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64858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8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科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科学教学设计 飞旋的陀螺教案 课前活动:学生玩陀螺,观察陀螺的外形及特点。 一、导入 1、出示陀螺激趣: 师:课前同学们一起玩了老师准备的陀螺,来说一说你玩的陀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制作陀螺。 (1)师:这些陀螺中,哪种比较简单,我们能很快的制作出来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陀螺玩一玩?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飞旋的陀螺(板书课题)。 课本第93页向我们介绍了制作陀螺的过程,找一名同学说说怎样制作。 为了让我们的陀螺更好看,玩起来更有意思,老师要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不光要做出一个陀螺,还给

2、你的陀螺涂上颜色,可以涂你喜欢的颜色,一种、多种都行,在做的时候注意安全,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制作陀螺。做好了以后,小组同学一起玩一玩,玩的时候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合作最默契。 (2)学生制作,观察。 (3)全班汇报小组的发现。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结:七种色光转起来看到的是灰白色,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如果我们按照七种光的色彩和比例涂在纸片上,当陀螺转起来后由于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就能引起白色的视觉。 二、探究过程 三原色的组合(色光的合成): 1、师引导:如果把不同的色光

3、混合起来,比如:红光和绿光混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效果?你能大胆猜测一下吗? 2、学生看课件教师介绍: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这就是色光的合成。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做一个有关光学的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资料卡,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实验证明了什么。(课件) 色光的合成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彩电、舞台灯光的变换、彩色相机等)出示课件。 三色陀螺: 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通过三原色合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首先我们要做一个三色陀螺,材料袋里有三种颜色的圆盘,把三个圆盘沿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

4、出现三个扇面,拨动圆盘,可以调节扇面的大小,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用两种色光合成,转转看看呈现什么颜色?做好记录。我们比比看谁合成的色光最多。 学生汇报。 小结: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起来就会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三、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玩中学到不少科学知识,小组同学合作的也非常默契。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你们的优点,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板书: 21、飞旋的陀螺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色光的合成 飞旋的陀螺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制作陀螺

5、师:聪明的孩子都爱玩,今天咱们做一个陀螺玩一玩,好吗? 生:好。(齐)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材料袋,取出制作材料,按照课本的制作说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陀螺。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陀螺都转起来了吗? 生:转起来了!(齐)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巧巧手,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个个飞旋的陀螺。(板书课题:飞旋的陀螺)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换个玩法? 生:我们可以在陀螺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玩。 生:看看涂上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起来是什么样? 生:我们还可以比赛谁的陀螺转动得时间长? 二、学习新课 1、给陀螺涂上颜色 师:好,下面就按照同学们的意见,

6、先给陀螺涂上红、绿、蓝颜色,然后再玩一玩,看有什么新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各自给自己的陀螺涂颜色,实验并记录着。) 师:谁愿意说说这次你玩时的新发现? 生:陀螺上面涂上一半红一半绿,旋转起来就成黄色了。 生:陀螺上面涂上红和蓝,旋转起来就是紫红色。 生:涂上绿和蓝就变成青色。 生:让红色占绝大部分,不断的增加绿色,会逐步地看到橙红、橙、黄和绿黄这几种颜色。 生: 师:这说明什么? 生:陀螺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旋转起来看到的颜色就不同了。 生:可以看到许多种颜色。 2、引导学生认识七种色光的混合 师:(教师将七色板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换上七色板又会怎样呢? (分组再实验) 生:旋转起来

7、又变成白色了。 生:七色板旋转起来我们就看不到原来的颜色了,成灰白色了。 师:这又说明什么呢? 生:七种色光混合起来是白色。 生:这也说明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师:对,我们看到的这种现象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引起白色的视觉。 1 三原色光的组合 师:假如把不同色光混合起来,比如红,绿、蓝光,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你能大胆得猜测吗?把你的假设写在记录表上。 (学生进行假设,并将假设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师:现在想办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实验材料在实验盒里。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看看里面的材料有什么? 生:红、绿、蓝玻璃纸、手电筒、皮筋、白色纸板。 师:小组同学讨

8、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设计出一个记录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实验方法以及设计的表格?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设计的表格。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实验方法是用皮筋分别把红、绿、蓝玻璃纸套在手电筒上,然后打开手电筒,把红光与蓝光混合起来,再是红光与绿光,绿光与蓝光混合。 生:补充一下,我们组还设计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起来看是什么样的? (将教室内的光线变暗,学生开始实验) 师:实验进行到这里,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把红、绿、蓝色透明玻璃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如果把红、绿、蓝三种光对着照,将光集中在一起,就什么颜色也没有,成为白光。 生:红光和绿光相加是黄光。 生:红

9、光和蓝光混合是紫红色。 生:绿光和蓝混合是青色光。 4、三原色光的应用 师: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利用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色光的混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舞台灯光的变换。 师:彩色电视机就是利用三原色获得各种艳丽的色彩的。 三、课外活动 师:瞧,今天我们在玩中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把你的收获赶快写在科学日记中。同学们提出的其它问题课下继续研究,说不定你又会有新的发现,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推荐第2篇:科学教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

10、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

11、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 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五、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23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

12、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六、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23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七、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八、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 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板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教

13、学反思:本节课我设定了两个环节:认识太阳系,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授课,如画图、带领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建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阳系和太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太阳和太阳系一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并试图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解答心中疑问,解开宇宙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从了解太阳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初步认识宇宙。 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

14、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法: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探究法操作体验,得出结论。说教学程序: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环节:宏观导入 直入主题了解太阳的重要性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系 推荐第3篇: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5、: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学生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认识细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 生:我知道我们的手上有许多细菌,如果不洗手不讲卫生,用脏手拿东西吃就会生病。 生:我知道手上的细菌非常小,用眼睛看不见。

16、生:我知道人得病如拉肚子就是一种叫大肠杆病的细菌感染的。 生:我知道日本侵略中国时曾经发动过细菌战。 生: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不少。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参与科学探究的小学生。(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有助于学生乐于参于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资料。 (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 师:这是利用显微镜对细菌永久涂片进行观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接触过见过显微镜这种仪器吗? 生:我见过,在学习细胞一课时,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我发现细菌与洋葱表皮细胞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非常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原来学的知识及时的联系起来了,但是它们也

17、有不同,洋葱表皮细胞需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而细菌却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生:噢,我明白了,细菌比细胞还要小。 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意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对于功能完好的显微镜在换用高倍显微镜时,只需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微调准焦螺旋即可。如果显微镜的功能不够好,先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开,让高倍镜正对着通光孔,再按使用低倍镜的方法,进行调整,直到看清楚物体为止。用高倍镜时,由于高倍镜离玻璃很近,稍不小心镜头就会碰到玻璃片,两者都可能受损,大家在使用时,

18、一定注意动作要轻。(教师讲解要点,但对于小学生教师也可直接调试好显微镜,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好,大家可以观察了。 学生观察细菌涂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师总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的有关细菌的资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我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敌人,人手上的细菌会使人得病。 生:大肠杆菌感染会使人拉肚子。 生: 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让

19、学生进行讨论。 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明白了,细菌有时也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利用乳酸菌制成了脱脂乳、酸奶、泡菜。 生:人们利用醋酸杆菌制醋。 生:人们利用棒状杆菌制成了米糕。 生:人们利用酵母菌制成了安琪酵母,妈妈用它来做馒头。 生:我知道了奶奶治糖尿病的胰岛素是用细菌合成的。 生:我知道天然气中有一部分是沼气,也是用细菌合成制造的。 生:大豆根部的根瘤的固氮作用,就是其中的根瘤菌起的作用,它使大豆生长自己能合成含氮物质,根瘤菌真了不起。 生: 师: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对人类有益,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师:细菌和人类还有其他方面的关系。

20、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是有益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师: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请看资料卡。 四、自由活动: 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你想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 生:我想做一张手抄报。 生:我想画一幅漫画。 生: 师:同学们想法真好!以后咱们还要进行一个展览比赛,看谁做的好。 五、拓展知识: 师: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师: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激发学生继续探

21、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进行中长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热情。) 赵淑梅 推荐第4篇:科学教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懂或静止的物体。 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什么是参照物,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

22、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难点: 理解“参照物”。 【教学过程】 一、感知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那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着的呢? 引出话题:是的,可以看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 二、认识理解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1、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26页,观察比较着两幅图,那些物体发生了运动?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2、学生交流,师逐步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学生阐述理由。 汽车在湖 前方 汽车在小孩下方 鸭子在湖 中心 鸭子在湖边 乌龟在

23、路 拐弯处 乌龟在路边 老鹰在小孩 右边一点 老鹰在小孩左边一点 物体 参照物 位置发生了变化 3、那么,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标准呢? 4、是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另外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板书:参照物) 三、利用参照物进行物体运动的判断。 1、你们刚才选择的参照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参照物的特点,怎么选择参照物? 参照物我们通常把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当作参照物。比如:大地、树木、墙壁、建筑物等。我们应该以“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

24、或运动状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呢?请看27页教材: A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汽车在向前行驶的时候,两边的建筑物或树木在向后退,所以判断汽车在运动。 B怎么知道拔河比赛的输赢? 红领巾在白线的左侧,左边的同学们赢。红领巾在白线的右侧,右边的同学们赢。 小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看起来运动而将他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A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上的人就是静止的,以墙上的窗户为参照物,电梯上的人是运动的。 B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以轮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海水为

25、参照物,人就是静止的。 C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 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D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你会觉得他走得正常,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他走得很快。 小结: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刚才我们讨论了各种物体的运动,而且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拿他们和大树,大山、马路、大地等这些参照物相比较,因为他们看起来是静止的。那么请大家想一想

26、,大树、楼房这些物体是不是绝对静止的呢?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些大树、楼房的话,你觉得它在动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一切都在运动中。而我们生活中说的静止都是相对而言。我们今天所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都是指两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其中一个就是参照物,所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一定要先找好参照物。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或者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运动 静止 (绝对) (相对) 推荐第5篇: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他

27、是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再热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学生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毕竟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

28、,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展开讨论“怎样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随着探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活动的展开,会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运用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能描述和解释在活动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并从中概括某些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29、】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的过程。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从中得到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锥形瓶、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有位同学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弄瘪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

30、重新鼓起来吗?学生汇报后,教师演示实验。 2、师: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是乒乓球的皮受热膨胀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还有的同学说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板书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二、探究新知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

31、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

32、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 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学校领导和同行们及时给予指导和交流,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认为本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习效果好不好,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亲自实验操作中兴趣颇高,整个课堂呈现出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 2、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注

33、重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预测设计实验亲历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目的。 3、启发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目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1、个人语言表达欠准确,普通话也不标准。 2、为七个实验小组准备的热水太少,热水温度也不够,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时间。 3、演示实验时,教师操作不严谨,不规范。 4、在拓展延伸时,有课堂冷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受热和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虽然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

34、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即使见过类似的现象,也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励学生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推荐第6篇:科学教学设计 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2、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35、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四、教学准备:电池、导线、铁钉、曲别针、漆包线、电池盒、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电铃每天提醒我们上下课,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电铃响叮当 2、教师讲解电铃的主要部件后提问:在这幅工作图中(课本55页的图),谁能看出电铃发出声音时,谁的功劳最大?( 生答)师: 就是这个电磁铁立下了汗马功劳,电磁铁这个装置其实很简单,它只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这个装置很好做,同学们想不想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活动一: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其性质 1.认识实验器材 实验提示。 (出示课件) 教师演示实验。(要求认真看) 4、学生

36、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小组汇报实验成果。(注意汇报吸起几个曲别针) 5、讨论并 填写教材53页:电磁铁通电后,( );断电后,( )。电磁铁是一种将(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6.刚才各小组的电磁铁吸引的曲别针的个数相同吗?吸引的曲别针的个数多,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吸引的曲别针的个数少,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小,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活动二: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1、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3、设计实验

37、方案。 (1)教师指导学生从猜想人手,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法时,要采用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如线圈的匝数),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如电池数量、铁钉)。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确定方案 4、实验验证。(各小组长分好工,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各小组汇报交流。 6、教师小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7、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 8、我们已经知道了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利用这一性质做了哪些事情,接下来,我们研究电磁铁的用途。 活动三:

38、电磁铁的用途 1、提问: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 2、出示电磁起重机、电话,等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六、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谈一谈。 七、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磁力更强的电磁铁,比一比谁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最多,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推荐第7篇:科学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模拟实验”理解天文知识 你怎么知道地球在运动一课的教学 实施前的设想 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由于信息渠道和来源很广,学生已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自编了这节教材,想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

39、通过思考、讨论、模拟实验来真正理解地球的自转这一天文学知识的入门课。 实施过程(课堂实录) 师: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 生:地球的半径有六千多千米,体积约有5?1亿立方米。 生:地球不会发光。 生:地球上有海洋,还有高山和平地。 生:地球里面有岩浆。 生:地球会转,它转一圈儿就是我们的一天。 生: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说地球会转,转一圈就是我们的一天,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地球在转动的呢? 生:书上看的。 生:电视上有节目说的。 师:可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呢?你们现在能感觉到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能说地球在转动呢?

40、 生:科学家说的。 师:那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现象说地球在转动呢? (生答不出) 师: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现象和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相似?比如说,你坐火车、坐船时有什么现象? 生:知道了!我坐在跑得很快的火车上,觉得自己没动,但看到窗外的东西都在飞快地向后倒。 生:我坐过大轮船。船开的时候很稳当,如果你不看码头上的房子,你就不知道船开了没有。 (师鼓掌,学生也随着鼓掌) 师:和同学可真棒,不仅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表达的非常清楚明白。当我们和火车、轮船一起运动时,我们就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只有看火车、轮船以外的物体才能知道火车、轮船是否在运动。其他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坐公共汽车也一样。 生:有。

41、师:如果你坐在车中,看到车窗外的树木、房屋在飞快地向西运动,那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实际上是车在飞快地向东运动。 师:如果树木、房屋在向北跑呢? 生:说明车在向南跑。 师:很好!那么这种现象和我们理解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说我们看地球上的物体能不能判断地球是否在运动? 生:不能。 师:那么地球以外有哪些天体呢? 生:太阳、月亮、星星。 师:非常好!那么,每天太阳、月亮、星星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生:星星每天晚上都是从东向西跑的。 生:不对,北极星是不会动的,要不然它就不能在夜间指方向了。 生:月亮会变,有时圆、有时弯,而且它升起的地方不一样。 师:不管

42、月亮在什么位置出现,它升起后是怎样运动的?想一想,农历十五的月亮在东方升起后,是向什么方向运动? 生:向西运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细心,发现的有趣现象也很多。北极星为什么总在同一个位置不动呢?我们一会儿再讨论这个问题。月亮为什么会有时圆有时缺,而且每天出现的时间、位置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的课中要专门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接着思考刚才的问题:每天太阳、星星(除了北极星),月亮(不管它在什么地方出现后)总是自东向西运动,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它们在绕着地球转。 生:不对,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生:错了,月亮在绕着地球转。 师:想一想,我们坐火车、轮船的体验,还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我知

43、道了,是地球在自己转。 师: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升西落,可能是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太阳、月亮、星星每天绕地球自东向西转一周,二是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绕太阳、月亮、星星转一周,三是地球自己绕着自己自西向东转一周。那我们分小组讨论,哪一种可能性大? (生分组讨论) 生:第一种肯定不对,第二种也不对,因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一年,而且地球它不绕月亮转,因为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着地球转才对。那只有第三种才可能是对的。 师:你们认为呢? 生:(齐答)第三种对。 师:明明看起来是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为什么却说是地球在运动呢? (生没人回答) 师:那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同桌两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