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21122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9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宣武区 2021 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研人员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T-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Rf2(R 基因)恢复育性,T-URF13基因(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的内外均有核糖体分布B细胞中R基因和 T 基因均成对存在CR基因通常不会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2【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

2、蛋白质;受精时,精子不提供线粒体,所以遗传给子代的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上,不是成对存在的。【详解】A.在线粒体内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有核糖体存在,A 正确;B.T 基因位于线粒体中,不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C.R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可以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C 错误;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由于T是线粒体遗传,因此子代都含有雄性不育基因T,Rr 自交子代中RR:Rr:rr=1:2:1,R 基因的存在可恢复育性,因此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4,D 错误。【点睛】本题以雄性不育玉米核质互作实验为背景

3、,考查学生对细胞质遗传和核基因遗传方式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是能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核质互作关系,并结合已有知识作答。2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C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D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答案】B【解析】【分析】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详解】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

4、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 错误;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 正确;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D、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 错误。故选 B。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化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成分相似,都可以相互渗透形成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

5、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A 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而组织液只能进入淋巴,淋巴只能进入血浆,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而不是保持不变,C 错误;D、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同时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错误。故选 A。

6、【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大麦种子富含淀粉,利用酵母菌酿造啤酒时,发现必须用发芽的大麦种子才能发酵成功,而不能用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来代替。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B大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会增加C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D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1、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进行氧化供能。2、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 错误;B、大麦发芽

7、过程中淀粉含量会细胞呼吸而减少,B错误;C、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较低,C错误;D、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进行发酵,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过程,结合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进行解答。5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的信息通过核孔传递到细胞质B同一物种成熟的雌雄生殖细胞能相互识别C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不同种类病原体D植物体产生的乙烯只能对自身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能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

8、、细胞核中的信息可通过转录到RNA 中,RNA 通过核孔将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A 正确;B、同一物种成熟的雌雄生殖细胞能相互识别并完成受精作用,不同物种的雌雄生殖细胞一般不能相互识别并完成受精作用,B 正确;C、吞噬细胞可识别并吞噬多种病原体,并通过其溶酶体内的酶将病原体水解,C正确;D、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植物体产生的乙烯也可以对非自身的器官发挥作用,如将未成熟的香蕉与成熟的柿子放在一起,柿子释放的乙烯将促进香蕉的成熟,D 错误。故选 D。6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

9、析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

10、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错误;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正确;D、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 正确。故选 B。7不定根的形成是植物发育生物学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某团队研究不同浓度IAA 对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实验材料为大豆品种主茎型和分枝型的

11、下胚轴插条,实验处理是下胚轴插条浸在相应浓度 IAA 溶液 24 小时后用清水冲洗下胚轴,8 天后测得不定根数目如下表:主茎型浓度 lmol L-10 10 50 100 300 平均值12 21 32 28 17 分枝型浓度 lmol L-10 10 50 100 300 平均值13.15 15.75 30.75 18.5 11.7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IAA 浓度对两个品种插条不定根形成均具有两重性B在 IAA 浓度为 300 lmol L-1条件下,分枝型插条可能部分死亡C随着 IAA 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形成不定根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D IAA 对不同品种的处

12、理效果差异明显的原因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表可知:本实验探究内容为“不同浓度IAA对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IAA 和品种,因变量为下胚轴插条数目,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浓度为 0),随 IAA 浓度的增加,主茎型下胚轴数量均大于对照组数量(12),均表现为促进生长,故该品种不能体现两重性,A 错误;B、分枝型插条在50 lmol L-1之前,数量随IAA 浓度增大而增多,在IAA 浓度为 300lmol L-1条件下,生根数量小于对照,可能是由于该浓度下分枝型插条部分死亡所致,B 正确;C、据表格数据可知

13、:与对照相比,随着IAA 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形成不定根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D、IAA对不同品种的处理效果差异明显,内因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D正确。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要根据图表明确实验的变量,明确两重性的意义,进而分析作答。8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2 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B甲图所示细胞若发生片段2 与 3 的交换,则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乙图中A 与 a是一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内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且遗传信息完全

14、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 和 3、2 和 4),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此动物体细胞相同,A 错误;B、甲图中2 和 3 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 正确;C、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错误;D、由乙图所示细胞标出的基因可知,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D 错误。故选 B。9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 S型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R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无法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C可以用15N 标记噬菌体检测其侵染大肠杆菌后的放射性位置D DNA 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 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

16、菌。【详解】A、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原核生物),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 错误;B、DNA 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如转录时,R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可以与 RNA 聚合酶(蛋白质)结合,因此B错误;C、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中都有15N,15N 标记无法探究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因此不能用15N标记噬菌体检测其侵染大肠杆菌后的放射性位置,C 错误;D、DNA 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S型菌的 DNA 可以使 R 型转变成 S型,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 正确。故选 D。10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的b 基因控制。父亲色盲,母亲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17、,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男孩。关于该男孩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大后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率为1/2 B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体细胞最多含4个色盲基因D含 b 基因的 X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 基因控制,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母亲是携带者,父亲是患者(XBXbXbY),现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者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详解】A、该男孩基因型是XBXbY,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YXBXb=1111 11,所以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

18、率为1/2,A 正确;B、患病男孩多了一条X染色体,说明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正确;C、由于该男孩细胞中含有1 个 Xb(色盲基因),所以体细胞最多有2 个色盲基因(染色体复制后),C 错误;D、由于其父母基因型是XBXb和 XbY,所以含Xb的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和母亲,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根据题干意思分析出父方和母方的基因型,结合分离定律进行解答,再结合孩子基因型分析出变异的原因。11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所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B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生物膜几乎无差异C在检测

19、通透性时,需向体系中加入ATP和 ATP水解酶D生物膜上有K+、Na+和 Cl-通道,且他们的通透性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进行比较,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以甘油、CO2和 O2三者相比,得出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A 正确;B、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 大(通过横坐标),生物膜几乎无差异(通过纵坐标),B

20、 正确;C、由甘油、CO2、O2和 H2O 信息可知,此题测的是膜对被动运输的物质的通透性,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生物膜对K+、Na+和 Cl-的通透性不同(纵坐标不同),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能列表进行比较,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如图为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B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

21、常生理现象C哮喘发生过程中既有浆细胞参与又有效应T细胞参与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答案】A【解析】【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分析题图可知:当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分布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这种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从而引起机体出现过敏症状。【详解】A.由题图可知,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A 正确;B.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现象,B 错误;C.哮喘发生过程中既需要浆细

22、胞产生抗体,又需要T细胞的识别与呈递,C错误;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D 错误。故选 A。13下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Y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丁,cd 段为动作电位C若图乙测得结果如图丁,电流计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图丁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 段D若图乙将刺激点移到X处,电流计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仍如图丁的幅度和方向【答案

23、】A【解析】【分析】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图甲电极均插入膜内,电压计为0,刺激 X,Y处

24、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变正电位,局部电流传导到Y与Z中间,又变为0 电位,传导到Z处时,Z处正电位Y处为负电位,最后恢复0 电位,A 正确;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 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 错误;C、图乙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测的是静息电位图丁刚开始为正电位,所以测的是膜外电位,ab 为钾离子外流,为静息电位,bc 为钠离子内流,cd 为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错误;D、将图乙中刺激点移到X处,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图丁相同,只是方向相反,D 错误。故选 A。14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浓度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

25、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酶活性,温度是无关变量之一B铁离子可降低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C铁离子的增加促进了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D改变实验所使用的底物种类,可以验证该酶的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的浓度和有无铁离子,因变量是酶活性。看图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 正确;B、乙醇浓度为零时,有铁离子组酶的活性较高,说

26、明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降低,B 正确;C、从图中信息可知,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的增加抑制了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验证特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乙醇的浓度和无机盐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考生识记分析柱形图,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实验结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某沿海区域的海藻林群落中生长着各种大型海洋褐藻,为大量的鱼类、贝类和无脊椎动物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在其中生活的海獭通过捕食关系对不同种类海胆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海獭被

27、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B不同季节的光照等条件不同,也会导致该海藻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布发生变化C由于人类对海獭的捕杀,使得该群落结构简单化,其发展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演替:随

28、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近年来,海獭被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可见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A 正确;B、光照条件是决定海藻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分层的重要因素,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B 正确;C、由于人类对海獭的捕杀,使得该群落结构简单化,其发展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正确;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过程,要求学生

29、的识记和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因素及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区别,试题难度一般。16羊奶的脂肪颗粒体积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利于人体吸收,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牛奶,并且长期饮用羊奶不会引起发胖。欲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加快高产奶的萨能山羊的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使萨能母羊超数排卵,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B卵裂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但细胞的体积和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会减少C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无性繁殖技术D生产上可选用原肠胚细胞进行性别鉴定【答案】C【解析】【分析】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

30、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产生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详解】A、促性腺激素的本质是多肽,如果饲喂会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解,所以不能饲喂,A 错误;B、卵裂期细胞内的有机物种类会增加,B 错误;C、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无性繁殖技术,C正确;D、性别鉴定是在囊胚期利用滋养层细胞作性别鉴定,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考生生要能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两道屏障;识记卵裂期细胞的特点;明确原肠胚期已经发生了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1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含有这两类物质的细

31、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蛋白质不同,核酸相同C蛋白质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 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细胞识别(糖蛋白)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C、H、O 供能(贮备能源)保护和保温磷脂(类脂)C、H、O、N、P 组成生物膜固醇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Fe、Cu、P、Mo)组

32、成细胞和生物体 调节代谢(激素)催化化学反应(酶)运输、免疫、识别等结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 C、H、O、N、P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控制生物性状 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RNA【详解】A、中心体只含蛋白质,没有核酸,A 错误;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DNA 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 错误;C、核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RNA等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D 正确。故选 D。18下列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用到染色剂和显微镜的实验是()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观察根尖分生组

33、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 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高中教材实验中,实验工具和是否需要染色的考查,先回忆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详解】DNA 和 RNA 本身没有颜色,不容易观察,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正确;叶绿体本身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错误;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正确;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色素,不需要进行染色,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故选 B。1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

34、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 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B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密码子和标记基因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

35、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 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但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因为基因组

36、文库中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启动子等结构,而cDNA 文库中的基因中不含这些结构,A 错误;B、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 上,B错误;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C正确;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D 错误;故选 C。20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B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C丙酮酸产生酒精时伴随ATP的生成D酵母菌线

37、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详解】该过程中,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称为乙醇发酵,A 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B正确;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C错误;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D 正确。21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

38、法错误的是()A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 F表示受体蛋白B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 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A 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 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 X使 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 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与细胞 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

39、上的受体蛋白,A 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 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B 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 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 X使 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C。22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素。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

40、,因而使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下列有关秋水仙碱应用正确的是()A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故最终得到的细胞每条染色质将有两个 DNA 分子B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发现细胞有多个细胞核C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产生D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芽尖,会导致芽尖正在分裂的细胞染色体都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多倍体产生的人为因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

41、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详解】A、秋水仙碱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没有抑制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最终得到的细胞每条染色质将有1 个 DNA 分子,A 错误;B、用秋水仙碱处理可以获得多倍体植物,但只有1 个细胞核,B错误;C、秋水仙碱是化学物质,可能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 正确;D、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芽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的基本原理。2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菌,世界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受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一类致癌因子。将其与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

42、含有mRNA、tRNA 和 rRNA B两者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C两者都含有线粒体和核糖体两种细胞器D前者遗传物质是RNA,后者遗传物质是DNA【答案】A【解析】【分析】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细胞,人的造血干细胞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A、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人的造血干细胞是真核细胞,两种细

43、胞都含有mRNA、tRNA 和 rRNA,A 正确;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幽门螺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 错误;D、两种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D 错误。故选 A。24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

44、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 错误;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

45、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C正确;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别区分物种丰富度这个概念,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的概念。25已知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等物质,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的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探究有关性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的物质1 2 3 4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 mL 2 mL 2 mL 2 mL 淀粉酶溶液2 mL 2 mL 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4 mL 4 mL 蒸馏水2 mL 2

46、mL 碘液2 滴2 滴双缩脲试剂2 mL 2 mL 预期颜色变化不变蓝紫色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B该实验有多组对照,如1 号和 3 号试管,2 号和 4 号试管C为了遵循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 号、2 号试管加入的蒸馏水的体积相同D 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蓝色,处不会发生颜色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格实验处理可以看出:该实验把淀粉酶和蛋白酶混合,则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A 正确;B、根据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推出1 号和 3 号试管间形成对照,2 号和 4 号试管间形成对照,B 正确;C、根据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 号、2 号试管各加入2

47、 mL 蒸馏水的目的是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颜色的变化,C正确;D、3 号试管中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遇碘液变蓝;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 错误。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瘓,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人”。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统称_。(2)如图所示为某“渐冻人症”患者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信号在图中b 处的转化情况是_。刺激 II

48、处,在 I 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理由是_。若该“渐冻人症”患者的 a 处出现损伤,则针刺S,_(填“有”或“无”)感觉,理由是_。(3)部分科学家认为“渐冻人症”的病因可能是某些因子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去对抗运动神经元,进而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损伤或死亡,从免疫角度分析,该病属于_。【答案】效应器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II 是传出神经,I 是传入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之间传递时是由传入神经至传出神经,所以不能由II 传至 I。有a 处是传出神经的位置,该患者神经中枢没有受损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1、图中 S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是传入神经纤维,是传出神经纤维

49、,b 是突触。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1)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统称效应器。(2)b 是突触的位置,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由于 II 是传出神经,I 是传入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之间传递时是由传入神经至传出神经,所以不能由II传至 I。该“渐冻人症”患者的 a 处出现损伤,则针刺 S,由于 a 处是传出神经的位置,该患者神经中枢没有受损,所以有感觉,但不能作出反应。(3)人体的免疫反应对抗自身的神经元,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考查基础的

50、神经调节的知识,识记并认清图中反射弧的结构,理解其功能,同时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种类。27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 N 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 序列中 GC对转换成AT 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叫隐性突变,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叫显性突变。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选填“显性”或“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