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7590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0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反应为吸能反应B曲线 I 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C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D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E4)=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1)-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2)。曲线 I 是没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曲线II

2、是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详解】A、反应产物的能量值比反应物的高,因此该反应为吸能反应,A 正确;B、曲线 I 是没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B 正确;C、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C错误;D、酶降低的活化能E4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 正确。故选 C。2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草 树 昆虫 兔 鸟 狼A 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即第二营养级生物数量最多,其

3、次是第三营养级,而生产者数量最少。【详解】A、在 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鸟,最后是树,与题图相符,A 正确;B、在 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与题图不符合,B 错误;C、在 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C错误;D、在 中起点是昆虫,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不符合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必须从第一营养级开始,且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必须是生产者,D 错误。故选 A。3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

4、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般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无机N、P元素增加,导致藻类疯长的现象。【详解】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 错误;B、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无机盐,故引种芦

5、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芦苇和香蒲为挺水植物,可以起到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B正确;C、放养植食性鱼类一方面使藻类的繁殖得到抑制,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鱼的产量,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 正确;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人为的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 正确;故选 A。4经下列实验处理后,取样,用不同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正确的一组是()组别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条件检测实验现象A 米汤 2mL+唾液 15mL 充分混合反应24h 碘液蓝色B 牛奶 2mL+唾液 15mL 斐林试剂砖红色C 牛奶 2mL+肝脏研磨液15mL 碘液紫色D 米汤 2mL+

6、汗液 15mL 斐林试剂蓝色A A BB C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淀粉遇碘液变蓝,斐林试剂在水域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性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详解】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米汤中的淀粉分解,实验后碘液检测不变蓝,A错误;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蛋白质,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 错误;C、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质,碘液是检测淀粉的,不能检测蛋白质,C错误;D、汗液中不含分解米汤中淀粉的酶,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溶液中显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D 正确。故选 D。5

7、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的N 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CDNA 和 ATP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D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 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蛋白质分子中的N 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 错误;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 错误;C、ATP和 DNA 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C正确;

8、D、人的肠道中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化学组成以及主要作用,B 选项中凡是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6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

9、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在水通道蛋白参与下完成的”,说明水分子的重吸收属于协助扩散。K+借助 K+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通过左侧的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 正确;B、通过中间图示和右侧图示可知,K+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通过 K+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 正确;C、通道蛋白运输时具有选择性,C 错误;D、由图可知,水分子和K+的运输需要借助通道蛋白来实现,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

10、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 正确。故选 C。7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其液泡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lh 内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 1?2h 内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01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液泡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

11、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 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 错误;B、01h 内,液泡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 错误;C、23h 内液泡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 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C 正确;D、2h 后细胞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1?2h 细胞未死亡,D 错误。故选 C。8关于植物的向光生长,Hasegawa 等人重复了温特的实验,发现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燕麦胚芽鞘两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经过层析分析,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据他们的实

12、验,下列结论最可能错误的是()A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C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 直立生长。(2)单侧光 尖端 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详解】A、由于在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所以这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正确;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所以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向光性不

13、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可能与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和含量有关,且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C 错误;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植物会向光弯曲生长,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抓住题干信息“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结合教材中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可。9某蛋白质由m 条肽链、n 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A n-m Bn-2m Cn+m Dn+2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两个O,形成蛋白质缩合过程中要脱掉水,2n-(n-m)=n+m。

14、C正确,ABD 错误;10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 比例关系的是()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CD【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比例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行判断。【详解】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错误;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是1:1:1:1,正确;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正确;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正确;F1自交后代

15、基因型的比例为1:2:2:4:1:2:2:1:1,错误。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 正确。故选 D。11中心法则作为核心规律之一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法则的建立没有经历提出假说的过程B中心法则作为核心规律,其内容始终不变C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需要酶参与D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不依赖活细胞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流向 DN

16、A 两条途径。【详解】A、中心法则最初是由克里克提出的,经历了提出假说过程,A 错误;B、中心法则内容后来进行了完善和补充,B 错误;C、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需要酶参与,C正确;D、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D 错误;故选 C。12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磷元素的是A糖原B核酸C纤维素D脂肪【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两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详解】A、糖原属于多糖,化学元素组成为C、H、O,不含 P,A 错误;B、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B正确;

17、C、纤维素属于多糖,化学元素组成为C、H、O,不含 P,C错误;D、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与糖类相同,只有C、H、O,不含 P,D 错误。故选 B。13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减弱而患病,下列有关该病的推测,合理的是A抗维生素D 佝偻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均患病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均患病D一对患病夫妇由于基因重组可生下正常子女【答案】C【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

18、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抗维生素D 佝偻病患者中一般男性低于女性,A 错误;B、如果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则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有50%患病的概率,B 错误;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均患病,C正确;D、一对患病夫妇,女性如果是杂合子的情况下可能生下正常儿子,女儿一定患病,D 错误。故选 C。1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B温度对动物细胞吸收钾离子不会造成影响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钾离子吸收速率D葡萄糖扩散进入红细胞的转运方向由载体蛋白决定【答案】A【解析】【分析】(1)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9、一般是胞吞、胞吐;(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转运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 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 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A、胞吐时物质会被一部分质膜包起,然后这一部分质膜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到细胞的外侧,故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A 正确;B、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温度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对主动转运方式会造成影响,B 错误;C、钾离子吸收是主动

20、转运,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吸收的速率,C错误;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而不是扩散,D 错误。故选 A。【点睛】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鼠妇是一种性别决定为ZW 型的喜潮湿、阴暗环境的小动物。上世纪 80 年代发现,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 染色体消失,只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肽性反转成雌性。近期对雌性鼠妇基因组测序发现,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雌性鼠妇的染色体上有含沃尔巴克氏体部分DNA,类似最初丢失的W 染色体控制鼠妇的性别。下列休息正确的是A上世纪80 年

21、代发现的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ZW B沃尔巴克氏体与鼠妇是寄生关系,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C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确定其性别D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DNA 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上世纪80 年代很多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中W 染色体由于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而消失,只留下了Z染色体,A 错误;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细菌,寄生与鼠妇体内,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B 正确;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只有Z一条性染色体,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确定其性别,C错误;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 染色体消失,只

22、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肽性反转成雌性,所以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 DNA 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 错误。16某基因型为AaBb 的二倍体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模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两个四分体BB、b 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C该细胞将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该细胞A 与 a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细胞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性染色体,为雄性动物,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两两配对,形成两个四分体,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其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

23、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A 正确;B、B、b 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 正确;C、该细胞会产生AB、aB、Ab、ab 四种配子,C 正确;D、该细胞A 与 a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后期或后期 II,D 错误。故选 D。172019 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了4 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121 万平方公里,造成包括超2 万只考拉(吃桉树叶)在内的约1 亿只动物丧生。叙述正确的是()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B可调查灾后考拉的种群密度并据此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考拉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过火地区的

24、生态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详解】A、群落包含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 错误;B、判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应该是年龄组成,不能用种群密度,B错误;C、考拉吃桉树叶,其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C 正确

25、;D、火灾过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恢复过程属次生演替,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18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如图所示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已知选取某种群中多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各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红花白花=11 或 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和 过程之间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B图中 过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该种群中各红花豌豆自交,F1都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D图中 过程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花粉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

26、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 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表示去雄,表示传粉,是套袋,发育成种子。【详解】A、去雄之后需要套袋,待花粉成熟后才能传粉,A错误;B、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 正确;C、根据题干中红花 白花=11 或 10,说明红花为显性,基因型有AA 或者 Aa,只有当种群全是Aa时才会出现31 的

27、性状分离比,C错误;D、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参与受精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而不是精子的数目,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下图表示某细菌细胞中部分氨基酸的代谢过程。V 至 Z代表不同的酶,至 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对该细菌都是必需的。野生型的细菌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氨基酸 便可存活,而此细菌的某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同时提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该变异种细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A X、W BV、W CX、Y D V、Z【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

28、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题图分析,酶V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W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Y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X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Z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详解】由题意可知“细菌的变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说明该变种细菌无合成氨基酸的酶,必须直接提供氨基酸;培养基中需提供氨基酸说明培养基中不存在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的酶 X和 W,而氨基酸 是培养该细菌必须要提供的,根据分析可知该突变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X和 W,即 A 正确。故选 A。20超级细

29、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DI)通过分泌两种蛋白毒素TcdA、TcdB感染人类,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生素,最有效的是万古霉素,约有80%CDI可以用抗生素有效控制,但易复发,复发后CDI可能威胁生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分泌的两种蛋白毒素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B毒素的合成是多种细胞器参与的结果C该病容易复发是抗生素耐药菌出现的结果D该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答案】C【解析】【分析】CDI 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

30、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 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两种蛋白毒素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A 错误;B、该菌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多种细胞器,B错误;C、使用抗生素治疗,耐药性细菌保留下来,药物效果减弱,该病比较容易复发,C正确;D、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属于生

31、命系统的细胞或个体层次,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CDI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如图为向日葵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乙为向光侧,可能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与对照组生长一致D向日葵体内的IAA 都是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

32、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对照组直立生长,A 错误;B、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甲侧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更快,表现为向光弯曲,可能原因有乙侧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B 正确;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生长一致,但低于对照组,C错误;D、生长素现在尖端还可以进行横向运输,D 错误。故选 B。22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

33、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 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A SL的合成部位是根BSL抑制侧芽的生长C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D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

34、较长,说明 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 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 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

35、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 正确;根据A 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 D。23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 l 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B图 l 中的 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

36、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异常的C图 2 中甲 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D若图 2 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 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若配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详解】A、图 l 中配子 、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子、没有相应的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中,A 错误;B、图 l 中的 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它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也多一条染色体,即

37、三体,该三体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是异常的,B错误;C、图 2 中甲 乙的变化是指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错误;D、图 2 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 的精细胞,而甲细胞中A 和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 和 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分裂异常的原因,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

38、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9、。【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 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 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 错误。故选 D。25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

40、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 与 2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3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或 2)与 3(或 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或 8)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 与 2 为相同基因,1 与 3、4 可能为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B、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均含有基因1

41、8,B 正确;C、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1 与 2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1 与 3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6 与 5 相同,因此1 与 6 形成的不是重组类型的配子,D 错误。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最新研究发现,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请分析回答:(1)当尼古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一种_,此时的神经细胞膜所

42、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2)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的功能。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有_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为验证尼古丁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和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 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立即开始计时,测定1 小时内两组鼠的胰岛素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_,图中两条曲线注射尼古丁的是

43、_(填“甲组”或“乙组”)。(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 _。请在空白图中尝试画出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图_。【答案】神经递质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细胞间信息交流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引起(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甲组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与胰岛素浓度的相互调节关系是血糖浓度升高时,高浓度的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或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生物实验遵循

44、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详解】(1)尼古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一种神经递质,此时的神经细胞膜所完成的信号转换是: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2)肾上腺髓质细胞接受尼古丁刺激后,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同时还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途径降低血糖浓度。(3)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引起激素调节,因此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由

45、图 1 中两条曲线的情况分析可知,注射尼古丁的是甲组,因为甲组血液中胰岛素的释放水平低于乙组,说明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由于甲组注射尼古丁,而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降血糖的调节作用,则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点睛】本题以尼古丁引起的调节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信号发生的转变,把握血糖的调节过程,理解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和

46、识记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具体途径;把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结合第(3)和(4)问的题意判断甲乙组血糖浓度的变化。27腐乳和泡菜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几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的,民间老法生产腐乳为自然发酵,现代腐乳生产多采用优良的毛霉菌种进行发酵。现代化生产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民间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_。(2)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A 处理,是指 _。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 _。(3)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中。(4)从开始制作到

47、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原因是 _。(5)泡菜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答案】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加盐腌制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无氧呼吸细胞质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及时测定是为了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解析】【分析】传统制作腐乳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的菌种来源一般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制作的过程会经过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再密封腌制的过程,卤汤一般是由酒和香辛料来配制。泡菜制作过程中涉

48、及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详解】(1)民间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 加卤汤装瓶 密封腌制。可见,流程图中的A处理是指加盐腌制;由于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所以腐乳制作的后期,在用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卤汤时,需将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3)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中。(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

49、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有利于增加乳酸菌的数量。(5)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在泡菜腌制的最初几天,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到最大值,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会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即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便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点睛】该题重点考查了传统发酵中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识记腐乳制作涉及的菌种和制作流程以及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和乳酸菌的变化规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8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

50、中,将如图1 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 1 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 种浓度的A 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为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_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货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3)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 _中,以得到 5种浓度的 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图 2 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