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深 化 国 有 企 业 三 项 制 度 改 革 浅 议 摘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要求,以人事、劳动和分配三者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真正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以人事、劳动和分配三者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
2、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涉及用人管理、劳动关系、薪酬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事关企业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目前国有企业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关键;一、目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一直在探索三项制度改革;1992 年破“三铁”、1998-2000 年在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中已经明确并开始全面改革国企三项制度;1992年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2001年对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与三项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3、但是后来因为一时的就业和维稳压力大,加上具体措施和执行上有偏差,改革逐渐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政策性破产中越来越强调国企职工身份,并与实际经济利益挂钩;非国有投资者兼并重组国企时除了要保证职工就业,还要通过“买断工龄”等方式转换国企职工身份;国企职工劳动合同成了身份的象征,劳动用工市场契约功能退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十年,国企改革以推进兼并重组和政策性破产为主要内容,实际是将重点放在部分国企结构调整和脱困上,真正的体制机制改革不多;虽然绝大多数国企形式上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实际基本不管用,还是说得多做得少,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
4、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导致许多改革虽然喊了多年,却往往流于形式;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行政级别虽然形式上取消了,实际却依然存在;法人治理结构名义上建立起来了,却很难有效运作;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说是建立起来了,却很难说薪酬与贡献挂钩,引人注目的反而是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收入大幅拉开,一些垄断行业国企员工收入水平畸高;具体表现在:一是人事管理仍然套用行政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与“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多数企业市场化用工机制尚未形成,劳动用工依然存在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的情况,许多企业员工依然
5、抱着铁饭碗的管理观念,与员工岗位相联系的合同管理、绩效管理等机制普遍不健全;三是薪酬分配能升不能降,关键岗位、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化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裕的通用岗位、辅助岗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却高于市场化薪酬水平,“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突出;二、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一些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改革不到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内部竞争机制、有效激励和约束的机制没有形成,严重影响企业的转换和市场竞争能
6、力的提高;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把职工的责、权、利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实现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既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如果三项制度这一企业内部的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升难以实现;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只有动真碰硬,企业才能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当前,要
7、把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三、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干部“能上能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干部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关键所在;“能上”就是选贤任能,使能者得其位、尽其才;“能下”就是新陈代谢,优进劣退,是一种淘汰机制,更是一种活力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坚持党管干部、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注重业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加
8、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用好各年龄层次的干部,加大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特别是下的力度,加强领导人员交流,加强和改进人才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管理,合理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企业要通过完善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一批职业素养高、市场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是在干部选用上,要畅通干部职业生涯成长通道,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基本特征的干部选用机制,积极探索经营管理人才的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契约化
9、管理;二是在干部考评上,要坚持以业绩、能力和贡献为导向,做到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实行领导干部考核常态化、后备干部考核动态化,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运作有序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做到“上”之有凭,“下”之有据,充分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竞争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三是在干部培养上,要根据干部队伍的特点,健全培养机制,建立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二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 员工“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是用人单位因使用劳动力而与劳动力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经营机制的完善和企业活力;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面向社会、条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员
10、工,科学设置岗位,推行岗位管理,构建员工正常流动机制;在劳动用工上,对标同行先进,推进市场化用工,依法建立合同契约化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优化企业用工结构,规范用工形式,畅通进出渠道,形成正常流动机制;推行以劳动合同制用工为主、以劳务派遣用工为辅的用工形式,合理控制人员总量,优化用工结构,建立适合各类人才的发展通道,全面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多渠道安置分流人员,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企业劳动用工中长期规划,做好劳动用工计划管理,科学设置岗位,规范定岗定员;一是开展人力资源统计盘点工作,全面掌握员工队伍现状,加大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急需人才等人
11、才引进力度,减少辅助类人员比例,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二是把好新进员工入口关,对新进应届生,要选择价值观与企业匹配、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潜质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三是打开员工退出通道,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违反劳动纪律、工作敬业度不够、业绩贡献不大、素质能力不胜任等情况的员工,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给予正常解聘;四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员工日常绩效考核和聘任期内业绩考核,把考核结果充分应用到薪酬激励、职位升迁、培养培训等各个方面;五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营造“能进能出”的管理氛围,促进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逐步探索经营困难时期的裁员机制和
12、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的减员机制;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 收入“能增能减”是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激发创造性的动力所在;实行岗位工资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能升能降;在职工薪酬上,以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与增长机制为标志,调整企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切实解决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与岗位业绩挂钩,分配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保证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改进工资管理,健全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挂钩机
13、制,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与经营业绩和岗位责任相匹配的内部收入分配体系;一是在工资总额限定情况下,注重优化内部分配结构,合理拉开不同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骨干人才、一线岗位适当倾斜;二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设定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比例,形成灵活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升能降;三是完善“两个考核”,一个是全员的业绩考核,一个是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在薪酬上的应用,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普通员工的收入在企业经营效益前提下,与个人业绩紧密挂钩;四是注重人力资本激励,加大按管理、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对核心人才、技术骨干
14、等探索实施股权、期权、分红权等多种中长期和短期激励方式,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员工持股,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树立全面薪酬理念,除了物质激励之外,采取神激励、环境激励、赏识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职工福利保障体系,加强员工人文关怀,注重感情留人,以弥补由于工资总额管控带来的工资增长有限问题;四、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许多国有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取得初步效果,三
15、项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市场导向,积极稳妥推进,做好配套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市场化是改革的总基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手段,三项制度只有实现与市场的有序衔接,企业才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要认真研究所属单位情况,结合实际条件,统筹部署,循序渐进,防止“冒进”脱离实际或“不进”裹足不前;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努力推进公司治理、组织设计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实现协调配套,巩固改革成果;第二,坚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三项制度改革与激发职工活力相结合;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涉
16、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对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职工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同时,要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对改革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审慎对待,认真解决;要关心职工生活,特别要关心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生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第三,坚持将三项制度改革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严格掌握相关政策和规定,打破身份门槛、部门界限、岗位区别,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将品德优秀、技术精湛、工作胜任、
17、职工公认、口碑良好的人员选拔充实进各级管理人员中,尤其要做好单位“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第四,坚持将“三项制度”改革与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相结合;国企改革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目标,要切实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要及时沟通研究对策,从提高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找出影响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症结问题,为企业创造改革条件,以此推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 年 11 月 12 日;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国 办发 200064 号 2000 年 9 月 28 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意见国 经贸企改 2001230 号 2001 年 3 月 13 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关于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核企发 201449 号 2014 年 11 月 24 日;中国航空报中国航空集团 2014 年 1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