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一、选择题1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 )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 B C D2学校在法治宣传活动中,要求学生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按照交通标识骑自行车遇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班级干净整洁A B C D3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因为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消除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
2、形成提高道德的强制性A B C D4黄某通过隐匿个人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数额巨大。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规定,对黄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对黄某进行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是( )A法律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C法律体现着社会成员的意志 D法律只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5“双减”指导意见要求家长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教育部等六部门2021年10月发布通知,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发挥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政府对家长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 )有利于青少年学业进步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护未成年人是
3、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应积极利用网络完善自我A B C D6修改后的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旧版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词语。该举措说明( )A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与中小学生无关B未成年人各方面还不成熟,应该受到无约束的保护C未成年人各方面还不成熟,未成年应该学会用智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D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已经达到最优化7下面对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法治要求个别组织依法办事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8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 )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任何人触犯法律都
4、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未成年人外,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A B C D9“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下列行为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小林乘坐公交车时自觉佩戴口罩、主动亮码 小赵将小区内随意停放的车辆划伤以示警告小王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守国家秘密 某民营企业家老徐总是积极申报、主动纳税A B C D10针对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2018年5月1日通过的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对于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用户信息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
5、,都需要法律来调整ABCD11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违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舆论的批评,而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这主是说明了法律和道德:A表现形式不同 B实现方式不同C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D道德促进法律12“见义勇为免责”“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禁止高利放贷”“保护个人信息”“增加遗嘱形式”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的上述新内容说明( )法律随社会生活发展而发展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才有约束力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A B C D13少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年婚姻法;老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 )A不违法就与法律
6、无关 B法律伴随人的一生C没有法律人无法生存 D法律比生活更重要.14在我国,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你认为能够给予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最佳组合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 B C D15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12月21日公开宣判内蒙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成林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对被告人杨成林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7、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表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只对违法的公职人会员有约束力A B C D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对此,身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不能做磨砺坚强意志,增强自控能力树立法治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肆意放纵青春,接受一切诱惑A B C D17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实行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
8、志的体现B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C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D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18以下属于中学生安全骑自行车行为的是( )A10周岁的小红放学后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回家B小兰在机动车道上靠右边骑自行车C骑自行车经过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不闯红灯D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骑自行车19出生后,父母按照户口登记条例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居民身份证;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按照义务教有法送我去上学;年满十八周岁,依照选举法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只与我们家庭生活有关一切
9、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ABCD20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学校、社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B政府保护C网络保护D家庭保护21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22近年来,
10、一批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规、文件纷纷生效,如家庭教育促进法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方案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这充分说明( )保护未成年人是各类组织和成年人的共同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需要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未所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以特殊保护A B C D23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 )A说明道德与法律本质上没有区别 B
11、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C说明法律为评判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D是针对旅游者设立的,与他人无关24王某在动车上霸占一等座,拒不离开。林某因看不惯王某无理取闹的霸座行为,便动手教训了他,造成王某肋骨轻伤。林某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该案例启示我们要( )A见机行事,教训对方时把握好分寸B少管闲事,以免惹火烧身连累自己C依法办事,切莫触犯法律害人害己D绝不怕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25李某在抗暴力拆迁中,与开发商发生冲突。冲突中,李某因为失手把一名拆迁者打成重伤而被人民法院判刑。后来李某又获得了50万元的房屋拆迁赔偿。由此可见( )A以暴制暴会被人民法院判刑B我们要学会通过法
12、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C李某是个自私自利的人D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敢于以暴制暴二、解答题26材料一 “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法律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法律。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材料二 2019年4月2日,是世界法律日,法治生活的时代已经来临。为紧跟法治脚步,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某校七年级(1)班组织召开了“我与法律同行”的主题班会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法律在我们身边。请写出两部法律的名称。(2)假设你是本次班会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法律的特征。(3)班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坚决要与法律同行。我们应当
13、怎样做到与法同行?27防范校园暴力,护航成长之路唐河县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019年5月28日下午,唐河县城郊乡刘马洼小学来了几名特殊的老师。唐河县法院孟祥恩审判团队带着“六一节”礼物和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口袋书来到学校,为同学们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和节日的祝福。活动中,孟祥恩团队的法官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并结合发生在各地校园的真实案例表现形式,告诉同学们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切实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唐河县“送法进校园”活动把法治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引导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结合上述材料,运用
14、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举办“送法进校园”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2)列举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法律四部。(3)请回答:未成年人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时该怎么办?28材料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具有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内容涵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企业的生
15、产经营,每个组织的业务活动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材料二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高空抛物罪作为独立罪名施行的首日,常州溧阳法院就审理了首例高空抛物案件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该案是高空抛物入刑后的全国首例判决。(2)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徐某某被处罚的认识。29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为什么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有哪些作用?(3)我们应该
16、怎样做到依法办事?30品析差评现象。材料一:以成立公司为掩护,通过招录“恶意差评师”,由专门的“导师”传授针对电商平台网店的“敲诈技能”,然后在电商平台搜索目标网店实施敲诈勒索.央视曝光网购“恶意差评师”:过街的老鼠,人人都要喊打。(1)请你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对网购中的一些“恶意差评师”进行劝说。材料二:眼下“刷单”无孔不入。网店销量、商品评价、餐厅点评、网约车司机星级.这些本应由消费者对电商经营者做出的评价,却可能经过“刷单”,完全变了味。让消费者更容易分辨真正受到好评的网店,享受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热爱网购人士的心声。法律连线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
17、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利用 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坚决打击“刷单”行为有什么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我们应怎样回应公众诉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 ,考查分析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存在“先天弱势”,即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
18、法侵害,故正确;故本题选D。2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观念的认识和把握。:依据题文描述,按照交通标识骑自行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公民增强法治观念的体现,故说法正确;:遇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是有礼貌的体现;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班级干净整洁,是负责任的体现,故说法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3B解析:本题考查道德对法律的作用的理解。:题文强调了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故说法正确;:这并不能消除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故说法错误;:道德不具有强制性,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A: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
19、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规定,对黄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是规范普社会成员的行为,A正确;B:错误,“一切”说法太绝对;C:错误,法律具有阶级性,只能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部分社会成员的意志;D:错误,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故本题选A。5A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题干中政府对家长提出有关要求,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业水平进步,表明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所以符合题意;:属于怎样做,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中小
20、学生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更要机智。尤其要在确保自己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巧妙地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C是正确的选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A说法错误;不存在无约束的保护,B说法错误;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已经达到最优化,不符合实际,还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D说法错误。 故选C。7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是我国治理国家的方式。依据教材知识,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故正确;:法治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依法办事,故错误;故本题选B。8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特征。:依据教材
21、知识,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故说法正确;:未成年人也不能超越法律之上,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与法律同行的相关知识。:乘坐公交车遵守防疫规定、保守国家秘密、主动依法纳税都是公民自觉遵章守法,依法办事的表现,体现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故选项说法正确;:划伤他人车辆属于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面对乱停车现象我们应该依法举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A解析:快递暂行条例是针对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而制定的,说明法律是应生活的需
22、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观点正确;法律不只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观点错误;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仅需要法律来调整,有时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11C解析:试题分析: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题文中体现的是道德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大,所以我国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A、B、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法典的上述新内容说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随社会生活发展而发展,故正
23、确;: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错误;: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我们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题干未涉及到,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A: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合法权利,故A说法错误;B:题文中从少年到老年,一生都与法律有关,表明法律伴随人的一生,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故B说法正确;CD:夸大了法律的作用,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CD;故本题选B。14B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依据所学知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属
24、于正确;:所指法律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故本题选B。15A解析:对杨成林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的判决,体现了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观点正确;也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观点正确,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16A解析:本题考查行己有耻和树立法治意识。:依据教材知识,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相关规定,启示我们作为未成年人,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不能做;磨砺坚强意志,增强自控能力;树立法治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故说法正确;:青春有格,不能肆意放纵,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
25、C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和理解。ABD: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以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的创制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A、B、D说法正确;C:依法治国的道路并不是有了法律就坚持走的道路,C说法错误;因为本题是从错误角度考查,故选C。18C解析:本题考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10周岁的小红放学后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回家”,10周岁年龄太小,因此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小兰在机动车道上靠右
26、边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靠右行驶,B不符合题意;“骑自行车经过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不闯红灯”,是交通安全意识强的表现,C符合题意。“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骑自行车”,这样做不利于集中注意力,是安全意识薄弱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19A解析: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题干描述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只与我们家庭生活有关”“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的说法太绝对,错误;故本题选A。20C解析:此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C: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六个方面的保护,即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
27、以及网络保护。判断是哪个方面的保护要看实施保护的主体。题文中,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这体现了网络保护的内容,C说法正确;ABD:题文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家庭保护,A、B、D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C。21A解析: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A: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说明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选项A正确;BD:题干没有体现“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排除选项BD;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选项C错误;故本
28、题选A。22B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出台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表明护未成年人是各类组织和成年人的共同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所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以特殊保护,故说法正确;: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3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C:我国旅游法的相关规定说明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为评判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C说法正确;A:错误,道德与法律本质上有区别;B: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D:错误,法律是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的;故本题选C。24C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AC:依据教材知识,林某应该增强法律意
29、识,依法办事,切莫触犯法律害人害己,故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B:作为公民,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故B说法错误;D: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5B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A:以暴制暴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触犯刑法会被人们法院判刑,故A说法错误;B:依据教材知识,李某在抗暴力拆迁时与开发商发生冲突,失手将一名拆迁者打成重伤被判刑,启示我们要学会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故B说法正确;C: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C说法错误;D:我们要依法维权,不能以暴制暴,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二、解答题26(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30、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不断地提高道德水平。加强素质修养,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等。解析:本题以材料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涉及法律的特征,依法办事等相关知识。(1)本题考查法律名称。据教材知识,生活需要法律,在身边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1、(2)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据教材知识,法律的特征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本题考查与法同行,依法办事。解答时,可从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不断地提高道德水平;等等方面作答。27(1)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3)找到能够庇护的亲人;寻求亲友之外的朋友、老师帮助;及时报警,请警察介入,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联系媒体,曝光到网络等。解析:(1
3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送法进校园”活动的意义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的认识,根据所学,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方面回答,至少四部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怎样面对不法侵害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求助于他人、及时报警、掌握有效的方法、寻求社会媒体等方面的帮助等,言之有理即可。28(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的恒河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
33、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者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对徐某某行为属于高空抛物行为,受到处罚体现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利于规范、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对徐某某行为处罚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解析:背
34、景材料:法律条款规定关于人们生活中遇到问题,说明生活离不开法律。考点考查:法律与生活信息相关,法律作用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核心素养:法治意识、科学素养(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材料体现道理, 联系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每个组织的业务活动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属于体现性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生活与法律息息角度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对徐某某被处罚的认识, 联系法律的作用相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
35、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属于认识类题目,根据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法律作用角度对徐某某被处谈认识。29(1)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解析:(1)本题直接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2)本题直接考查法律的作用,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3)本题直接考查依法办事,可以结合教材
36、知识进行回答。30(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既要正确行使权利,也要自觉履行义务。“恶意差评师”的做法割裂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没有依法行使权利,也没有自觉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通过打击“刷单”行为,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按照设问要求,首先表明权利义务的关系;其次,结合材料,表明“恶意差评师”的做法割裂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没有依法行使权利,也没有自觉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认识,题文中打击“刷单”行为,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结合材料中网络安全法的通过、对“刷单”行为的打击、以及恶意差评师的行为等,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回答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