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核酸的特有元素分别是N、P B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蛋白质可在细胞器中合成,而核酸不能D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都需要对方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DNA 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合成少量的DNA。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 为直接模板,以tRNA 为搬运氨基酸的工具,以核糖体为场所翻译形成的,核酸在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详解】蛋白质含有C、H、
2、O、N 元素,有的含有P和 S元素,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A 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核酸也可在细胞器中合成,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 的合成,C错误;蛋白质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该过程需要mRNA、tRNA 等核酸参与,核酸的形成过程需要相应聚合酶的参与,聚合酶是蛋白质,D 正确。故选 D。2据细胞报告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转化为GV 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 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X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3、中期C过程 中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D过程 选择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将颗粒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为卵母细胞培养、增殖的过程;为体外受精后培养到一定时期再胚胎移植的过程。【详解】A、过程 是将小鼠的颗粒细胞经诱导成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其实质定向诱导分化,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B、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X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C、过程 体外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C正确;D、进行胚胎移植的时期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也可以是更早的时期,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解答关键是
4、明确题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含义。3 将乳酸菌接种在充满5%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定时取样并调查菌体密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菌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乳酸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属于物质氧化分解过程C菌体内NADPH 和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乳酸D因缺乏其他营养物质,瓶中乳酸菌不会大量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乳酸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为细胞呼吸,属于物质不彻底氧化分解过程,氧化分解后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菌体内NADH 和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乳酸。【详解】A、乳酸菌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约69%的以热能形式散失,
5、A 正确;B、乳酸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不彻底氧化分解过程,B 正确;C、NADPH 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C错误;D、菌体繁殖需要除C、H、O 外其他元素,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培养瓶中仅含葡萄糖溶液没法大量繁殖,D 正确。故选 C。4生物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人得硅肺B给作物施厩肥,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C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输入葡萄糖盐水是治疗急性肠炎病人最常见的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
6、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详解】硅尘(SiO2)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A 正确;给作物施厩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B 正确;白化病患者体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C错误;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
7、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D 正确;故选C。5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 RNA 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两种核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
8、器。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详解】A、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A错误;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 RNA 两类核酸,B 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也能合成ATP,D 错误。故选 B。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糖体与新冠病毒COVID-19,一种单链RNA 病毒)的化学成分相似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CATP和 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答案】A【
9、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2、核糖体由rRNA 和蛋白质构成;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DP 磷酸化生成ATP。4、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 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 个 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详解】A、核糖体由rRNA 和蛋白质构成,新冠病毒也是由RNA 和蛋
10、白质构成,A 正确;B、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也能形成核糖体,B 错误;C、在线粒体水的生成过程中生成了ATP,但是没有 H产生,C 错误;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但核糖体无膜,D 错误;故选 A。【点睛】结合核糖体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分析选项。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浓度乙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XZ D本实验中,因变量是
11、生根数和根长度【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 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详解】A、浓度为Z 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A 错误;B、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由于生长
12、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为YXZ,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D 正确。故选 A。8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麦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B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运输以及分泌等过程C不借助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
13、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详解】A、小麦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 错误;B、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 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 错误。故选 C。9下列对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乙)、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丙)、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绘制作用光谱(实验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
14、甲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实验乙为对照实验,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C实验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具体分裂时期D实验丁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2、观察减数分裂时,应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3、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
15、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实验甲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B、实验乙为对比实验,有氧组与无氧组均属于实验组,B 错误;C、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C正确;D、实验丁的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 错误。故选 C。10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农 5 号大豆和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C利用诱变
16、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答案】B【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 自交 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黑农 5 号大豆是诱变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
17、量高且高度不育,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仍属可遗传变异,B 正确;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乙图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图乙中b、c 点与图甲对应P 值相同B乙图
18、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的数量有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乙图中b 点表示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向地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背地生长,但b、c 点并不一定对应根和茎的最适生长浓度,A 错误;B、由
19、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c 点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其向光生长,二者作用机理都是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C、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D、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等,D 正确。故选 D。12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冠状病
20、毒和人体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C冠状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 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冠状病毒的+RNA 为模板,还需宿主细胞的氨基酸、ATP、酶、tRNA、核糖体等参与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 正确;B、冠状病毒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入侵细胞
21、,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也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B 正确;C、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进入宿主细胞内,原料、能量和场所都是由宿主提供,C 正确;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 错误。故选 D。【点睛】易错点: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病毒。1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 数量是之前的两倍BDNA 的复制和数量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和DNA 数量成倍增加D处于分裂中期和分裂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
22、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 数量是之前的两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 正确;B、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完成复制后其数目就加倍了,B 正确;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 数目不变,C 错误;D、处于分裂中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是不同的,中期染色体数目是末期的一半,D 正确。故选 C。【点睛】此题考查细胞增殖
23、的过程及特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14冠状病毒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A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病毒更容易被灭活B病毒包膜具有抗原性,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C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是相同的D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根据题意可知,冠状病毒除了具有以上结构外,还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
24、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侵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冠状病毒不仅具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还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的包膜,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保护的病毒更容易被灭活,A 正确;B、根据题意,病毒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因此具有抗原性,且利用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B正确;C、噬菌体的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没有包膜结构,通过吸附后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因此二者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不同,C 错误;D、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如膜蛋白和糖蛋白等,因此需要在内质网和
25、高尔基体的参与,D 正确。故选 C。15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在细胞运输“货物”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B用32P标记高尔基体,被标记的物质可以是DNA 和磷脂C高尔基体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D兔睾丸细胞的高尔基体能合成性激索,这与柳树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
26、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详解】A、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又形成“囊泡”给细胞膜,在细胞运输“货物”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A 正确;B、高尔基体中无DNA,不能用32P标记到 DNA,B 错误;C、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C 错误;D、性激素在滑面内质网中合成,D 错误。故选 A。16对下列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一个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吃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只是听他人讲梅子就分泌唾液。A 过程都属于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过程的效应器都包
27、括唾液腺,但三者的感受器不同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 过程的调节D反应过程中发生Na+内流,使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内侧Na+浓度高于膜外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
28、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是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A 正确;B、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过程刺激种类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尖,过程刺激种类是视觉刺激,过程刺激种类是听觉,B正确: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谈梅生津”分泌唾液的调节过程,C正确;D、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但钠离子浓度还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三个过程反射的种类,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
29、程和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进行解答。17如图为向日葵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乙为向光侧,可能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与对照组生长一致D向日葵体内的IAA 都是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
30、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对照组直立生长,A 错误;B、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甲侧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更快,表现为向光弯曲,可能原因有乙侧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B 正确;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生长一致,但低于对照组,C错误;D、生长素现在尖端还可以进行横向运输,D 错误。故选 B。18真核细胞中的mi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 分子,它能识别靶mRNA 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所有miRNA 的核苷酸序列都相同BmiRNA 中的碱基类型决定此RN
31、A 是单链结构CmiRNA 通过阻止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D miRNA 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i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不同的内源基因编码的miRNA 是不同的,A 错误;B.miRNA 中的碱基比例决定其只能是单链结构,B 错误;C.miRNA 与 mRNA 结合,通过阻止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miRNA 影响了翻译过程,说明其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D 正确。故选 D。1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花生种子匀浆,不会出现紫色B核酸分子
32、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C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兴奋前后细胞内的Na+浓度都低于组织液的Na+浓度D人体吸收纤维素分子后,在内环境中水解为葡萄糖分子供细胞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料蛋白质双缩脲试剂A:0.1g/mL NaOH 紫色大豆、蛋清B:0.01g/mL CuSO4 脂肪苏丹 橘黄色花生苏丹 红色还原糖本迪尼特试剂(水浴加热)甲:0.1g/mL NaOH 红黄色沉淀苹果、梨、白萝卜乙:0.05g/mL CuSO4 淀粉碘液 蓝色马铃薯【详解】A、花生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花生种子匀浆,会出现紫色,A 错误;B、DNA 分
33、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但是RNA 是单链结构,则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B 错误;C、正常情况下,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故神经元兴奋前后细胞内的Na+浓度都低于组织液的Na+浓度,C正确;D、人体不能合成分解纤维素的酶,故人体摄入的纤维素不会进入内环境中,更不会利用纤维素供能,D错误。故选 C。20某科研小组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将雄配子致死基因A、紫色素生成基因P导入细胞,发现两个基因插入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基因P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紫色,对该转基因个体分析错误的是()A该个体产生含有A、P基因的雌配子比例约为1:1 B若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 与 P,可能的原因是
3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形成配子时,基因A 与 P 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该转基因个体自交一代种子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基因A 和 P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详解】A、A、P 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雄配子致死基因A 不能使雌配子致死,故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P=1:1,A 正确;B、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若同时出现基因A 与 P,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配子时,基因A 与 P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减数第
35、二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D、该转基因个体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P=1:1,产生的雄配子只有P,因此自交后代中子一代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D 正确。故选 C。2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 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相同C成熟红细胞内的O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注射EPO可高效改善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一种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进而促进机体的运输氧气的能力,
36、可缓解低氧时的缺氧状态。【详解】A、EPO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A 正确;B、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 错误;C、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成熟红细胞内进入组织液,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即使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也是异常功能的红细胞,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加重,因此,注射EPO不能高效改善其症状,D 错误。故选 A。22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1、S和 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
37、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 G2期复制完毕B中心体和DNA 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 DNA 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 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细胞S期时已经出现两个中心体,说明中心体在S期结束之前已经复制完毕,A错
38、误;B、DNA 复制发生在S期,通过图一细胞融合的结果可知,中心体和DNA 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正确;C、根据图一细胞融合的结果可知,S期细胞中可能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 正确;D、根据图细胞融合结果可知,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D 正确。故选 A。23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B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C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
39、出生率D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散播性引诱剂,干扰正常交尾;引入寄生生物,以毒攻毒。2、种群的特征:【详解】橘小实蝇的幼虫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能力弱,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对于橘小实蝇的成虫采用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 错误;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因此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B 错误;根据题意,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因此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C正确;根据题意,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寄生关系,D 错误。24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
40、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Na+和 K+的浓度差。载体蛋白1 和载体蛋白2 依赖细胞两侧的 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 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2 可能与细胞内pH 的调节有关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载体蛋白1 在 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从和葡萄糖运进细胞内,而载体蛋白2 在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转运到细胞内,把氢离子运出细胞。【详解】A、图中所示物质的运输依靠
41、特定的载体完成,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 正确;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 K+的运输都是在消耗ATP的条件下进行,这属于主动运输,B 正确;C、载体蛋白2 可以运输细胞内的氢离子,因此可能与细胞内pH 的调节有关,C 正确;D、“Na+-K+泵”具有 ATP酶活性,所以Na+-K+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跨膜运输方式,关键是分析清楚图中Na+-K+泵和其他几个载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25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如果-6 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42、,则图中-2 与-3 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5/8 C-5 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和 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和 6都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个体由于父亲患甲病(aa),
43、本人不换甲病,所以甲病基因型是Aa,本人患乙病,但生下了不换乙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Bb),所以本人基因型是AaBb。【详解】A、根据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 正确;B、如果 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患有乙病,但孩子有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AABb,又 5个体基因型为 AaBb,则三代 3 号是 1/2Aabb,1/2AAbb,与 2号患有甲病基因型是aa,父亲不换乙病(bb),本人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Bb,2号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概率为1/2,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4-1/21/4=5/8,由于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可当一
44、个胎儿看待,故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5/8,B正确;C、5个体基因型为AaBb,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因血小板中无细胞核,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中的基因,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作为一个选择题,只需看D 答案,明确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但如果要计算 B 选项,需要考生分析出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在分析基因型计算概率,难度极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成功遏制老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这
45、可能为控制艾滋病病毒增殖找到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称为“cutter”的酶,来删除未成熟造血细胞中的CCR5蛋白基因,使得这些细胞在成熟分化时不会产生CCR5蛋白。CCR5蛋白是协助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帮凶”。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 _功能。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与_细胞相结合,破坏该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2)生活中,某人听医生说很可能感染HIV,感到非常恐惧,恐惧产生的场所是_。这时,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肾上腺的髓质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这属于 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调节。(3)为验证上述结论,某人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略。方法步
46、骤:选取符合要求的老鼠两只,并编号为甲、乙。把不会产生CCR5蛋白的细胞注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老鼠甲体内,老鼠乙同样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没有注射无CCR5蛋白细胞。实验的第二天,检测老鼠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艾滋病病毒的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两处不妥_、_。【答案】监控和清除T(或 T 淋巴)大脑皮层神经“选取符合要求的老鼠两只”不妥,因为数量太少,偶然因素大,实验结果不可信“实验的第二天”不妥,因为实验的时间太短,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艾滋病病毒的含量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
47、则、平行重复原则等。【详解】(1)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与T细胞相结合,破坏该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2)恐惧产生的场所是大脑皮层。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肾上腺的髓质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这属于神经调节。(3)“选取符合要求的老鼠两只”不妥,因为数量太少,偶然因素大,实验结果不可信;应是选取符合要求的老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的第二天”不妥,因为实验的时间太短,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艾滋病病毒的含量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应是12 周(或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的实验结果,并比较分析。【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及相关实
48、验设计问题,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27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 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
49、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 预测结果:_【答案】K+外流Na+内流特异性受体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 组合 B 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 组神经元,B 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 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 组的(或A 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解析】【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
50、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图中-68mV 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 Na+浓度比膜外的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