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汪李红 教学内容:数学乐园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迷宫图每人一张、画笔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经过数月的数学学习,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再
2、加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已完全有能力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比多(少)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渗透统计思想。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策略选择: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因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次活
3、动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故事、图形等形式,让活动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活动,感受身边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汪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逛一逛?你们想去吗? 生:想!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师:不过,在去数学乐园之前,汪老师想考考一(3)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数字宝宝) 4、数数:师:这些数字宝宝真漂亮,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要求):从0数到10或从10数到0; 5、提问:(谁知道)和7相邻的数是几和几?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在这些数中,谁最小?谁又最大呢?师:不过,我们以后还要学
4、习比10更大的数。相信一(3)班小朋友一定学得更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吧!(课件:数学乐 1 园全景图) 二、数学活动,情境体验: (一)、走迷宫游戏: 1、师:夷,大门怎么没开?(课件出示:同学们,别着急,数学乐园也不是人人能进去,它只欢迎聪明爱动脑的孩子! 师:哦!原来是小白兔和小精灵给我们设了一个迷宫,只有走出迷宫,才能到达数学乐园。(课件) 2、课件出示迷宫图: 师:大家仔细看看,迷宫上都有什么?(数字)都有哪些数字?你观察得真仔细。除了数字,还有什么?(箭头) 师:你们知道箭头是干什么用的?(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们知道迷宫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吗?
5、 师:对。你真聪明!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在你的桌面上也有一张迷宫图,请同学们用彩笔画一画,看谁能走出迷宫。 3、白板展示走迷宫的不同方法。 4、小结: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条路,真了不起。不管怎么走,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走的。其实,还有很多条路线可以走出去,课下,咱们再找找,看谁找到的路线多,好吗? (二)、数的组成游戏 师:看来一(3)班的小朋友确实很聪明,一下子就走出了迷宫,来到了数学乐园的大门口。请看!(课件:请出示门票)师: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师:瞧!在这里呢,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教师出示准备好的
6、一沓类似门票的作业纸),(对口令拿门票)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你们有信心吗? 说明: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6可以分成2和4。 2 8 6 2 6 2 4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 师:“小火车,”学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课件出示数的组成),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师: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真快!每个小组都拿到了门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出示课件:
7、数学乐园欢迎你!)。 (三)、第一关:投递游戏(送信) 师:(课件)瞧!乐园里真热闹,小动物都来欢迎我们了?你们认识他们吗?都是谁? 师:你们知道吗?小动物们在这里设下了几个难关,只要我们闯过去,就可以去胜利岛观看动物球赛了,你们愿意再次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很好!我们大家集中精神去闯第一关送信游戏:(请同学们拿出“门票”) 1、学生先独立完成“门票”上面的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算全对就过关。 2、再用白板订正(课件演示信该送到哪?还有一封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呢) 师:恭喜大家,我们闯关成功。 (四)、第二关:“排队”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要闯第二关:“排队”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
8、请坐得最端正的小组到前面来表演,表演最棒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大拇指”。 游戏要求: 1、请左边的4个同学走出来。 2、请左边第4个同学扮个小兔子。 3、提问:这里的4人和第4人一样吗? 4、巩固题我能行!(作业纸3上面画有鸭子图的) (五)、胜利岛:观看“动物投球游戏”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闯过难关,现在我们可以去胜利岛观看动物球赛了。请看:(课件演示投球) ( )投得多 ( )投得少 ( )比( )多投进去( )个, ( )比( )少投进去( )个。 三、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走迷宫数的顺序 2、对口令数的组成 3、送信数的加减 4、排队基数和序数 5、投球
9、比多少 师: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推荐第2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物品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各学生在家带回的玩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分类 1、学生看图(教科书3
10、8页图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仪器室,结合书中图画使学生明确图书室图书很多,仪器室物品很多,指导学生说清楚图书室、仪器室和书中插图的物品都是把同样的放在一起。 2、明确分类: 参观图书室和仪器室过程中,柜台的第一层放什么,第二层放什么?第三层放什么?大家要看清楚,记住。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室和仪器室管理员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做分类。 (二)巩固、体验分类 1、摆一摆 把自己在家带来的玩具集合在一起,叫几个学生把同一样的东西分类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
11、做”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小组活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一分的作用。 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一至三题 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第二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 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是不同类的。 4、补充练习。 每组把自己凑合的学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种分法好?哪组分得快又好?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推荐第3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
12、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62页小鸡图、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2学会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看连加示意图,提高视图能力。 2动手操作,摆学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理解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并记住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培养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计算方法的教学,初步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连加含义。 2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记住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教具、学具准备: 1教科
13、书62页例题的插图,灯片或电脑软件、口算卡片、小棒8根。 2学生准备:8根小棒,5个红三角形,10个绿三角形,8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算式,说得数。 13 73 71 42 32 28 52 54 36 2看图列式。 (1)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2)图中的括号表示什么?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理解图意,引入新课。 (1)按顺序出示或显示62页第一幅小鸡图。 先出示或显示左边的3只小鸡,再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2)接着出示又跑来的1只小鸡和括号“?”。 (2)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学生互
14、相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汇报讨论结果。(原来有3只小鸡吃虫子,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1”) (3)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上了两个“”,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板书:连加) 2指导计算,突破难点,理解算法。 (1)像这样的连加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这幅图的演示过程。 先演示原来的3只小鸡,然后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这表示先把3只小鸡和2只小鸡合起来,就是计算时要先算3加2,也就是5。 接着再出示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并出现括号和
15、“?”。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表示把5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就是再算5加1,也就是6。 (2)总结算法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计算三个数连加的算式,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随着讲叙,在算式32下面用线连起来,表示先算)。32得几?(再把得数5写在连线下面)然后再加第三个数,(在5和1之间连线,表示后算)5加1得几?在算式后面写上“6” 最后板书为: 3课堂练习 (1)62页做一做上图。 摆小棒。(教师在前面摆,每个学生在课桌上边摆边叙述) 先摆4根小棒,接着摆3根小棒最后再摆1根小棒,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式?(提醒学生每组小棒间要有空隙) 把算式填写完整。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
16、几加几?填写得数并订正。 (2)62页做一做右图。 仿照62页1题三角形的图,指名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自己书桌上摆。边摆边叙述:我先摆2个红三角形,接着又摆5个绿三角形,最后再摆3个红三角形,求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请把算式和得数填完整。 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算式) 指算式,强调在心里牢牢记住第一个得数7,7再加3得10,所以25310 把算式补充完整。 4整理算法。 (1)把三个数加起来,这样的计算叫什么? (2)计算连加的时候,先把哪两个数相加,再加第几个数?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二第1题。 (1) 引导学生想:先算几加几?等于几?再算几加几,最后等于多少?边说计算过程,边填
17、。 (2)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填。最后订正。 2练习十二第2题。口算。 (1)235 549 2349 (2)426 6410 42410 比较前两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个小题的计算顺序是前2个小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口算卡,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填写得数。 4练习十二第6题。 说明: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占一个小格,两算式中间要空两个小格。认真写一写、算一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连加,知道了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十二第4题。边叙述图意边把算式补充完整。说说先算什
18、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二第5题。计算每个算式是怎样想的? 推荐第4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
19、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
20、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
21、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推荐第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
22、生观察图中物品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各学生在家带回的玩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分类 1、学生看图(教科书38页图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仪器室,结合书中图画使学生明确图书室图书很多,仪器室物品很多,指导学生说清楚图书室、仪器室和书中插图的物品都是把同样的放在一起。 2、明确分类: 参观图书室和仪器室过程中,柜台的第一层放什么,第二层放什么?第三层放什
23、么?大家要看清楚,记住。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室和仪器室管理员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做分类。 (二)巩固、体验分类 1、摆一摆 把自己在家带来的玩具集合在一起,叫几个学生把同一样的东西分类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小组活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一分的作用。 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一至三题 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
24、,为什么这样圈。 第二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 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是不同类的。 4、补充练习。 每组把自己凑合的学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种分法好?哪组分得快又好?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
25、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
26、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实际上,在本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
27、体划归为不同的类。本单元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教材由易到难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的分类标准。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
28、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本节课主要完成单一标准的分类。结合我校正在着手研 究的“探究性学习”,我把教学安排为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图改为老师家的房间图,因为宝宝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让学生首先产生亲切感,呀!老师家的房间被宝宝弄乱了,今天由我们来整理老师的家!真有意思!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创设时空、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
29、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这一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有迫切希望想整理老师的家的欲望指引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老师先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找到整理房间的最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我给每个小组分了一套和老师一样的学具,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
30、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3、应用拓展、自主构建过去的教学一般定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多,思维方式单一。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开放问题,为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和方法迁移等,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本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应用?把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带到生活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通过课本
31、中的两道题(从不同中找相同;从相同中找不同,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练习,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了。通过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作为背景,老师带来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把孩子们积极性再次推到顶峰。学生闭眼等老师送一份惊喜,化动为静,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当学生睁开眼睛的时候,教室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分类。通过引导,让孩子们把小动物们送回大自然,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推荐第6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高要市小湘镇大白小学陈卓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
32、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3、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 8、 7、6加几, 5、 4、 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 8、 7、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34、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 8、 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教材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的形式表明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像“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
35、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凑十法”本身也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 凑小数”等。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在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其他的方法。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36、。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并且注意变换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开始讲9加几时的例2,渗透集合思想;练习十七第2题,练习十九第1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二十一第4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表。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比如“9加几”中的例3与“ 8、 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
37、数学”的内容比第六单元编排的“用数学”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计算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我们应该由此起步,
38、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计算意识。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活动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由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
39、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多次认识的机会。比如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不用实物,说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再不出声想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揭示操作说想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多种活
40、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不仅可以实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标准要求,应该把培养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做起。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按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做810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是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注意,逐步提高要求。开始只要求掌握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正确;在计算正确
41、的基础上再要求计算迅速。从单项练习达到计算正确、迅速,逐步达到混合练习也能计算正确、迅速;从练习视算,逐步到练习听算,使学生不仅看着两个数相加能很快说出得数,而且听到两个数相加也能很快说出得数。 加强练习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练习目的明确、省时间,每个学生都会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例如,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又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
42、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要讲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练习有针对性。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9+ 2、9+ 3、8+3等可以少练些,8+ 9、8+ 6、7+6等就要多练些。教学中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熟练的式题,就适当减少练习的次数,避免盲目多练,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20以内进位加法比10以内加法的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达到计算熟练,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
43、学生更要多些关爱和帮助。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本单元教材专设了“用数学”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108页例4,先展现出活泼可爱的白兔、灰兔在游戏的情景(或画面),并提出计算问题,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师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解决问题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