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 购买服务项目方案四川省环境信息中心2021年3月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 - 购买服务项目方案目 录第1章 项目概述51.1 项目名称51.2 项目业主单位51.3 编制单位51.4 项目背景51.5 项目依据61.6 现状及项目必要性71.7 项目目标、内容和周期81.7.1 项目目标81.7.2 项目内容91.7.3 项目周期9第2章 需求分析112.1 业务需求112.2 性能和容量需求112.3 系统部署环境需求122.4 信息技术创新环境122.5 保障性需求132.5.1 易用性132.5.2 扩展性152.5.3 兼容性152.5.4 可靠性1
2、52.5.5 健壮性162.5.6 移植性162.6 网络及安全需求172.7 整合共享需求182.7.1 数据整合共享182.7.2 业务应用整合共享19第3章 总体方案设计223.1 思路与原则223.1.1 项目思路223.1.2 项目原则223.2 总体架构233.3 功能架构253.4 部署架构26第4章 功能内容274.1 环境风险防控数据专题274.1.1 风险管理274.1.2 应急知识库294.1.3 应急资源库304.1.4 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324.2 指挥调度数据专题374.2.1 应急指挥数据专题374.2.2 信访投诉数据专题434.2.3 环境督察数据专题
3、454.2.4 环境执法数据专题574.3 环境风险研判智能图574.4 模拟应急演练数据专题604.4.1 演练信息管理604.4.2 模拟演练614.4.3 模拟演练评价624.5 环境应急移动端应用634.6 大屏可视化展示644.7 其他数据分析专题644.7.1 智慧党建数据专题644.7.2 应对气候变化数据专题654.7.3 专项资金历史数据专题65IV第1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 - 购买服务项目1.2 项目业主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1.3 编制单位四川省环境信息中心1.4 项目背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推
4、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为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草拟了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全面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体系总体架构基本形成,管理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六个“精准”,即环境感知精准及时、信息资源精准在线、智能分析精准全面、综合决策精准可靠、指挥调度精准快速和考核评价精准完善,努力打造“实时感知、预警报警、决策指挥、督察执法、结果反馈”
5、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的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为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要任务加快落实落地,推动全省环境预警与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省环境信息中心会同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技术专家,经过调研、会商,编制了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购买服务项目方案,并启动全省一体化业务应用建设。1.5 项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3、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6、生态环境部2018-2020年生态环
6、境信息化建设方案(环办厅20187号)7、关于印发的通知;8、关于印发的通知;9、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10、四川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1、四川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12、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13、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环办厅201623号);14、四川省生态环境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15、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16、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1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1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7、试行)19、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1.6 现状及项目必要性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环境信息化整合共享基础逐渐夯实,数据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升级有序推进,电子政务服务转型升级,安全运维保障体系稳步健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的逐步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已成为减缓和控制事故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应急指挥不当、应急措施不足或应急过度,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更不良的社会影响,需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重点风险源、工业园区环境感知能力、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溯源分析能力
8、,以及科学决策能力,为环境风险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环境预警预测和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支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环境预警预测方面,水环境预报预警平台能力还不强,水环境数据共享、智能分析不足,大气环境预警预报模拟系统陈旧,缺乏对大气污染过程的精准污染溯源预报模拟能力。在环境应急指挥调度方面,环境风险源掌控、分析、评估能力不强,环境风险预警、研判、督办咬合力不深,环境应急日常监管缺乏有力支撑,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分析的科学决策依据有待加强,环境应急联防、联控、联动机制还不够完善,全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指挥能力水平总体有待提升。同时,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不断提升
9、环境信访工作法制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亟需提升环境信访投诉、督察执法等信息化支撑能力;并将环境感知、监测、信访投诉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与督察执法等业务协调联动,推进测管协同,形成闭环管理。1.7 项目目标、内容和周期1.7.1 项目目标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中心,确保守住环境安全底线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风险企业、环境风险源、应急人员、应急制度、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等进行管理,构建环境应急信息库、事前预防、指挥决策调度处置能力,整合大气、环境质量实时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数据、监管执法数据、信访投诉数据、环境风险源数据,进行大数据关联智能分析和风险预警预报,横向对接水利、气象、应
10、急、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为环境应急处置及风险防控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并结合环境一张图,实现环境风险预警预报、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处置挂图作战,推进全省环境应急工作自动化、流程化、规范化,打造平战结合,平时防控,战时应急指挥的新能力。实现实时感知、数据融合、预警预报、指挥、督察执法、问题整改、跟踪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1.7.2 项目内容序号子项类型1环境风险防控数据专题购买服务2指挥调度数据专题购买服务3环境风险研判智能图购买服务4模拟应急演练数据专题购买服务5环境应急移动端应用购买服务6大屏可视化展示购买服务7其他数据分析专题购买服务1.7.3 项目周期项目实施从2021年开始,实施周期一年。序号
11、项目阶段工作内容工期1需求调研现场调研与需求分析1个月2服务构建服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服务开发、测试、实施部署等8个月3项目试运行项目整体试运行3个月4项目正式交付项目交付并进入质保服务期质保服务期2年第2章 需求分析2.1 业务需求构建四川省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信息化能力,满足生态环境部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以摸清我省环境风险因素、建立应急相关信息库、掌握环境风险点监控信息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省厅环境应急响应能力为核心,以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省厅现有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能力,需求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建立信息更新机制与通道2、建立基础信息库3、建
12、立环境风险监测监控及值守联动4、建立应急响应与处置的信息化能力5、建立事件调查与损失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支撑6、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的支撑7、移动端应急管理应用2.2 性能和容量需求1、性能要求序号指标项指标值1一般查询统计类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2复杂查询统计类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8秒3不间断性724小时不间断4内部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5跨业务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6界面操作响应不超过3秒7视频调用响应不超过5秒2、用户容量需求序号项目名称用户数量同时在线量最大并发数1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 - 购买服务项目2000020001000注:应实现资源弹性扩容,以支持更
13、大用户数和并发数。3、数据量估算序号项目名称年业务量单条业务数据量(Mb)存储时长(年)初始/历史数据量(Gb)总空间需求(Gb)1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 - 购买服务项目10000010320032002.3 系统部署环境需求本项目依托生态环境政务云进行部署,所需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由政务云进行提供,包括项目运行所需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与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2.4 信息技术创新环境项目需要满足信息技术创新总体要求,兼容跨平台部署和使用,并支持四川省政务云体系和信息技术新环境。包括服务器、桌面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应用插件、办公软件和版式套件等。2.5 保障
14、性需求2.5.1 易用性1、 应用系统必须提供一致性的图形用户界面风格。2、 应用系统对普通用户的操作界面应该以B/S方式实现。3、 应用系统应该支持操作员登录系统后,不超过三次鼠标的点击,即可访问到业务所需功能。4、 应用系统必须支持同时打开多个管理窗口以对不同任务进行并行的操作。5、 应用系统应该支持在一个业务过程中的所有功能界面都有返回上一个操作的快捷联接。6、 应用系统应该支持通过键盘即可完成一个界面窗口内的主要操作。7、 应用系统应该支持通过Tab键或回车键可以访问到同一个窗口的所有控件对象。8、 应用系统必须采用分页机制显示查询结果,并显示返回的记录数目、当前页和总页数。9、 应用
15、系统发现用户提交有误信息,必须以弹出窗口的形式明确提示用户错误的原因,并把界面控制焦点置于发生错误的控件对象上。10、 应用系统的操作界面必须用“*”明确标识出必填的输入信息。11、 在导致系统数据发生变化的操作执行之前,系统应该弹出提示窗口供用户确认。12、 对于复杂的信息结构,系统应该采用分帧的机制在同一个窗口中显示不同的信息内容,并自动刷新不同部分的信息内容。13、 应用系统执行用户提交的请求而无法返回时,必须明确标识系统处于繁忙阶段。14、 应用系统功能菜单必须按照功能域、功能组的分类方法进行组织。15、 对于操作员无权限使用的菜单功能,应用系统不允许显示该菜单或将其设置为不可用状态。
16、16、 系统必须提供在线帮助功能,对于每一个操作功能都能查找到相应的详细使用说明。17、 操作员登录系统后,系统必须能够主动地提醒等待该操作员处理的任务。18、 界面需要基于Web2.0标准进行设计,能够支持多种样式风格。19、 界面美观、简洁、符合用户操作习惯。20、 对于业务熟练并且熟悉电脑操作的普通用户,应该可以通过不超过三天的初级培训,即可熟练掌握应用系统基本功能的操作技能。21、 对于系统管理员,应该可以通过不超过累计两周的培训,即可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管理相关功能的操作技能。22、 用户填写表单时,若表单中需填写的数据已在其他业务应用中维护,则应自动获取这些数据并自动填入表单,以减少用
17、户的填报工作量,提高效率。2.5.2 扩展性1、系统可以通过运行更多的实例或者采用分布式处理来支持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线性的增加硬件设备、实例个数或者分布式处理点来处理更多的数据量,能更好的在不增加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支持更多的业务处理。2、通过纵向扩展(增加单节点的处理资源,如CPU和内存)和横向扩展(增加处理节点)扩展处理性能。2.5.3 兼容性1、应用程序能够在UNIX、Linux及国产化操作系统下部署。2、应用系统界面设计可以兼容IE8及以上、Chrome、Firefox、Safari等主流浏览器。2.5.4 可靠性数据库:为保证业务不中断,数据库需要保证724小时无间断运行,保证数据的安
18、全和正确有效,DBMS通过双机热备方式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数据保护,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数据恢复。应用系统:必须支持连续7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应用软件中的任一构件更新、加载时,在不更新与上下构件的接口的前提下,不影响业务运转和服务;任一构件发生故障或与数据库交互发生异常时,系统不能崩溃,应给出提示并告警信息,能够支持无缝切换;支持应用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多台服务器可以组成一个集群。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在这些服务器上进行部署,同时可以灵活地设置接管策略。2.5.5 健壮性1、系统必须采用增量备份和全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备份重要的系统数据。2、应用系统在业
19、务处理高峰时,各主机设备的内存利用率应该不大于70%,CPU平均空闲率不低于30%。3、应用系统必须支持负载均衡能力,支持应用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避免应用系统的单点故障。4、应用系统运行时,任一构件发生故障或数据库发生异常,系统不能崩溃,应给出提示。5、当外围系统发生异常时,客户洞察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并给出相应提示。2.5.6 移植性1、应用系统应该不需改动或尽可能少的改动就可以在不同的主流UNIX及Linux平台下方便的移植。2、应用系统必须对于存储设备、备份设备及各种网络设备具有完全无关性。3、应用系统必须支持在不同主流数据库平台的移植并支持国产化数据库。移植时不允许修改业务逻辑构件,应该尽
20、可能少地修改直接操作数据库的信息服务构件。2.6 网络及安全需求1、网络支持需求信息系统应支持电子政务外网、环保专网、互联网接入和访问,支持IPv6网络,实现IPv6访问,并按照四川省政务云及生态环境厅的网络管理要求进行部署。2、密码应用安全项目实施需从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四个层面采用密码技术措施,建立安全的密钥管理方案,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信息系统需使用经检测认证合格的商用密码产品或服务,使用的商用密码算法、技术应遵循密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信息系统构建中不允许以明文方式保存用户密码或系统使用的各类密码。应该采用不可逆
21、的加密方式保存此类密码,系统应该支持国密、商密等加密算法。应用系统必须强制实现操作员口令安全规则,如限制口令长度、限定口令修改时间间隔等,保证其身份的合法性。3、等级保护要求本项目需要整体参考并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三级防护要求,结合项目的业务安全需求特点,遵循适度安全为核心,以重点保护、分类防护、保障关键业务、技术、管理、服务并重、标准化和成熟性为原则,从多个层面构建以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为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使受保护对象在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管理安全等各个层面不仅达到“第三级安全等级要求”,而且符合受保护对象的业务特点,为信息化
22、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4、其他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必须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置。当操作员在所配置的时间内没有对界面进行任何操作则该应用自动失效。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完善的审计功能,对系统重要数据的每一次增加、修改和删除都能记录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人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2.7 整合共享需求2.7.1 数据整合共享生态环境业务应用在数据中台的框架内构建业务数据库,并能通过数据中台获取所需的其他环境业务数据、横向委办厅局数据(如气象、水文、交通等数据)以及纵向市州或部位数据,也能将本业务产生的数据沉淀到数据中台,通过数据中台对外共享。原则上一种业务数据或基础数据,应只由一个业务应用进行维护,防止数据多源,其
23、他业务需要该种数据时则通过数据中台获取。在数据上,业务应用应充分利用厅内各单位已拥有的数据资源,遵循生态环境数据中台的标准规范,并完全基于已有的生态环境数据中台进行构建,利用数据资源产生效益,提高成果利用率。数据中台与国家部委数据共享交换、省数据共享交换及市州数据共享交换对接,进行充分的数据交换共享。同时,数据中台还将对外提供数据挖掘分析等数据服务。2.7.2 业务应用整合共享生态环境业务应用的整合共享包括了与固定污染源综合监管平台、统一运营平台、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移动APP、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等多个系统以及生态环境业务中台的对接或集成。2.7.2.1 基于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
24、大系统构建本项目并非构建独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而是属于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下称大系统)下的数据分析应用专题。本项目应构建在大系统的框架下,遵循大系统的标准规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风格。2.7.2.2 基于生态环境业务中台的能力复用业务应用应按照生态环境业务中台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及构建,并充分复用业务中台已有的支撑成果,如4A认证服务、GIS服务、短信服务等基础能力服务、基础技术支撑(如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搜索引擎等)及业务能力服务(如生态环境一张图服务)。同时,在业务应用的构建过程中,也应识别出可多业务共用的能力,并将该能力通过业务中台共享给其他业务应用复
25、用。2.7.2.3 与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生态环境业务应用遵循生态环境厅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的系统集成规范和对接要求,和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进行集成,以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为PC端入口。2.7.2.4 与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移动APP集成生态环境业务应用的移动端APP构建,原则上不设计为独立的移动APP,而应按照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移动APP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及规范,将应用功能集成到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移动APP中,成为其下的子功能,保持风格一致,并共享登录、用户、权限、已待办事项等功能和数据。2.7.2.5 与生态环境厅公众服务平台集成生态环境业务应用中如有需要企业填报或信息公开的功能,需以生态环
26、境厅公众服务平台为统一入口,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填报服务,为公众提供统一的公开信息查阅服务。2.7.2.6 与统一运营平台对接生态环境业务应用应与统一运营平台对接,统一运营平台可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实现对系统的网络设备、主机/虚拟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业务应用、用户体验、应用性能等IT资源与组件进行监控,保障各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及良好的用户体验。1、IT资源监控通过开放业务系统的软硬件资源SNMP协议,IT资源监控对业务系统的IT资源进行监控,随时发现问题保障问题的尽快处理。主要监控业务系统的网络设备、主机/虚拟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业务应用等。2、应用管理通过部署应用探针对业务系统
27、的性能进行监控,主要对业务系统的应用端和页面端进行监控,实现对被监控业务系统的数据收集,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与掌握业务系统的真实用户体验及运行状态,保障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及良好的用户体验。第3章 总体方案设计3.1 思路与原则3.1.1 项目思路围绕“平时风险防控,战时应急指挥”的平战结合思路,重点构建起环境质量实时感知能力、污染源实时监控能力、数据融合智能分析能力及突发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全面提升环境预警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遵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等文件精
28、神,重点打造环境风险防控、综合指挥调度、环境风险一张图、综合数据分析等环境信息化能力。提升防范风险、及早发现、迅速响应、及时预警、智能指挥调度的能力。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我省突发环境事件,提高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降低风险损失,维护全省生态环境安全。3.1.2 项目原则整合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按照“整合共享”的要求,不搞重复构建,加强业务协同。在开发构建中,以生态环境中台为技术架构基础,遵照中台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开发,并充分利用中台能力,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上下联通、左右贯通,实现各相关业务的协调联动、融合共享。技术先进,能力复用信息化系统在设计思想、系统架构、技
29、术路线、选用产品等各方面均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前瞻性及扩充性,尽可能采用先进且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同时遵循生态环境业务中台的技术体系,一是充分复用已有成果和业务能力,二是将好的能力共享开放,供其他业务复用。自主可控,确保安全信息化系统构建需满足国家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总体要求,兼容跨平台部署和使用,支持政务云体系和信息技术创新基础软硬件环境,实现自主可控。同时,信息系统应支持政务外网、专网、互联网及IPv6网络的接入访问,满足国家对密码应用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3.2 总体架构本项目并非构建独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而是属于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下称大系统)下的数据
30、分析应用专题。本项目应构建在大系统的框架下,遵循大系统的标准规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在业务功能上,充分复用生态环境业务中台已有的支撑成果,按照业务中台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构建;在数据上,充分利用各单位已拥有的数据资源,遵循生态环境数据中台的标准规范,并完全基于已有生态环境数据中台进行数据构建和交换共享,利用数据资源产生效益,提高成果利用率。本项目的总体架构,从上到下有四个层次,包括展示门户层、应用层、中台层及云环境层。1、展示门户层:展示指挥大屏、移动端APP、PC统一门户为业务应用的三种展示门户,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企业公众用户可通过这三种门户访问需要的业务应用。2
31、、应用层:生态环境一体化业务应用大系统及其包含的本项目各种数据分析专题,以及其他生态环境业务应用。3、中台层:生态环境中台分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生态环境业务应用构建于这两个中台之上,充分利用中台提供的数据共享、数据服务、业务能力复用及技术组件支撑等能力。4、云环境层:即政务云环境。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安全等。3.3 功能架构本项目包括多个数据分析专题,分别是环境风险防控数据专题、指挥调度数据专题、风险研判智能图、模拟应急演练数据专题、环境应急移动端应用、大屏可视化展示及其他数据分析专题。3.4 部署架构生
32、态环境业务应用将部署到政务云环境中,充分利用云环境中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操作系统、安全套件、数据库、中间件等硬软件环境资源。本项目运行所需的硬软件资源不在本项目中采购。根据本项目中各个业务功能的使用范围及用户访问网络情况,将各功能分别部署到政务云的政务外网区或互联网区中,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对系统的访问。部署图如下图所示:第4章 功能内容4.1 环境风险防控数据专题4.1.1 风险管理提升事前预防能力,全面整合环境应急信息资源,及时准确的获取全省水、气、危废、园区的环境监测报警信息、污染排放监控预警信息、风险源监控预警信息、风险源事故报警信息、有毒有害监控预警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危
33、废危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运输转移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气象信息、互联网舆情信息等,提升应急数据应用能力,加强日常环境风险信息采集和环境风险监控,为环境应急事前预防、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监控、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环境风险分析、评估、研判、预警、督促整改等工作。1.2.3.3.1.3.2.3.3.3.4.3.4.1.3.4.2.(1)环境风险基础信息管理应包括点源、线源、面源基础信息的管理,企业填报上报风险信息管理等。收集全省水、气、土、危废、危废、移动源、监测监控等风险信息,收集全省敏感点、饮用水源、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化工园区、重点园区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
34、风险信息综合管理,通过日常风险源基础信息采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企业环境风险填报企业环境风险填报包括风险信息和隐患排查治理填报。主要包括:环境应急管理情况、各生产环节环境隐患排查整改情况以及环境风险防控设施运行情况。填报功能应整合到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下,企业用户可通过统一的入口登录进入。(3)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已实现对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管理、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管理、化工园区应急预案管理和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其中,企业应急预案需要由企业进行上传备案,各级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可在系统中录入备案审核意见,即可发放备案表。可结合二维码、电子签章技术,生成带有二维码、属地电子签章的备案表,便于现场排查时快
35、速通过纸质备案表查询到电子台账信息。本次将实现全省预案存档电子化,备案的所有预案可通过备案时间、预案类型等多种条件进行统计查询。(4)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建立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功能,提供专项检查、定期巡查、专项稽查、企业自查等各类隐患排查任务管理功能,并在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移动APP内集成现场排查信息记录功能,能够记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事项、排查结论、整改要求。重点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化分析风险隐患排查记录的文本数据,辅助隐患排查人员自动拉取和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因素,同时建设检查台账管理、隐患台账管理和风险隐患趋势预警功能。(5)环境隐患整改管理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可对企业下
36、达整改任务,企业可在申报平台中进行查看整改要求,并在在环境安全隐患自查过程中填写整改完成情况,系统对整改任务台账进行统一管理,对到期未整改的事件分别进行企业端预警和管理端预警。4.1.2 应急知识库随着环境应急管理形势发展,不断完善更新环境应急知识库,包括化学品库、法律法规库、案例库、标准库等,按照要求建立新的知识库类别并完善相对应技术文件,完善相对应的检索条件,并通过输入风险应急事件的相关特征信息自动带出同类事件的处置案例,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队伍提供知识支撑。化学品信息库对常用的信息初始化入库,包含:化学品CAS号、化学品名称、分子式、相对密度、气体相对密度、沸点、熔点、闪点、蒸汽压、化学品
37、类型、物理状态、稳定性和危险性描述、处置方法、人员防护的展示。提供所有常用化学品信息及相关案例,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并涵盖我省主要污染物(一是根据我省污染源梳理,二是根据历史突发事件梳理)的理化性质、毒理分析、防护要求及常规处置措施。法律法规信息库管理库对国家法律法规信息、环保法律法规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定期进行更新,用户可新增、删除、编辑及导出法律法规内容,并可通过名称、类别及发布单位进行查询,包含法律法规名称、法律法规内容、法律法规发布日期、支持全文检索功能。对法律法规信息的版本进行记录,通过时间版本方式提供给查询者。处置方法信息库对不同污染物质建立处置技术库,将处置方法信息、处置过程信息、处
38、置技术专家信息、处置技术使用情况信息进行展示,实现与化学品信息的关联,提供处置技术扩展接口,对同种物质不同处置的方式进行记录。应提供至少200种常用污染处置方法。监测方法技术库提供常见污染监测方法、危化、危废监测方法,应急处置时自动关联并提供监测设备信息、监测布点信息、采样方式信息等。4.1.3 应急资源库(1)应急组织机构信息管理对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包括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工业园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以及需要联动的其他政府机构,对各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管理。(2)应急专家信息管理对应急专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可
39、根据环境应急专家的基本信息,按照地域、擅长领域和专业、应急处置经验等关键信息对专家进行科学分类,实现智能推荐功能。(3)应急监测队伍信息管理对应急监测队伍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包括应急监测队伍名称、主管部门、地址、专业资质类型、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根据地理位置实现关联,当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可推荐临近地相关的应急监测队伍,供环境应急管理部门进行选择。(4)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对省内的应急物资信息、应急装备信息、应急车辆信息和地方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信息进行管理。应急物资和装备除了政府部门储备的资源以外,还可来源于企业上报的信息,在应急事件处置过程中系统可智能显示周边区域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同时将全省各级
40、监测站、省环科院应急监测设备纳入信息库管理,填报应急监测设备种类、台套数、适用类型、监测指标、检出限、性能状态情况、日常维护情况、耗材储备情况等,便于应急监测设备日常统一管理及应急监测时调度管理。(5)数字应急预案管理库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实现应急预案与系统中的应急资源信息相互关联,形成资源的互动及互联。提供应急预案的快速编制和规范化模板功能,通过收集、整理、制订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可以这些模板进行导入导出以及增加、删除、修改、查看操作等功能。提供应急预案的,系统不断丰富、完备应急预案库。建设网上预案备案系统,企业统一登陆,实现对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批和电子化管理
41、。系统具有预案评审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对所管辖企业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抽查评审,也可以对预案相关情况进行公示。预案按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标准化管理每个应急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执行的任务。程序化预案能够及时提取事件信息、应急组织人员信息、应急资源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和应急响应的流程,生成具体的场景清单和角色的任务配置。预案程序化管理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应急人员的迅速地开展工作,能够辅助环境应急人员迅速完成任务。4.1.4 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专题指整合国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在线监测数据,污染
42、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污染源视频监控数据及四川生态环境用电量监控系统的污染源产治污设备用电量数据。通过三类数据的整合、综合展示、统计分析,实现从生产、治污到排放的污染源全过程监控。除以上三类数据外,系统应预留接入其他环境监管数据的接口,可利用生态环境数据中台,对接更多的生态环境监管监控数据。4.1.4.1 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监管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对污染源全过程监控数据、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并通过监测数据智能分析筛选出超标、弄虚作假和设备异常等三类问题数据,三类问题数据具备不同的处置流程,将三类问题数据推送至相应单位或部门做核实、反馈,环保部门根据最终核查结果对问
43、题数据做不同的处理,进行督察执法,排污企业和运维单位根据处理结果做相应整改或接受处罚。a) 构建一体化数据管控,实现数据“真实有效”建立涵盖数据采集到数据应用全流程管控、数据质量多节点管控、多来源数据交互印证、异常数据闭环管理等内容的一体化数据管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应用性,为污染源管控提供数据支撑。b) 构建全方位设备管控,实现设备“正常运行”将污染源涉及到的生产设备、治污设备、监测设备一并纳入到设备管控中,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这里的“正常运行”不仅仅代表的是设备本身的运行状态,还代表着人为因素干扰下的正常状态。c) 数据源统一优化集成管控该功能主要负责与现场数采仪、动态管控仪、电
44、量集中器等设备的通讯,负责现场端上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析和存储。并保证海量级数据量下的系统健壮性、稳定性。提供通信建立、数据采集(接收)、数据存储、远程控制、运行日志和维护工具六大主要功能。d) 建设企业画像,进行全流程监管。一是将各种生态环境业务数据与企业环评审批结合,串联企业投产、排污、信用评价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监管和全信息阅览。二是绘制企业生产排污流程图,一图展示监控环节及数据,便于重点监管和综合研判。三是绘制企业厂区平面图及监控点位示意图,便于快速执法监管。4.1.4.2 固定源监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企业分析评价,辅助“科学决策”。通过各类分析方法深度挖掘污染源潜在趋
45、势规律,多维度评价企业排污行为,形成污染源全过程监控的综合分析评价,辅助环保部门在污染源监管、督察执法方面进行决策。a) 环境GIS综合分析环境GIS综合分析以GIS平台和基础地理数据为支撑,整合各类环保业务数据建立环境专题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环境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GIS数据与环境数据的集成管理、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分析及综合展示等功能,方便用户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变化现状和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一张图展示,实现监测监控直观化。提供环境空气、环境水和污染源的基于GIS地图的监测监控信息。将环境质量与污染源信息的点位分布、实时监测、历史信息
46、、站点信息、企业缓冲区分析、表面分析等信息分类展现在地图上,让管理人员直观了解所需信息,掌握污染源的动态污染情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实现监测监控直观化。b) 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在生态环境数据中台汇聚的各类数据基础上,依托各类专题模型,运用关联、聚类、分类、回归、机器学习等分析方法深度挖掘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潜在趋势规律,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价值,形成在线监测监控业务的综合分析应用,为宏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建立包括固定污染源、视频监控、用电量等分析专题,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c) 固定污染源分析对污染源企业、监测站点、监测数据等提供丰富的分析功能。包括污染源总览、超标分析、达标分析、首要污染物占比分析、站点运行情况分析、排放分析、污染源实时告警。通过分析为用户对污染源情况提供全面、立体的认知。d) 用电量分析对污染源用电量趋势、重污染天气应急用电量数据趋势、节能减排用电关联分析等作出宏观化的分析。e) 视频监控能接入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视频监控数据,提供整体高空瞭望、各排污企业视频查看、历史视频调取等功能,并可通过云台控制视频选取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