNA 均为杂合链,来自卵细胞的20 条染色体均不含3H,受精卵经过 DNA 复制后,只有20 条染色体上的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H,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

22、胞中共有80 条染色体,其中含有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C正确;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最多有20 条染色体含3H 标记,D错误。故选 C。12如图表示蓝藻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分析可知 链应为 DNA 的 a链BDNA 形成 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图中 与 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是 链;A 错误;B、由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完成此过程的场所在拟核,B 错误;C、tRNA

23、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 上,C错误;D、图中 到 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 正确。故选 D。【点睛】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 个相邻的碱基;(3)反密码子:是指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 上的特定的3 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13某高等雄性动物(2n=6、XY型)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表示其体内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6 条染色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分

24、别为性染色体X、Y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aBXA、AbY、bY【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情况,首先需要根据图示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由于存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所以推测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示显示了A/a、B/b 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现其中一个A 基因所在的片段易位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详解】A、该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 错误;B、题干表示,该动物为雄性,其体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和 Y虽然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形态

25、和大小并不相同,所以可以判定中间的一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应该为常染色体,B 错误;C、由于在图示中其中一个A 基因发生了易位,因此存在染色体变异,但基因型依然为AAaaBBbb,所以细胞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图中已经显示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该细胞后续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已定,为 aBX、aBXA、AbY、bY,D 正确;故选 D。14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 种氨基酸B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都能催化特定的生物化学反应D都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氨基和羧基

26、形成肽键)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呈现多种结构,进而具有多种功能。【详解】A、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20 种氨基酸,A错误;B、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C、有一部分蛋白质是酶,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酶有催化作用,因此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催化作用,C错误;D、有些蛋白质如消化酶,是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 B。15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错误()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和

27、融合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制备细胞悬浮液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典型应用人工种子微型繁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培养液区别植物激素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动物血清或血浆A 0 处B1 处C2 处D3 处【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过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过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详解】技术手段,植物细胞过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正确;特殊处理: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

28、壁;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采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正确;融合方法: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离心、振动和电激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正确;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应用于制备人工种子、微型繁殖等;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正确;培养液: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培养基中需要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动物细胞工程的培养液中需要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正确。因此,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采用的方法、具体应用等知

29、识,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16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如图所示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已知选取某种群中多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各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红花白花=11 或 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和 过程之间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B图中 过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该种群中各红花豌豆自交,F1都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D图中 过程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花粉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 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

30、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表示去雄,表示传粉,是套袋,发育成种子。【详解】A、去雄之后需要套袋,待花粉成熟后才能传粉,A错误;B、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 正确;C、根据题干中红花 白花=11 或 10,说明红花为显性,基因型有AA 或者 Aa,只有当种群全是Aa时才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D、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参与受精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而不是精子的数目,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及基因分离

31、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胰腺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配合B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中的作用受基因的调控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纺锤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染色体的均分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运转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答案】A【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

32、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浆细胞(而不是胰腺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配合,A错误;B、高尔基体通过囊泡运输发挥的定向分选作用,必然与基因

33、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精准导向作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中的作用受基因的精密调控,B 正确;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线粒体为这些过程供能,它们间接或直接地共同参与染色体的均分,C正确;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原癌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阻止不正常的细胞增殖,故细胞周期的运转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在抗体分泌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不

34、大。18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病毒)颗粒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可以检测到子代病毒B该病毒颗粒中不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C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RNA 酶D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 病毒、RNA 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 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

35、,遗传物质为RNA。RNA 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逆转录方式是以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即 RNA 指导下的DNA 合成。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不能合成核酸。两试管对比也可以说明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不是自我复制型病毒。【详解】A、病毒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甲试管中只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发生了逆转录,不能合成RNA 和蛋白质,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 错误;B、甲试

36、管检测到核酸,说明该病毒能合成DNA,所以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 合成有关的酶,B 错误;C、该病毒是逆转录型的RNA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脱氧核苷酸的原料,C错误;D、加入 RNA 酶,可以降解RNA(逆转录的模板),因此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为结合一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试题,应注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19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 条染色体,呈现4 种不同的形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B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C若该细胞正

37、处于分裂前期,则不可能在发生基因重组D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体细胞中有4 对同源染色体,8 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 XY。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共有 8 条染色体,呈现4 种不同的形态,说明有两个染色体组。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者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呈现4 种不同的形态,则该细胞只能来自雌果蝇,如果是雄果蝇则有5 种不同的形态,A 正确;B、若该细胞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

38、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B 正确;C、若该细胞此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C错误;D、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为卵原细胞的分裂过程,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D 正确。故选 C。20分析表格所示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3%H2O2H2O 3.5%FeCl3新鲜肝脏磨液5%HCl 1 2ml 2 滴2 滴2 2ml 4滴3 2ml 2 滴2 滴4 2ml 2 滴2 滴A试管 1 和 3 比较可说明酶的催化效率较高B试

39、管 3 和 4 比较说明酸性环境对酶的影响C各试管试剂添加顺序应从左往右依次添加D各组实验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2 试管为空白对照组,1、3 试管加入的试剂种类不同,可证明酶的高效性。3、4 试管的自变量为酶是否经过盐酸处理,可证明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详解】A、试管 1 中加入的三氯化铁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而试管3 中加入的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利用这两支试管做对比,可以证明酶的催化效率比三氯化铁要高,A 正确;B、试管 3 和试管 4 所不同的是试管3 加入了水,试管内为中性环境,而试管 4 加入了酸性物质盐酸溶液,试管

40、内环境是酸性的,两者对比可以说明酸性环境对酶活性的影响,B 正确;C、由于过氧化氢与三氯化铁或新鲜肝脏研磨液接触后将立即反应,所以应遵守最后加入三氯化铁或新鲜肝脏研磨液的原则,除此之外其他液体的添加顺序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不需要严格按照自左至右的顺序添加,且对于试管4 来说,按照自左至右的顺序添加将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C错误;D、实验进行时应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因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或pH,所以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 正确。故选 C。21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因素会使种子内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发生改变,当种子内赤霉素与

41、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B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C赤霉素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D萌发的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强,对赤霉素的敏感性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详解】A、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赤霉素抑制种子休眠,二者在对种子休眠的调控过

42、程中具有拮抗作用,A 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B 正确;C、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等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和降解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赤霉素正是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C正确;D、“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转变为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这说明萌发的种子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增强,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和体眠的调控作用,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结合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分析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对种子萌发的

43、影响。22图为弃耕农田演变成一片森林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B草本植物阶段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C成熟森林阶段,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D若所处气候为低温高湿,其顶极群落为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由许多种群构成,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

44、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正确;B、任何群落都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草本植物阶段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B正确;C、树冠层的植物属于该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影响最大,C正确;D、气候为低温高湿,顶极群落为北方针叶林,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3调查发现,某地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为探究这两个品种小麦穗发芽率出现差异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45、步骤分组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mL 提取液0.5mL 提取液C 加缓冲液(mL)1 1 1 加淀粉溶液(mL)1 1 1 温度为 D 下保温相同适宜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用小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过滤后制成提取液,并去除提取液中的B物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A C处加样应为0.5ml 的蒸馏水,D 应为相同且适宜的温度B去除提取液中B 物质的目的是排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C制备提取液时,应选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粒或白粒小麦种子D该实验研究的是外界环境因素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

46、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步骤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和温度均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 中加入的C是 0.5mL 蒸馏水作为对照,D 为相同且适宜的温度,A 正确;B、B 物质为小麦种子中原有淀粉,去除B 的目的是排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C、穗发芽时间和质量均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C正确;D、该实验研究的是

47、种子中淀粉的分解量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D 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淀粉分解量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2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 序列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

48、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与染色体组数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 错误;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基因中”插入一段DNA,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性状,基因重组使控制

49、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但只是控制原有的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不会产生新的性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 B。25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并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C卡尔文等用蓝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19 世纪末,欧文顿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结论是: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

50、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的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 错误;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控制,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B 正确;C、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