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案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刻舟求剑教案范文五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刻舟求剑教案范文五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刻舟求剑是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当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预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结果却没有唠叨。这个成语故事挖苦了那些不留意状况变化,不会敏捷处理问题的
2、人。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本课与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西门豹,阅读课文三过家门而不入构成一个单元,包括了古诗、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话传奇,使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喜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学生状况分析: 上学期已学过滥竽充数狐假虎威两则文言体寓言故事,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自学力量,能结合注解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古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那么好读的。读通、读顺、读出韵味,很不简单。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4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需依据状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精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展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最终一段话,明白别人“惑乎”的缘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接龙嬉戏 师:同学们搜集的成语真多,学习成语时,不仅要知道这个成语,还要了解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含义,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看看它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在最快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复习了旧知,又找到了与新知的结合点,引出今日的课题,同时也是积存词语的过程。) 二、学习字词 师:通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用画出自己认为学习较困难的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的? 估量:遽 涉 契 亦 (设
4、计意图:学生在自学生字、词语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根底学问,还明确了记忆字形的几种方法。) 三、理解内容,明确寓意 1、师:下面谁情愿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师:请你像他这样通顺、流利朗读,然后 (1) 边读边看解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句,并在小组中沟通。 (2) 沟通时,先读原文,然后再说说它的含义。 (3) 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 沟通汇报 A、估量: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对策:师:这是什么句子?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能在说说它的含义吗? B、估量: 对策:师:瞧,他用了一个“很”字加重了反问的语气。想一想我们还能用什么词加重反问的语气? C、估量:真、太、非常、特别、莫非 对策:师:介
5、绍:岂:表示反问,怎么、莫非。 D、小结:这么多的词都能加重反问的语气,你能将它改为陈述句吗? 估量:像这样找剑,确实很糊涂呀! 对策:为什么别人都这样谈论呢? 估量:船在动,而剑始终没动 对策: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他糊涂的缘由吗? 过渡: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求剑的人在大事刚刚发生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抓住反问句的语气词,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反问语气,引发学生质疑,引入对古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绽开想象,深入理解 1、师:轻声读课文,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沟通:先说说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估量: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A、 随生板贴图片 B、
6、假设你是这位过江的乘船人,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估量:焦急 师:能用其他的词来表示你的心情吗? (迫不及待、赶忙、赶快、快速、飞速、马上、立刻、) C、师:请你选择一个词说说你会怎样做? 估量:马上跳入水中捞剑 叫船夫立刻停船,下水捞剑 过渡:我们是这样的焦急,可是渡江的人有时怎样做的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A、对策:他又是怎样想到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他的想法吗? 他想( ),所以( )。 B、小结:正是由于有了这么多的想法,他遽契其舟,谁能表演一下他遽契其舟的动作。 C、他不慌不忙地遽契其舟,会以怎样的语气说:“是吾剑之所从坠。” 估量:胸有成竹、自信、有把握、坚决、确
7、定、镇静自若 师:你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吗? D、渡江的人是这样的胸有成竹,假设你是划船的船夫会怎样说呢? 过渡:渡江的人没有听任何劝说,船最终停了,涉江人是怎样做的呢?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他立刻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入水里,发生了什么事?请结合这几方面先说说。 船靠岸后,那个人怎样跳下江去捞剑的?怎样捞?他没捞到剑神情怎样?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岸上看他捞剑的人会有什么神情、举动、谈论? 师:课下我们可以为这篇课文进展续写。 3、师:于是众人纷纷谈论,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你对渡江的人这种作法有什么评论吗? 估量:他太傻了, 师小结:比方不能用变化眼光对待问题,不会敏捷处理问题。 (设计意图:运
8、用图画再现、生活呈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品尝想象说话朗读体会”,进展语言文字训练。) 五、列举事例,总结课文. 师: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我们一起看一看。 事例1:李娜在一家民营企业做文秘工作,打印部提出的要求是:节省用纸,一张纸要正反两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用空白纸。有一次,废纸用完了,李娜只好用空白纸打印,经理一看用的不是废纸,脸色陡变,说:“为什么不用废纸打呀,打印室不是有明文规定?” 李娜解释说:“废纸用完了。” 人力资源部经理似信非信:“每天打印那么多文件,我就不信任打印室没有一张废纸!” 经理不信任,亲自到打印室检查,翻箱倒柜,还真找出几张
9、废纸。 在月末例行的会议上,经理扣了李娜当月的奖金。 从今以后,每到实在没有废纸可用的时候,李娜就特别焦急。后来,有人教导:没废纸的时候,就把空白纸先打印一份其他文件,然后翻过来再打印。这样就永久有了用不完的废纸。从今,李娜再也没有挨过经理的批判。 又到了月末例会,经理对打印部的工作特别满足,提出表扬,还发了100元的节省奖。 呵呵,是不是有点令人感到惊奇呢?为了节省一张纸,我们不得不铺张了更多的纸张和油墨,这其中的缘由究竟在哪里呢?不在于别的地方,就在于那个经理太过于自负,只知道以自己的阅历办事,不能敏捷处理问题,这跟那个楚国人刻舟求剑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呢? 事例2:我好几个月没有上小王家去
10、了, 今日想去找他玩.我记得他家门口有一个破旧的小杂货铺, 很好找.谁知走到那里, 杂货铺不见了, 盖起了一座新的大楼.你能由于有了这个变化, 就不成认那里是小王的家吗? 事例3:有个同学說, 我妈妈没有文化, 照样领先进生产者.他疑心学文化是不是真有必要.他不知道, 妈妈有妈妈生活的时代, 而我们却要始终工作到二十一世纪去.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需要的文化自然要多些.谁假如不能熟悉到这个变化, 不及早做好预备, 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归要被时代淘汰的.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许多,作为学生我们更要用一种长远、变化的眼光对待我们的学习,只有我们学习好了,力量强了,才能适应我们飞
11、速进展的学问时代,信息时代。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学问和熟悉力量的迁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六、理解寓意,积存词语 1、师:谁能再说说刻舟求剑的含义? 2、师:请你结合成语的含义,选择填空 守株待兔 见机行事 墨守成规 看风使舵 与刻舟求剑相反的成语:( )( ) 与刻舟求剑相近的成语:( )( ) 比方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胜利的幸运心理。现也比方死守狭隘阅历,不知变通。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法规不愿转变。 看详细状况敏捷办事。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方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设计意图:加深对成语寓意的理解,又帮忙学生积存更多的成语。) 七、叙述故事 请同学们先看一则动画,然后绽
12、开想象,用白话把这则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采纳动画的形式,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效的引导学生想象,更好的理解文本。) 八、学习效果评价计 1、说说刻舟求剑的含义? 2、结合成语的含义,选择填空 守株待兔 见机行事 墨守成规 看风使舵 与刻舟求剑相反的成语:( )( ) 与刻舟求剑相近的成语:( )( ) 3、绽开想象,用白话把这则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依据本课拟定的“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教学重点,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沟通、争论中自学字、词、句,理解古文的内容。 2、抓住重点句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3、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
13、学生想象思维活泼的学习心理,采纳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展说话训练。 4、针对本课教学难点,以直观教学法帮助教学,利用贴图动程演示,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兴趣,化抽象为详细,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教学总结】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因此,我的总体设计的思路是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屡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期
14、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终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熟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究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育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究疑难问题的力量。 反思如下: 1、教学中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文中供应了译文,对比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到达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终到达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范
15、读解决精确朗读文言文的问题,再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尝试理解句子的意思,最终试着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消失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提醒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谈感受时,却经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还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受太少,而难以恰当地表达相对应的实例呢?这还始终困扰着我,请大家多提点珍贵意见。 刻舟求剑教案 篇2 主备:沈丽丽 审核:沈丽丽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存文言词汇,能精确翻译全文。 3、
16、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选自 , ,是我国 时期闻名的 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其次层写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二刻舟求剑 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其次层写 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展现 质疑 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 1把握根本学问构造 文言
17、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2断句 3把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补充省略的局部。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功之一. 检测: 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吾忘持度。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 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18、 道理: 现实意义: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 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线画出以下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 (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以下句中“之”用法
19、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 一、阅读理解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解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乏的样子。病劳累。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 ) 谓( ) 2、对以下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返归取之 其子趋而往视之 舟已行
20、矣,而剑不行。 A、一样,不同 B、不同,一样 C、一样,一样 D、不同,不同 3、翻译以下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5、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白什么道理? 二,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解释】北人:北方人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暖和和充分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啖:吃。 1解释以下
21、句中加粗的词语。 仕于南方( ) 席上啖菱( ) 或曰:“啖菱须去壳。”( )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_ 三,阅读月怀一鸡,回答下列问题。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解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当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以下对加点字“之”的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 A、都一样 B、一样一样 C、一样一样 D、
22、都不一样 3、翻译以下句子。是非君子之道。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教案 篇3 刻舟求剑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焦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预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挖苦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叙述有个人过江时,把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第一句话就点明白这个人是“坐船过江”,明显船不是静止的,实在行进着的。其次句话说他由于“不当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其次段,那个人
23、没有焦急,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一点儿也不焦急”,说明白他认为自己有找到宝剑的把握。第三段,讲有人劝丢剑人赶快捞,对他刻记号的做法不理解。“有人”指的是同船的人。第四段,讲那个丢剑人叙述自己的道理。他说“在船上刻记号”,船靠岸后按记号打捞,“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准能”就是肯定能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刻、剑、舷、催、捞、掏;把握“刻舟求剑、掏出、船舷、捞上来、准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育学生用进展的观点观看和思索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
24、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和玩具宝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喜爱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简短好玩,又都告知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日教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特别好玩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讨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语,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及新词。 3、默读课文 要求:把文中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提出
25、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 思索: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看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复述故事。 (1)、播放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学生边听边想。 (2)、指导复述方法。 (3)、同桌相互复述。 (4)、全班沟通。 3、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沟通,表演故事。 请4名同学表演故事,教师和其余同学朗读表达局部。 4、思索:那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为什么? 教师小结。 四、拓展想象。 小组争论: 1、那个人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提
26、醒道理。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六、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道理告知你的爸爸妈妈,跟你的弟弟妹妹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在生活中别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好吗? 2、预习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船 移动 记号 捞不到 剑 静止 刻舟求剑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好玩的故事,挖苦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提醒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
27、点儿也不焦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预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信任自己脚的尺码而不信任自己的脚的人,挖苦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敬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好玩,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把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肯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力量,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存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
28、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比(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根底,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连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方自己手里拿
29、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日,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比照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由于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订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根据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
30、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需在正确朗读的根底上进展。)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晰。(教师马上表扬他听地仔细并鼓舞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由于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忙很大。假如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简单了。 6对比译文说说你
31、如何理解以下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沟通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依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讲解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争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舞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提醒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
32、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确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常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知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依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挖苦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设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马上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假如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假如是一把宝剑,我就想方法去捞,假如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其
33、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白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究竟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依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当停顿。(教师订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比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沟通。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展沟通。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提醒了一个什么道理
34、?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适宜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敏捷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肯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依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挖苦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敬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五、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
35、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旧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供应了译文,对比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 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假如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 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着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殊是在 教学其次则寓言时,我根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消失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 言
36、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提醒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经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受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索。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挖苦了不讲究方法的人,挖苦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刻舟求剑教案 篇5 学习内容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把握相关文学常识; 2、疏通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 3、了解寓言的寓意,熟读成诵。 学习重难点 1、深入理解文意,把握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领悟
37、寓意。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 2、简介。 3、检查预习状况。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亦称 ),是 国末期秦国的宰相 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疏通字词。 sh( )江者 zhu( )于水 j q( )其舟 不亦hu( )乎 (3)断句,划分朗读节奏。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自学: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l 涉: 者: 其: l 自: 遽: 契: l 其: 是: 之: 译: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 所契者: 求: 之: 译: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l 行: 矣: 而: l 若此: 亦: 惑: 译: 4、主题探讨。 渡江的楚国人刻舟求剑,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想想看,这则寓言挖苦的是什么样的人? 三、沟通: 四、展现: 五、反应: 1一词多义。 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郑人和楚人错误的共同点在哪里? 3.本寓言中,运用谈论的表达方式提醒文章寓意的句子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