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学活动教案6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6篇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拉、拽、套串珠的操作活动,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2、帮忙幼儿了解松紧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3、能大胆叙述自己的发觉。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用松紧带和包装绳穿的珠子各一串(大小、颜色一样),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介绍桌面材料,比拟两串珠子。 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两串珠子,好看吗?这两串珠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啊?你们想戴吗? 2、幼儿戴珠子,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幼儿自由戴手珠。 提问:你们戴一戴、试一试!戴起来了吗? 让幼儿比拟两串手珠,引导幼儿
2、发觉穿珠子的绳子不同。 教师:这串怎么会戴不起来?这两串是一样大的啊,你们拉一拉,看看发觉了什么?绳子怎么啦? 3、比拟包装绳和松紧带,进一步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当场拆开两串珠子) 提问:你们想一想哪根是拉不动的?哪根是能拉动的呢?(让幼儿指认) 教师双手拿住两根绳子的一端,请一名幼儿拉另一端,感受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这根能拉动的绳子叫什么啊? 4、阅历拓展。 让幼儿找一找身上的松紧带,帮忙了解松紧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提问:为什么身上这么多地方要用到松紧带啊? 5、嬉戏活动“松紧带” 玩法:手拉成圆圈,松圆变大,紧圆变小。 活动反思: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时机参加探
3、究活动,进展尝试,感受参加的乐趣,并能鼓舞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通过幼儿分组沟通探究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手珠串,共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育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力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雨 活动目的: 通过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云、雨的形成,培育幼儿观看和探究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预备: 1、屡次组织幼儿观看不同的云和雨。 2、预备两瓶开水,一个较大的烧杯和一块玻璃片;为每组幼儿预备一个杯子和一块玻璃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引题: 云: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象棉絮,有时象鱼鳞。 雨: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提问:你见过的云
4、、雨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试验:教师为每组幼儿的杯子里倒入开水,重点引导幼儿观看水蒸气上升现象及盖上玻璃片后,水蒸气产生的变化。 3、教师在大烧杯里演示边提问幼儿操作结果,帮忙幼儿小结云、雨的形成 4、争论:雨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和害处。 5、教师叙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6、延长活动: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一步观看云和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3-4 岁的幼儿对四周世界都布满着奇怪。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奇怪心得到满意,并让他们永久保持一颗布满想像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头,开展一次查找种子
5、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究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协作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知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争论: (1
6、)你今日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活动延长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看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现自己找到的种子。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育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力量,又进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留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加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阅历,调动幼儿
7、多感官参加,鼓舞幼儿自由的观看、操作、发觉、比拟、争论与探究,充分展现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觉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育敬重事实的态度。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测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活动难点:用标记记录猜测。 活动预备: 一、阅历预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嬉戏阅历。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二、材料
8、预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科学学问: 形状平滑的物体可以滑动,滚动的物体有一个圆形的面,接触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圆形的面,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嬉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测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测,感受验证过程,敬重事实。 2.个人猜测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否全都、鼓舞幼儿大胆尝试,敬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长: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觉
9、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嬉戏中发觉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育和爱护了幼儿奇怪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测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育幼儿敬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阅历,进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力量。在此根底上,幼儿获得的”阅历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根底,充分表达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不但常常把自己的玩具拆得零零乱乱,还会把家里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电筒、闹钟、相架、笔等拆开来,但由于孩子的力量和阅历缺乏,拆
10、开东西后他们往往不能按原来的样子装好。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沟通,获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力量,积存生活阅历,提高动手力量,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拆笔、装笔、换笔芯的过程中能一边拆一边认真地观看讨论。 2.鼓舞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大胆地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预备 1.供应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种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操作盘人手一只。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尝试给最简洁的水笔换笔芯,引导幼儿边拆边动脑 1.请幼儿给水笔换新笔芯。 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小朋友
11、给水笔换上新笔芯,你们情愿试一试吗? 2.幼儿开头操作,教师观看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 (1)观看幼儿如何把笔拆开。 (2)询问个别幼儿采纳某种方法的理由。 3.引导幼儿较完整地叙述自己是怎样换笔芯的,并说出理由。 师:你从笔的什么地方翻开的?你是怎么发觉的? 幼A:我发觉笔头的地方有一圈一圈的,我转啊转就转开来了,换好了新笔芯。 幼B:我想从笔盖的地方拆开,可是很紧,打不开。后来,我再从笔头试试,就翻开了,换好了笔芯。 幼C:我学了阳阳的方法,换好了笔芯。 (评:水笔的构造比拟简洁,在活动中,大局部孩子很快能发觉笔头处的螺旋线,可以转开来,换上新笔芯,露出满足的表情。有四五个孩子先从笔盖处试着
12、翻开,但笔盖比拟紧,无法翻开,教师就鼓舞他们从笔的其他地方试试。教师没有把正确的方法告知幼儿,而是让他们自己尝试,充分探究,一方面帮忙孩子积存阅历,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动手力量,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通过给圆珠笔换笔芯,鼓舞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通过自己和同伴解决问题 1.请幼儿给圆珠笔换笔芯。 师:我们还有一支圆珠笔也要换笔芯了,但这支笔很惊奇,看看它的笔头会怎样?(引导幼儿观看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给这支笔换笔芯可能会很难,你们敢不敢试试呢? 2.观看幼儿在换笔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问题: (1)幼儿会把圆珠笔拆成什么样子
13、? (2)幼儿如何选择笔芯? (3)重点观看幼儿在装笔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3.师幼共同探讨。 (1)引导幼儿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A:我把笔拆开了,东西太多,装不好了。 幼B:我换好了笔芯,但笔头不会伸缩。 幼C:我的圆珠笔笔头看不见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拆开了的圆珠笔里有些什么东西。(引导幼儿熟悉弹簧、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等配件,为接下来的争论做好预备。) (2)鼓舞幼儿带着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并能一边拆一边认真地观看讨论。 师:装笔时遇到困难的孩子可以再拆一支笔,边拆边认真看看,讨论讨论,圆珠笔里的弹簧、大帽子、小帽子是怎么装的。 (
14、3)集体争论:解决装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觉吗?谁能帮忙我们解决刚刚遇到的困难? 幼A:我发觉小帽子要装在大帽子里面。(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叙述) 幼B:笔头不会伸缩可能是忘了装弹簧。 幼C:刚刚我选错了笔芯,所以笔头看不见了。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供应的圆珠笔内部构造比水笔稍简单一点,里面有弹簧、大小不同的两个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外部有笔头、笔盖。教师还为幼儿供应了不同的笔芯,让幼儿自己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下,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舞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拆
15、装的过程是一次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鼓舞胜利的幼儿尝试给较简单的笔换笔芯,没有胜利的幼儿连续努力完成任务 1.幼儿自由选择,进展操作。 2.鼓舞没有胜利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忙解决。 (评:幼儿动手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供应配件较简单的笔,鼓舞胜利的幼儿连续探究,没有胜利的幼儿可以请教同伴和教师坚持完成任务。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力量不同的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进展。) 活动延长 请尝试给比拟简单的笔换笔芯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新发觉或遇到的问题,鼓舞幼儿把问题带到科学角去讨论。 总评 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表达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 首
16、先,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水笔、圆珠笔等材料,对幼儿来说,既熟识又新奇。其中,带有笔芯套、弹簧的圆珠笔,操作性强,变化大,这为幼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供应了极好的契机。 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究、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淌,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换笔芯”不断地探究、操作、观看、讨论,鼓舞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沟通发觉,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猎取和积存阅历,大大满意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看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
17、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拟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阅历。 2.让幼儿能依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进展动手观看力、操作力量,把握简洁的试验记录方法。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拟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阅历。 难点:让幼儿能依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预备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嬉戏导入 幼儿跟教师做手指嬉戏 二、看图说话 1.大二班的小朋友,今日动物园里可喧闹了,由于许多动物都来参与比尾巴大赛,教师带大家去看
18、看,好吗?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其次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爱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1.小朋友跟严教师读课题:比尾巴。小朋友请仔细听教师读儿歌,思索一下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消失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留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教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教师教小朋友读。其次遍小朋友做小教师
19、教教师读。) 四、创编儿歌 动物园里还不止这些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用动物的尾巴来编儿歌好吗? 五、完毕活动 大二班的小朋友,我们幼儿园的门窗也贴有许多动物的图片对吗?让我们再去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留意力。也由于孩子们已经积存一些有关动物学问,又有肯定的表达力量,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布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认真观看,细心发觉,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仆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简单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展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