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22765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0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宣武区 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某一区域甲乙两个物种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则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据此答题。【详解】由图可知: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

2、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 正确。故选 B。2如图 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 阶段能产生 H,阶段不能产生ATP D 阶段为糖酵解,阶段为柠檬酸循环【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

3、H1206+2NAD+2ADP+2Pi 2 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 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 错误;B、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 及 CO2,因此甲

4、、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 及 CO2,B错误;C、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阶段为 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 错误。故选 C。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了避免样液本身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个体较大的可用记名计

5、算法进行统计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详解】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藕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A 错误;B、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错误;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对于个体较大的小动物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D、使用光学显效镜的高倍镜不能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

6、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D 错误。故选 C。4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 世纪 60 年代,Andre Jagendorf 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 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 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B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D推测 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必修1 中植物光合作用中ATP的产生机理。由实验可知,ATP

7、的生成依赖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通过H+的跨膜运输促使叶绿体合成ATP。【详解】A、类囊体存在于叶绿体中,而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错误;B、在绿色植物中合成ATP是在光反应阶段进行的,自然环境下此过程需要光照,错误;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出类囊体腔,错误;D、把悬浮液的pH 迅速上升为8,类囊体内外产生了浓度差,此时,在有ADP 和 Pi 存在的情况下类囊体生成了 ATP,因此可以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正确。故选 D。【点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5马利筋(一种植物)含有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而斑蝶却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

8、身体组织中从而出现一种怪味,导致一般的食虫鸟不吃它,同时还有另一种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与斑蝶相似,但没有怪味儿,以下说法不能推出的是()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B斑蝶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C类似班蝶的蝶类因不能产生怪味儿,易被食虫鸟捕食D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A 正确;B、斑蝶既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使其免受该物质的影响,又可以积累这一物质,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

9、 正确;C、类似班蝶的蝶类虽不能产生怪味儿,但它们采用拟态作用逃避鸟类捕食,C错误;D、马利筋发展了防御机制,产生强心苷。斑蝶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可以食用马利筋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因此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分析各选项。6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B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

10、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A、水可以借助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即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运输,A 正确;B、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B 正确;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液泡)细胞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现象比较明显,故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用作实验材料,C正确;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D 错误。故选 D。【点睛】质壁分离的条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有浓度差;

11、活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7图 1 为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 为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两种RNA 参与图 1 所示过程B噬菌体和酵母菌均可发生图1 所示过程C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图2 中 过程D图 2 中 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1 表示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2 表示中心法则及发展,表示 DNA 的复制、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表示翻译,表示 RNA 自我复制,表示逆转录。【详解】A、图 1 所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mRNA 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 识别并携带氨基酸,rRNA 参与核糖体的合成,故三种RNA 均

12、参与图1 所示过程,A 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进行图1 过程;酵母菌是真菌,需要先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进而在核糖体中进行翻译,B 错误;C、是逆转录过程,当HIV 侵入人体后可以在T 淋巴细胞中发生 过程,C错误;D、图 2 中 DNA 复制、转录、翻译、R NA 复制、逆转录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 D。8下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 和 6 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B4 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 复制和转录C5 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D 6 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

13、的裂解清除【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详解】A、图中 3 和 6 过程分别为细胞分化和凋亡,二者都受不同基因的控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一些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从而合成新蛋白质,A 正确;B、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使DNA 不易解旋,从而影响DNA 的复制和转录,B错误C、癌变的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从而发生细胞凋亡,癌细胞

14、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 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程序性调控,使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9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5 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 条食物链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C信息传递在图

15、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D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种植物属于不同的种群,其他生物也类似于植物,都有多个种群,因此图中的种群数量远远多于5 个,A 错误;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顺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 错误;C、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如鼬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而兔根据黄鼬留下的气味躲避鼬的捕食,C正确;D、当图中的生物以分解者为食物时,能量就从分解者流向图中所示的生物,D 错误。故选 C。10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一些特别

16、的变异:虽然 DNA的序列没有改变,但是变异却可以遗传给后代,把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不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表观遗传的一种解释: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稳定性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

17、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 个碱基 CFTR蛋白结构异常 功能异常。(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 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 皱粒;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 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 正确;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B正确;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仍然遵循孟

18、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解题的关键理解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1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b 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 a峰中的 2 倍Ba 峰和 b 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 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 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

19、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 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为 80,而 a 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为 40,故 A 项正确;在a峰与 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 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 分子的复制,B 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 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 峰处,所以C 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b 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 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 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12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通过取食稻田虫子,

20、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A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B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C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D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通过取食稻田虫子,减轻稻田虫害,说明水稻和河蟹之间有合作关系,A 正确;B、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 错误;C、与常规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中生物种类增加,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C正确;D、稻蟹共作

21、模式中物种组成改变,从而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B。13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处于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阶段细胞中核DNA 分子数为8,姐妹染色单体数为8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在图中C正常情况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图中 阶段的细胞D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阶段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减数分裂;表示受精作用;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阶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核DNA 分子数为8,染色体数为8,姐妹染色单体数为 0,A 错误;B、细胞

22、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在图中,都是着丝点分裂,分别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B 正确;C、正常情况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图中 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C正确;D、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及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受精作用完成前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14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

23、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 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 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5BU 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B5BU 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 中(A+T)(C+G)比值可能发生变化C5BU 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白斑综合征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从而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科研人

24、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进行DNA 复制时,酮式Bu 可与 A 互补配对,代替T 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 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通过5BU 诱变剂诱导对虾DNA 复制时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控制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得病毒不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无法侵入宿主细胞。【详解】AB、根据以上分析控制,利用5 BU 处理组对虾体,酮式Bu 可与 A 互补配对,代替T 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 G 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参与比例未知,因此(A

25、+T)(C+G)的比值可能改变,A 错误,B 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BU 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 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5BU 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 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 错误。故选 B。15水分子存在两种跨膜运输机制,一种是通过脂双层的自由扩散,另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研究者据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分为两组,甲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理盐水配制的蛋白酶溶液;乙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量的 X。将甲、乙两组制成装片,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

26、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显微镜下观察在相同时间内两组细胞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组为对照组,其中的X 为生理盐水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方式C若甲组细胞破裂数小于乙组,则说明水分子仅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若甲、乙两组细胞破裂数差异不大,则说明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中的蛋白酶的作用是要破坏肾小管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结合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实验中若甲组和乙组破裂的细胞数目基本相同,说明水跨膜不需要通道蛋白,进而可知水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若甲组极少

27、的细胞发生破裂,说明无通道蛋白水就不能跨膜,进而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依赖水通道蛋白吸水,若出现甲乙两组均出现一定破裂的细胞,且甲组破裂的细胞数量比乙组少,说明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两种方式吸收水分。【详解】A、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知,乙组为对照组,其中的X为生理盐水,A 正确;B、根据实验操作中蛋白酶的作用可知,蛋白酶会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分解,可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方式,B正确;C、若甲组细胞破裂数小于乙组,则说明水分子除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外,还会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C 错误;D、在甲组水通道蛋白被破坏的情况下,甲、乙两组细胞破裂数差异不大,可推

28、测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 正确。故选 C。16利用无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先后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和清水,开展“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观察了两次,通过前后两次观察,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B细胞中液泡颜色变化:浅深浅C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大小大D视野中红色区域变化:小大小【答案】D【解析】【分析】(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

29、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4)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详解】A、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A 错误;B、由于用的是无色洋葱内表皮,因此液泡无颜色,B 错误;C、细胞失水过程中,吸水能力增强,吸水过程中,吸水能力减弱,即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小大小,C错误;D、细胞失水过程

30、中,细胞缩小,红色区域由小变大,吸水过程中,细胞涨大,红色区域由大变小,视野中红色区域变化:小大小,D 正确。故选 D。17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用于降解某种农药的残留,基本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 的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逆转录酶和核糖核苷酸B过程 需使用限制酶和DNA 聚合酶,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C过程 需要使用NaCl 溶液制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D过程 可利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CarE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 表示利用mRNA 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 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工程核心步骤)

31、;过程 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 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糖核苷酸,A 错误;B、过程 需使用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B 错误;C、过程 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感受态细胞,C错误;D、过程 可利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CarE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D 正确。故选 D。18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 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螺旋B藤本植物的卷须常螺旋状缠绕在攀附物上,从根本上

32、是由于多种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调控的结果C蛋白质常螺旋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溶液中加入食盐后会看到有白色絮状物出现,此时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并未被破坏D单链 RNA 的局部区域会形成螺旋结构,该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双链DNA 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含有 2 条脱氧核苷酸链。【详解】A、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分裂的末期,此时DNA 分子的双链不发生解螺旋,A 错误;B、藤本植物的卷须常螺旋状缠绕在攀附物上,从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 错误;C、盐析不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正确;D、单链 RNA 的局部区域会形成螺

33、旋结构,该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G-C,双链 DNA 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D 错误。故选 C。19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带增长率与IAA 含量呈负相关B海带宽度的增长率与ABA含量呈正相关C两种激素的变化对海带长度的影响大于对宽度的影响D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 降低而 ABA 增高【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

34、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详解】A、从图中可知,生长素含量越高,海带月增长率大,说明海带增长率与IAA 含量呈正相关,A 错误;B、从图中可知,生长素含量越高,海带宽度的增长率越小,说明海带增长率与ABA 含量呈负相关,B 错误;C、从增长率的幅度来看,

35、两种激素的变化对海带长度的影响小于对宽度的影响,C错误;D、IAA 促进生长,ABA 抑制生长,结合图可知,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 降低而 ABA 增高,D正确。故选 D。2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重要手段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时,要把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防止细胞破裂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获得单克隆抗体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用酶解法去

36、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可促细胞融合,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

37、错误;B、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 错误;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D 正确。故选 D。21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甲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糖类物质,则甲图可以表示多糖b 和糖原 a 的关系B若乙图中a 和 b 分别代表DNA 和 RNA,则乙图可以代表硝化细菌的核酸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 和线粒体b 的关系D丁图能体现生态系统消费者c、各种动物a 和

38、各种真菌b 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多糖有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核酸包括DNA 和 RNA,细胞生物既含有DNA 又含有 RN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植物细胞内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A 错误;B、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 和 RNA 两种核酸,B正确;C、核糖体没有膜,不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真菌一般属于分解者,寄生的真菌属于消费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如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等,D 错误。故选 B。22合成促

39、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氧气供应正常时,HIF-1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可促进 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C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D HIF-1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在缺氧条件下,HIF-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 EPO 基因的表达,而使

40、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详解】A、正常条件下,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 错误;B、脯氨酰羟化酶基因被敲除,细胞中缺少脯氨酸酰羟化酶,则HIF-1不能被降解,其积累后,可进入细胞核与 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故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B 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C错误;D、HIF-1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 错误。故选 B。23研究人员用图1 中质粒和图2 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

41、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和 Hind两种限制酶B使用 DNA 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一定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利用 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可能使质粒中的两种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只能选Bcl和 Hind两种限制酶切割,A 正确;B、使用 D

43、NA 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B正确;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的也可能是没有重组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C错误;D、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 2 中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故选 C。24可以用多种方法验证细胞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能被红墨水染色的细胞具有活性B能被苏丹 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C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具有活性D能发生胞质环流的细胞具有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苏丹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当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细胞质具

44、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红墨水不能进入活细胞,不能被红墨水染色的细胞是活细胞,A 正确;B、苏丹 III 染液可将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橙黄色,而该实验中的花生子叶细胞是活细胞,B 错误;C、若植物细胞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C正确;D、能发生胞质环流的细胞是活细胞,D 正确。故选 B。【点睛】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环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实验,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时,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25生物兴趣小

45、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4-D 浓度(mg/L)0 5 10 15 20 25 6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 15 25 3 5 45 47 50 62 A表中 2,4-D 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人工去雄后番茄花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将发育成无籽果实C浓度为35mg/L 的 2,4-D 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因此2,4-D不具有两重性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也能产生无籽番茄【答案】B【解析】

46、【分析】分析表格: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 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 浓度在 025mg/L 时,随着 2,4-D 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 浓度超过25mg/L 时,随着2,4-D 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详解】A、2,4-D 浓度为 0 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 25mg/L 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 错误;B、2,4-D 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

47、可以获得无籽果实,B 正确;C、浓度为35mg/L 的 2,4-D 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但不能说明2,4-D 不具有两重性,C 错误;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有籽番茄,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1.2,4-D 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而表格中与对照组相比,所有2,4-D浓度下都是促进作用。2.用 2,4-D 处理的植株遗传物质没变,因此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是有籽番茄。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下表为某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成分KH3PO3Na3HPO3MgSO37H3

48、O 葡萄糖尿素琼脂含量33g 33g 43g 344g 34g 354g 请回答相关问题:(3)培养基中的KH3PO3和 Na3HPO3的作用有 _(答出两点即可)。(3)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依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3)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原因是_。(3)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对某一土壤样品中的尿素分解菌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如下图。甲同学在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每次划线之前、划线结束时都要灼烧接种环,请问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_。乙同学采用的方法是_,接种时操作的失误可能是_。【答案】提供无机营养、维持pH 稳定固体选择能合成脲酶杀死上次

49、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不均匀【解析】【分析】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3、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功能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详解】(3)KH3PO3和

50、Na3HPO3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并维持pH 稳定。(3)该培养基含有琼脂,所以从物理性质上属于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所以是选择培养基。(3)该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而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所以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长。(3)甲同学是用的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乙同学采用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菌落生长情况来看,菌落在平板上分布不均匀,可能的原因是涂布不均匀。【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