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主要针对企业职工设计,与农夫工自身的特别性不相适应,而我国还没有专为农夫工“量身定做”的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因此,当前农夫工的养老保险也就无从得到保障,过高的“门槛”和过多的限制让农夫工的养老问题成为“浪费品”。 一、现状解读: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考量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夫工作为一支不容无视的力气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新兴阶层,其社会保障权益也同样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02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夫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解决农夫工社会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于是,建立符合农夫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农
2、夫工自身权益的直接诉求,更是各级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农夫工的身份厘定 农夫工一词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学界和法对于农夫工的内涵也没有定论。在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上,“农夫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在我国现阶段,农夫工群体呈现以下特征:第一,身份双重性。农夫工持有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其主要收入来源已是非农业收入。这使得农夫工处于城镇与农村的边缘状态。其次,流淌性。由于农夫工与其工作单位根本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其工作会频繁变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处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双向流淌过程中。第三,年轻化。当前农夫工队伍日益呈现年轻化。一般来说,进城务
3、工经商的主要是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其中30岁以下人口占农夫工总数的51.14,45岁以下的人口占到农夫工总数的82.17。第四,廉价性。农夫工普遍文化层次比拟低,社会地位比拟低,他们不仅缺乏自我爱护的力量和学问,也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时机和途径,在城市中受到不公平地位对待,使农夫工在城市猎取的工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 由于农夫工自身身份的特别性,其却正处于一个为难的领域。据统计,中国农夫工人数目前已到达1.3亿,假如加上在乡镇企业打工的,目前农夫工的总数应当是2.5亿。但是,在这个2.5亿浩大的群体中,建立拥有养老保险的却不超过3,000万人。可见,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严峻侵害者农
4、夫工切身利益,已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二)农夫工养老保险现状剖析 1、农夫工养老保险的现有政策。一方面,中心出台了有关农夫工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2023年1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完善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根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当农夫工到达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以按规定领取根本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局部可以有条件的接续或转移,也可以依据地方上的规定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但中心不允许城镇职工的个人账户在退休以前支取,但允许农夫工在退休以前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局部,
5、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农夫工养老的。但统筹局部必需到达退休年龄和缴足缴费年限后,方能获得,否则就无法获得。 另一方面,地方出台了有关农夫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各地方都对农夫工养老保险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北京、深圳为例进展阐述。2023年8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农夫工养老保险暂行方法。北京农夫工实行的是缴费筹资的非等额养老金规划与强制性个人养老储蓄规划的结合,分别为统筹局部和个人帐户局部,而城镇职工实行的是缴费筹资的等额养老金规划与强制性个人养老储蓄规划的结合,两者的区分在统筹局部,两者都是凹凸收入者缴费的数额不同,高收入者缴费多,低收入者缴费少;但是他们退休以后存在差异,等额养老金规划退休后全部职工领取的
6、根底养老金一样,而非等额养老金规划退休后缴费多的领取得多,缴费少的领取得少,完全与缴费相关联。2023年12月,深圳市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修正),2023年7月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若干实施规定。深圳将全部参保对象分为本市户籍员工和非本市户籍员工两局部,实行区分对待的地方爱护主义政策。农夫工自然是非本市户籍员工的一局部。在缴费方法和根本养老金的发放方法上二者是一样的,但是有些细节性规定是不同的,如在缴费年限上的差异、在缴费年限不够时本市户籍员工和非本市户籍员工是否享受一次性生活费的差异、不把非本市户籍员工纳入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等。 2、农夫工养老保险
7、的现实状况。农夫工就业不稳定,流淌性强,这与根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存在冲突,呈现出“一低一高”的局面。一方面,农夫工参保率低。据调查,当前有80的企业主不愿为农夫工购置养老保险,83.2的农夫工自己也不愿购置养老保险,有90以上的农夫工根本就没有买养老保险。由于农夫工群体数量浩大,各地虽然都将农夫工作为城镇职工根本社会保险制度扩大掩盖面的主要对象,但农夫工参保率依旧偏低,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拥有养老保险的不会超过3,000万人。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年老后,届时不想种田、没有田种的老工人就会成为新的救济对象。这不仅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而且将造成社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农夫工退保率高。据新华社
8、2023年2月15日报道,福州市10多万参与养老保险的农夫工,累计“退保”达4万人次。据广东报道,广东东莞2023年有105万人参与职工根本养老保险,但1年内就有40万人“退保”,根本上都是外来务工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者养老保险的平均退保率已到达40。 二、利益诉求:解析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应然性 (一)构建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理念支撑 1、社会公正理念。宪法给予全部劳动者的一项根本权利是在退休、失业、生病及丢失劳动力后根本生活得到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建立的为实现每一位劳动者的这一权利而进展的制度安排。这就意味着国家对包括农夫工在内的全部劳动者都应供
9、应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为农夫供应与其他公民同等水平的社会公共效劳,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是政府的责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就是穷人和富人“处于一样的地位,谁都不做对方的主宰”。比例是当时法哲学大师佩雷尔曼提出了“凡属同一范畴的人应受同等待遇”的形式公正正义原则。可见,公正是法永恒的价值命题。公正的意义就在于其保障社会和谐、高效运作所需的社会环境。但公正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常新。21世纪的今日,社会公正已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达。社会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着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养老保险作为收入再安排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功能是促进社会公正。但在中
10、国,农夫工作为一个防备风险力量更弱的群体,作为一个上缴各种税费直接为国家财政作出巨大奉献的群体,在生病、年老以及丢失劳动力后却并没有得到国家对城镇人口同等程度的关心。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立,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却投入很少,形成了“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格局。因此,在社会本为和实质公正的前提下,切实解决我国农夫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人权保障理念。人权有根本权利和非根本权利之分。从狭义上说,根本人权包括生存权、进展权、公平权和自由权。生存权和进展权是首要的人权,是人权概念的核心内容。生存权和进展权是人们求生存求进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存权是享受其他
11、权利的前提和根底,而进展权又是人的一项不行剥夺的权利。但由于我国当前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刚性限制等多重因素,使得农夫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偏见,其制度呈现缺失,也使得农夫工无法得到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因而其养老保险也就相应得不到保障,对农夫工的生存权、进展权造成威逼。保障这些根本权利是对农夫工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成认和敬重。面对数以亿计的农夫工群体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现实,尤其是在我国参加WTO以后,劳动者权利保障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二)构建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应然考量 1、人口老龄化推动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人口年龄构
12、造老化的过程,是近代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所消失的一种人口现象。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进展快速。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头于20世纪70年月初,老龄化速度渐渐加快,将在20232030年间迎来人口老龄化顶峰期。又由于经济进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经济构造的制约,政府和社会对养老资源的供应有限,这与养老的大需求量产生锋利的冲突。因此,构建一个专为农夫工设计的系统有效的养老保险体系相当迫切。 2、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农夫工养老社会化的需要。 由于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和市场价格的降低,农村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农夫工低收入的现实,使得传统养老方式的保障功能大大减弱。这样,在自给自足、自我保障的模式无能为力的状况下,农
13、夫工养老社会化就成为惟一可行的道路。农夫工养老社会化是农夫工待遇和保障制度的组成局部之一,必定要伴随和适应整个农夫工制度体系和制度环境的变化与进展。因此,农夫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则成为实现农夫工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但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并非大道坦途,是一项艰难而系统的工程。 3、建立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城镇化的牢靠保证。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夫工开头放弃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生活,对土地依靠程度普遍较低。正由于农夫工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面临各种风险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夫工往往只能自找出路或被迫重新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原来就是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再回到土地,只会加重农村
14、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并延缓城镇化进程。因此,建立农夫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其纳入新的社会保险体系,则是推动城镇化最重要的制度保证。 4、建立农夫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难以为包括现有农夫工在内的全部农村人口供应良好的保障,甚至无法保障全体农村人口的温饱生活。实施城镇化战略,削减农夫,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主动放弃土地这一根本依托而走进城镇、走进工厂,通过建立适合农夫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夫工领先完成从传统土地保障到现代社会保障的过渡,解除农夫工的后顾之忧,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制造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
15、实现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社会进展的战略目标。 三、制度磨合: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行模式剖析 (一)实践评估一国内三种典型养老保险模式之绩效评价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特地的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农夫工如何参与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政策。然而,各地关于农夫工养老保险的探究尚无一个成熟的模式,在维护农夫工切身权益上还存在纰漏和缺陷,有必要对典型地区的农夫工养老保险模式进展可行性分析。 1、综合保险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在上海、成都都有实行,是指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为农夫工建立一套独立的制度,包括养老、工伤、住院医疗三项保险,以社会统筹为根本模式,衣民工个人不缴费,由单位按上年度所在城市职工平均工资60
16、的12.5(其中7为养老补贴)缴纳,费率仅为城镇职工的14,为农夫工供应企业所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根本保障。农夫工返乡时可以伴同带走一份商业保险同,由商业保险公司根据合同履行商业赔付义务。综合保险模式的消失适应了农夫工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强调了医疗和工伤保险,为工伤事故发生较频繁、收入微薄的农夫工供应了保障。但保障水平也较低,而且农夫工返乡后,由于这种方式与城镇养老保险模式差异较大,两者连接形成壁垒。此外,该模式下的缴费比例与本地居民相差悬殊,难以给农夫工的市民待遇,更难以实现将来的社会保险省级统筹甚至全国统筹。 2、“统一纳入”模式。该模式是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动身点
17、,将农夫工完全按现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纳入,要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捆绑”在一起参与,实行同等缴费、享受同等待遇。2023年12月深圳市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就把在特区内企业工作的外来员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的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纳入”的社保制度虽避开了一次性支付根本养老金的弊端,但如“员工的月工资总额低于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60计征养老保险费”,对于每月收入甚微的农夫工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且同样未能将农夫工的高流淌性实际考虑在内,一方面养老待遇要缴够15年且几十年以后才能领取,另一方面
18、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转移,农夫工返乡只能选择退保,终结养老保险关系,这不仅难以真正维护农夫工养老保险权益,而且企业反映剧烈。 3、“双低”模式。该模式将农夫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但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略有差异。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双低模式”,如2023年7月浙江省公布的关于完善职工根本养老保险“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方法的意见中规定,农夫工参与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下降到12和4。尽管“双低”模式具有肯定的合理性,但其在各地的政策实践上却千差万别,是一种在缴费基数、缴费比例、领取待遇的标准上都缺乏统一性、可持续性的制度模式。 (二)阅历移植:国外土地转让制
19、度对我国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启发 对于养老保险而言,农村土地转让制度的限制成为农夫工和城镇职工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待遇一大障碍。一些国家在把农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时,用现代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资本主义进展的历史进程中,很多人多地少的国家向农夫供应社会保障制度以鼓舞农夫提早退体、促使农夫在退体后自愿转让土地、促进土地集中。我国应借鉴国外阅历,深化农村土地转让制度改革。 一方面,日本1971年实施农夫年金基金制度。农夫年金分老龄年金和经营权移让年金。经营权转让是享受经营权移让年金的条件,日本农夫要想猎取经营权移让年金,必需在6065岁期间实际转移了农地经营权;而且国家为鼓舞农地从
20、老一代向年轻一代转移,规定经营权移让年金金额的一半由国库供应,自1991年起,又有追加。同时,农夫年金基金除了办理农夫年金业务外,还实行多种方法,促进农地流淌。 另一方面,法国对放弃耕地的老年农夫赐予补助,为农夫养老供应了肯定的补充保障。为防止土地因继承而细化,1962年,法国立法设立“调整农业构造社会行动基金”,作为对65岁以上领取退体金的人放弃经营农业的补助,平均每人每年可得1500法郎。那些已经领取退体金但仍在从事耕作的老年农夫不能享受补助,以鼓舞他们将土地转让出去。20世纪70年月后,对60-65岁接近退体的农夫也发放“非退体者的补助金”,鼓舞他们在到达退体年龄前的几年交出土地。法国对
21、于那些转移了土地的老年农夫,发放额外的养老金补助。 由于我国和国外国情的差异,立足我国,可以在把农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同时,注意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与土地保障之间的替代关系,强迫或诱导已经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农夫放弃土地保障,从而促进农地转让,防止土地细碎化。 四、模式回应: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构建 (一)现行农夫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然逆境 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无法提高农夫工的积极性,关键是现行制度与农夫工特点不相适应。其一,各地农夫工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国家虽然对农夫工养老保险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目前在各地范围内政策缺乏统一有效的法律和法规政策指导,使得各地在制度设计、机构建立、基金治理
22、等方面支出较大,制度本钱相当高。其二,农夫工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困难。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政策与农夫工跨省区流淌存在着锋利的冲突。一方面,要求农夫工必需在某地固定工作15年方能按月领取养老金,这种累计缴费15年的门槛难以逾越。另一方面又规定与企业终止劳动合同时,经本人申请可以一次性退回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局部,终结养老保险关系。因而促成许多农夫工根本上实行每年一次或分次退保的方法,将其个人账户资金取出用于当期的消费,却使得被计入统筹基金的那局部单位缴纳的费用留在当地,使退保的农夫工失去享受统筹基金的权力,使得农夫工即使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也很难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其三,农夫工养老保
23、险缴费金额过高。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的有关规定也给农夫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相对于农夫工的低收入来说,较高的费率也造成了农夫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下。 (二)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所在 弹性养老保险制度较当前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更为符合农夫工的身份特别性,也更能切合农夫工自身的利益,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一是费率适度性。弹性养老保险制度是依据不同承受力量制定相应的弹性区间,适合不同的收入状况。弹性的缴费标准,可以满意农夫工这一低收入、高流淌群体对养老保险的根本需求。二是操作敏捷性。采纳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又以专项调剂基金账户作为财政补贴的重要形式,既可适应农夫工低收入、高流淌
24、的特点,使制度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保障水平适度。三是权益透亮性。采纳完全储藏积存的个人账户,权益可累计计算,透亮度高。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参保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关系的跨地区转移和接续,利于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四是制度并存性。弹性养老保险制度是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连接的。由于现在农夫工群体数量浩大,其中参保人参保率却极低。建立与现行城镇职工根本保险制度相连接的弹性养老保险制度,对社会和政治影响较小,改革的时机本钱较大。五是身份确定性。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夫转化为市民,而且对“三农问题”解决也开拓了一条新路经。建立适合农夫工等参保人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农
25、夫工城镇化本钱,为农夫工城镇化供应制度保障的有效政策措施。 (三)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 从我国城镇化的实际动身,制定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连接又适合农夫工特点的“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职工可选择、制度可连接”的弹性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主要针对非正规就业的农夫工,即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劳动者、不具备参加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居民和小城镇农转非人员。 在账户设立上,统一个人帐户,实行分类治理。弹性养老保险制度按参保人身份证号码在中国农业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实名个人账户,实行缴费确定型的完全储藏积存的制度模式。政府对农夫工实行分类治理。外地农夫工只建立个人账户;本地农夫工在建立个人账户
26、的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为其缴费供应肯定的财政补贴,按实际缴费时间准时累计,按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分段计息的同时,将高于计息标准的收益计入政府待遇调整专项调剂基金账户,主要用于养老金待遇的调整和长寿者养老金的缺口。而且,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农夫工的共同行为,以企业缴费为主,对于无用人单位的农夫工则由个人缴费。 在缴费标准上,降低准入门槛,合理缴费标准。弹性养老保险制度遵循低费率,广掩盖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建立缴费增长机制。在全国统一的根本制度框架下,缴费基数、费率或缴费额可规定在肯定的范围予以选择。弹性的缴费标准可依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经济进展时期、不同区域进展
27、水公平的差异,对账户累积额规定较大的弹性空间,将单位和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明确全部权,账户可随人员流淌做相应转移。这种弹性规定比拟适合农夫工收入偏低、流淌性强等特点。在用人单位必需强制参保的前提下,农夫工可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弹性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依据自己的承受力量自由选择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缴费标准,可自由选择在输出地或输入地缴费,也可自由选择按年、季、月缴费。这样的弹性设计,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参保,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在缴费方式及领取上,明确缴费机构,确定领取年龄。用人单位和无用人单位的农夫工应当自办理农夫工养老保险登记手续当月起,向登记地经办机构缴纳养老保险
28、费。对于参保农夫工开设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农夫工到达领取年龄后,根据城镇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方法计算养老金待遇,按月发放养老金。在农夫工到达领取年龄前予以锁定,只能存储养老金,不能领取。但在养老金待遇到达个人账户积存总额的肯定比例时,可提前或者推迟肯定年限领取养老金,但没提前一年减发肯定比例的养老金,每推迟一年增发一样比例的养老金。此外,在坚持不允许退保的原则下,允许农夫工在发生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难以支付医疗费、局部或全部丢失劳动力量以及遇到其他突发意外大事造成家庭生活严峻困难的,供应有效证明材料,经社会保险治理机构审核,可以借支局部或全部保险费积存余额。 在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上,统一转接收理,敏捷转接方式。政府把农夫工的社会保险治理统一纳入“金保工程”建立,给每个农夫工发放社保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农夫工在各地的缴费最终都集中在领取地,并建立资金结算系统,切实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移、接续问题,并最终实现社会保险权益的可转移、可查询。农夫工转移时,个人账户的全部资金和不少于半数的调剂金随农夫工本人一起转移;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农夫工,假如缴费缺乏15年返回农村或跨统筹地区转移时,应将肯定比例的统筹资金随个人账户转移,转入城镇企业就业的应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并连续计算缴费年限;转入农村地区的,可并入或新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