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8061368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高温环境下材料实验 低碳钢中温条件下的拉伸实验 尹君 吉磊 北京工业大学 建工学院 000412 指导教师:王慕 摘要 高低温条件下的应变测量,在许多科技及工业部门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特别是航空、航天、核工程、化工和动力工程中很多机械、设备处于高温或低温下工作,除了解决材料本身的高低温强度问题外,还迫切需要进行模型或材料在热(冷)态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测量,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测量条件较恶劣,因此与常温条件下电阻应变测量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研究了低碳钢 Q235 在中温 400条件下的拉伸特性。并与常温下低碳钢拉伸特性进行了比较。关键词:高温;低碳钢;应力应变

2、1、引言 众所周知,应变电测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美国波音 767 等飞机静力结构实验,秦山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试验1,均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技术。在工程中有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测量,如高、低温;高低压等。如上海闵行电厂某机组再热蒸汽管道蝶式加强焊制三通,受高温(550C)及管道热膨胀引起综合应力1,为了解热工况下实际应力分布,必须进行高温测量。在高温环境下,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如全息干涉法、云纹法等尚处于研究阶段2。因此对特殊条件下的应变测量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包括应变片、温度补偿、导线及温度监测等3。我们利用德国申克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高温炉及温度控制器,对低碳钢进行了中温下的拉伸实验,将其结果

3、与常温下进行对比。2、实验系统 实验系统主要由电子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单元、低碳钢试件、加热装置组成。实验机采用德国申克公司生产的 RM250 型(25 吨)电子万能试验机,该设备从设计、工艺到装配都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属于高档试验机。2000 年对该试验机的电气部分实行了改造,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功能,同时配备了高温炉,具有 800C 以下进行各种材料的高温拉伸实验能力,并为进行高温实验加装了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合金钢固定构件(见图 1)。试件为 Q235 号低碳钢拉伸试件,平均直径 5.05mm,有效标距 60mm,两端采用螺纹结构与试验机连接。加热装置由电热炉和温度控制器组成,见图 2。

4、电热炉由电阻丝均匀加热,中间有隔热材料,外层是金属材料。电子温控装置不仅与电热炉连接还与热电传感器(热电偶)相连。本实验采用热电偶单点测量,测取不同的三点温度。控温器由电偶极获得温度信号与所需温度作对比,若低于所需温度,控温器则向电热炉发出信号,控制电阻丝中电流的大小给试件加热。2 控制柜 3、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首先测取试件的直径和标距,将其装于试验机上。由于本实验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为减少试验机的固定装置在非常温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夹头采用特种钢。所以在连接时是用螺纹传递拉力,安装试件不同于常温。先将试件安装在拉力机下端,将试件拧进钢中一个试件螺纹端长度,然后将拉力机上端放下至接近试件处

5、,松开上面的固定端将试件另一端旋进上端。之后,将试件放置电热炉中,调整电热炉的位置使试件处于炉中间能充分的加热,再调整三个热电偶极的位置使其尖端接近试件的表面。以保证所测温度的准确性。由于实验在 400C 中温条件下进行,故需对铸铁构件接上水冷凝的胶管防止铸铁的变形。接通电源并打开水冷凝开关,对试件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器温度设在400,试验机的控制微机上将拉力设置为最小,让电热炉开始加热。由温度控制器可以看到起始温度增加很快,当温度接近 400时其温度上升缓慢,加热 30 分钟后温度基本上达到 400左右,通过三个热电偶可以监测到炉内的温度,此时三个热电偶测出来的温度并不相等,温

6、度控制器对电炉中的温度自动进行调整。为了使实验的温度条件更稳定,我们又对试件进行了 10 分钟的保温。在整个加热过程及保温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热膨胀,为了让试件尽可能不产生初应力,我们通过微机人工控制实验机随时的调整固定台高度,让试件的应力保持在 0 值左右。将应力应变调为零。开始试件拉伸,将试验机拉伸时位移固定(0.2,0.05,0.01),并打开“位移延续变形”项,记录应力应变曲线,至试件最后断裂。实验完成后,因为试件、电炉都处于非常温状态,为了保护电炉的电阻丝及延长实验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不能当时打开电炉测量试件的颈缩和伸长,需要在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时才能打开,并对时间进行测量。图 3 是

7、400C 时低碳钢的实验曲线。实验过程中,由于试件经加热膨胀和机械中存在一些间隙,所以在拉伸曲线上的第一部分,只有变形位移的增加,而没有应力的增加。水冷凝进水 出水 热电偶图 1 实验系统示意图 图 2 加热炉 3 从图 3 可看出以下特点:(1)试件进入弹性变形阶段,曲线基本成直线变化,比例极限接近 500MPa,变形较小;(2)拉伸曲线中的屈服和强化阶段并不明显,特别是在中温 400时曲线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的水平锯齿状态,而且强化阶段也只是很快的达到曲线的最高点;(3)曲线的局部变形阶段,曲线在第四阶段开始较平滑,应力随变形逐渐变小,随后在变形的均匀增加下迅速减小直至试件断裂。常温下

8、的低碳钢一般曲线如图 4,与图 3 比较发现:400时的曲线与一般温度曲线比较,在弹性阶段,常温下的曲线的直线段比 400时的要陡即斜率要大,也就是说常温下试件比 400时的弹性模量要大,但 400时曲线的弹性阶段和伸长量比常温时长,比例极限要大,400时的非比例极限伸长率为 0.2、0.05、0.01时,P0.2=489.2MPa,P 0.05=469.1MPa,P 0.01=456.8MPa。在屈服和强化阶段,400时的曲线无明显屈服水平锯齿曲线出现,且只有很少的一段强化阶段就达到强度极限了,而在常温这是一段很长的变化曲线。在颈缩局部变形阶段,400时的变化曲线开始较缓和,逐渐的应力慢慢减

9、小到最后时曲线略有些变陡。常温颈缩时应力则迅速下降。总的来说,从 400时曲线可以得到 E=112GPa弹性模量比常温下的要小,强度极限b=526.6MPa,断面收缩率=59.85,延伸率=14.29。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是,实验中的试件标距并非是国标的标距与直径之比 L/d=10 或L/d=5,这使得在比较 400曲线与常温的时会有一些误差。实验所得的结果中,材料的性质与书中 Q235 钢的描述有区别,400时的强度极限和延伸率与常温的关系更接近优质碳素钢。4、结束语 通过试验可得到如下结论:1.低碳钢在短时(几分钟内被拉断)高于室温的静载荷作用下,s 和 E 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在 2

10、50300之前,随温度升高和降低而b增高,即材料变“脆”,呈“蓝脆”现象。在 250300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值增高,而b却降低。3.400时 E、s、b比常温时要小,较常温时要大,则略大于常温时的。本次材料力学综合实验,我们所做的是高(中)温测拉伸实验。通过这次实验不仅对我们所学的有关材料力学的知识作了有益补充,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由于此次实验使用了实验室内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因此,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实验中对各项数值的测量,绘制出了低碳钢在 400高温下的拉伸曲线图。根据书上图 3 400时低碳钢拉伸实验 图 4 常温下低碳钢拉伸曲线 4所学的知识,我们可知低碳钢在 30

11、0左右情况下有一条特殊变化曲线,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遗憾没能进行这项实验。综上所述,我们在本次实验中,运用了大量上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开拓了我们在材料力学领域的思维空间,但我们在创新方面还做的很不够。就本次来说,我们进行十分顺利,让我们收益非浅。参 考 文 献 1 张如一等,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P121-131 2 冯仁贤等,应变电测与传感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1993.P73-82 3 郑秀媛等,应力应变电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P159-161 教 师 评 语 本组实验研究题目有新意,通过了解设备,试验方热电偶技术等,初步掌握了非常温试验技术;在实验技术、结果

12、分析研究方面有独特见解。所得到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一训练改组同学在科学研究和试验动手能力上得到一定提高,初步掌握了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学 生 体 会 本次材料力学综合试验,我们做的是高(中)问拉伸试验。通过这次试验不仅对我们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此次试验使用了试验室内先进的大型试验机。试验之前,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大量查阅文献工作,初步了解了有关实验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特别对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特别感兴趣。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实验室,经老师讲解,试验就顺利多了。我们完成了低碳钢 400度下的拉伸曲线和各项数据的采集。在材力课上我们已经掌握了材料常温的特性,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得到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性能特征。总之,我们在实验中,运用大量上学期知识,开拓了材料力学领域的思维空间,我们深知,在创新方面还很不够。我们所用的设备虽先进,但加热时间长,物体受热不均匀。原打算在加热和测温方面作些创新,主要是关于对被测物体直接通电加温,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时时间受热更均匀。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未得以实现。不过,就试验而言,我们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