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风险反思呼唤公民社会建设_现代性危机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性风险反思呼唤公民社会建设_现代性危机原因.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性风险反思呼唤公民社会建设_现代性危机原因现代性风险反思呼喊公民社会建设郭巍青,中山高校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一方面它是机会,多数人从现代化进程中创建和积聚了财宝,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和生活享受但是另一方面现代性意味着风险,在现代性的晚期即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一个近在眼前而又骇人动目的例子是,太多的人在太多的地方从事太多类型的金融活动和投资,其困难性无从协调,结果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家庭财政、公司财政乃至国家财政,可以在一夜之间崩溃。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充分利用了现代性的机会面。但是现在我们可能走
2、到一个拐点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了现代性的风险面。风险意味着平安保障的丢失,意味着危急的频率、烈度与后果无从预料,尤其意味着各种人为因素的阴差阳错的聚合,瞬间可能酿成灾难。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多数的事例,涉及食品平安、药品平安、交通平安、高层住宅防火平安、垃圾处理平安、燃油以及有害物体的生产、储存、运输平安等,数不胜数。全部这些,好像都越来越印证了吉登斯的观点,即风险是晚期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吉登斯之外,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等人,干脆就把当代社会定义为“风险社会”。以风险论述作为支点,他们还共同地对现代民族国家的作用以及公民社会的作用重新进行反思。我们要更好地相识中国自身的发展,明显有必
3、要了解这些反思,更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反思。风险景象在高度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条件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的风险与在传统社会条件下所面对的风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依据吉登斯的观点,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描绘新的风险景象。1风险强度。一旦发生核灾难或者环境灾难之类,其破坏性将是空前的。讽刺在于,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其相互作用链条覆盖全球,使得风险强度无限上升。2风险概率。这指的是突发事务不断增长,其深层缘由依旧是全球扩展的相互依靠关系。例如,在遥远的地方,经过困难的劳动分工链条而生产销售的奶制品,其平安性出问题的几率明显增大。3“人为环境”的风险。我们今日面对的风险不再是“纯自然环境
4、”带来的风险,而是人类学问和技术广泛渗入和变更自然环境的后果。例如,各种污染。4制度环境的风险。很多制度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了千百万人的生活机会。例如,投资市场。5风险意识本身作为风险。吉登斯的意思是说,传统社会中,宗教和巫术扮演了风险担当者的角色,并承诺帮助详细的个人转移或者摆脱最终的风险。而在高度现代化的当代,由于“上帝死了”,个体便要独立面对风险,他在个体意识中知道,不再有一种制度性的力气帮助他转移风险。6风险意识匀称分布。这指的是,由于教化和大众传播,公众日益了解并且知晓共同面对的风险。例如,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阅历中已经清晰地看到,几乎全部人都知道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因此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正在
5、面对来自空气、土壤、水等的威逼。7意识到专业局限性。意思是说,学问生产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专家越来越知道自己学问的局限性,也越来越谨慎地恪守专业界限。其结果是没有全知全能的专家,也就是没有最终的“平安保障者”。而非专业的社会公众也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这一点。以上七项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前面四项是结构类,后面三项是意识类。前者揭示了风险的客观安排机制;后者则说明白对于风险的主观认知状态。风险的存在是有客观条件的,但另一方面,知道风险和不知道风险,人的行为选择会完全不一样。所以,风险预期、风险阅历、风险认知等本身,是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实力的局限对于风险景象的这些描述,它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中有两
6、点特殊重要。一个是“风险安排”,一个是“学问鸿沟”。风险安排的概念告知我们,社会安排过程绝不仅仅是在安排利益,它同时也在安排风险。从我们自己亲身经验的现代化进程和都市化进程来看,在资源和利益向城市集中的同时,污染的风险、疾病的风险更多地安排给了农村和农夫。当农夫工从工厂工作中安排到一份工资时,长途跋涉、家庭分别、工伤意外等风险也同时安排给他。风险安排概念帮助我们突破单纯经济学的视野,在利益安排之外,增加一个看问题的维度。风险安排与利益安排并不是完全一样和对等的。在有些条件下,尽管利益安排不同等,风险安排却可能是同等的。例如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富人和穷人都呼吸同样受污染的空气。假如发生严峻的核泄漏
7、,在特定范围内谁也逃不掉,这叫“污染不问贫富”,“切尔诺贝利无处不在”。但是另一方面,富人有条件获得好的医疗待遇,而穷人会因穷致病、因病致穷。这时候,不仅风险安排是不同等的,它同时还加大、加深或者加固利益安排的不同等。此外,“学问鸿沟”概念则揭示了学问对于风险的局限性。用另一位德国学者汉斯约纳斯的话来说,在困难社会条件下,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无法预料技术带来的后果。所谓学问的鸿沟,就是“预料的学问”落后于“技术的学问”,“预知的力气”落后于“行动的力气”。要理解这一点,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必需留意,根据学问鸿沟的说明,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缺乏道德和缺乏监管,而且是因为学问的局限。任何一种监管都会导致系统困难性增加,也就是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再次拉大学问鸿沟。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其涵义具有相当大的激进性和颠覆性。它使我们意识到,国家和政府不仅要对利益安排进行管理,还要对风险安排进行管理,否则谈不上解决社会公允问题。然而,假如的确存在学问的鸿沟,那么,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